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9年1至9月收治的1190例患者进行分析,分为糖尿病组(225例)和非糖尿病组(965例),收集性别、年龄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资料,分别分析两组人群冠心病发生与各项指标的关系,以协方差分析校正有差异因素后分析各组HbA1c水平差异.然后以HbA1c水平进行分组:4.0%~5.4%(Ⅰ),5.5%~5.9%(Ⅱ),6.0% ~6.4%(Ⅲ),≥6.5%(Ⅳ),分别分析两组人群冠心病发生与HbA1c水平分布的构成差异.各组间率或比例的比较用person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在非糖尿病人群中,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男性比例(80.5%比62.7%)、年龄[(59±11)岁比(55±11)岁]、FBG[(5.62±1.48) mmol/L比(5.30±0.84) mmol/L]、HbA1c[(5.98±0.92)%比(5.65±0.53)%]相对较高,而CHO[ (4.48±1.01) mmol/L比(4.77±1.04) mmol/L]、LDL-C[(2.59±0.87) mmol/L比(2.79±0.86) mmol/L]、HDL-C[ (1.08±0.26) mmol/L比(1.21±0.32) mmol/L]与前者相比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糖尿病人群中,两组间仅CHO[ (4.44±0.95) mmol/L比(5.08±1.16) mmol/L]、LDL-C[ (2.56 ±0.81) mmol/L比(3.07 ±0.9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无论是糖尿病人群还是非糖尿病人群,随着HbA1c水平的递增,冠心病风险也逐渐升高,冠心病组高水平HbA1c比例高于非冠心病组,且在校正性别、年龄、HDL-C等因素后HbA1c仍是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935,95%CI:1.356 ~2.762,P<0.05),而空腹血糖在校正性别、年龄、HDL-C等因素后对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发生危险预测价值较前者弱(OR值:1.507,95% CI:1.082 ~2.098,P<0.05).结论 HbA1c是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预测价值优于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影像学评价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阜外医院436例门诊初诊怀疑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CT)的患者,从斑块性质、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3个方面分析sdLDL-C与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sdLDL-C与载脂蛋白B(apo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呈正相关(r依次为0.644、0.631、0.558、0.434、0.145,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241,P0.01);sdLDL-C、apoB可作为严重CAD(三支病变及重度狭窄75%)发生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他汀类降脂药的应用;对于三支病变,LDL-C、sdLDL-C、apoB预测价值依次增强(OR依次为1.936、2.673、31.707);对于重度狭窄,LDL-C非独立危险因素,sdLDL-C、apoB有预测价值(OR分别为2.000、9.457)。结论 sdLDL-C可作为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的严重CAD预测指标,预测价值优于LDL-C,有可能作为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S rRNA基因序列法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瓣膜赘生物内致病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例IE患者术中赘生物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并与传统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配对卡方检验显示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83.53%(71/85)vs 28.24%(24/85),P0.05]和赘生物培养[77.5%(100/129)vs 18.6%(24/129),P0.05],可检出苛养菌及立克次体、巴通体、支原体等特殊病原体。结论应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可提高IE患者瓣膜赘生物致病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 L-C)与传统血脂指标的关系,分析其能否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子。方法选取499例入住北京阜外医院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9 mmol/L的315例作为调脂达标组,LDL-C≥2.59 mmol/L的184例作为调脂未达标组,性别、年龄比例与病例组匹配的健康人123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血糖(Glu)及Rem L-C的检测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观察组间血脂指标的差异、Rem L-C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及Rem L-C是否能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子。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调脂达标组Rem L-C、TG、Glu较高,TC、HDL-C、LDL-C、non-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脂达标组Rem L-C、TG、TC、LDL-C、non-HDL-C低于调脂未达标组(P均0.05);Rem L-C与TC、non-HDL-C、TG呈正相关(P0.01),相关强度依次增强;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Glu及胆固醇(TC、HDL-C、LDL-C、non-HDL)指标后Rem L-C仍可能是调脂达标人群的冠心病风险因子(OR=1.343,95%CI=1.232~1.464)。结论 Rem L-C可能是独立于血糖及胆固醇但不独立于TG的冠心病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436例初诊为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并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患者,确诊CAD患者222例(CAD组)、非CAD患者214例(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的hs-cTnT、血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水平,同时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3个方面分析hs-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将所有对象按hs-cTnT四分位数(由低到高依次为Q1区、Q2区、Q3区、Q4区)分组,比较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或斑块性质各组患者在Q1~Q4区的分布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AD患者hs-cTn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Glu、UA随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P0.05),eGFR随病变支数增多而降低(P0.05);hs-cTnT、CACS、Glu、UA、Cr、BUN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与BUN、Cr、UA、Glu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2、0.239、0.134、0.131,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TnT四分位分布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均相关(rs值分别为0.249、0.252、0.239,P0.01)。不同病变特征各组Q1~Q4区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狭窄程度的增加、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大,位于Q4区的患者比例均增高,位于Q1区的患者比例均降低。校正传统风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及肾功能指标(BUN、Cr、UA、eGFR)后,hs-cTnT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hs-cTnT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也受性别、年龄、肾功能及基础疾病的影响,尚不能作为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优化。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精确快速的诊断,选取更好的治疗方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医生需要对相关检测指标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更好地利用这些指标造福患者。下面就一些主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检测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引起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多种疾病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组成的血清心肌酶谱曾在20世纪60、70年代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发挥重要作用.80年代初,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浓度(CK-MB mass)成为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首选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心肌酶谱在心肌损伤诊断方面的缺陷也逐渐凸显,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心肌蛋白标志物在心肌损伤诊断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