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利用Per-coil梯度分离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和扩增MSCs;利用bFGF、化学诱导剂DMSO和BHA联合诱导MSCs向神经元转化,观察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经Perecoll梯度分离及贴壁筛选法获得了纯度较高的人MSCs,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呈现双极、多极和锥形的典型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并且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证明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物NSE和NF,不表达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结论人MSCs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这种潜能使其有可能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猫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观察家猫骨髓源巢蛋白阳性细胞诱导分化情况,为家猫骨髓基质细胞(BMSC)作为自体神经干细胞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家猫的骨髓。从中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给予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增殖,然后用分化诱导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关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情况。结果 猫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体型增大,继之出芽,贴壁生长,可形成克隆团,同时可传代培养,这些具有克隆能力的骨髓基质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巢蛋白,与5-溴尿嘧啶(BrdU)共培养3d后可见部分大圆形细胞BrdU染色阳性,这些细胞经进一步的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且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SE和NeuN。结论 家猫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可诱导为巢蛋白阳性细胞,并可进一步分化为表达烯醇化酶(NSE)和NeuN的神经元样细胞。证实家猫BMSC可作为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神经干细胞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诱导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人体腹部皮下脂肪组织20mL,对脂肪组织提取物进行分离培养,分别采用对照组、神经诱导培养基组、神经诱导培养基加神经节苷脂100μmol/L和神经节苷脂100 μmol/L组,对其进行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原代及传代后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结果:①原代细胞情况:24h后大量细胞贴壁,呈宽大扁平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核浆分界清楚,多为单核,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细胞呈集落生长,并迅速增殖,集落大小不一,集落中的细胞呈典型的梭形细胞,集落之间互相靠近,一周后可达到80%融合,呈漩涡状排列。②传代细胞情况:呈圆形,悬浮状态,并很快贴壁,并分布均匀,与原代细胞相比,细胞形态更为单一,呈典型梭形。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测定:对照组和神经节苷脂100μmol/L组仅见极少量的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和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于诱导后1h出现Nestin表达阳性,5h出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在一定时间内,上述指标表达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但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与神经诱导培养基组比较,神经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联合蛋白2表达阳性率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神经节苷脂具有增强神经诱导培养基的诱导作用,并促进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体外培养的经GDNF基因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3代细胞,应用GDNF基因诱导BMSCs分化两周,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方法验证及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磷脂酸性蛋白2(MAP-2)的表达.结果 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以及特异性荧光可见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明显.结论 GDNF基因转染的BMSCs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可转化为神经细胞,并表达特定神经细胞标志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体外培养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3代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并分别应用化学诱导剂B巯基乙醇(BME)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诱导BMSCs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析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细胞经诱导后2、4、6、8h GAP-4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结果第三代B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90(+)、CD71(+)、CD29(+),CD45(-),经两种方法诱导BMSCs均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分化后细胞均表达GAP-43、nestin、NSE、NF。诱导后2,4,6,8hGAP-43表达阳性率BME组为77.1%,83.4%,87.O%,82.5%,BDNF组:69.3%,78.1%,82.2%,86.8%。GAP-43随诱导分化时间增加而持续表达,两组问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AP-43在化学诱导剂及生长因子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持续表达,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诱导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人体腹部皮下脂肪组织20mL,对脂肪组织提取物进行分离培养,分别采用对照组、神经诱导培养基组、神经诱导培养基加神经节苷脂100μmol/L和神经节苷脂100μmol/L组,对其进行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观察原代及传代后的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原代细胞情况:24h后大量细胞贴壁,呈宽大扁平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核浆分界清楚,多为单核,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大部分细胞呈集落生长,并迅速增殖,集落大小不一,集落中的细胞呈典型的梭形细胞,集落之间互相靠近,一周后可达到80%融合,呈漩涡状排列。②传代细胞情况:呈圆形,悬浮状态,并很快贴壁,并分布均匀,与原代细胞相比,细胞形态更为单一,呈典型梭形。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测定:对照组和神经节苷脂100μmol/L组仅见极少量的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阴性。