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制成大鼠肝硬化模型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组),左旋精氨酸(L-Arg)(L-Arg组)、左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L-NAME组)各10只,各2周.测定门静脉压力(PVP)、血浆NO、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和内毒素(ETX)含量,观察回肠膜病理改变.结果:NS组大鼠肠黏膜损伤指数、PVP、NO、DAO、D-LA和ETX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L-Arg组上述指标较NS组显著升高(P<0.05),L-NAME组上述指标较NS组显著下降(P<0.05),各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门静脉压力升高是导致肝硬化大鼠肠道通透性升高的直接因素,而ETX和NO的升高维持了门静脉的高动力循环,降低NO水平可改善高动力循环,对肠黏膜通透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洱茶和绿茶在高脂血症大鼠降脂和预防脂肪肝中的应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普洱茶组和绿茶组,高脂饲养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取肝脏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高脂组大鼠TC,TG,LDL-C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下降,肝组织脂肪变性严重;普洱茶和绿茶组血清TC 、TG 及LDL-C 水平较高脂组降低(P<0.05),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且绿茶组的降脂效果优于普洱茶组(P<0.05).[结论]普洱茶和绿茶能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同时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且绿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钟婕  袁华兵  易娟  赵燕  曹进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341-2344
[目的]比较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对单纯性肥胖大鼠的抗肥胖作用.[方法]新生鼠40 只,随机分成普洱茶+高脂饲料组10只(A组)、绿茶+高脂饲料组10只(B组)、高脂饲料对照组10只(C组)和正常饲料10只(D组).观察四组大鼠体重及摄食量动态变化,测粪便脂质含量,16周后处死大鼠,测量体重、腹腔脂肪重量,取血检测血脂、血糖,留取脂肪组织测脂肪细胞大小.[结果]A组和B组大鼠体重和体脂较C组明显降低,且A组体重和体脂较B组下降显著(P<0.05);与C组相比,A组和B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但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B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大鼠的摄食量及血糖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B组的粪便脂质含量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茶提取物能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体重增加、附睾脂肪组织和肾周脂肪组织的增加;其中普洱茶提取物减轻体重、体脂的作用强于绿茶提取物;普洱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抑制高脂饮食导致的血脂升高侧重点不同,绿茶提取物降低血TG、TC和LDL-C的作用强于普洱茶提取物,而普洱茶提取物升高HDL-C的作用强于绿茶提取物.  相似文献   

4.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CG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用普通饲料喂养;B组用高脂饲料喂养;C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并每天电针丰隆穴30min:D组高脂饲料喂养并每天普伐他汀钠灌胃。30d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TC、TG、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0.05);与B组比较,C、D组大鼠体重、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CGRP含量升高。结论:电针丰隆穴或药物治疗均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中普伐他汀钠升高HDL-C,电针丰隆穴则对HDL-C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核因子-kB活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F-κB的活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治疗(SAP PDTC)组。术后分批行下腔静脉采血后处死,取胰腺和回肠末段组织。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改良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D-乳酸;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回肠黏膜NF-κB的活化。结果:SAP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则随发病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较SO组差异显著(P<0.05)。PDTC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SO组回肠黏膜少见NF-κB活化的细胞。而SAP组术后1 h即出现大量核内NF-κB P65染色阳性细胞,3 h时最多,较SO组差异显著(P<0.05)。PDTC治疗组NF-κB活化细胞明显少于SAP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NF-κB作为一多种炎症因子基因的转录因子,在SAP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SSTF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外,其他5组均喂食高脂饲料,并同时给予药物干预,其中阳性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100 mg/kg,SSTF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的SSTF。给药前及药物干预6周末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给予饲料喂养和药物干预6周后,SSTF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但与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SSTF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0. 05),HDL-C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 0. 05),但与阳性药物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不同剂量SSTF均能有效控制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体质量的增长,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说明SSTF具有调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中等负荷耐力运动和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干预对血脂异常及自由基水平异常的预防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普通饲料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高脂饮食+GSP组(C组)、高脂饮食+运动组(D组).B、C与D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与D组大鼠在高脂饮食喂养的同时,分别给予GSP、中等负荷耐力跑台运动干预9周;不进行GSP干预的其他三组采用同等体重剂量安慰剂干预.