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了解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敷贴和管道维护细节管理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敷贴固定和管道维护不规范及堵管发生率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住院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研究。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住院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后住院患者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组建PDCA小组,剖析发生用药错误过程中存在问题,现状调查,多方面制定改进措施、检查、处理、持续改进。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住院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0.03‰,与实施前(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对降低护士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儿童医院急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科于2014年1月后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别于实施前后随机选取260例患者,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间接护理风险和直接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分级护理、消毒护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技能操作等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利于儿童医院急诊安全管理屏障的构建,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及相关护理管理资料,其中2018年1~6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对比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护士考核情况。结果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37‰,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的理论考核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的操作考核评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发生率,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低年资护士工作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原则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低年资护士的管理中,根据护士的工作状态,积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计划并积极实施;调查改进后的效果,提高措施和计划落实的有效性;将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比较分析PDCA循环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低年资护士工作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低年资护士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PDCA循环原则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能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管理策略在安全输液品质改进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安全输液品质.方法 选择呼吸科住院患者应用JCI管理策略对静脉输液各环节进行管理,比较JCI实施前后1年静脉炎、静脉渗出及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差错发生率.结果 实施前输液差错、静脉炎、静脉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0.50%,11.18%,11.90%,实施后输液差错、静脉炎、静脉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0.07%,5.36%,2.7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22,7.72,70.16;P <0.05).结论 应用JCI管理策略对静脉输液进行管理,能降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安全输液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戴明环循环法(PDCA)在儿科病房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周期设置为以日为单位,每日汇总分析整改评价静脉输液管理问题,通过为期1个月的逐日短周期戴明环循环法,逐渐添加、更新、付诸落实了一系列改进策略,对开展前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开展PDCA后,病房输液相关呼叫次数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前,护理人员及患方对输液管理模式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将逐日短周期形式的PDCA应用于儿科病房输液管理之中,可显著减少输液呼叫次数,降低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整改后所形成的输液管理模式深受护理人员及患方认可。  相似文献   

8.
杨波  陈华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8):2206-2209
目的 运用SHEL模型分析门急诊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管理对策,以提高输液安全.方法 运用SHEL模型回顾性对门急诊25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制定防范举措,包括加强培训,改进环境,优化流程和加强质控等,比较改进前后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利用SHEL模型分析,25例不良事件中与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的占96%,与护士工作场所有关的占12%,与临床环境有关的占28%,与当事人及他人有关的占20%.改进后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0.14%下降至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70,P<0.05).结论 运用SHEL模型,可全面分析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门急诊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化输液流程,提高静脉输液护理安全,提升患儿家属满度。方法 运用PDCA循环方法对输液室的满意度进行现状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和原因,制订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结果 患儿家属对输液室工作满意度与上一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利于优化输液流程,提升静脉输液服务品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PICC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9月收治的436例PICC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8例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护士使用和维护规范情况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使用和维护PICC规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静脉输液患者使用PDCA循环,可提高PICC的护理质量,促进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从而减少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贵荣 《当代护士》2018,(8):177-17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样本资料来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记录的静脉药物配置情况及护理管理资料,其中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在岗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士,比较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护士考核合格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事件的发生率由PDCA循环管理前的0.37‰降为0.18‰;PDCA循环管理后,19名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际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PDCA循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时引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药学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水平,降低配置时差错率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冯丽  马玉侠 《当代护士》2016,(7):117-1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二级医院规范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住院输液治疗超过3天,连续输入3瓶以上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2014年1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活动前后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缺陷率的变化。结果静疗小组活动前对照组静脉输液缺陷率为43.33%,活动后观察组静脉输液缺陷率为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地进行静脉输液质量环节管理,使静脉输液治疗更加规范化,降低静脉输液的缺陷率,做到成功穿刺、血管保护、安全留置;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节省护理时间,降低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提供优质护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PDCA循环在静脉输液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过程的有效管理,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被动服务呼叫器的使用。方法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156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的182例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输液患者呼叫器的使用率由30.28%降至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方式,可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呼叫器使用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静脉输液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护理人员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对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低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和管理;比较PDCA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能提高护理人员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可将PDCA循环应用于医疗机构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前住院的84例输液港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主管护士向新护士培训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操作;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后)120例输液港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进行理论培训→观看输液港的安装操作录像及操作示范→(术者、手术室和送港科室)统一了术前的准备→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操作→术后健康宣教→带港出院注意事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培训前后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两组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对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及两组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进行规范培训,可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使输液港的使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大环节质量控制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门急诊输液的120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输液安全的各个环节梳理,结合以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降低护士操作风险以及不断提高输液安全的监测与管理,在常规安全工作基础上新制定输液六大环节的相关改进方案,加强输液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升输液护理安全管理。调查统计实施前后输液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执行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输液六大环节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后,门急诊输液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护士执行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导入六大环节质量控制对提升门急诊输液护理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加强门急诊患者输液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调查统计PDCA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法施行后,门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护士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有效提高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控制妇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3月的妇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与2010年4月~2012年9月未实施PDCA前医护人员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妇科不良事件仅发生2次,而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不良事件共发生14次,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为100%,而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的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是42.86%。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优化妇科不良事件管理,减少妇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高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率。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建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组织,完善静脉输液相关制度,规范各环节的管理,每月检查静脉输液质量,对已发生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评价与质量改进,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强化预防输液风险的意识与能力的培训.结果 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给药错误、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投诉、药物渗出、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长期住院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影响,达到既科学且安全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长期住院并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9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神经外科长期住院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