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主要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CBF AML)诊断中的价值。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分别应用AML1-ETO双色双融合探针和荧光素直接标记的双色断裂点分离基因探针CBFβ-MYH11检测82例AML-M2及43例AML-M4/M5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并与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CC)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82例AML-M2患者中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为25例(30.5%),CC检测存在t(8;21)(q22;q22)染色体异常为23例(28.0%),所有FISH检测AML1-ETO阳性患者中典型的阳性信号模式1R1G2F为22例(88.0%);不典型的信号模式包括1R2G1F和2R1G2F共3例(12.0%)。在所有43例AML-M4/M5患者中,FISH检出inv(16)(p13;q22)/t(16;16)(p13;q22)信号模式(1R1G1F)为10例(23.3%),CC检测出存在inv(16)(p13;q22)/t(16;16)(p13;q22)为2例(4.6%),FISH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CC(p<0.05)。结论:FISH作为新型细胞遗传学分析技术可以弥补CC技术灵敏度较低、检测周期长等不足,两者结合可以成为CBF AML诊断乃至微小残留病监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伴有inv(16)/t(16;16)(p13.1;q2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51例伴有inv(16)/t(16;16)(p13.1;q22)和/或 CBF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AML患儿41例临床资料,记录基线临床特征、累积复发、无事件生存及总生存情况,并通过χ2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评价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41例患儿行诱导方案化疗后首个疗程和第2个疗程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93%(34/41)和97.56%(40/41);中位无事件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0和31个月。首个疗程达完全缓解患儿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达完全缓解患儿(P0.05);男性患儿无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P0.05);发病年龄10岁患儿总生存率显著高于≥10岁患儿(P0.05)。第2次诱导缓解后RUNX1-RUNX1T1基因表达水平是患儿累积复发率、无事件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第2次诱导缓解后RUNX1-RUNX1T1基因表达下降3 log是影响患儿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RUNX1-RUNX1T1基因表达下降3 log水平后升高 1 log水平患儿累积复发率显著高于≤1 log水平患儿(P0.05)。结论 :合并t(8;21)/RUNX1-RUNX1T1+初治AML患儿行规范化疗后临床预后良好, RUNX1-RUNX1T1基因表达水平与AML患儿复发及远期生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和融合基因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该院确诊并完成RUNX1-RUNX1T1、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ML)/视黄酸受体(RAR)α和WT1基因检测的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AML患者。检测RUNX1-RUNX1T1、PML/RARα和WT1转录本水平,将RUNX1-RUNX1T1、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为0%看作融合基因阴性组,将RUNX1-RUNX1T1或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均不为0%看作融合基因阳性组。结果融合基因阴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为0.096%(0.007%,1.990%),融合基因阳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为1.420%(0.100%,60.340%),融合基因阴性组患者WT1转录本水平低于融合基因阳性组患者(P<0.05)。融合基因高表达组(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1%)患者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高于WT1转录本水平(P<0.05),融合基因低表达组(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1%)患者WT1转录本水平高于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P<0.05)。结论可联合检测融合基因和WT1,以此提高MRD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丁超  晁红颖  陈苏宁 《临床荟萃》2014,29(10):1114-1118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core-binding fact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CBF-AML)是指一组以染色体t(8;21)(q22;q22)或inv(16) (p13.1q22)/t(16;16) (p13.1;q22)异常为特征的白血病亚型,是AML最常见的亚型之一.t(8;21)易位形成融合转录本AML1-ETO,而inv(16)/t(16;16)形成融合转录本CBFβ-MYH11.两种易位(倒位)都与核心结合因子(core binding factor,CBF)复合物相关.t(8;21)破坏了CBF复合物的α亚基,而inv(16)/t(16;16)破坏了CBF复合物的β亚基,两种易位都会影响正常CBF复合物的功能,进而对正常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造成干扰.近年来随着在分子机制、治疗、靶向药物、预后监测等方面的不断研究,CBF-AML在发病机制、化疗、靶向药物、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将有关CBF-AML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t(8;21)(q22;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其易位产生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阳性AML通常被认为是预后较好的白血病类型,但只有一部分患者可用目前方法治愈。AML1-ETO阳性AML是一类异质性很大的疾病,复发难治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其预后相关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细胞遗传学异常、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和治疗等方面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自2005年来在19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发现的7例t(8;21)(q22;q22)M2亚型中cCD79a异常表达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分析7例t(8;21)(q22;q22)M2伴cCD79a异常表达的双表型AML患儿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及临床特征,取同期诊断的20例t(8;21)的AML-M2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 83例t(8;21)(q22;q22)AML-M2患儿占同期连续190例AML患儿的43.7%,其中有7例伴有cCD79a异常表达,占8.4%。伴有cCD79a异常表达的t(8;21)(q22;q22)的AML-M2患儿其骨髓细胞形态学均显示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分类中原始细胞均显著增多;免疫表型均为髓系伴B淋系表达;CD34为高表达阳性;均有t(8;21)(q22;q22)染色体改变,且常伴有染色体复杂易位或缺失等改变;融合基因AML1/ETO检测均为阳性;临床治疗对兼顾髓系和淋系的联合治疗方案效果较好。结论 t(8;21)M2是儿童AML中的最常见类型,易伴有B淋巴细胞表型共表达。  相似文献   

8.
