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氨基胍在兔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氨基胍(AG)在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分为休克组、AG组(复苏时应用A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观察动物24h、48h存活率。结果 动物失血性休克后,血浆ET、TNFα、IL-6、IL-8、NO水平明显升高;复苏后,AG组动物血浆中上述物质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该组动物的存活率明显高于休克组。结论 ET、TNFα、IL-6、IL-8、NO在失血性休克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G作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有助于改善重度失血性休克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90例非ACS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IL-6、IL-8浓度。结果(1)冠心痛组(SAP组、UAP组、AMI组、OMI组)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UAP组、AMI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5AP、OIM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IL-6、IL-8差异显著。(2)SAP组与UAP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NF—α、IL-6、IL-8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α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休克后促炎细胞因子表达释放的时相性变化。方法8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于休克后30、60和90min及复苏后30min和90min各处死8只大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失血性休克后各时间点肠、肝、肺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mRNA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①休克30min时,肠、肝、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均未见升高;休克60min肠道首先出现TNF—α mRNA表达升高(P〈0.05),而肝脏在休克90min时表达开始升高(P〈0.01),肺脏则在复苏后30min表达开始升高(P〈0.05)。复苏后90min肠、肝、肺组织中TNF—α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均〈0.01)。TNF—α mRNA在肠、肝、肺内的表达升高最早,其后才是IL-1β mRNA和IL-6 mRNA。②休克30min门静脉血和下腔静脉血中TNF—α、IL-6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休克60min时门静脉血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休克90min、复苏后30min和90min门静脉血和下腔静脉血中TNF—α、IL-6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失血性休克时细胞因子的释放顺序县肠道、肝脏和肺脏。椎测存在“肠→肝→肺”细胞因子释放轴。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对不同时期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自由基、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肠淋巴途径在休克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78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休克组和结扎组。休克组与结扎组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结扎组于休克复苏后行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于休克90min、液体复苏后0、1、3、6、12和24h各处死6只大鼠,制备肺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休克组大鼠输液复苏后各时间点肺组织匀浆MDA、TNF—α、IL-6以及MP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12h持续在较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肺组织匀浆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结扎组输液复苏后3,6、12和24h肺组织匀浆MDA、TNF-α、IL-6以及MPO活性均显著低于休克组,SOD活性高于休克组(P〈0.05或P〈0.01)。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可干预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ALI,其机制与减少肺中性粒细胞扣押,降低TNF—α、IL-6、自由基释放与SOD消耗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的含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预后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Ⅲ期患者血清TNF-α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Ⅰ期(P〈0.01);肿瘤根治术后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中的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随之增加。PHC患者在治疗前血清中sIL-2R和TNT-α水平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检测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对了解PHC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一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 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指标以肝硬化患者最为显著;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与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NS患儿分为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IL-6,IL-8和TNFα的水平。结果NS患儿激素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血清中IL-1(195±25vs120±25),IL-6(355±62vs200±23),IL-8(286±55vs178±32)和TNFα(265±36vs110±40)的水平测定,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肾病综合征NS的发病,动态监测IL-1,IL-6,IL-8和TNFα含量可以作为判断疾病程度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ANDOX细胞因子芯片和EVIDENCE全自动芯片分析仪测定对92例冠心病患者及33名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清IL-6、IL-8、TNF-α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13.16±16.81)ng/L,(375.53±292.14)ng/L,(15、46±15.38)ng/L,其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均呈不同程度变化。[结论]血清IL-6、IL-8、TNF-α在冠心病不同分型中呈规律性变化,提示这3种指椰寸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晓莉  王海峰  郑雪冰  周小煊 《临床荟萃》2009,24(22):1950-1953
目的 探讨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2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小时和72小时血清TNF—α和IL-8含量,42例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一般组(24例)和危重组(18例),按中毒种类分为安眠药组(18例)和农药组(24例)。结果危重组患者各时段血清TNF—α和IL-8含量均显著高于一般组(均P〈0.01);不同药物所致中毒患者之间血清TNF—α、IL-8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者血清TNF—α、IL-8含量均随中毒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死亡组患者血清TNF-α IL-8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TNF-α(2.062±0.183)μg/L,vs(0.718±0.314)μg/L,IL-8(0.924±0.117)μg/L vs(0.716±0.083)μg/L(均P〈0.01)。结论 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在应激状态下细胞因子大量释放,血清TNF-α、IL-8含量随中毒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升高幅度与毒物种类无关,与预后呈负相关。血清TNF—α、IL-8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扩张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沙氏扩张器治疗24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结果共行扩张治疗647例次,平均2.67次/人。有效率99.1%,痊愈率达87.6%。结论采用沙氏扩张器是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一种安全、简便、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腔镜治疗效果。方法结合病史及文献对5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5例均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其中结石直径为7~48m/n,接受肾移植术的时间约为7个月~9年。结果4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碎石成功;1例在碎石过程中,结石被冲洗液冲入肾盂,术后留置D-J管行ESWL术,2次后排净结石。术后随访1—6年,人肾均存活良好,5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无结石复发。结论移植肾输尿管结石处理应选择创伤小、效果好的腔镜微创治疗,尽而更好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手术前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食管贲门癌患者289例中合并心律失常39例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前治疗时间4~8d,平均5.5d。住院时间18~32d,平均24d。术后7例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7.9%。结论:加强手术前的正规治疗和管理,可以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内镜引导气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狭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报告32例食管、贲门狭窄及其手术吻合口狭窄行内镜引导下气囊扩张术,30例扩张成功,有10例病人出现术后狭窄复发,复发率33.3%,再次扩张仍有效。术后有5例少量渗血。认为气囊扩张对术后吻合口狭窄、贲门失驰缓症疗效较好,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沙氏探条及气囊联合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护理。方法 分析了28例患者应用内镜引导下沙氏探条及气囊联合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后系统地进行了术前的心理护理、器械准备,术中娴熟的配合及术后饮食及并发症观察的护理。结果 28例患者应用内镜引导下沙氏探条及气囊联合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1~3次后,成功率100%,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引导下沙氏探条及气囊联合扩张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有效方法,而术前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防治吻合口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防治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人防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护理措施.[结果326例病人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1例吻合口瘘并发严重肺部感染、营养不良行再次吻合、胸廓改型、空肠造瘘手术后治愈出院,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针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崔健  沈振亚  余云生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06-1307
目的探讨及总结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科手术治疗高龄食管贲门癌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3.6%(44/47),探查术6.4%(3/4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5%(12/47),死亡率2.1%(1/47)。结论严格掌握高龄食管癌患者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术式、术后确保有效的胃肠减压及充分营养支持,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治愈率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食管贲门癌介入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8年6月—2004年12月介入化疗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5和7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0.1%,8.0%,2.3%和2.3%。临床分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次数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8)。结论:介入化疗可提高近期疗效,提高远期疗效则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的改进。方法对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27例患者,分别于确诊的当日或第一日行胃造口术,置入双管,行胃肠减压和肠道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2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因重度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经胃双管法的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可有效地促进吻合口瘘的愈合,显著降低食管手术吻合口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高温凝固联合探条扩张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90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人随机分为微波组、探条组、联合组各30例,治疗后跟踪观察吻合口狭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有效率(CR+PR):微波组为93.3%,探条组为100%,联合组为100%(与前两组比较P>0.05);1个月后微波组为70.0%,探条组为16.7%,联合组为93.3%(与前两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3个月后微波组为53.3%,探条组为6.7%,联合组为86.7%(与前两组比较P<0.01)。结论内镜下微波高温凝固联合探条扩张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