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乙酰-5-甲氧色胺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了寻找新型镇痛药物,对N-乙酰-5-甲氧色胺(Mel)的镇痛作用及其与哌替啶(Pt)的协同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及冰乙酸致小鼠扭体为疼痛模型,观察Mel对痛阈的影响。结果Mel30,60,120mg/kg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小鼠痛阈,且于给药后1h达高峰,持续至2h仍有效。此外,无镇痛效应的Mel(10mg/kg)与哌替啶(10mg/kg)合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结论Mel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增大剂量完全能达到哌替啶的镇痛效应,且与哌替啶有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及作用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乙酰-5-甲氧色胺对创伤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作用部位进行分析。方法:以大鼠截肢结合50℃热水刺激举尾作为创伤痛模型,大鼠创伤后即刻、1d、2d、3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Mel(30,60,120mg/kg)、Pt 20mg/kg、Mel Pt(10 10mg/kg)及溶媒,于创伤前及最后一次给药后20min、40min、80min、120min观察痛阈(50℃刺激举尾潜伏期)变化情况。观察创伤后3d侧脑室注射Mel(0.25、0.5、1.0mg/kg)后20min、40min、80min、120min的痛阈变化情况。结果:创伤后3d痛阈降至最低,7d恢复至正常。腹腔注射Mel(30-120mg/kg)或侧脑室注射Mel(0.25-1.0mg/kg)均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了创伤大鼠的痛阈,且于给药后40min达高峰,持续至120min仍有效。Mel(10mg/kg)与Pt(10mg/kg)合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结论:Mel对创伤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其主要作用部位在中枢。Mel与哌替啶有明显协同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莨菪类生物碱对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影响。方法:连续腹腔注射吗啡(10mg/kg,1次/d,共7d)建立小鼠依赖模型,并腹腔注射莨菪类生物碱(4mg/kg,1次/d,共7d)。结果:吗啡组小鼠痛阈明显下降。东莨菪碱能显著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同剂量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均有对抗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下降的现象。结论:莨菪类生物碱中,东莨菪碱在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神经源性痛的镇痛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源性痛筛选新的、毒副作用小的镇痛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单侧L5/L6脊神经结扎痛模型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IFN-α(1.0,2.5和5.0×106U/kg)后,利用机械刺激和冷刺激诱发的痛觉超敏实验测定模型小鼠患侧脚掌给药前后的痛阈变化;同时,通过给药前30m in注射纳洛酮(1mg/kg)观察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IFN-α可产生剂量依赖性镇痛作用,其中5.0和2.5×106U/kg IFN-α均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镇痛效应分别维持60和30 m in,而1.0×106U/kgIFN-α无明显的镇痛作用。IFN-α产生的镇痛效应可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完全阻断。结论:IFN-α对小鼠神经源性痛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效应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莨菪类生物碱对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影响。方法:连续腹腔注射吗啡(10mg/kg,1次/d,共7d)建立小鼠依赖模型,并腹腔注射莨菪类生物碱(4mg/kg,1次/d,共7d)。结果:吗啡组小鼠痛阈明显下降。东莨菪碱能显著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同剂量山莨菪碱和阿托品均有对抗吗啡依赖小鼠的痛阈下降的现象。结论:莨菪类生物碱中,东莨菪碱在提高吗啡依赖小鼠痛阈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土鳖虫酶解物的镇痛作用,为将其开发成新药提供依据。方法:土鳖虫酶解物160 mg/kg、40 mg/kg、20mg/kg、10 mg/kg灌胃给药(小鼠),土鳖虫酶解物160 mg/kg、40 mg/kg灌胃给药(大鼠),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测定小鼠扭体次数;用无菌铬肠线结扎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测定大鼠压力痛阈值。结果:土鳖虫酶解提取物超高、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并与剂量呈一定的依赖关系。土鳖虫酶解提取物40 mg/kg、160mg/kg能显著提高大鼠压力痛阈(P<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土鳖虫酶解提取物具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单独应用河豚毒素和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及与两者合用的镇痛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完成。选用昆明健康小鼠230只。随机分为单用河豚毒素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小剂量河豚鼠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三大组,共23个亚组,每亚组均为10只。采用小鼠醋酸扭体致痛实验观察合用后是否具有镇痛增强或协同效应。结果:2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用河豚毒素组的镇痛作用:河豚毒素组(0.5~4.0)×10-3mg/kg时,小鼠扭体半数抑制量为2.1×10-3mg/kg;当河豚毒素的剂量用到4.0×10-3mg/kg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65.2%;②单用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阿司匹林组(12.5~200)×103mg/kg的镇痛半数抑制量为64.0mg/kg,相应的镇痛抑制百分率为15.8%到93.2%。③小剂量河豚毒素(即0.79×10-3mg/kg,0.39×10-3mg/kg)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镇痛作用明显增强,此时阿司匹林的半数抑制量下降至5.8mg/kg和12.6mg/kg。结论:小剂量河豚毒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能明显提高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8.
