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音乐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痉挛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修改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干预结合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痉挛,痉挛往往是阻碍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一直是个难题。针刺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得到国际康复学界的认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研究也很多,选穴方法各异,疗效也有差异。近6年来,我们采用在抗痉挛体位下头针配合拮抗肌肌腹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124例,并与120例任意体位下常规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3月关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中、英文文献。2名研究员对检出文献进行整理,依据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选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8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有效率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27,95%CI[1.16,1.40];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0.36,95%CI[-0.57,-0.16];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10.55,95%CI[8.76,12.34];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6.85,95%CI[5.16,8.5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MD=-2.61,95%CI[-3.01,-2.20];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电针组优于对照组MD=-1.11,95%CI[-1.60,-0.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疗效,鉴于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临床循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风即西医的脑卒中,已经发展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中风后患者大多遗留有各种并发症,比如痉挛性瘫痪,这导致患者持续的步态不稳,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降低患者康复的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状态。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相比于单纯的中医内治法,针刺作为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是显著的,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及其传送步骤。对于如何治疗痉挛性瘫痪,临床中有各种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综合疗法等,并且这些方法的疗效是不同的。虽然针刺治疗痉挛瘫痪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仍存有争议,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该文拟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机制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目的是启示临床工作者更加深刻地认识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以期更好地指导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刺治疗,帮助中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督推拿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2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通督推拿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督推拿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通督推拿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2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推拿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硝西泮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患者出现痉挛后给予氯硝西泮口服0.5mg,2次/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定及Barthel分级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氯硝西泮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有降低肌痉挛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过电刺激腓深神经能否减少痉挛性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的牵张反射。资料与方法 选择 10例呈坐位的痉挛性脑卒中患者。全部患者病程 >2年 ,Ashworth量表评分>1分 ,能独立行走 >10m ,进行了正规的药物治疗 ,在实验期间没有做过临床痉挛状态评定。患者被安排坐在 1把  相似文献   

9.
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致残率高,绝大多数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痉挛不但会引起患肢疼痛,而且还会造成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畸形,甚至造成患者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打破肢体痉挛模式是康复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及难题.近年来,针灸在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加拿大康复官方机构已把针灸列为脑卒中康复手段之一[1].所以,本文将从针刺部位及电针频率两方面对近几年电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刺头皮运动区、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电针刺头皮运动区及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疗程后2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明显降低,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明显降低,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电针刺头皮运动区及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梁志  赵超男  董云英  卜海兵  朱翠平 《护理研究》2003,17(21):1249-125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发病到康复开始的间隔时间(OAI)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分析 2 2 5例脑卒中后ADL能力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 :OAI与ADL入院 值呈正相关 (r =0 .14 6,P =0 .0 2 87) ,与ADL增加 值呈负相关 (r =-0 .2 5 4,P =0 .0 0 0 1) ;OAI是ADL出院值的预测因素之一。结论 :早期康复有利于病人ADL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为了解社区脑卒中病人家庭康复现状,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寻找依据,对社区60例脑卒中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脑卒中病人遗留有多种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并有不良生活习惯,缺乏家庭康复锻炼,病人的综合自理能力及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均处于中等水平。提示,应及早为社区脑卒中病人制定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案,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护理脑卒中患者临床经验,总结脑卒中患者的系统护理经验。方法收集脑卒中病例50例,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记录护理脑卒中患者时有关观察方法、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治疗及临床系统护理,42例病情好转出院,因并发症死亡8例。结论脑卒中病人的护理是全面系统的过程,其时程长,见效慢,需医护工作者耐心对待。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系统的护理对于帮助病人尽快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与训练将有助于病人重视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与健康行为水平,分析其相关性,为提高和改善其健康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脑卒中患者106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问卷评估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应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II)评估患者的健康行为。结果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得分为(23.25±3.15)分,总正确率77.51%,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总体得分(131.57±19.71)分,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得分和健康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重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有效地提高其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主要居家照顾者照顾负荷与照顾者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卒中主要居家照顾者的照顾负荷与照顾者需求现状,分析照顾者照顾负荷与照顾者需求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社区脑卒中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主要居家照顾者照顾负荷总分为48.83分±8.05分,其中生理负荷最重。脑卒中主要居家照顾者需求总分为34.62分±9.93分,家庭访诊、康复锻炼方法、预防常见并发症、疾病基础知识、饮食指导和电话咨询服务排在需求列表的前5位。照顾者照顾负荷与照顾者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脑卒中主要居家照顾者承受着较重的负荷,了解照顾者需求,制订和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减轻照顾者的照顾负荷。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各 84例作相关因素的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家族史、心脏病史、吸烟及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超重和酒精中毒为次要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发生的机率明显受危险因素存在的影响 ,干预和控制这些因素是卒中预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Pituitary tumor apoplexy: a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tuitary tumor apoplexy is an uncommon syndrome resulting often spontaneously from hemorrhage or infarction of a pre-existing pituitary adenoma. As the primary event involves the adenoma, the syndrome should be referred to as pituitary tumor apoplexy and not as pituitary apoplexy. The sudden increase in sellar contents compresses surrounding structures and portal vessels, resulting in sudden, severe headache, visual disturbances, and impairment in pituitary function. Initi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apoplexy includes supportive therapy (intravenous fluids and corticosteroids), following which many patients exhibit clinical improvement. Because those patients can be effectively managed with supportive measures, many who remain clinically and neurologically unstable might benefit from urgent surgical decompression by an experienced neurosurgeon. All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this syndrome require long-term follow-up to treat any residual tumor and/or pituitary dysfunction. Close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he management team is necessary for optimal patients' outcome.  相似文献   

18.
刘华  胡鑫 《护理研究》2006,20(4):307-309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病人发病前1年所遭遇的生活事件,明确健康宣教导向。[方法]用杨德森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测量研究组(脑卒中病人)发病前1年与对照组(非脑卒中)病人所遭遇的生活事件。[结果]研究组病人发病前1年遭遇生活事件频度及紧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老年脑卒中病人发病前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脑卒中病人发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高于非脑卒中病人,且以负性事件为主。  相似文献   

19.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脑卒中患者及 5 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了解有无斑块形成 ,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 脑卒中患者有 5 7例发现颈动脉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正常对照组 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近两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脑卒中病人按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并观察、研究护理效果.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结果 表明用循证护理方法解决病员康复护理问题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