比较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B、C与D组大鼠血清TC、TG、LDL-C浓度明显升高及HDL-C浓度明显下降,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及MDA含量明显增加.但C、D组大鼠血清TC、TG、LDL-C浓度均比B组低,其中D组TG、LDL-C水平又比C组低;D组HDL-C浓度比B组高;C与D组大鼠血清SOD、MDA指标分别高于、低于B组.结论:长期中等负荷耐力运动和GSP干预均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异常形成具一定抵抗作用,但GSP效果不如运动;两者均可减轻血脂异常大鼠SOD活性的下降程度,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糖舒(ZTS)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抗性模型大鼠灌胃ZTS(1次/d),连续9周,同时以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达美康)及健康大鼠作对照,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血浆葡萄糖(Glu)、胰岛素(Ins)、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称体质量和脂肪组织重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脂糖舒、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NIDDM大鼠)的高Ins、高Glu、高脂血症和降低IRI,升高HDL-c含量,抑制体质量和脂肪组织重量增长。其中,脂糖舒抑制病鼠体质量和脂肪组织质量增长以及降糖降脂(NEFA和LDL-c)和降IRI作用优于格列齐特(P<0.01或P<0.001)。与二甲双胍比较,脂糖舒降NEFA和TC作用较强(P<0.05),对其余指标包括降IRI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P>0.05)且脂糖舒降IRI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脂糖舒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HL)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脑梗死比例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影响。方法选取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普通喂养1 d后分为普通组(20只),高脂血症组(10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高脂饲料喂养。高脂血症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各25只大鼠。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分别给予100、500 mg/kg灌胃,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相同剂量单一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每日1次,连续2周。除假手术组外,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以脑缺血2 h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6、12、24、48、72 h)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比;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检测NF-κB阳性表达差异。结果HL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72 h,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在术后12~72 h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低剂量普罗布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脑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且高剂量普罗布考组脑梗死体积比显著低于低剂量普罗布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普罗布考组、高剂量普罗布考组在术后12~72 h的脑缺血区NF-κB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且高剂量普罗布考组各时间点脑缺血区NF-κB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低剂量普罗布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对于改善HL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比,降低NF-κB阳性表达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主动脉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sRAGE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sRAGE组及辛伐他汀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余三组均饲喂高脂饲料10周,第6周起sRAGE组开始腹腔注射sRAGE,辛伐他汀组添加药物饲料。10周后检测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组织ICAM-1和NF-κB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sRAGE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水平均低于AS模型组(P0.05),血清HDL-C水平高于AS模型组(P0.05),而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S模型组主动脉组织中ICAM-1、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AS模型组比较,sRAGE组主动脉组织中ICAM-1、NF-κB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AGE可能通过抑制NF-κB及I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余虹  武俊紫  宋波  李军 《康复学报》2021,(2):138-144