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和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于诱导后1h出现Nestin表达阳性,5h出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在一定时间内,上述指标表达强度随时间逐渐增加,但神经诱导培养基组加神经节苷脂组与神经诱导培养基组比较,神经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微管联合蛋白2表达阳性率增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具有增强神经诱导培养基的诱导作用,并促进人脂肪组织来源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郭丽  卢日峰  尹飞  凌翎  李鹏  范洪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7):720-721,F0003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方法 采用体外骨植块法培养骨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传代。用含0.5mmol/L IBMX,GDNF(10nG/ml)和IL-1β(100gpg/ml),中脑神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和中脑神经膜碎片诱导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的表面标志NSE、MAP-2和TH。结果 原代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含有多种细胞形态,传代后细胞成均一的梭形。诱导前,对照组少量细胞表达NSE,不表达MAP-2和TH。诱导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表达NSE、MAP-2和TH的细胞。结论 骨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表明其可跨胚层分化,同时为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猫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观察家猫骨髓源巢蛋白阳性细胞诱导分化情况,为家猫骨髓基质细胞(BMSC)作为自体神经干细胞种子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家猫的骨髓,从中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给予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增殖,然后用分化诱导因子进行诱导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情况。结果猫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体型增大,继之出芽,贴壁生长,可形成克隆团,同时可传代培养,这些具有克隆能力的骨髓基质细胞能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巢蛋白,与5-溴尿嘧啶(BrdU)共培养3d后可见部分大圆形细胞BrdU染色阳性,这些细胞经进一步的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而且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SE和NeuN。结论家猫骨髓基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可诱导为巢蛋白阳性细胞,并可进一步分化为表达烯醇化酶(NSE)和NeuN的神经元样细胞。证实家猫BMSC可作为移植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神经干细胞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MSCs.取培养至3-5代的rMSCs以含TNF-α 5ng/ml的培养基培养,镜下观察细胞诱导后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细胞中的表达强度和分布。结果rMSCs经TNF-α诱导6h后基本表现为典型神经样细胞形态.nestin和NSE呈阳性表达。结论TNF—α具有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多向分化潜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目的研究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用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骨髓细胞进行脂肪细胞特异油红O染色;Von Kossa及改良的钙钴法进行成骨细胞鉴定;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导后的骨髓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M(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诱导后的细胞油红O染色胞浆内可见橙红色脂滴;Von Kossa染色可见细胞间布满黑色颗粒,提示有矿化基质沉积;改良钙钻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胞浆呈深棕色或深黑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向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后细胞NSE( )、NF—M( )、GFAP(-)。结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发现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专门的诱导体系中能产生类似神经元烯醇化酶克隆球样神经球结构,故骨髓间质干细胞成为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种子细胞的热门候选。目的:观察体外分化体系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情况。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材料:选用孕16d及2月龄的SD大鼠,由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神经元烯醇化酶单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抗、神经中丝蛋白单抗均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方法:实验于20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免疫室开放实验室及本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大鼠下肢骨,离心分离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提取孕16d大鼠胚胎脊髓组织匀浆,制备诱导液,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化。另取胚胎肌组织同法制备肌组织匀浆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对诱导后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用抗神经元烯醇化酶、NF200、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分别标记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反应阳性诱导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光镜下随机数取10个非重叠视野进行观察,计算神经元烯醇化酶和神经中丝蛋白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结果:①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诱导早期光镜下即见部分细胞胞体回缩,突起变长,变细;逐渐出现分化细胞突起生长,并相互交织,类似神经细胞,有的分支类似树突状分枝,对照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②诱导1周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脊髓匀浆组多数细胞表现为神经元烯醇化酶和神经中丝蛋白阳性;少数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对照组无神经细胞抗体阳性染色出现。而对照组未见神经细胞抗原反应阳性。免疫组化发现分化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神经中丝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1.7)%,(76.2±2.9)%。结论:胚胎脊髓组织匀浆可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最宜条件,为细胞移植提供寿命相对较长种子细胞。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分离培养和纯化大鼠MSCs,以褪黑素(MT)、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诱导剂定向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以免疫荧光法测定分化细胞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GFAP)的表达。结果:MT、bFGF诱导分化3d部分细胞胞体收缩成三角形,有些成为简单的双极或多极细胞。诱导72h细胞开始表达NSE,9-14d阳性细胞增多,其中MT+bFGF组变化显著,细胞不表达GFAP。结论:MT和bFGF可以诱导大鼠MSCs向神经元细胞分化,并存活14d以上稳定表达神经元细胞的特异性标记NSE。  相似文献   

13.
