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病医院急诊患者中升高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55例急诊心血管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浓度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质量浓度(CK-MBmass)。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心绞痛组(UA组)和其他疾病组,比较cTnI和CK-MBmass在三组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在155例患者中,AMI患者114例,UA患者22例,其他疾病组患者19例(12.3%)。cTnI和CK-MBmass在AMI组比UA组、其他疾病组升高显著,而在UA组与其他疾病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155例患者的cTnI和CK-MBmass做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较为密切(相关系数为0.608,P=0.000)。在其他疾病组中,主动脉夹层(AD)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cTnI升高较为显著,可以达到AMI诊断界值的十几倍。结论血清cTnI和CK-MBmass浓度与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cTnI和CK-MBmas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较为密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过程中,首选cTnI测定,cTnI和CK-MBmass不必同时检测。血清cTnI0.5ng/ml的患者中,除ACS以外,主动脉夹层、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占一定的比例。建议将cTnI与肌红蛋白(Mb)或CK-MBmass与Mb联合检测提高AMI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检测了非AMI患者和AMI患者入院后2 h、24h、48 h的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的浓度,观察其在AMI后的变化趋势,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国内研制的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 5 3例AMI患者 ,分别于梗死后 2、4h进行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 FABP、肌红蛋白 (MYO)、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检测 ,并同时检测 12 6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 ,描绘各自的受试者特征 (ROC)曲线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AMI后H FABP、cTnI、CK MB、MYO 2h和 4h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 2 8、0 82 1、0 6 87、0 5 5 9和 0 95 1、0 880、0 797、0 75 9;2、4h各心肌标志物的ROC曲线下AUC大小依次为H FABP >cTnI>CK MB >MYO。其 2、4h的最佳截断点时灵敏度分别为 87 76 %、80 2 6 %、6 1 80 %、6 1 80 %和 88 12 %、83 0 8%、81 2 %、75 0 0 % ;特异度分别为 83 0 8%、84 12 %、6 2 5 0 %、4 7 12 %和 91 5 4 %、96 2 4 %、72 86 %、6 8 5 4 %。结论 H FABP较cTnI、CK MB、MYO对早期AM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有望成为新的AMI早期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超敏肌钙蛋白I(TnI-Ultr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价值,并确立其临床诊断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77例患者心肌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并将划分为6组,比较AMI组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临床诊断临界值。结果 AMI组除MYO与肺部疾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MYO、CK-MB、TnI-Ultra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MYO、CK-MB、TnI-Ultra的临床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02.4、5.99、0.273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900、0.992。结论心肌标志物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各临床实验室应该根据各自的检测条件确立适当的临床诊断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于48例疑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人院即刻查心电图及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肌红蛋白(MYO)、心脏型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KMB),同时采血分离斑清行H-FABP定性测试。结果H-FABP检测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及肿,与MY()相似,其特异性与CFnT相似,略高于CKMB及MYO;H-FABP联合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与MYO+CKMB+d、nT组合相州,但特异性略高于后者。4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敏感性进一步提高,但特异性低于前述3项联合。对于症状出现3h内就诊的患者,H—FABP检测AMI的敏感性与MYO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CKMB及cTnT;H—FABP检测AMI特异性与MYO、cTnT及CKMB无显著差异;在AMI早期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三种组合方案均无显著差异。结论H-FABP定性检测在AMI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具有明显高于CKMB及cTnT的敏感性,在急诊一线工作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mas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抽取静脉血,在Elecsys2010分析仪上测定Myo、cTnT、CK-MB mass含量。结果UAP组Myo、cTnT、CK-MB mass的阳性率分别为24.0%、39.6%、11.0%;AMI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8%、86.7%、42.0%。结论cTnT是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高度敏感特异的生化检测标志物,在ACS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26例疑似AMI的胸痛患者[其中67例最终确诊为AMI(AMI组),59例为非AMI(NAMI组)]在发病6 h内、6 h后(7~24 h)血清IMA、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以50名无心肌疾患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IMA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及诊断效能。结果 AMI组血清IMA、cTnI、MYO和CK-MB浓度均明显高于NAMI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NAMI组4项指标浓度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ROC曲线显示IMA诊断早期AMI(6 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可信区间(CI):0.775~0.926],最佳临界点为82.1 U/mL,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2%、84.9%、85.9%和80.6%,灵敏度高于cTnI(50.7%,P0.001)、MYO(67.1%,P0.05)和CK-MB(20.9%,P0.001)。早期联合检测血清IMA、cTnI、MYO和CK-MB的阳性检出率可达92.5%。结论检测疑似AMI患者的IMA水平有助于AMI的早期临床诊断。