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84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个92例。干预组给予每周1次服药情况、生活自理督导、社交能力训练,以及1月1次面对面健康教育;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于干预前、干预8周、1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量表及MORISKY‐4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 PANSS总分、SDSS和ADL评分中干预组各项分值在各时点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F=4.3,5.1,0.9;P=0.01,0.01,0.4)。MMAS‐4量表中,干预组在各时点服药依从性好的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1)脱失原因中,干预组因精神症状复发脱失人数多于对照组(4/29,4.3%;12/29,13.0%),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有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及社会功能,增强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以医院专业治疗、护理、社区康复健康指导于一体的社区精神分裂症干预模式的效果,为开展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点,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医院专业治疗、护理、社区康复健康指导,观察时间为1年。对照组实施自我护理措施,给予常规形式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复发率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出院时,两组PANSS和SDSS总分评定无明显差异( P>0.05),出院6个月、9个月及1年后,研究组患者PANSS和SDSS总分以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医院专业治疗、护理、社区康复健康指导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社会功能,降低复发,对促进患者良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实施康复管理跟踪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痊愈出院的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护理模式,研究组实行由精神科护士给予的健康管理跟踪,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 SDSS)、健康问卷( SF-36)和恶化/复发率进行效果评定。结果①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得分、SDSS得分、SF-36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干预后,研究组PANSS得分、SDSS得分、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F-36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实施健康管理跟踪干预能有效地巩固维持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励法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参加常规社交技能训练,观察组另外加入激励法训练,共12周.对2组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并进行上课率、作业完成率、知识掌握率评定.结果:训练结束3个月后,2组的SDSS及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上课率、作业完成率、知识掌握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激励法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训练效果,明显改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的干预效果。探讨该模式中的服务绩效评价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方法:选取重庆市纳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访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的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2组进行测评,评估干预效果。同时统计干预组服务绩效评价得分与干预效果改善量的关系。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PANSS总分及SDSS评分干预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且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时间点2组间PANSS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干预组ITAQ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且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PANSS各项评分、SDSS评分及ITAQ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SDSS改善量、阴性量表改善量、一般精神改善量以及PANSS改善量,高绩效评价组均高于低绩效评价组(均P<0.05);ITAQ改善量及阳性量表改善量,2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患者-家属-专家服务模式可以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同时绩效评价能促进干预效果改善。  相似文献   

6.
医师家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师家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进行为期2年的医师家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WHO生存质量量表(QOL-100)评定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第1、第2年末再入院率和PANS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QOL-100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1).TESS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医师家访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开放病房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4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取开放式管理,结合综合性康复治疗,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6个月末分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及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效果.结果 入组前后患者PANSS量表总分及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分,NOSIE量表总分、除抑郁和精神病外因子分及SDSS量表总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开放病房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CO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DSS评分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OOLI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开展社区精神分裂症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研究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研究组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的精神病防治点,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观察时间为1年;对照组实施自我护理模式,不给予任何形式的社区医疗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 - 74)以及复发率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前(出院时),两组PANSS、SDSS和GQOLI -74评定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6个月、9个月及1年后,研究组PANSS,SDSS总分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服药依从性、GQOLI - 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对促进患者良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康复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研究组)和住院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历时1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选量表(SDSS)和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与入组时比较,在6个月末和1年末,研究组的BPRS、NOSIE、SDSS各量表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复发率(0%)也低于对照组(20%),结论:社区康复疗法能有效控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并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是实施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英丽 《全科护理》2011,(17):1505-150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病人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GQOLI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及SDSS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患者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指导;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syndrome scale,PANS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得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D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职业能力、社交能力、家庭功能、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2组患者均按常规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家庭组给予家庭化生活模式训练,对照组只开展日常康复训练,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方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月末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技能训练评估表(S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及ADL各项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下降趋势(均P〈0.01);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评分及对照组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SST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上升趋势(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衰退症状。  相似文献   

14.
唐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4):1041-1043,1089
目的探讨社区独立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6月某院临床康复出院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间有8例患者放弃训练,实际完成52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独立技能训练,其间有4例患者放弃训练,实际完成56例。于入组时、和训练8周末、26周末、1年后,分别采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ysfunction scale,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并于入组时、训练1年后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训练8周末、训练26周末、训练1年后,观察组患者SAPS、SANS、SD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训练1年后,观察组患者NOSIE评分优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社区独立技能训练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应用利培酮治疗的同时给予精神科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行为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定患者的大体病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6周末、12周末和18周末各量表评分。结果实施综合行为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的PANSS 总分为(17.90±4.20)分,其中阳性症状为(8.67±2.77)分、阴性症状为(9.30±2.78)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为(20.80±4.2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7.74,5.32,5.90,3.72;P<0.01);SDSS评分为(13.80±3.99)分、SWLS评分为(15.43±4.01)分、BPRS&amp;nbsp;评分(22.63±4.15)分也均低于对照组,GAS评分为(78.00±14.4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5,7.41,5.77,6.83;P<0.01)。结论综合行为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研究组口服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自拟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人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不同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家族史患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不同用药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最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与年龄、住院时间、阳性症状分、精神病理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住院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0.77、0.74、0.69,P均〈0.05),与起病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0,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的主要因素为住院次数和阴性症状分。结论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状况较差,影响因素诸多,有针对性地综合干预,可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作为指导,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采取护 理措施,满足其躯体和心理各层次的需要;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护理。分别在人院时、治疗6周后及出院 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 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和出院时2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 及SDSS评分均低于人院时(P〈0.05,0.01),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 疗6周后和出院时2组NOSIE-30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0.01),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更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导临床护理,能 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43例研究组与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NOSIE、SDSS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4周后NOSI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加综合疗法可以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和情绪活动,改善认知功能,增强集体观念及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和毅力,并可结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鼓励,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ISE)、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NOSIE总分、SDSS和SAN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