t(8;21)(q22;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随机染色体易位,约40%~50%的AML-M2(FAB分型)患者存在此种染色体易位[1].t(8;21)(q22;q22)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虽然AML1-ETO融合蛋白能够改变基因的表达及造血细胞的增殖,但它并不能直接导致白血病的发生[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细胞遗传学表现将128例初诊AML患儿分为4组:伴t(15;17)改变患儿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伴t(8;21)/inv(16)(p13;q22)改变患儿为A组;正常核型及无其他组细胞遗传学改变患儿为B组;伴t(9;22)(q34;q11)或-7或复杂核型细胞遗传学改变患儿为C组.对各组患儿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28例AML患儿4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5.9±4.7)%,4年总生存率为(69.3±4.5)%;非APL患儿4年无事件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49.9±5.2)%、(57.1±6.0)%.APL组、A组、B组及C组患儿的4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2.2±1.1)%、(66.3 4-7.7)%、(38.5±9.1)%、(20.1±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6±5.1)%、(69.4±7.9)%、(55.6±8.6)%、(30.0±1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 细胞遗传学改变可作为儿童AML的独立预后因素,用于判断预后及疾病危险度分组,对AML患儿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非M3髓细胞性白血病(AML 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了解表达淋系抗原CD19、CD56的RUNX1-RUNX1T1~+的AML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初次诱导缓解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200例初诊AML(non-M3)患者骨髓RUNX1-RUNX1T1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的淋系抗原表达水平,分析初次诱导缓解率(CR1)和总生存率(OS)的关系;对照分析RUNX1-RUNX1T1~+患者中CD56~+和CD56~-以及CD19~+和CD19~-患者在CR1和OS的区别。结果:在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初诊时CD56~+患者具有较低的CR1(P0.05)。CD19~+患者CR1较CD19~-患者高(P0.05)。CD56~+患者的OS率显著低于CD56~-患者(P0.05)。CD19~+患者的OS与CD19~-患者的OS率无显著差异。结论:RUNX1-RUNX1T1~+的AML患者中骨髓CD56~+提示预后不良,CD19~+仅与CR1相关,与OS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Kasumi-1细胞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研究随后出现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针对AML1-ETO融合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并用电穿孔方法将AML1-ETO siRNA转染Kasumi-1细胞,以非特异性的siRNA转染细胞作阴性对照;电转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载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绿色荧光以确定电转效率;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ML1-ETO siRNA的抑制效应;并应用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碘化丙锭(PI)法测定细胞周期DNA含量.结果 电转增强EGFP的转染效率可达44.5%;电转AML1-ETO siRNA可以有效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电转AML1-ETO siRNA 72 h后细胞增殖率[(47.90±0.02)%]低于对照组[(66.90±0.08)%](P<0.05);PI染色显示AML1-ETO siRNA转染细胞72 h后,G1期细胞比例为38.3%,对照组为31.6%,而处于G2/M期细胞分别为1.8%和2.4%.结论 化学合成的特异性siRNA能抑制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siRNA介导的AML1-ETo融合蛋白表达减少阻滞Kasnmi-1细胞在G1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t(11;19)(q23;p13)白血病临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初诊t(11;19)(q23;p13)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包括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融合基因、细胞免疫表型等。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为t(11;19)(q23;p13.1),核型表现为(11q+,19p–),伴有融合基因MLL-ELL阳性。男7例,女9例。分型诊断:1例AML-M2,3例AML-M4,10例AML-M5,另2例为CMML;5例为t(11;19)(q23;p13.3),核型表现为(11q–,19p+),伴有融合基因MLL-ENL阳性。1例男性,4例女性。分型诊断:3例proB-ALL,1例preB-ALL,1例T-ALL。结论 t(11;19)(q23;p13)为少见的非随机染色体易位,t(11;19)(q23;p13.1)主要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出现,且与单核系相关,而t(11;19)(q23;p13.3)主要在婴幼儿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出现。  相似文献   

13.