多项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AMI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AMI早期诊断中(尤其是3h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AMI患者于入院即刻采静脉血测定cTNT、cTNI、CK-MB、MYO和H-FABP浓度,并同时检测50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在发病后3h内入院的AMI患者中,五种标志物的敏感性顺序由高到低为H-FABP>MYO>CK-MB>cTNT=cTNI。发病后3~6h入院的AMI患者中,五种标志物的敏感性顺序由高到低为H-FABP>MYO>CK-MB>cTNT>cTNI。对检测AMI的五种标志物的敏感性进行比较,H-FABP要优于MYO、CK-MB、cTNT和cTNI(P<0.05或P<0.01)。结论血清H-FABP较MYO、CK-MB、cTNT、cTNI对早期(尤其是3h内)AMI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项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h‐FABP)与两项心肌酶(CK ,CKMB)对诊断早期AMI的相关性、敏感度、特异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指征的疑似21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时间段有胸痛指征疑似AM I确诊非急性心肌梗死的2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初诊患者均检测(cT nI、h‐FABP ,CK ,CK‐MB),在发病后<3h,3~6h,6~12h以3小时间隔抽取静脉血离心血清。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回顾分析临床确诊AMI病例,比较AMI初诊发病0‐3h检测的cTnI、h‐FABP、CK ,CKMB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和ROC曲线面积。结果研究组0~3 h、3~6 h、6~12 h的cTnI、H‐FABP、CK、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测同一项目的三个时间段的Pearson相关性 r值>0.95存在显著性相关,两个不同项目的Pearson 相关性 r值是≥0.8高度相关。AMI初诊发病(0‐3 h)诊断敏感度最高h‐FABP是78.8%,特异性最高h‐FABP是89.7%。ROC曲线面积h‐FABP 0.972,cTNI 0.880,CK 0.544, CKMB 0.598。结论两项心肌标志物(cTnI、h‐FABP)和两项心肌酶(CK ,CKMB)对诊断早期AMI ,存在发病时间和病情进展的显著相关性,证明连续监测对诊断AMI和早期开展治疗的溶栓、再通、再梗死的观察有重大意义。诊断早期AMI初诊发病,首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心肌标志物,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同时利用项目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需应用联合检测和动态检测,对较小的心肌损伤、不稳定型心绞痛无心肌梗死表现,能有效判断心肌损失面积和AM I治疗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I(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价值,确立其临床诊断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 599例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MI和非AMI 2组,比较AMI组与非AMI组的中位数,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临床诊断界值。结果 AMI组Myo、CK-MB、TnI与非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Myo、CK-MB、TnI的临床诊断界值分别为136.85、4.455、0.150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873、0.976。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检测条件确立适当的临床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11.
陈宜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634-1635
目的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确诊的80例AMI患者。另随机选取16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24h内的心肌酶谱检测分析和72h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CK-MBmass指标检测及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AST、CK、LDH、CK-MB、cTnⅠ及CK-MBmass的平均浓度明显偏高(P<0.05)。cTnⅠ联合心肌酶谱诊断AMI同对照组相比,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其它并联组(P<0.05)。结论在AMI的诊断当中,cTnⅠ是重要的标志物,将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cTnⅠ进行诊断能够使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该法具有相当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邓荣春  陈会  张明  李彬  孙敬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289-1290,1292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10例临床疑似AMI胸痛患者,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测定法(TRIFA)检测患者入院即刻血清中H-FABP含量,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红蛋白(MYO)进行比较;对11例患者入院即刻和入院6 h后进行动态分析;以6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绘制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分析6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I患者入院即刻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AUC由大到小依次为H-FABP、hsCRP、cTnI、CK-MB、CK和MYO,最佳临界值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5.0%、78.7%、81.3%、73.8%、72.5%和61.3%,特异度分别为93.3%、95.0%、93.3%、100.0%、100.0%、98.3%。H-FABP的AUC与hsCRP、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K-MB、CK、MY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早期AMI的阳性率达85.0%。结论 H-FABP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相对较早的检测窗口期和相对较好的特异度,在时效性、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可作为AMI早期诊断或排除诊断的血清标志物。多项心肌损伤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AMI实验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4种常见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该院以"急性胸痛"症状为主诉收住入院的200例患者,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在AMI中的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1)AMI组cTnT、CK-MB、MYO、HFABP分别为0.162(0.027~0.457)μg/L、14.660(8.570~17.630)μg/L、149.000(68.000~234.000)μg/L、(6.330±1.990)ng/L,与非AMI组[0.007(0.005~0.010)μg/L、1.650(1.220~3.080)μg/L、34.000(25.000~75.000)μg/L、(4.000±1.560)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各指标单独检测阳性率高于非AMI组(P0.05),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3)cTnT、CK-MB、MYO、H-FABP的最佳诊断界值(Cut Off)分别为0.014 5μg/L、7.780 0μg/L、110.000 0μg/L、5.900 0ng/L。(4)cTnT、CK-MB、MYO、H-FABP单项及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性能中,准确度最高的项目是cTnT(91.5%),灵敏度最高的项目是cTnT(89.3%),特异度最高的项目是cTnT(92.0%),阳性拟然比最高的项目是cTnT(11.2),阴性拟然比最低的项目是cTnT(0.12)。