三叶委陵菜乙醇提取物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三叶委陵菜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热板法和扭体法。结果:热板法中,灌胃三叶委陵菜乙醇提取物(0.5g/kg,1.25g/kg,2.5g/kg)15,30,60和90min后,小鼠的痛阈均明显延长,其中灌胃2.5g/kg提取物90min后的镇痛效应比氨基比林(100mg/kg i.m.)的好。在对非甾体药敏感的扭体法中,不同剂量的三叶委陵菜醇提物(0.5g/kg,1.25g/kg,2.5g/kg o.p.)均能显著抑制0.7%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结论:三叶委陵菜具有镇痛效应,民间用三叶委陵菜医治牙痛及其它疼痛症的疗效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纳洛酮(naloxone,NX)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应用于大鼠,在1~10mg/kg范围内能对抗吗啡镇痛和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镇痛。但有人报道,极小剂量NX可加强吗啡镇痛。本工作观察极小剂量NX是否能加强大鼠电针镇痛,及电针对大鼠吗啡戒断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两批进行实验。第一批以辐射热甩尾阈(TFL)作为大鼠痛阈指标,检测腹腔注射(i.p.)NX10ng/kg对2Hz EA和100Hz EA镇痛效应的影响。第二批在慢性吗啡依赖大鼠模型上,以体重丢失作为吗啡戒断反应指标,观察i.p NX 10 ng/kg对 2Hz EA和 100Hz EA抑制 NX(lmg/kg,i.p.)诱发的体重丢失的影响。结果:(1)EA之前10分钟 i.p. NX 10 ng/kg,不仅能显著增强2Hz EA的镇痛作用(P<0.05),而且可使其镇痛效应延长至120分钟;同样剂量NX对100 Hz EA的镇痛效应无明显影响(P>0.05)。(2)EA之前10分钟i.p. NX 10 ng/kg,对两种频率EA抑制吗啡戒断大鼠体重丢失的效应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极小剂量的NX能增强和延长2Hz EA的镇痛作用,该发现可能具有临床应用意义。极小剂量的NX未能影响EA抑制吗啡戒断大鼠体重丢失的作用,这可能与吗啡戒断状态下阿片受体的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河豚毒素与阿司匹林的协同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凤英  库宝善  马行  徐英  姚海燕  姜娜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00-101,110
目的:对比单独应用河豚毒素和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及与两者合用的镇痛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完成。选用昆明健康小鼠230只。随机分为单用河豚毒隶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小剂量河豚鼠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三大组,共23个亚组,每亚组均为10只。采用小鼠醋酸扭体致痛实验观察合用后是否具有镇痛增强或协同效应。 结果:2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1)单用河豚毒素组的镇痛作用:河豚毒素组(0.5-4.0)&;#215;10^-3mg/kg时,小鼠扭体半数抑制量为2.1&;#215;10^-3mg/kg;当河豚毒素的剂量用到4.0&;#215;10^-3mg/kg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65.2%:(2)单用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阿司匹林组(12.5-200)&;#215;10^3mg/kg的镇痛半数抑制量为64.0mg/kg,相应的镇痛抑制百分率为15.8%到93.2%。(3)小剂量河豚毒素(即0.79&;#215;10^-3mg/kg,0.39&;#215;10^-3mg/kg)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镇痛作用明显增强,此时阿司匹林的半数抑制量下降至5.8mg/kg和12.6mg/kg。 结论:小剂量河豚毒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能明显提高镇痛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叶委陵菜乙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热板法和扭体法.结果热板法中,灌胃三叶委陵菜乙醇提取物(0.5 g/kg,1.25g/kg,2.5g/kg)15,30,60和90min后,小鼠的痛阈均明显延长,其中灌胃2.5g/kg提取物90min后的镇痛效应比氨基比林(100 mg/kg i.m.)的好.在对非甾体药敏感的扭体法中,不同剂量的三叶委陵菜醇提物(0.5 g/kg,1.25g/kg,2.5g/kg o.p.)均能显著抑制0.7%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结论三叶委陵菜具有镇痛效应,民间用三叶委陵菜医治牙痛及其它疼痛症的疗效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He-Ne激光不同剂量(27.5、550及110.0J/cm^2)聚焦照射大鼠足三里穴,以辐射热-甩尾法测定痛阈,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照射后大鼠全脑内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LAA)的含量。