许多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由于造血祖细胞染色体平衡易位而形成具有增殖优势的白血病细胞克隆,AML中最常见的t(8;21)(q222;q22)易位所涉及的野生型AML1、ETO基因对维持正常造血至关重要,而易位所产生的AML1-ETO融合基因则干扰正常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并诱导白血病发生,同时也为诊断及治疗含有该融合基因的白血病提供了靶点.  相似文献   

14.
许多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由于造血祖细胞染色体平衡易位而形成具有增殖优势的白血病细胞克隆,AML中最常见的t(8;21)(q22;q22)易位所涉及的野生型AML1、ETO基因对维持正常造血至关重要,而且位所产生的AML1-ETO融合基因则干扰正常造血细胞增殖与分化,并诱导白血病发生,同时也为诊断及治疗含有该融合基因的白血病提供了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t(16;21)(p11;q22)的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24 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1例M2的患者其核型分析结果有t(16;21)(p11;q22)的异常,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诊断,化疗后未获得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结论 t(16;21)(p11;q22)是一类很独特的白血病亚型有关的易位,为少见的非随机的染色体易位,其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1例以CD7+和双重t(8;21)易位为特征的近四倍体克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方法本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和细胞倍体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t(8;21)/80-81,xxx,-x,-1,-2,-3,t(3;5)(q29;q31),-4,-5,-7,t(8;21)×2,-9,-16,-17,-18,-19;免疫分型CD7、CD13、CD33、HLA-DR、CD34阳性;细胞倍体显示双峰状(DI=2.05);RT-PCR分析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化疗后未获缓解,生存期4个月.结论四倍体克隆与M2/t(8;21)白血病有密切的联系且为其继发性改变,免疫表型表现为异质性,通常预后差,其可能为M2/t(8;21)的一个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伴19p13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对16例伴19p13异常的AL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t(1;19)组和der(19)组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伴19p13异常的ALL占同期ALL的4.02%,其中t(1;19)(q23;p13)15例[平衡易位t(1;19)(q23;p13)8例,不平衡易位der(19)t(1;19)(q23;p13)7例],t(17;19)(q22;p13)1例,t(1;19)组的外周血门细胞汁数和骨髓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der(19)组,而der(19)组的预后较t(1;19)组好.结论 19p13异常是ALL的一个非随机的染色体改变;伴有该异常的ALL患者具有独特的I临床特征和小良预后.  相似文献   

18.
t(11;14)(p13;q11)染色体异常主要见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发生率为5%~20%,而在非T细胞恶性血液病中罕见.新近我们发现1例伴髓系抗原表达的B细胞ALL患者伴有t(11;14)(p13;q1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技术联合检测伴有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并探讨其特征及诊断意义。取患者骨髓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新鲜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双色双融合AML/ETO探针及全染色体涂染(CP)探针检测有丝分裂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并与常规R显带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巢式RT—PCR检测AML1-ETO融合转录本。结果表明:病例1原始粒细胞伴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病例2符合以异常中幼粒细胞增高为主的AML—M2b;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检测证实两例患者均存在t(2;21;8)(p12;q22;q22)复杂核型;AMLL/ETO融合基因转录本阳性,免疫表型显示CD34和HLA—DR共表达,伴CD19和cD56表达。结论:应用WHO提出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MICM)联合检测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对准确诊断复杂变异核型t(2;21;8)(p12;q22;q22)AML的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AML1-ETO融合基因对p21WAF1/CI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AML1-ETO促进白血病发生的机制。方法构建p21WAF1/CIP1基因启动子的报告质粒,与AML1-ETO、AML1b和AML1a的表达质粒共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系CV—1细胞,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分析AML1-ETO、AML1b和AML1a对p21WAF1/CI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在CV—1细胞中,AML1-ETO对p21WAF1/CIP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pCMV5-AML1-ETO的剂量为1000ng时,p21WAF1/CI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下降为对照组的(19±4)%,这种作用具有序列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AML1b和AML1a对p21WAF1/CI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剂量为1000ng时,p21WAF1/CI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分别下降为对照组的(61±16)%和(594-16)%。结论AML1在与ETO形成融合基因后,其产物由于ETO蛋白能够更有效地募集转录共抑制复合物,其转录抑制活性要比AML1a和AML1b更强;外源的AML1-ETO对p21WAF1/CIP1的作用可能也与细胞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