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肺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轻、中度(肺功能Ⅰ-Ⅱ级)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肺俞穴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肺俞穴经皮神经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肺功能,体质指数-气流阻塞-呼吸困难-运动能力(BODE)指数及诱导痰中TNF-α浓度进行检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及呼气峰值流速(PEFR)]、BODE指数及诱导痰中TNF-α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FVC[(2.75±0.77)L]、FEV1[(1.77±0.50)L]、FEV1%[(73.20±7.69)%]及PEFR[(4.33±1.09)L/S]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诱导痰中TNF-α浓度[(14.27±2.78)pg/ml]、BODE指数[(0.43±0.65)分]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rt;0.05)。 结论肺俞穴经皮电神经刺激能缓解轻、中度COPD患者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降低其BODE指数,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磁-振疗法和噻托溴铵联合应用在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取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37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组(T组)和噻托溴铵加热-磁-振疗法组(T+HMV组),研究周期为4周。在治疗前1天、治疗第2周末和第4周末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并通过Borg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前、后比较,T组吸气容量(IC)明显增高(P<0.05),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0/FVC)无明显增高;而T+HMV组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FVC和IC均增高(P<0.05);2组间比较,T+HMV组FEV1.0、FEV1.0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FVC均高于T组(P<0.05);T组、T+HMV组PaO2均明显增高(P<0.05),而PaCO2均无明显变化(P&rt;0.05);2组间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T组、T+HMV组6MWD均明显提高,而Borg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2组间6MWD和Bo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2组SGRQ下降均超过4分,T+HMV组SGRQ明显低于T组(P<0.05)。 结论噻托溴铵在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热-磁-振疗法和噻托溴铵联合应用优于单一应用噻托溴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肺功能Ⅱ-Ⅲ级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稳定期患者分为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7例)及观察组(31例)。对照1组患者规律性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剂,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生素、对症药物及稀释痰液药物治疗;对照2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及间接肺动脉收缩压(PASP)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6个月治疗后,发现观察组6MWD[(302.7±27.5)m]、CAT评分[(10.7±2.9)分]、间接PASP[(34.4±3.8)mmHg]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规律性吸入噻托溴铵粉剂并联合有氧运动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降低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减轻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61例,根据患者早期开始进行肺康复治疗的时间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一组(20例)、治疗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3组患者均依据2018年COPD全球倡议(GOLD)治疗方案进行临床COPD的相关治疗及抗感染药物治疗,肺康复治疗时间计算均从入院第1天算起。治疗一组患者于入院后第6天开始行肺康复训练,治疗二组患者于入院后第14天开始行肺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于入院4周后择期进行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的措施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上肢上举训练、排痰训练,康复治疗一组持续23 d,治疗二组持续治疗15 d。分别于入院第6天(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检测各组患者肺功能中的主要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量表和6 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各组患者的自主症状评分和运动耐力。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的FVC、FEV1、CAT评分和6MW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一组的FVC和FEV1分别为(1776.7±360.19)ml和(985.50±317.64)ml,与对照组[(1546.5±328.21)ml和(795.50±220.23)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二组患者的FVC[(1785.7±349.81)ml]和FEV1[(971.90±196.94)ml]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一组和治疗二组的CAT评分[(16.25±2.36)分和(16.81±2.29)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19.30±4.21)分]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一组治疗后的6MWD[(194.45±47.71)m]较对照组6MWD[(166.35±48.47)m]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二组的6MWD[(189.14±52.73)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肺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深呼吸体操训练联合负荷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7例COPD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14例及对照组13例。对照组给予深呼吸体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辅以负荷呼吸训练。于入选时及治疗60 d后对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最大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PEF)及呼吸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经60 d训练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深呼吸体操训练联合负荷呼吸训练治疗COPD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磁-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78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磁-振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3(IL-13)以及肺通气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0/FVC)]。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咳嗽、痰液性状、痰量及干啰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NF-α、IL-6、IL-8、IL-13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FEV1.0%、FEV1.0/FVC明显升高,其中治疗后FEV1.0%、FEV1.0/FVC(%)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TNF-α、IL-6、IL-8、IL-13均与FEV1.0%呈负相关(P<0.01)。 结论热-磁-振疗法治疗COPD具有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太极拳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太极拳组在此基础上辅以24式杨式太极拳训练,对照组仍按照往常习惯生活,未给予特殊训练干预。于入选时、干预6周及干预12周后分别抽取各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对其血清中IL-6、IL-8及TNF-α浓度进行测定。 