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热敏灸是近年来备受推广的一种新疗法,采用艾条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疗效^[1]。热敏灸在多种系统疾病均有应用,现对热敏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以便更多的临床工作者探讨热敏灸的规律,扩展其应用范围,推广其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热敏灸是近年来备受推广的一种新疗法,采用艾条悬灸热敏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疗效[1]。热敏灸在多种系统疾病均有应用,现对热敏灸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进展进行总结,以便更多的临床工作者探讨热敏灸的规律,扩展其应用范围,推广其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胸腰椎骨折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有效性以及腹胀、便秘情况的发生率、严重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相关的症状更轻.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便秘、腹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胀便秘常见于胸腰椎骨折后,不及时有效治疗,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方法进行综述,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安全可靠,本文总结了中医外治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方法,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梁超  黄国付  杨坤  张唐法 《中国康复》2010,25(4):275-27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治疗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组、悬灸组及西药组各15例。热敏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之间的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悬灸组选取双侧风池、定喘及肺俞穴,采用温和灸治疗;西药组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3组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时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T)评定其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FEV1和PEF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随访,热敏组FEV1和PEF检测仍保持在3个月时水平,而悬灸组和西药组回落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腧穴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患者采用中芝生物灯照射联合大承气汤姜汁调敷贴敷神阙穴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生物灯照射联合大承气汤姜汁调敷贴敷神阙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灯灯照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7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患者采用中芝生物灯照射联合大承气汤姜汁调敷贴敷神阙穴治疗,疗效确切,并可显著缓解患者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粉加薄荷油脐部贴敷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2)。对照组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加薄荷油脐部贴敷,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8%(21/26),高于对照组的54.6%(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加薄荷油脐部贴敷,能有效增加其肠蠕动,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阶梯疗法'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采用'阶梯疗法'治疗的102例新鲜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包括腹胀、腹痛缓解程度及排气、排便情况等.结果 使用'阶梯疗法'的患者中,显效60例、有效3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8%.结论 '阶梯疗法'对胸腰椎新鲜骨折腹胀便秘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灸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因四肢骨折于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行术后常规换药、止痛治疗并行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患者加用七叶皂苷钠针,观察组39例则联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情况差异。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肢体肿胀分级,观察组I级肿胀发生率更高,III级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疼痛发生率更低,但疼痛各等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腧穴热敏灸可显著改善四肢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有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痛经患者使用热敏灸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术后痛经患者,采用腧穴热敏灸疗法治疗。结果:痊愈35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结论:腧穴热敏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痛经可以散瘀止痛,提振阳气,温经通络,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为腧穴热敏灸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痛经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旭辉 《全科护理》2014,(30):2787-2788
柱面弧形油楔推力滑动轴承是一种能够实现双向动载润滑的推力轴承.文中利用Workbench的CFX模块,对柱面弧形油楔推力滑动轴承在动压润滑条件下的油膜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转速和不同黏度对油膜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越高,油膜黏度越大,柱面弧形油楔推力滑动轴承的动压承载能力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入院24h内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对照组行中药贴敷神阙穴,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能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不良反应少,通便作用缓和。  相似文献   

13.
正胸腰椎骨折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骨折后由于疾病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机体活动量减少,造成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易发生便秘等常见并发症。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发生率为40%~88%,一般于骨折后12 h开始出现,急性期可持续7 d左右[1]。便秘可致排便费力,腰背部负荷突然增大,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保持患者大便通畅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护理的基本要求,应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2—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50例,按照组间匹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术后便秘、腹胀、肺部感染及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屈服、回避两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腹式呼吸配合穴位(包括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内关穴)按摩,减轻患者术后腹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内腹胀程度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内腹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新冠肺炎恢复期艾灸组方规律及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系统收集了2020年7月31日前发表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诊疗方案,并建立了艾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SPSS Modeler、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证型频次、穴位频次、穴位归经、艾灸方式、特定穴频次、经穴分布规律,分析关联规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处方30首,共涉及证型3种,分别是肺脾气虚证、肺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共涉及穴位31个,高频穴位6个;穴位主要归于膀胱经、任脉、督脉、胃经、脾经、大肠经、肺经;温和类艾灸方式出现的频次较高,占艾灸方式比为94.74%,而强刺激类艾灸方式出现的频次较少,占5.26%;特定穴占经穴比为74.19%,其中交会穴频次为60次,背俞穴频次为25次,五腧穴频次为24次,募穴频次为31次;四肢部穴数为11个(35.48%),躯干部穴数为17个(54.84%)。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穴位组合为神阙、中脘、肺俞、关元、大椎、足三里。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艾灸治疗的核心穴位组合为神阙、中脘、肺俞、关元、大椎、足三里。对恢复期艾灸穴位进行共性探讨,在共性穴位基础上辨证论治,可使患者更快恢复,更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围绕热敏灸治疗痛经中医护理技术的进展,从热敏灸治疗痛经的证型、热敏化腧穴的探查工具、探查部位、探查方法、施灸穴位、施灸方法、干预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及疗程这些方面梳理,系统探讨出热敏灸在寒湿凝滞型痛经方面应用广泛;探查工具以纯艾为宜;探查部位以下腹部及腰骶部居多;探查方法以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再温和灸为佳;选穴以关元、次髎穴为主,再结合辨证取穴和辨期取穴提高疗效;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为宜;干预时间、持续时间、频率及疗程等方面更侧重于患者的主观感受,尚缺乏统一的规范,以热敏灸在痛经前3~5 d施灸为宜;持续时间建议1~2 h左右;频率为每天1次,6~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从而为临床护士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ST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激素( MTL、SP、VI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乳果糖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均治疗4周为1疗程。记录症状积分,比较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MTL、SP、VI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1.67%)(P<0.05)。两组患者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费力,排便频率等症状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症状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TL、S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VI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STC疗效显著,能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 MTL、SP、VIP)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便秘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便秘时给予开塞露40mL塞肛;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作辨证施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胀、便秘发生率为25.00%(1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34例),观察组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719,P< 0.05).结论 通过对便秘的病因分析,并对证护理,能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Traditional moxibustion might be not safe due to the excessive heat stimulation or toxic chemical components involved. Electric moxibustion (EM), which has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as an alternative, offers adjustable and constant heat stimul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physical and 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EM heat stimulation.MethodsTwenty-seven healthy volunteers received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heat stimulation using EM. High-temperature (HT) and medium-temperature (MT) heat stimulations were randomly delivered at the TE5 acupoint on the left or right arm. Participants rated the intensity and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of the heat sensations immediately after each EM stimulation. Local blood flow around the acupoint was measured with 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ing before and after heat stimulation.ResultsBoth HT-EM and MT-EM induced considerable heat sensations and enhanced local blood flow around the acupoints. HT-EM resulted in greater heat sensation compared to MT-EM. HT-EM induced a higher increase in local blood flow around the stimulation site compared to MT-EM. No remarkable adverse effects were noted.ConclusionTwo different levels of EM heat stimulation induced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heat sensations and enhanced local blood flow. This preliminary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newly developed EM can be further applied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xibustion in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