目的: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银杏内酯B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干预作用,为银杏内酯B治疗NAFLD提供参考。方法:7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分别为12、60只。正常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12周,实验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83.25%基础饲料、10%猪油、5%蔗糖、1.5%胆固醇和0.25%胆酸钠)喂养12周,构建NAFL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标准为:肝脏HE染色有明显大量脂肪空泡)。造模成功后,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银杏内酯B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均给予1 mL/d生理盐水灌胃;辛伐他汀组按2 mg/(kg·d)剂量给予辛伐他汀灌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5、1.0、2.0 mg/(kg·d)剂量给予98%银杏内酯B灌胃。干预4周后,比较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的差异;比较肝脏和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差异;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3、Hes-1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ST、ALT、LDL-C、HDL-C、TGF-β1和TNF-α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AST、ALT、LDLC、TGF-β1、TNF-α均明显降低(P<0.05),而HDL-C无明显差异(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AST、ALT、LDL-C、HDL-C均无明显差异(P>0.05),TGF-β1和TNF-α明显降低(P<0.05)。(2)组织病理学结果:正常组几乎没有脂肪空泡出现,而模型组则出现有大量脂肪空泡;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高、中、低剂量组脂肪空泡数量明显降低(P<0.05)。(3)Notch-3、Hes-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tch-3和Hes-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低、中、高剂量组Notch-3、Hes-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中、高剂量组Notch-3、Hes-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银杏内酯B可以改善NAFLD大鼠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抑制肝脏组织中Notch-3、Hes-1蛋白及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抗氧化药物长期应用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玉米黄质作为天然药物有其独特的生理效应。目的:观察玉米黄质对高脂诱发血管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鹌鹑模型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建立鹌鹑高脂模型,利用玉米黄质按30,60mg/kg灌胃7周后,取空腹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丙二醛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检测各组动物肝脏组织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玉米黄质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肝脏总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的合成也受到强烈抑制;玉米黄质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下降、丙二醛水平减少。说明玉米黄质具有良好的降脂功效,对高脂诱导的血管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筋骨草总黄酮(TFA)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下游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方法采用改良慢性血清病MsPGN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周末检测尿蛋白,将尿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甙(TWP)组、不同剂量TFA组。于造模第6周开始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和肾组织病理变化,MaxVisionTM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一步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TGF-β1的变化。结果 TFA可显著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小系膜区面积占毛细血管丛面积的百分比(P<0.05或P<0.01);高、中剂量的TFA治疗效果与TWP相近(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血清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 p65:28.93±4.45 vs.4.51±0.96,P<0.01;TGF-β1:(247.63±51.55)pg/ml vs.(127.52±27.84)pg/ml,P<0.01];干预性治疗后,TFA高、中剂量组、TWP组大鼠血清中NF-κB p65、TGF-β1的表达[NF-κB p65:10.35±2.81,15.21±4.71,11.70±3.97,P<0.01;TGF-β1:(181.96±52.93) pg/ml,(204.33±38.30)pg/ml,(188.07±42.92)pg/ml,P<0.05]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TFA降低NF-κB并进而降低TGF-β1可能是治疗MsPGN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二十味沉香丸调控糖尿病肾病大鼠肠道菌群益生菌构成的机制。 方法选取50只SPF级8~10周龄雄性SD大鼠,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0只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之后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十味沉香丸低剂量组、二十味沉香丸中剂量组、二十味沉香丸高剂量组各10只。建模成功后开始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于3 ml生理盐水,二十味沉香丸低剂量组给予生理盐水+0.5 g/kg二十味沉香丸,二十味沉香丸中剂量组给予生理盐水+1 g/kg二十味沉香丸,二十味沉香丸高剂量组给予生理盐水+2 g/kg二十味沉香丸。观察每组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肠道菌群多样性与丰富度、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蛋白表达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二十味沉香丸低剂量组、二十味沉香丸中剂量组、二十味沉香丸高剂量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p38MAPK、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纤维连接蛋白(FN)通路蛋白升高,AST/ALT水平、OTU数量、chaol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十味沉香丸低剂量组、二十味沉香丸中剂量组、二十味沉香丸高剂量组AST、ALT、hs-CRP、TNF-α、IL-6、IL-1β水平、p38MAPK、P-CREB、FN通路蛋白降低,AST/ALT水平、OTU数量、chaol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升高(P<0.05);与二十味沉香丸低剂量组相比,二十味沉香丸中剂量组、二十味沉香丸高剂量组AST、ALT、hs-CRP、TNF-α、IL-6、IL-1β水平、p38MAPK、P-CREB、FN通路蛋白水平降低,AST/ALT水平、OTU数量、chaol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升高(P<0.05);与二十味沉香丸中剂量组相比,二十味沉香丸高剂量组AST、ALT、hs-CRP、TNF-α、IL-6、IL-1β水平、p38MAPK、P-CREB、FN通路蛋白水平降低,AST/ALT水平、OTU数量、chaol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升高(P<0.05)。 结论高剂量二十味沉香丸可改善大鼠肝功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维持肠道菌群益生菌稳定。  相似文献   

15.
