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为现场干预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发现的209例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209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50.19±177.26)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500~351/μl、350~200/μl、<200/μl分别为13.40%、10.53%、23.92%、52.15%。结论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半数已进入爱滋病期,应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同时提高HIV检测频率,提高HIV感染或潜在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市2016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新发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情况,为AIDS抗病毒治疗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来该科室随访CD4+T淋巴细胞的964例HIV/AIDS患者的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和绝对数量,收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491±245)/μL,其中≤200/μL有104例,占10.79%;201~350/μL有163例,占16.91%;351~500/μL有240例,占20.90%;CD4500/μL有457例,占47.40%。结论目前该市HIV感染者发现较早,随访规律及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量较高,免疫功能损伤程度较低。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AIDS的重要措施,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及时随访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于把握抗病毒治疗时机,延缓AIDS进展,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晶  汤后林  李健  许娟 《疾病监测》2017,32(6):472-476
目的 探讨2011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新报告且至少接受过2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感染者进行分析,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24 222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月均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0(IQR:-7.81~3.601) cell/l,其中60.9%的HIV感染者末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且随着首末次检测间隔时间的延长,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年龄较大和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结论 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大部分仍处于疾病进展阶段,应加强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尤其是高年龄组以及同性传播感染者的随访,定期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情况,掌握其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为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送至景德镇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的125例HIV感染者的血样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5例检测对象中,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23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达58.4%(73/125),≤200个/μl达27.2%(34/125)。结论 CD4+T淋巴细胞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的有效指标,此次检测发现58.4%的受检者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建议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抚州市HIV感染者/艾滋病人(HIV/AIDS)的HIV感染进程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探讨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系统和RT-PCR法,对抚州市2016年的314例既往及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血液标本进行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占21.66%,200~500个/μl,占53.82%,500个/μl,占24.52%;新发现的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200个/μl占22.58%;病毒载量103copy/ml的治疗病人占83.22%,未治疗病人占27.40%,两者有显著差异(χ~2=65.64,P0.001);未治疗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对数呈负相关(R=-0.79,P0.001)。结论我市HIV/AIDS病例发现较晚,但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不能及时检测病毒载量的未治疗HIV/AIDS,可参考CD4~+T淋巴细胞数判断病程进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时机;治疗病人疗效观察病毒载量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补体C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时HIV感染者与健康人群补体C3的水平;分析HI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补体C3水平的关系;对37例HIV感染者2015-2017年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补体C3水平分别进行比较;比较抗病毒治疗者与健康人群的肝功能。结果 HIV感染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时与健康人群补体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与补体C3水平不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病毒载量降低(P0.05),肝功能异常率高于健康人群(P0.05),补体C3水平低于健康人群(P0.05)。结论 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补体C3水平明显降低与肝损伤有关。监测抗病毒感染者补体C3水平,对于了解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药物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不同时间点焦虑、抑郁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选择深圳市某三级医院门诊的247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纵向测评HIV感染者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服药6个月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HIV感染者焦虑、抑郁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时间效应。结果 HIV感染者服药前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19.04±2.34)分和(17.05±2.48)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81.00±146.35)个/mm3。服药后焦虑、抑郁水平均有所改善,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增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焦虑、抑郁评分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3,P<0.001;F=11.68,P<0.001;F=156.02,P<0.001)。结论随着抗病毒药物服用时间的延长,HIV感染者焦虑、抑郁水平逐渐降低,应针对不同治疗时期,及时评估和实施相关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HIV/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0名HIV/AIDS患者治疗前及采用不同CD4~+T和CD8~+T淋巴细胞基线值接受HAART后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对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当HIV/AIDS患者治疗前CD4~+T细胞数(个/μL)分别为≤50、50-200、200-350及350-500时,接受HAART后分别升高98.55、73.1、111和102.2(P0.05或0.01);仅治疗前CD8~+T细胞基线水平(个/μL)≤500时HAART后升高39.8(P0.01)。