结果:与自身基础痛阈比较,27.5J/cm^2组大鼠痛阈升高不明显(P>0.05),而55.0J/cm^2、110.0J/cm^2组大鼠痛阈升高分别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P<0.05,P<0.01)。三组痛阈比较,P<0.05。全脑β-EP含量55.0J/cm^2组显著升高(P<0.05),110.0J/cm^2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且全脑内5-HT、5-HIAA含量也显著增多(P<0.05)。观察证明,较大剂量He-Ne激光的镇痛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腰痛宁胶囊超细粉碎前后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07在承德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探讨腰痛宁胶囊超细粉碎前后的镇痛作用。①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40,20mg/kg组;普通腰痛宁胶囊40,20mg/kg组;消炎痛组10mg/kg和生理盐水组(等容量给药),各组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20mL/kg,分别测定给药前、给药后0.25,0.5,1,2h的痛反应潜伏期。②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小鼠60只,分组、剂茸及给药方法同①,给药15min后每鼠注射乙酸溶液,5min后计算药物对扭体反应的抑制率。③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镇痛作用的ED50:取小鼠200只,分别灌胃给药。计算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普通腰痛宁胶囊镇痛作用ED50及95%CI。结果:所用实验动物320只小鼠全部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无脱失值。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采用热板法时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和普通腰痛宁胶囊高、低剂量组小鼠舔后足时间明显延长,作用持续时间在2h以上,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与普通腰痛宁胶囊等剂量组间比较,小鼠舔后足时间亦有所延长。②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与普通腰痛宁胶囊等剂量组间比较,各个时间段内小鼠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且超微细粉组起效更快。结论: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较普通腰痛宁胶囊具有更强的镇痛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4.
褐藻多糖的镇静催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评价其抗惊厥,催眠和抗焦虑的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2-12/2003-05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250只,SD大鼠50只。②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选取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按0.1mL/10g的量灌胃蒸馏水),盐酸氯丙嗪组(在测试自发活动前30min按5mg/kg剂量腹腔注射盐酸氯丙嗪),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分别按88.73,266.19,798.57mg/kg剂量灌胃褐藻多糖溶液),每组15只。给药2次/d,给药7d。采用YLS-1A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测定小鼠5min内自发活动次数。③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催眠的影响:选取75只小鼠,分组及各组干预措施同“自发活动实验”。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3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指标,记录翻正反射消失的动物数。④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惊厥的影响:取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盐酸氯丙嗪组,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每组20只。其中盐酸氯丙嗪组按1mg/kg剂量灌胃地西泮,其余各组分组及给药情况同“自发活动实验”。末次给药1h后按60mg/kg剂量腹腔注射5g/L戊四唑溶液,以出现阵发性抽搐为指标,观察每组发生惊厥的动物数。⑤观察褐藻多糖对大鼠焦虑的影响:应用大鼠Vogel冲突饮水实验模型。选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按1mL/100g的量灌胃蒸馏水),地西泮组(按1mg/kg剂量灌胃地西泮),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分别按61.78,185.34,556.02mg/kg剂量灌胃褐藻多糖溶液),每组10只。