李郁  罗兴林  罗彩东 《临床荟萃》2012,27(23):2056-2060,F000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核因子κB(NF-κB)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及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重构及心脏重构中的意义.方法 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TGF-α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NF-κB活化表达率.血管超声及心脏超声检测颈动脉血管重构及心脏重构指标.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TGF-α、NF-κB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为TGF-α(25.83±9.38)ng/L vs(16.34±5.42)ng/L vs(6.83±2.53)ng/L,NF-κB (34.80±13.41)%vs (22.58±6.30)% vs (14.11±3.75)%.血清TGF-α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化率呈显著正相关(r=0.678,P<0.01).TGF-α,、NF-κB水平与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血管壁/腔比值、颈动脉斑块积分、颈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反映血管重构的指标呈正相关.TGF-α水平与反映心脏重构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值呈负相关.NF-κB水平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EF值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TGF-α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化率相关,TGF-α可能通过NF-κB参与细胞信号传导.TGF-α、NF-κB水平与颈动脉、心脏重构相关,为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心血管重构及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抗氧化药物长期应用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玉米黄质作为天然药物有其独特的生理效应。目的:观察玉米黄质对高脂诱发血管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鹌鹑模型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建立鹌鹑高脂模型,利用玉米黄质按30,60mg/kg灌胃7周后,取空腹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丙二醛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检测各组动物肝脏组织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玉米黄质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降低,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肝脏总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的合成也受到强烈抑制;玉米黄质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提高,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下降、丙二醛水平减少。说明玉米黄质具有良好的降脂功效,对高脂诱导的血管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高剂量较低剂量作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屏障的作用及其对NAFLD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在该院消化科就诊的NAFLD患者100例纳入NAFLD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肠屏障功能指标[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将NAFLD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又分为A组、B组,两组均予以常规低脂饮食+有氧运动+双环醇1粒tid po,A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酪酸梭菌2粒tid po。将NAFLD组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分为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比较两组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率及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于给药1个月后复查患者肠屏障功能、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肝功能、炎性反应指标等,并对A组与B组患者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NAFLD组的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升高组的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AL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与B组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较用药前下降,A组下降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与B组IL-6、TNF-α、TG水平均较用药前下降,A组下降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有效率(86.0%)高于B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存在肠屏障损伤,可能与炎性反应激活有关。联合酪酸梭菌治疗有助于改善NAFLD患者的肠屏障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背景:水飞蓟宾(素)可产生抗自由基活性、抗脂质过氧化、抗脂氧酶、抗还原性谷胱甘肽排空、抗肿瘤以及降血脂等广泛的药理效应。在临床上,水飞蓟宾也常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目的:探讨水飞蓟宾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的药理学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广州市中医医院。材料:实验于2003-08/10在广东省药物研究所无特殊病原菌级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无特殊病原菌级SD大鼠57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50±10)g。益肝灵片主要成份为水飞蓟宾,38.5mg/片,湖南省株洲市制药三厂生产。方法:在57只SD大鼠中随机选出1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饮用蒸馏水代替乙醇,普通饲料喂养10周。其余大鼠自由饮用100mL/L乙醇,加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6周,构建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经相关指标检测确定模型成立。将剩余大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18只和水飞蓟宾组21只,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水飞蓟宾组给予水飞蓟宾100mg/kg。同时继续给予100mL/L乙醇和高营养饲料,4周后在麻醉状态下处死大鼠,取大鼠肝块进行病理观察,测定三酰甘油、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性谷胱甘肽和丙二醛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结果:57只无特殊病原菌级SD大鼠全部纳入结果分析。水飞蓟宾能够抑制病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2550.5±400.1),(533.4±100.0),(2217.1±750.2)nkat/L,与模型组比较(3600.7±666.8),(800.2±100.0),(2900.6±1333.6)nkat/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水飞蓟宾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1.8±0.8),(0.17±0.04),(6.66±1.38),(24.1±4.1)m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2.8±1.4),(0.20±0.05),(7.81±1.06),(28.8±6.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水飞蓟宾能够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肝匀浆三酰甘油和丙二醛含量(P<0.05~0.01),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改善肝细胞水变性和脂肪变性(P<0.01),但对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则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水飞蓟素阻止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形成,其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抗免疫性炎症和抗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冠心病患者常规行颈部彩超检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58例,分为低剂量组(阿托伐他汀10 mg/d)和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40 mg/d),共服药6个月,观察用药前、治疗后6个月时血脂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及药物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各种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6个月后,TG、TC、LDL-C、IMT均呈显著性下降(P<0.05),而HDL-C呈显著性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6个月后,TC、LDL-C呈显著性下降(P<0.05),IMT下降及HDL-C的升高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之间比较,40 mg/d阿托伐他汀较10 mg/d更能显著性降低TC、LDL-C水平及IMT(P<0.05),但升高HDL-C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中有1例患者于4个月时出现肝脏转氨酶轻度增高,复查后未达到正常值的2倍。结论:10 mg/d的阿托伐他汀的治疗强度是不够的;而长期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在安全及有效调脂的基础上,稳定并消退脂质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