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金针促通术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用金针促通术治疗(治疗组),40例同病患者针灸取阳明经穴为主(对照组).观察治疗后肌力、肌张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记分和Barthel记分.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金针促通术对中风后肢体异常模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分析周围神经肌肉促通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抽选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用周围神经肌肉促通术治疗。详细统计临床疗效、步行运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5%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步行能力等级良好率68.89%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观察组NIHSS评分、Fugl-Meyer以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周围神经肌肉促通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浸洗治疗中风后肢体肌肉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伴有肢体肌肉萎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卒中后肌肉萎缩护理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浸洗干预。治疗3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肌力 、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肌力 、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浸洗护理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肢体肌肉萎缩,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痰祛浊通络法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和联合组(联合化痰祛浊通络法治疗),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方剂百合固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中药方剂百合固金汤,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选择性功能动作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上下肢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选择性功能动作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上下肢肌力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经过针刺合中药方剂百合固金汤治疗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提升肌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瘫痪肢体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74例中风早期瘫痪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37例中风早期瘫痪肢体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中风早期瘫痪肢体患者给予中医手法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中风早期瘫痪肢体患者的MAS评分、上下肢肌力。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37例中风早期瘫痪肢体患者的MAS评分、上下肢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37例中风早期瘫痪肢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瘫痪肢体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接受康复疗法及疗效。方法:200 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00 例),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采用Fugl- Meyer 积分法与Barthel 指数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肢体功能活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01) 。结论: 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提高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手臂三阴经推拿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冬梅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52-2053
目的观察手臂三阴经推拿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按人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偏瘫痉挛护理常规手臂三阴经推拿)、对照组(偏瘫痉挛护理常规)各50例。测定比较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臂三阴经推拿能有效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何玲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1):1154-1156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刮痧和穴位按摩进行干预。连续6次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应用改良后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定中的Barthel指数分别对2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组Ashworth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联合穴位按摩可降低偏瘫肢体肌张力,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在鼻泪管探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107例鼻泪管阻塞溢泪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55例施行鼻泪管探通术后予以0.1%MMC,对照组(B组)52例常规鼻泪管探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P〈0.005,或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丝裂霉素抑制瘢痕形成,提高了探通术成功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中风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干预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在中风后偏瘫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给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配合西医早期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住院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中风患者单纯用药物治疗,而治疗组中风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还采用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等方法配合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熨烫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风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熨烫治疗联合早期功能锻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疗程时)的临床症状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熨烫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疼痛,消除水肿,提高关节活动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进行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的10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的105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的,规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仅施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出院时观察组患者肌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③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记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行肢体功能康复能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电针配合运动再学习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运动再学习治疗,观察组加用头穴透刺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FAC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头穴透刺电针配合运动再学习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步行功能,是缺血性中风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系列制剂对急性中小量出血性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风系列制剂,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SND)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N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系列制剂有助于改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实施抗痉挛模式,使中风偏瘫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得到明显提高。方法选择中风偏瘫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观察组4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抗痉挛模式护理。运用Barthel指数分别评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ADL。结果治疗后两组在ADL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抗痉挛模式护理,临床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治疗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中医常规穴位敷贴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治疗,10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的周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肢的周径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穴位敷贴治疗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某校第一附属医院出院的200例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和随访,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以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ADL(FIM)评定量表等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以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FIM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