结果对照组患者经干预6周及12周后,其血清中IL-6、IL-8及TNF-α浓度均较入选时无显著变化(P&rt;0.05);太极拳组患者经干预6周后,其血清中IL-6浓度[(248.86±64.18)pg/ml]较入选时无明显变化(P&rt;0.05),而IL-8浓度[(146.25±17.60)pg/ml]及TNF-α浓度[(57.03±12.19)pg/ml]均较入选时明显降低(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太极拳组患者经干预12周后,其血清中IL-6浓度[(220.89±62.25)pg/ml]、IL-8浓度[(138.28±24.86)pg/ml]及TNF-α浓度[(51.44±11.88)pg/ml]均较入选时进一步降低(P<0.05),并且上述指标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太极拳锻炼能显著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浓度,推测太极拳锻炼改善COPD患者病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的影响。 方法选取中、重度老年COPD稳定期住院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均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运动锻炼指导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通过电话随访进行健康宣教和康复锻炼指导。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治疗后)行COPD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GR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SGRQ问卷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干预组SGRQ问卷症状、活动能力、生活影响评分及总分分别为(42.12±11.32)分、(45.17±10.23)分、(29.98±6.54)分和(41.02±9.92)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干预组SCL-90量表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急性发作和急性发作导致住院人次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康复训练结合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地收集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肺康复组和对照组,肺康复组进行12周的肺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用药,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6MWT)、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bg),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ɑ)水平,并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共纳入老年COPD患者51例,分为2组,肺康复组26例,对照组25例。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肺康复组患者的6MWT增加、CAT降低(P0.05),肺功能的FEV1%、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肺康复组的血清CRP、TNF-ɑ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P0.05),而肺康复组的IL-6、Fbg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6MWT、CAT及血炎症因子均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肺康复治疗可以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活动能力和耐力,延缓肺功能损害的进展;也可以降低部分血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利于延缓COP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联合腹直肌电刺激对中、低位颈髓损伤(CSCI)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5例中、低位C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上肢主动运动、站立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rFMS及腹直肌中频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最大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及潮气量(VT)等指标]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3个月治疗后,发现治疗组VC[(3.24±0.89)L]、FEV1[(2.58±0.74)L]、PEF[(6.74±1.63)L]、VT[(394.33±96.54)ml]及对照组VC[(2.19±0.52)L]、FEV1[(2.10±0.47)L]、PEF[(5.24±1.69)L]、VT[(316.72±74.18)m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低位CSCI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rFMS及腹直肌中频电刺激,可进一步改善通气效率,提高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短波对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无创正压通气的基础上加用超短波治疗,微热量,每日1次,每次15 min,共1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的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记录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为(6.2±2.6)d,对照组为(8.1±3.0)d,住院时间治疗组为(17.8±2.5)d,对照组为(19.2±3.0)d,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短波辅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及肺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社区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社区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给予社区呼吸康复干预,治疗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用药及营养指导、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每4周电话随访1次。于入选时及干预1年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观察指标包括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RC)及Borg量表、焦虑及抑郁测评、6min步行试验(6MWT)、营养状况等。 结果共有85例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入选COPD患者康复前FEV1%为(48.11±14.54)%,康复后为(47.82±14.94)%,康复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6min步行距离从康复前[(416.10±99.84)m]增加至[(437.51±116.17)m],康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GRQ评分较康复前平均降低4.8分;急性加重次数由康复前[(1.07±1.27)次]减至[(0.39±0.69)次](P<0.01)。根据疾病严重度分级,中度及重度以上COPD患者SGRQ评分均较康复前分别降低4.84分和5.73分。体重指数正常COPD患者6min步行距离改善幅度[由(409.52±98.31)m增加至(433.53±118.46)m]较低体重指数患者改善情况[由(440.07±105.4)m增加至(452.0±110.32)m]更显著;低体重指数患者SGRQ评分较康复前降低9.46分,体重指数正常患者SGRQ评分较康复前降低3.33分。抑郁及焦虑在本研究入选对象中较少见。 结论社区呼吸康复可改善COPD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均可通过社区呼吸康复干预受益,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高,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综合性肺康复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中、重度COPD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75例和对照组60例。分级为B级、C级COPD患者共135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康复组75名,对照组60名。