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被列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长期反复发作累积效应可引起进行性脑功能障碍。国内外评估认知功能手段多种多样,常用的是认知功能量表。最近,事件相关电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分别因其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评估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现从认知量表、事件相关电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偏头痛与认知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醇对培养颈上神经节神经元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12 h的Wistar大鼠颈上神经节神经元,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烟碱诱发电流,观察乙醇对烟碱诱发电流的作用及是否存在浓度依赖性、电压依赖性、使用依赖性,并观察乙醇对颈上神经节神经元nAChRs脱敏的影响.结果:在钳制电位-70 m...  相似文献   
3.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远隔部位F波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后其远隔部位F波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19例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5例Meige综合征患者及2例痉挛性斜颈(TS)患者行BTX-A注射,并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及注射后12~24周时分别检测其尺神经及胫神经F波的各项参数变化。结果①注射后1周,有3例患者共5条尺神经未引出肯定波形。②与注射前比较,尺、胫神经F波平均潜伏期以及尺神经F波时限在注射1周后显著延长,且这种改变与注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注射12~24周时,上述两参数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F波平均潜伏期和时限是评价BTX-A远隔效应的敏感指标;BTX-A的远隔效应似与检查部位和注射部位间的距离有关,而与注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不仅影响注射局部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也可导致远隔部位的改变;F波由运动神经元逆向兴奋引起,故有可能间接评价运动神经元的功能状态。目的:探讨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远隔部位F波改变及其可能机制。设计:以运动障碍性疾病患为研究对象的自身对照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神经科门诊。对象:2002-09/2003-07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门诊的未接受过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患26例,其中19例为偏侧面肌痉挛、5例为Meige综合征、2例为痉挛性斜颈。干预:对26例患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并在注射前、注射后1周及注射后12~24周,分别检测其尺神经及胫神经F波。主要观察指标:注射A型肉毒毒素前、后F波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负峰波幅、时限、出现率和弥散时值;M波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结果:注射1周后3例共5条尺神经未引出肯定波形。与注射前比较,尺、胫神经F波平均潜伏期及尺神经F波时限在注射后1周显延长,且这种改变与注射剂量无关;注射后12~24周上述两参数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均无显性意义。结论:F波平均潜伏期和时限为评价A型肉毒毒素远隔效应的敏感指标;A型肉毒毒素的远隔效应似与注射部位的距离有关,而与注射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5.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炎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头痛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的非特异表现之一,也是其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目前按照2012年Chapel Hill会议(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CHCC)血管炎分类标准将血管炎按照受累血管大小不同进行分类。血管炎所致头 痛的发病机制不明,血脑屏障及神经血管单元的破坏在血管炎头痛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不同类型 血管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率以及头痛的发生时机和特点有差异。识别血管炎相关的头痛,并快 速进行诊断至关重要,以免进行不必要的治疗或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胶质细胞在癫痫中的激活特点及其在癫痫中的作用。方法 将12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癫痫组,每组各6只; 癫痫组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癫痫发作4 d后取大鼠脑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各组电离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小胶质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模型相比,癫痫组大鼠丘脑皮层环路Iba1的表达增加,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程度增加,且小胶质细胞特异性地在梨状皮质、丘脑室旁核、丘脑外侧背核,腹外侧部分以及腹内侧丘脑核增生。结论 癫痫发作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增生存在着明显的脑区选择性,抑制丘脑皮层环路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有望成为癫痫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女性偏头痛患者妊娠期间血浆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妊娠期女性偏头痛患者及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各15例,同时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0例妊娠女性及12例非妊娠女性为健康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浆PACAP水平。结果 女性偏头痛患者妊娠期间头痛改善(妊娠偏头痛组改善率为66.67%,偏头痛组为53.33%); 偏头痛组血浆PACA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妊娠偏头痛组与妊娠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对2组偏头痛患者进行匹配后发现妊娠偏头痛组血浆PACAP水平高于偏头痛组(P<0.05)。结论 女性偏头痛患者妊娠期血浆PACAP水平升高,这种变化可能对女性患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妊娠是女性的特殊阶段,临床发现部分以育龄期女性多发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银屑病及偏头痛,在妊娠期病情会自然缓解,尤其在妊娠中晚期,疾病活动度显著下降,与妊娠期免疫耐受的变化时相一致。因此,妊娠期独特的免疫调节机制可能是这些疾病在妊娠期缓解的重要原因,此外,妊娠期高浓度的激素作用等对这些疾病的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关注妊娠期母体对疾病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妊娠诱导的免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被列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既往有许多研究发现偏头痛与脑卒中风险增加存在显著的关联.本研究将对偏头痛与脑卒中的关联和潜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