2次/d,连续给药7d。实验分两阶段进行。大鼠禁水24h后进行无电击饮水训练(自发饮水训练),继续禁水24h再行饮水与电击结合实验(舔水与电击次数之比为20∶1),记录该期间大鼠舔水次数。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计数结果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小鼠250只和大鼠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和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阈下睡眠的影响: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数,各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作用,且该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P<0.01)。②褐藻多糖对戊四唑诱发的小鼠惊厥的影响:褐藻多糖连续给药7d,中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抑制戊四唑诱导的小鼠惊厥的作用,褐藻多糖对小鼠惊厥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③褐藻多糖对大鼠焦虑的影响:褐藻多糖在较低剂量(61.78mg/kg和185.34mg/kg)时对大鼠的自发饮水次数无明显影响,只有在高剂量(556.02mg/kg)时增加大鼠的饮水次数,地西泮也在较高剂量(1.0mg/kg)时增加大鼠饮水次数。进一步的Vogel冲突实验显示,褐藻多糖在61.78,185.34和556.02mg/kg剂量下其抗焦虑作用呈现典型的钟型剂量-效应关系,有效剂量为185.34mg/g。结论:褐藻多糖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焦虑的作用,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褐藻多糖的抗焦虑作用与地西泮类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腰痛宁胶囊超细粉碎前后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07在承德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探讨腰痛宁胶囊超细粉碎前后的镇痛作用。①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40,20mg/kg组;普通腰痛宁胶囊40,20mg/kg组;消炎痛组10mg/kg和生理盐水组(等容量给药),各组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20mL/kg,分别测定给药前、给药后0.25,0.5,1,2h的痛反应潜伏期。②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小鼠60只,分组、剂量及给药方法同①,给药15min后每鼠注射乙酸溶液,5min后计算药物对扭体反应的抑制率。③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镇痛作用的ED50:取小鼠200只,分别灌胃给药。计算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普通腰痛宁胶囊镇痛作用ED50及95%CI。结果:所用实验动物320只小鼠全部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无脱失值。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采用热板法时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和普通腰痛宁胶囊高、低剂量组小鼠舔后足时间明显延长,作用持续时间在2h以上,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与普通腰痛宁胶囊等剂量组间比较,小鼠舔后足时间亦有所延长。②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与普通腰痛宁胶囊等剂量组间比较,各个时间段内小鼠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且超微细粉组起效更快。结论: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较普通腰痛宁胶囊具有更强的镇痛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香科植物提取物瑞香素对醋酸、热板测痛仪、电刺激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7在赣南医学院科研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昆明种小鼠75只,予以醋酸致痛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盐酸吗啡组、瑞香素50mg/kg组、瑞香素25mg/kg组、瑞香素12.5mg/kg组。各组灌胃给药40min后腹腔注射6g/L冰醋酸0.01mL/g,5min后再分别记录各组小鼠10min内的扭体次数。②另选取小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分组同前,采用热板法用GJ-8402型热板测痛仪致痛,准确调节热板温度在(55.0±0.5)℃,并用水银温度计校对。以放入至小鼠舔后足的时间作为痛反应的指标,此时间即为痛阈值,选择痛阈值不超过30s的小鼠。各组腹腔注射给药(药物同前)30min后,测痛阈值。