2组患者均给予COPD稳定期的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肺康复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呼吸功能锻炼、呼吸肌训练、心理支持及营养干预等),2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干预后)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气促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贝克焦虑和抑郁量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等评估其运动能力、气促程度、营养状态、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 结果 干预后,康复组患者的6 MWD、气促指数、CAT评分、贝克焦虑评分、贝克抑郁评分、FEV1、FVC和PaO2分别为(425.1±81.2)m、(3.15±0.17)级、(10.7±5.9)分、(7.49±5.42)分、(6.88±4.73)分、(2.46±0.45)L、(3.15±0.23)L、(68.8±7.45)mmHg,分别与组内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性肺康复干预可增强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运动能力、气促程度、肺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同时还可其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社区采用定量步行运动和呼吸锻炼进行康复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将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家中行定量步行和呼吸锻炼。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治疗后)进行6 min步行距离测定、COPD临床问卷评分、MRC呼吸困难评分、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问卷评分和肺功能检测测定,并统计急性加重次数和总住院天数。 结果101例患者中有92例(91.1%)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45例,对照组47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试验组6MWT平均距离为(385±113)m,与组内治疗前的(321±94)m和对照组治疗后的(297±98)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试验组的MRC评分略有下降,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CQ总积分、活动积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期间其急性加重平均次数和总住院天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社区采用定量步行运动和呼吸肌锻炼进行肺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和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痴呆(PDD)的疗效。 方法选取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痴呆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组(训练组)24例和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对照组) 26例。训练组给予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其认知功能,同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估患者PD的严重程度。 结果治疗4、8、12周后,训练组患者的MoC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MoC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的MoCA评分为(19.49±3.11)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18.08±3.0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UPDRS量表的精神、行为和情绪评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12周后,训练组患者UPDRS量表的运动检查评分与组内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或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都对PDD有效,但前者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1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舒利迭进行雾化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及预后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以及FEV1%pr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O2)、p(C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IL-6以及PCT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呼吸困难评分、CAT评分及各项SGRQ评分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及动脉血气状况,缓解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Frenkel法结合针对性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脑损伤共济失调患者41例,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综合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综合康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按照各自不同的共济障碍特点行针对性的共济失调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同时辅以Frenkel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0、30、90d后,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CAR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20d后,综合康复组的ICARS和 FIM 评分分别为(46.7±12.3)分和(100.3±9.7)分,与组内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30d和90d后,2组患者的ICARS和FIM评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康复治疗30d和90d后的ICARS和FIM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 结论Frenkel法结合针对性综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损伤后共济失调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疗效。 方法将56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运动锻炼和呼吸训练。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动锻炼并呼吸训练能显著提高缓解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牵伸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PF)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PF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2组患者均给予牵伸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站立行走时的足底疼痛程度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有1例、2例患者脱落。治疗前,2组患者AOFAS评分及VAS评分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的AOFAS评分显著提高(P<0.05)。与组内治疗4周后比较,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AOFAS评分[(78.81±10.97)分]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AOFAS评分[(92.07±9.83)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87.07±11.26)分]及8周后[(92.07±9.83)分]的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及8周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4周后比较,对照组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3.91±0.45)分]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VAS评分[(3.05±0.15)分]继续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3.15±0.32)分]及8周后[(3.05±0.15)分]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牵伸治疗基础上辅以ESWT治疗,可显著改善PF患者的足踝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通过对32例COPD患者实施康复健康教育,开展疾病相关知识、呼吸训练、运动、氧疗、营养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康复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进行ADL能力评定及肺功能检测。 结果康复健康教育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ADL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1),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 结论康复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ADL能力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