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嗅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其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首发症状,有望成为一项早期诊断及预测病情进展的生物学指标。现就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嗅觉障碍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铁是人体内重要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均会导致相应病理改变。目前虽无直接证据表明铁稳态破坏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但已知铁含量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定量磁化率(QSM)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及高敏感性,可在大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发现铁的异常沉积,近年已逐渐用于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本文针对QSM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杭廷顿病、多发性硬化以及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的脑内铁代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变性、丢失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和多系统萎缩等。尽管这些疾病发病机制和典型表现不同,但都出现昼夜节律紊乱。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存在的24 h节律,参与调控机体生理过程,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激素分泌异常、致病蛋白积累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加速疾病进展。本文对昼夜节律紊乱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虽然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群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但至今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途径是科学界面临的挑战.目的:文章分析和综述了对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近年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方法:文章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亨廷顿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癫痫等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探讨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优势及问题.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部分研究还是集中在实验动物模型阶段,还没有支持干细胞临床治疗的有效证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没有确切临床保证和标准,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都有待大宗及长期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S100β是S100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因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标志蛋白,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都会因为受损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或释放S100β而导致S100β水平的增高。本文就S100β与精神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项无创、安全、操作简便的神经调控技术,基础及临床研究显示,rTMS治疗精经精神疾病效果较好。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系统性疾病,药物效果较差,较难治疗。有研究显示,rTMS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初步显示较好的前景,因此,本文对rTMS调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代谢是脑组织供能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通常在氧供充足时,脑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而当机体缺氧状态时,脑组织细胞则选择抑制氧化磷酸化,通过糖酵解产生乳酸以供能量代谢。然而早期发现一些细胞在有氧环境下也能进行糖酵解,产生大量乳酸供能,这种糖酵解途径称为Warburg效应(又称有氧糖酵解)。既往认为Warburg效应主要存在于肿瘤细胞中,但近来发现神经系统也存在Warburg效应,且研究发现糖代谢模式的改变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代谢调节酶和代谢途径的研究可以揭示新的分子治疗靶点,有利于纠正体内代谢平衡。本文综述Warburg效应关键调节步骤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细胞是神经血管单元和血脑屏障的重要细胞成分,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作为微血管的构成成分之一,周细胞参与脑血流的调控、神经血管生长的调节、神经血管单元稳态的调节和血脑屏障完整性的调控,此外周细胞还具有免疫吞噬、迁移和干细胞潜能。  相似文献   

9.
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失调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随着年龄的增加,褪黑素水平明显的降低可能是年老人体内氧化应激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褪黑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日益引起关注。本文就近年褪黑素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包括自由基清除作用、抑制凋亡、神经保护作用、神经营养作用、抗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调节炎症反应和调节细胞骨架蛋白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神经血管单元是由微血管、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各组分间的信号联系是保证神经元功能和正常脑血流的基础。其中星形胶质细胞介导了神经元和脑血流之间的功能偶联,是神经血管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血脑屏障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脑缺血等病理情况下,胶质细胞对神经血管单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匮乏,研究脑缺血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意义重大。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组成的一个概念性结构。本文以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为框架,从神经营养因子、血管生成素、基质金属蛋白酶、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等方面综述神经血管单元缺血损伤后血管新生的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12.
自噬是真核细胞特有的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代谢物的过程,其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调节自噬可有效清除神经系统中异常积聚的蛋白质,从细胞水平上缓解疾病进展。由此可见,自噬方向可能是一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冬冬  石琦  董小平 《疾病监测》2022,37(2):180-184
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被诊断时通常已经处于疾病晚期,该类疾病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的鉴别,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目前已经逐渐开始尝试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蛋白质体外扩增技术包括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和实时震动诱导转化(Re...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康复的目标是为患有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使患者摆脱或缓解因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失能。其涉及病种较广,包括血管类疾病、感染类疾病、神经创伤、结构或神经肌肉紊乱、功能性异常、退行性异常等。神经康复的患者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的比例很高[1],手部的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尤为精细复杂,使得上肢的神经康复面临特殊的挑战。以脑卒中为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比例高达60%—80%[2—3],然而仅有约16.7%的患者得到了康复治疗[4],其中上肢运动障碍得到及时康复的比例更低。其原因除了上肢运动功能较复杂以外,还包括康复人员不足、资源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临床康复》2011,(49):F0003-F0003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和细胞神经退化研究室:主要进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工作,探讨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蛋白降解、自噬和退化机制,并用神经化学活性物质等对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自噬过程受到一系列复杂信号分子的调控。基础水平的自噬在清除异常积聚的蛋白质、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自身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生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噬水平的上调或者降低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调节自噬可以有效清除神经细胞中异常折叠积聚的蛋白质,从而缓解疾病进展。随着近几年对自噬现象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促进或者逆转自噬可能是一种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3D-SPACE序列、3D-CISS序列、3D-VIBE序列及3D-TOF序列对神经、血管及其空间关系的显示能力,从中选择优异的序列组合来展现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或舌咽神经痛的患者进行MR常规及上述4种血管神经成像技术进行扫描,查看它们在MPR或MIP重建中神经、血管的成像特点。结果与3D-CISS序列相比,3D-SPACE序列能更加敏感地显示责任血管,更好地体现神经与血管的关系;与3D-VIBE序列相比,3D-TOF序列能更清晰地显示整体的血管走形。结论 3D-SPACE序列能更好的显示神经走向及判断神经与血管的关系,3D-TOF序列能在MIP重建中显示整体的血管并判断血管来源,两者结合能更好地展现MR在血管神经成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是由神经元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构成。此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间相互联系及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并将三者放在一个微小的三维环境中研究,为整体研究神经元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本文将从NVU的组成、各组分间的联系及影响,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及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是质子门控Na~+选择性通道。ASICs广泛分布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ASICs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了疼痛、学习、恐惧、神经变性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ASICs已经成为治疗镇痛、焦虑、缺血性脑卒中等的重要靶点。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的、以神经元退行变性和丢失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总称,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氏舞蹈症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但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发现ASICs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研究表明,变异的tau蛋白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产生老年斑的关键;人突触核蛋白(Syn)是参与形成帕金森病患者淀粉样变性的主要成分。目的:总结近年来微管相关作用物质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tubulin;Alzheimer Disease;Parkinson Disease;Neurodegeneration:微管蛋白;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为检索词,检索1975年3月至2014年3月Pub Med数据库及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纳入微管结构与功能、微管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微管蛋白相关物质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的文献26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在细胞中起重要的细胞骨架作用。在神经系统,微管系统的稳定性也是维持胞体和突起间营养转运的基础。已证实微管蛋白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蛋白密切相关。tau蛋白异常聚积导致的轴突转运障碍不仅影响神经元的形态,而且影响其功能。Syn可以促进生长初期原代培养神经元轴突内微管的组装。当细胞受到不良刺激时,发生微管相关物质的不良代谢,导致微管系统产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障碍,胞内物质异常堆积,并通过一系列目前尚待阐明的调控机制使细胞逃逸凋亡,从而进入退行性变性。目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也多以替代法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