③采用电刺激法观察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生理盐水组、盐酸吗啡组、瑞香素50mg/kg组,瑞香素25mg/kg组。将小鼠固定,用750mL/L乙醇擦去尾部皮脂,待乙醇挥发后,尾部涂一薄层导电胶。用电压3V,连续A脉冲,频率1Hz,波宽为0.04s的方波刺激小鼠尾部,连续3次,每次间隔为5min.连续刺激3次内有2次嘶叫反应者可予采用。给药后15,30,45,60,90min用同样条件重复刺激,凡连续2次不引起嘶叫者,表示药物有镇痛作用,最后分别求各组镇痛抑制率。结果:3种实验275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扭体反应次数:醋酸致痛后,生理盐水组为(54.28±8.14)次,盐酸吗啡组0次,瑞香素50mg/kg组(8.36±1.63)次,瑞香素25mg/kg组(17.52±4.39)次,瑞香素12.5mg/kg组(30.81±6.76)次,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②热板测痛仪痛阈反应:生理盐水组痛阈值为(20.41±2.41)s,盐酸吗啡组(42.68±2.47)s,瑞香素50mg/kg组(35.89±2.14)s,瑞香素25mg/kg组(31.67±3.10)s,瑞香素12.5mg/kg组(28.80±3.17)s,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③对电刺激疼痛的反应率:生理盐水组15,30,45,60,90min镇痛抑制率分别为5%,5%,5%,5%,0,盐酸吗啡组95%,100%,100%,65%,15%,瑞香素50mg/kg组25%,55%,85%,45%,0,瑞香素25mg/kg组15%,30%,35%,20%,0,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瑞香素具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不同致痛模型显示了对抗作用,同时瑞香素对醋酸诱发的扭体反应,对热板所致疼痛镇痛效果较好,对电刺激引起的疼痛效果稍差,且其镇痛作用以大剂量好,并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红豆杉茎叶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刺激和扭体反应实验,随机分成5组,每组小鼠10只,设立红豆杉茎叶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0、5、10倍),并建立阿斯匹林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口服给药3d,分别测定小鼠痛阈值及痛阈提高百分率、扭体反应潜伏期(min)、30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镇痛百分率(%)。结果红豆杉茎叶各剂量均可抑制热板刺激诱发疼痛,减少冰乙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P〈0.01),并且镇痛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中、高剂量组的镇痛百分率(%)甚至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阿斯匹林组。结论红豆杉茎叶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10组(n=6),其中5组喷他佐辛注射前2小时预先注射生理盐水,另外5组预先注射kappa受体拮抗剂nor-BNI(10 mg/kg),随后各组同时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和吗啡(10 mg/kg),分别于药物注射前和注射后30、60、90、120 min对小鼠进行机械痛阈(压尾试验)和热痛阈(热板试验,甩尾试验)测定,并分别计算药物时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作为药物镇痛效应的量化指标。结果:1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在与吗啡合用后的压尾AUC分别为(244.1±19.5)、(166.5±9.6)、(146.6±8.3)、(130.7±7.8)、(124.5±10.1)(g·h);热板AUC分别为(27.9±4.0)、(24.4±1.6)、(22.8±1.6)、(23.3±2.1)、(22.7±1.2)(s·h);甩尾AUC分别为(13.1±1.9)、(12.0±1.7)、(10.4±0.8)、9.5±0.9)、(9.7±1.3)(s·h)。这提示喷他佐辛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吗啡的镇痛作用。2使用κ受体拮抗剂nor-BNI后,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与吗啡合用后的压尾AUC分别为(252.2±16.7)、(167.7±11.0)、(145.1±9.8)、(132.6±5.1)、(127.3±8.0)(g·h);热板AUC分别为(28.0±1.7、(25.0±1.6)、(23.0±1.2)、(22.0±1.4)、(21.2±1.3)(s·h);甩尾AUC分别为(14.4±1.8)、(11.2±1.4)、(10.2±0.8)、(9.7±0.7)、(10.1±0.8)(s·h),与上述未使用nor-BNI的各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kappa受体拮抗剂存在的情况下,大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依然存在抑制作用。结论:喷他佐辛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啡产生的镇痛作用,该抑制作用与kappa受体激动无关。  相似文献   

19.