黄芪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体外培养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但是有些诱导剂有一定的毒性,不能应用于人体内.目的:以黄芪为诱导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2-01/2005-01 在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的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四川大学基础医学院与法医学院的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材料:6周龄健康SD大鼠,体质量120~130g.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采含体积分数为0.125的黄芪无血清L-DMEM培养液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细胞中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窒宋嵝缘鞍椎谋泶?主要观察指标:①诱导分化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定.②RT-PCR方法半定量分析相关基因Ngn-1和Wnt-1基因在诱导过程中的表达.结果:经传代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纤维细胞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经黄芪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巢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阳性.Ngn-1和Wnt-1基因在黄芪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程中表达量升高.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黄芪诱导下可向神经样细胞分化.Ngn-1和Wnt-1基因在其分化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采用中药作为诱导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是否会有效果呢?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加入中药丹参酮ⅡA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效应。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丹参酮ⅡA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全反式维甲酸无血清培养基诱导液及不进行诱导的细胞做为对照。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表达间质细胞特异性的标记物CD44,表达阳性率为(91.00±1.58)%,但不表达CD34、CD45,流式细胞学检测其纯度高达95.5%。②诱导分化后经扫描电镜检测可观察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导性烯醇化酶,神经元特导性烯醇化酶阳性率为(75.60±2.31)%,Nestin呈一过性表达增加后随着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减低至阴性,不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说明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加入丹参酮ⅡA能高效地定向诱导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理论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目的:用2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进一步探讨其在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应用。方法:从Wistar大鼠胫骨和股骨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培养和纯化,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并研究终止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呈典型神经细胞样改变,有两个或多个突起,突起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状,可见细胞核及核仁,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及突触素蛋白表达阳性。撤除诱导条件后大部分细胞逐渐恢复原来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表明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其形态及组织学变化仅能维持一段较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通过多种诱导剂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不同诱导剂的细胞分化率、细胞活力以及Nestin染色阳性细胞率不同.目的: 对比多种诱导剂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结果,探寻一种较好的诱导剂.方法: 取健康成人骨髓于无菌层流室中,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取白膜,将细胞置于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DMEM、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培养瓶中,37℃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中培养,传至第3代分为β-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维甲酸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甲酸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分别加入诱导剂,观察细胞型态变化,细胞活力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与结论: 锥虫蓝染色比较各组细胞活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甲酸组细胞活力最高(P<0.05),β-巯基乙醇+二甲基亚砜组活力最低(P<0.05),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维甲酸组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活力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甲酸组阳性率高于其余3组(P<0.05).结果提示,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甲酸组细胞活力高,神经标志物表达阳性率高(P<0.05).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新的环境中能够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替代损伤细胞重建神经环路。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共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和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分化诱导,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形态变化,在共培养第5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细胞的特异标志物;与对照组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与结论:神经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伸展,呈放射状,互相形成连接,特异性烯醇化酶显示阳性结果,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特性,表达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的神经元比例可达(33.0±10.5)%。而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形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显示特异性烯醇化酶阴性。提示神经细胞提供的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胎血与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大鼠胎血和骨髓中非造血成体干细胞(non—hematopoietic adult stem cells,NASC)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性及体外诱导两者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异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孕大鼠的胎血和成年大鼠的骨髓,用Ficoll—hypague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后,种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液内。收获的NASC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β-巯基乙醇(β-ME)、二甲亚砜(DMSO)和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诱导NASC向神经元分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特异性标志巢蛋白(nesf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发现:传代培养后的两种NASC的形态相似,皆呈均一的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示两种NASC的免疫表型无明显差异,表达CD44、CD54,不表达CD11b、CIM5;定向诱导的两种NASC具典型神经元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esfin和NSE为阳性,但GFAP为阴性。结论:大鼠胎血和骨髓非造血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形态、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别;两者都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血胎应是NASC的又一来源。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体外实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多集中于形态学层面和神经标志物方面,对分化后的电生理功能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全反式维甲酸诱导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后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培养,对比观察,于2005-06/2007-10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细胞室和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材料: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只,体质量160g左右.方法: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诱导前和诱导3 d后分别用膜片钳技术检测细胞膜电流.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分化前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以及全细胞电流测定结果.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90阳性率(99±3)%,CD31阳性率(3.4±0.8)%,CD34阳性率(0.3±0.1)%.说明这一细胞群大部分处于未分化的干细胞状态,其纯度可达95%.②光镜下可见未经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多为扁平形带突起的细胞,似纤维样细胞,诱导3 d后出现神经元样细胞.③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诱导前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呈弱阳性,诱导后呈强阳性.诱导72 h时分化率为(24.01±3.76)%.④诱导组神经元样细胞外向电流峰值及最大外向电流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未发现内向钠电流.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方法可以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虽未发现具有成熟神经元电生理功能,但有向成熟神经元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