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优于3项指标联合检测(P0.05),并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各自的检测条件确立适当的临床诊断界值。cTnT、CK-MB、MYO、H-FABP联合检测诊断性能均高于各单项指标,但单项指标各具优势,应根据临床对AMI的诊疗需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或单项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Alu为靶基因,探讨血浆游离DNA(cfDNA)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基于Alu基因的支链DNA(bDNA)技术定量检测140例ACS患者(ACS组)和6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浆cfDNA水平,并对部分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ACS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动态观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水平,分析cfDNA与cTnI、CK-MB、MYO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fDNA诊断ACS的价值。结果 ACS组血浆cfDNA水平为2 550.3(969.9~4 866.4)n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8.3(81.1~221.1)ng/m L,P0.001]。1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术前、术后血浆cf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呈下降趋势。cfDNA与cTnI、CK-MB、MYO水平无相关性(r2=0.031、0.152、0.21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fDNA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0.95)和敏感性(82.76%)优于cTnI(0.57和22.41%)、CK-MB(0.81和20.69%)及MYO(0.64和10.34%),4项指标的特异性均为100.00%。结论 ACS患者cfDNA水平明显升高,其临床诊断效能明显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可作为诊断ACS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类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llified Albumin,IMA)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我院确诊1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IMA、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KMB)、肌红蛋白(MYO)、心电图(ECG)、冠脉造影(CAG)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IMA:除稳定性心绞痛(sA)组外,不稳定心绞痛(uA)、急性心梗(AMI)、陈旧心梗(EMI)组均与健康对照组(73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cTNI、CKMB、MYO:AMI组与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2)按冠脉病变支数分四组,血清IMA及心肌损伤指标浓度比较显示:各组间IMA无显著性差异P〉0.05。(3)IMA与冠脉病变支数cTNI、CKMB、MYO相关性比较:r=-0.036、-0.355、-0.333、-0.280。(4)病人患高血压(HBP)时间与IMA、cTNI、CKMB、MYO相关性比较:r=0.220、-0.083、-0.132、-0.122。(5)ECG、IMA、cTNI、CKMB、MYO对各组的敏感性比较显示:IMA〉ECG〉cTNI、CKMB、MYO,IMA在各组中敏感性均最高,在AMI组可达98.8%。特异性比较显示:cTNI、CKMB、MYO〉ECG〉IMA,AMI组cTNI特异性最高可达97.5%。结论IMA是一种较理想的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指标,能够辅助医生早期明确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非冠心病人群及发病12 h内急性脑梗死(ACI)、不稳定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结果 (1)UA及AMI组患者血清IMA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1),UA组cTnT及CK-MB与非冠心病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ACI患者血清IMA值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1),但均显著低于UA组及AMI组.结论 UA及AMI患者血清IMA均显著升高,因UA组心肌坏死标志物cTnT及CK-MB均无显著升高,提示IMA形成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而非心肌细胞坏死所致.虽然ACI组IMA也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但显著低于AMI组及UA组,提示IMA的显著升高对ACS有诊断价值,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ACS患者入院3~6h及6~12h两个时间段的血清中的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H-FABP表现出了很好的检测早期(3~6 h)ACS的效果,比MYO、cTnI和CK-MB效果均要好(P<0.05),单独检测的灵敏度达到了82.61%,而MYO、肌钙蛋白和CK-MB的诊断效果在6~12h段有明显提高.结论 H-FABP具有很好的早期诊断ACS价值,可以将H-FABP作为更早期诊断ACS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检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常规的检测项目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进行同步比较,为AMI的诊断提供更好的指标。【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4例AMI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上述四项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变化过程,并同时与50例健康人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4例患者的CK—MB在AMI发生后4~8h升高,在12~24h达高峰值,与健康组比较,其平均值在4~8h时有显著差异。CTnI在AMI后1~3h开始升高,12~24h达高峰。MYO和H—FABP在AMI发生后1h即开始很快升高,比CK—MB提前2~5h释放,4~8h达最高峰。【结论】CK—MB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欠佳,cTnI作为早期诊断指标比CK-MB好,但次于MYO及H—FABP,MYO和H—FABP是AMI的早期诊断最佳指标,四项指标同时检测将更加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脑钠肽前体(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因急性胸痛发作6h内入院的患者186例,其中AMI确诊患者100例(AMI组),非AMI患者86例(非AMI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以及各指标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与非AMI组proBNP、H-FABP、cTnI、MYO、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MI组各指标在单独检测阳性率高于非AMI组和对照组,且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5项指标中,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最高,cTnI特异度最高;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 proBNP、H-FABP、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各指标各有优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20.
血清FABP、cTn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心肌肌钙蛋白T(cTn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26例AMI患者、40例骨骼肌损伤及40例健康者采用酶免疫一步法检测血清FABP、cTnT,竞争抑制法检测CK-MB。结果AMI患者早期(1h~25h)FABP增高,随后(3h~2w)cTnT增高。同时测定FABP和cTnT最少一项增高,其阳性率为100%(26/26),诊断窗口时间明显高于其它各种组合检测。结论血清FABP、cTnT联合检测在AMI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