结论治疗前基线CD4~+T或CD8~+T水平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的效果;定期监测CD4~+T和CD8~+T变化,有助于了解HIV/AIDS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仁寿县2019年4、5、6月新发现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以了解其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为进行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新发现HIV抗体阳性患者共146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IV/AIDS患者首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273±173)个/μL,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有59例,>500个/μL的有9例,CD4^+/CD8^+<1占总检测数的89.7%。结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判断机体免疫状态,确定疾病分期,在艾滋病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1年以内感染HIV的感染者(早期感染者,EHI)体内CD+4 CD+25 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51例HIV感染者,依据感染时间及CD+4 T淋巴细胞水平分为3组:EHI组30例、HIV组15例、AIDS组6例,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应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及Foxp3染色试剂盒,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分析EHI者及全部HIV感染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病毒调定点、病毒载量及淋巴细胞活化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EHI组、HIV组及AIDS组CD+4C+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逐级上升,其中EHI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3.79(2.11~5.43)%]低于AIDS组[8.09(4.90~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9,P=0.022);EHI组CD+4 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率与病毒调定点正相关(r=0.479,P=0.038),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55,P=0.011),与CD+3 HLA+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33,P=0.002).结论 中国EHI者CD+4 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高与高病毒调定点及低CD+4 T淋巴细胞数量相关,提示CD+4 CD+25Fox3+调节性T淋巴细胞是加速HIV感染早期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康伟芳 《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1007-1009
近年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发病机制研究催生出肠道是HIV感染的主要病灶的新观点.该理论认为:(1)在急性感染阶段,T淋巴细胞主要是在肠道组织中被HIV消耗;(2)肠道中的T淋巴细胞消耗是快速的、大量的和持续的,原因与T淋巴细胞的归巢受体CCR9和整合素α4β7密切相关;(3)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重建肠道的免疫系统.研究发现在急性HIV感染阶段,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尚未出现改变时,肠道CD4+T淋巴细胞就已经开始消耗;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大幅度的恢复,但是肠道中CD4+T淋巴细胞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消耗,肠道CD4+T淋巴细胞数量比外周血恢复慢得多.因此主要以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病毒载量来决定是否开始或停止治疗的策略是不完全正确的.在急性感染后,由于HIV直接杀伤和间接的细胞凋亡作用,CD4+T淋巴细胞在肠道迅速被消耗.后期随着机体T淋巴细胞的减少和HIV的大量复制,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完全崩溃,最终发展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及其与带状疱疹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方案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检测其淋巴细胞计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18例患者中16例出现CD4+T淋巴细胞下降(88.8%)。CD4+T淋巴细胞治疗前中位数为655个/μl(202~1166个/μl),治疗后中位数为251个/μl(40~816个/μl),下降61.6%(P<0.01)。10例患者下降幅度超过50%。大多数患者(12/18,66.6%)CD4+T淋巴细胞在硼替佐米治疗后低于400个/μl,部分患者(5/18,27.7%)甚至低于200个/μl。18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11.1%。2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治疗后<400个/μl。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导致暂时性CD4+T淋巴细胞下降,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并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耐药变异研究队列,以明确我国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反应及耐药变异发生和变化情况.方法 招募HIV感染者116例,每半年进行1次问卷调查,同时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结果 应用AZT/DDI/NVP或D4T/DDI/NVP方案者,治疗36个月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470±251)个/ml],病毒载量低于治疗前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逐渐增加;更换为AZT/3TC/NVP或D4T/3TC/NVP方案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 T淋巴细胞计数逐步下降,病毒载量升高,耐药明显上升;治疗前仅1例存在原发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高度耐药突变,治疗6个月有2例出现了交叉耐药,治疗12个月后出现了蛋白酶抑制剂(PI)LPV的中度耐药,治疗18个月后NNRTI的高度耐药明显增加,治疗36个月后5例出现多药耐药和交叉耐药.结论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原发耐药很少,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耐药突变逐渐增加,虽然治疗方案较少,但坚持长期治疗仍能保持治疗效果,建议根据耐药检测结果更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艾滋病的相关性。方法 58例HIV/AIDS患者和20例健康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表面CD28、CD38分子的表达,通过比较HIV/AIDS患者不同CD4+T淋巴细胞分组CD8+CD28+、CD8+CD38+的表达差异,分析CD8+T淋巴细胞CD28、CD38分子与艾滋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比较,HIV/AIDS患者CD8+CD2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8+CD3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百分比明显升高;HIV/AIDS患者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分组,组间比较显示,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降低,CD8+CD28+T淋巴细胞也逐渐降低,且艾滋病患者(CD4200cells/L)明显低于慢性进展者(CD4≥200cells/L);CD8+CD38+T有逐渐升高趋势,且艾滋病患者明显高于慢性进展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CD28+随疾病进展逐渐降低,CD8+CD38+逐渐升高,两者与艾滋病疾病进展均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含替诺福韦酯方案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不同CD4+T淋巴细胞水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HIV感染者共114例,其中启用ART时CD4+200/μL患者45例(A组),CD4+200~350/μL患者37例(B组),CD4+≥350/μL患者32例(C组)。每3~6个月进行1次肾功能检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治疗48周时eGFR较基线的变化情况及各组间的eGFR下降幅度。