粉萆薢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尿酸钠致小鼠、大鼠足肿胀实验和小鼠温浴热致痛实验,观察粉萆薢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西安太明医药研究所完成.足肿胀实验采用40只小鼠和40只大鼠,各随机分成4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吲哚美辛混悬液0.13g/kg,粉萆薢水提物10 g/kg,20 g/kg的生药,小鼠和大鼠右后足垫部注射尿酸钠混悬液致炎,并于0.5,1,2,3,4,6 h测致炎肢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处直径;镇痛作用40只小鼠随机分组,分组及给药情况同足肿胀实验,于末次给药后1,2 h将小鼠尾巴浸在45℃恒温水浴中,以放入恒温水浴中至甩尾所用时间为痛觉阈指标.结果:①粉萆薢水提物对尿酸钠所致小鼠、大鼠足肿的抑制作用:粉萆薜水提物10g/kg,20g/kg的生药浓度,在小鼠致炎后三四个小时,能明显的降低小鼠足肿胀程度,其作用强度同吲哚美辛[3 h生理盐水组、吲哚美辛组、粉萆薢水提物10g/kg和20 g/kg组分别为(0.602&;#177;0.138),(0.373&;#177;0.099),(0.421&;#177;0.187),(0.409&;#177;0.177)mm;4 h分别为(0.530&;#177;0.135),(0.325&;#177;0.125),(0.349&;#177;0.124),(0.317&;#177;0.110)mm,P<0.05或0.01];在大鼠致炎后3 h,能明显的降低大鼠足肿胀程度[生理盐水组、吲哚美辛组、粉萆薢水提物10g/kg和20 g/kg组分别为(1.148&;#177;0.214),(0.660&;#177;0.368),(0.760&;#177;0.494),(0.745&;#177;0.404)mm,P<0.05或P<0.01].②粉萆薜水提物对小鼠温浴法致痛的影响:粉萆薢水提物20g/kg的生药浓度在给药后1h,能显著延长温浴法所致小鼠尾部回缩反应的时间,提高痛阈值,其镇痛作用与吲哚美辛组相当[生理盐水组、吲哚美辛组、粉萆薢水提物20g/kg组痛阈值分别为(8.19&;#177;2.83),(14.68&;#177;4.58),(12.90&;#177;4.85)s,P<0.05或P<0.01].结论:粉萆薢水提物能明显的降低小鼠和大鼠足肿胀程度,提高小鼠痛阈值,对尿酸钠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褐藻多糖的镇静催眠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评价其抗惊厥,催眠和抗焦虑的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2-12/2003-05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250只,SD大鼠50只。②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选取75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按0.1mL/10g的量灌胃蒸馏水),盐酸氯丙唪组(在测试自发活动前30min按5mg/kg剂量腹腔注射盐酸氯丙唪),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分别按88.73,266.19。798.57mg/kg剂量灌胃褐藻多糖溶液),每组15只。给药2次/d,给药7d。采用YLSIA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记录仪测定小鼠5min内自发活动次数。③观察褐藻多糖对小鼠催眠的影响:选取75只小鼠,分组及各组干预措施同“自发活动实验”。末次给药30min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30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指标,记录翻正反射消失的动物数。④观察褐藻多精对小鼠惊厥的影响:取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盐酸氯丙唪组。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每组20只。其中盐酸氯丙嗪组按1mg/kg剂量灌胃地西泮,其余各组分组及给药情况同“自发活动实验”。末次给药1h后按60mg/kg剂量腹腔注射5g/L戊四唑溶液,以出现阵发性抽搐为指标,观察每组发生惊厥的动物数。⑤观察褐藻多糖对大鼠焦虑的影响:应用大鼠Vogel冲突饮水实验模型。选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按1mL/100g的量灌胃蒸馏水),地西泮组(按1mg/kg剂量灌胃地西泮),低、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分别按61.78,185.34。556.02mg/kg剂量灌胃褐藻多糖溶液),每组10只。2次/d。连续给药7d。实验分两阶段进行。大鼠禁水24h后进行无电击饮水训练(自发饮水训练),继续禁水24h再行饮水与电击结合实验(舔水与电击次数之比为20:1),记录该期间大鼠舔水次数。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计数结果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小鼠250只和大鼠5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褐藻多糖对小鼠自发活动和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阈下睡眠的影响:中、高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数,各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作用,且该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P〈0.01)。②褐藻多糖对戊四唑诱发的小鼠惊厥的影响:褐藻多糖连续给药7d。中剂量褐藻多糖溶液组能明显抑制戊四唑诱导的小鼠惊厥的作用。褐藻多糖对小鼠惊厥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⑨褐藻多糖对大鼠焦虑的影响:褐藻多糖在较低剂量(61.78mg/ks和185+34mg/kg)时对大鼠的自发饮水次数无明显影响,只有在高剂量(556.02mg/ks)时增加大鼠的饮水次数,地西泮也在较高剂量(1.0mg/kg)时增加大鼠饮水次数。进一步的Vogel冲突实验显示,褐藻多糖在61.78。185.34和556.02mg/kg剂量下其抗焦虑作用呈现典型的钟型剂量-效应关系,有效剂量为185.34mg/g。 结论:褐藻多糖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焦虑的作用,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褐藻多糖的抗焦虑作用与地西泮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