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用于老年不稳定性椎管狭窄的疗效,并对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老年不稳定性椎管狭窄根治术的102例患者病历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Coflex组(n=47)和Mis-TLIF组(n=55)。Coflex组采用开放TLIF进行治疗,而Mis-TLIF组则采用固定通道下Mis-TLIF治疗,术后进行为期1年时间的随访。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相关数据,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疗效,术前、术后1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部和下肢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生存质量简表(WHOQOI-BREF),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相关指标,术后及随访期间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Coflex组,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低于Coflex组(P0.05)。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优良率显著高于Coflex组(P0.05)。Mis-TLIF组的腰部和下肢VAS评分,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和Coflex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的ODI和WHOQOI-BRE评分,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ODI和Coflex组相比均明显下降,WHOQOI-BREI和Coflex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的所有影像学资料,术前均和Coflex组相近,而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所有影像学资料和Coflex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人数及症状复发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is-TLIF技术能有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椎管狭窄,并提升远期疗效,在有效改善患者远期疼痛及功能障碍的同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52例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孔扩大成形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63~77岁,平均(69.10±10.70)岁.记录手术时间及手术并发症,使用...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腰椎疾患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伴有椎间盘退变(突出)和椎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腰椎退行性不稳手术后,是否有高质量的护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是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趋势。我院自2006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3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92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为A、B两组,各46例。A组行全椎板切除术,B组行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和JOA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而JOA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A组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术后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82-2283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6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3%,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3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对减少并发症也有极大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退行性变常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等,是导致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除了中医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外,目前可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广泛开展,我院骨科自2011年开始开展此类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6月79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行MIS-TLIF联合PSF术治疗,41例)及开放组(开放TLIF术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微创组、开放TLIF术组手术优良率、有效率分别为80.49%、97.56%vs76.32%、97.37%,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JOA评分、ODI评分及术后1d、3d及术后7d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 MIS-TLIF联合PSF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有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行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及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3d、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奥斯沃斯特里残疾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少,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2009年3月1日~2013年11月30日收治的4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LIF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经过手术治疗后,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狭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总有效为92.00%,对照组采用传统PLIF的总有效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继续探讨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114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7例。采用开放性手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治疗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腰椎功能、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14.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缓解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组,OLIF组44例,TLIF组43例。O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OLIF方式进行手术,T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TLIF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塌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时间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别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与TLIF组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和TLIF组腰椎矢状位Cobb角大于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2.
廖鑫  吕超  罗政  刘俊 《中国内镜杂志》2023,29(10):12-20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临床疗效。结果 Endo-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TLIF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出院时,Endo-TLIF组腰痛VAS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Endo-TLIF组JOA评分高于TLIF组,ODI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传统TLIF和End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近期临床疗效相当,Endo-TLIF具有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Quar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与改良PLIF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85例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B组,A组采用Quardrant通道下采用单侧减压融合(mis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采用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改良P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A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半年时JOA评分改善率相似。术后2年随访时,A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Quardrant通道下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资料完整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固定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0~56岁,平均48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4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6例,腰椎退行性不稳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4例.B组应用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腰椎椎间盘脱出5例,腰椎椎间盘术后复发6例,腰椎管狭窄症7例,腰椎退行性不稳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使用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评分及术后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融合率、医疗费用、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ODI评分、VSA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05),两组融合率分别为92%、94%.结论 单、双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椎体间融合术创伤小,经济简便,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选择;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改良PLIF组30例及TLIF组22例,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周,术后第6、12个月腰、腿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PLIF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优良率和手术成功率,且降低了术后翻修率,是一种安全、可靠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椎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固定位置均良好,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一般5例,差1例,有效率78.6%。术后滑脱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116例患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0例,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8例,L4腰椎滑脱12例,随访12~24个月,分析治疗前后骶骨倾斜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 < 0.05).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因手术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P > 0.05).治疗前后MacNab评分优和良中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U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UBE治疗ULDH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相关并发症,根据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和下肢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MacNab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完成手术。非融合单间隙手术时间(47.50±11.84)min,双间隙手术时间(75.00±20.66)min,融合手术时间(77.50±21.02)min;非融合单间隙术后引流量(25.00±13.94)mL,双间隙术后引流量(38.00±11.83)mL,融合术后引流量(71.25±31.72)mL。术后住院时间(8.28±4.22)d,术后随访时间(15.82±4.54)个月。手术前后ODI和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6.43%。术后2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和疼痛不适,无活动障碍,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 UBE治疗ULDH的临床疗效较好,根据病情需要,选用腰椎板间入路或椎旁入路,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达到微创的目的,且无需准备特殊的器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