结果 A组患者ART48周后eGFR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C组eGF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eGFR下降幅度也较B组、C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eGFR下降的例数也较B、C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eGFR改变-20%的患者例数也是A组最多,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HIV感染者使用替诺福韦酯过程中,CD4+200/μL HIV感染者更容易发生GFR下降,比CD4+≥200/μL的患者有更高发生肾脏功能损害的风险,而早期启动包含替诺福韦酯的ART则可以降低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不同临床阶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机体免疫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探讨HIV-1感染者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80例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进行咨询检测HIV感染者的267份血样进行CD4淋巴细胞的绝对数和百分数检测.结果 180例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的平均值为313.5个/l,46例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134个病例处于无症状期;CD4淋巴细胞数有随着感染时间增长进行性减少的趋势.建议进入艾滋病期的46个病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结论 北京市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数处于较低的水平,处在艾滋病期或正从无症状期向艾滋病期转变,应该加强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早期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2013年对辖区新发现HIV感染者开展随访,定期检测CD+4T淋巴细胞,分析从抗体确认到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时间间隔,以及首次CD+4T淋巴细胞数值变化趋势,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人口学特征、检测机构、样本来源和接触史等因素对早期发现HIV感染者的影响。结果 2009—2013年辖区共新发现HIV感染者738例,已检测CD+4T淋巴细胞663例,占89.8%,其中从抗体确认到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时间间隔1个月占58.4%,≥1个月占27.9%,≥3个月占11.6%,≥1年占2.1%。各年份CD+4T淋巴细胞数值较低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婚姻、户籍、文化程度、检测机构、接触史和样本来源是早期发现HIV感染者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已婚有配偶者、离异或丧偶者以及通过其他就诊者检测、术前检测和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不容易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其比值比分别为0.494(95%CI:0.286~0.853)、0.609(95%CI:0.374~0.994)、0.251(95%CI:0.143~0.440)、0.346(95%CI:0.177~0.675)、0.318(95%CI:0.109~0.928)。结论杭州市下城区早期发现HIV感染者的能力基本稳定;加强对未婚者的检测咨询,有利于早期发现HIV感染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51例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8例,女23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无脓毒症组两组,比较分析两组年龄、手术前后CD4、CD8、CD4/CD8、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等指标.根据手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0~99 cells/μl (A)、100~199cells/μl(B)、200~349 cells/μl(C)、≥350 cells/μl(D)四组,比较各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x2分割法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将HIV感染者分为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两组,比较两组脓毒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脓毒症组与无脓毒症组术前CD4、术后CD4、术后血红蛋白有统计学差异.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脓毒症组(290.00±194.603)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74.39±206.411)(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脓毒症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19,P =0.000).A、B、C、D四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75.5%、50.9%、28.3%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09,P <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脓毒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高危因素,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带状疱疹100例作为带状疱疹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带状疱疹组和健康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不同病情程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以及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程度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带状疱疹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低于健康组,CD8+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带状疱疹患者随着病情程度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逐渐降低,CD8+水平逐渐升高,不同病情程度带状疱疹患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低于轻、中度带状疱疹患者,CD8+水平高于轻、中度带状疱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度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低于轻度带状疱疹患者,CD8+水平高于轻度带状疱疹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程度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水平低于健康人群,CD8+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水平与带状疱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影响。方法对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德福韦酯(ADV-dpv)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后与11例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并结合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绝对计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清中ALT、TBiL水平及HBV-DNA载量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存在一致性,表现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和慢性重型肝炎(SH)组的ALT高于肝炎肝硬化(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和SH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绝对计数值明显低于CH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V-dpv治疗12周和24周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绝对计数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ALT和TBiL水平及HBV-DNA载量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在发展为重度和肝硬化的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随病情的进展显著减少,经ADV-dpv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HBV-DNA复制明显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细胞数CD3+、CD4+、和CD8+进行性升高,T细胞亚群的状态呈逐渐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