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可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平衡测试训练系统MTD训练仪测试国人平衡功能的效度和敏感性。方法:①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3-07/2004-02收治的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20例,为偏瘫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7~74岁,平均(48&;#177;13)岁;身高(168.85&;#177;9.10)cm,体质量(67.15&;#177;8.97)kg。患者均首次发病,单侧病灶,病情稳定,无认知、视觉、理解功能障碍,能够在有或无辅助装置下维持静态站立位至少持续1min。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5-75岁,平均(49&;#177;15)岁;身高(167.25&;#177;8.32)cm,体质量(62.53&;#177;9.00)k。②MTD平衡测试仪为10610-100(德国制造).测试台上有左右两块平衡测试踏板,当患者在左右踏板上活动时,左右踏板可将承重压力资料传到系统,患者可通过监视屏的即时显示“看到”和“听到”双下肢承重压力的改变,进行自我观察和配合训练。测试者双足位于平衡仪测试台相应位置,分别在30s内完成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左右转移情况下的测试。③受试者通过重心的调节完成电脑屏幕上的接球试验,系统根据接球数自动生成得分,接球越多得分越高。由同一测试者对受试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得分项目的测试,进行标准对照和差异比较。Berg平衡量表评定测试时选择14个动作对被测试者进行评定,每个动作又依据被测试者的完成质量分为0-4分5个级别予以记分.最高分56分,最低分0分,评分越低,表示平衡功能障碍越差。Fugl-Meyer平衡评定7项动作,每个动作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14分,最低0分,评分少于14分,说明平衡能力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将3种状态下下肢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量表得分做相关分析,检验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效度;将偏瘫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的£检验,判定该平衡测试系统的敏感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在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3种状态下,偏瘫组的单位体质量双下肢承重差为1.92&;#177;0.46,2.38&;#177;0.58.2.47&;#177;0.73,对照组为0.24&;#177;0.09,0.43&;#177;0.12,0.37&;#177;0.1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t=-0.50,-0.43,-0.81,P&;lt;0.01]。偏瘫组接球试验得分为(34.25&;#177;19.25)分,对照组为(150.10&;#177;31.46)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t=12.32,P&;lt;0.01]。②MTD训练仪平衡测试功能的效度分析结果: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将3种状态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和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做相关分析,得出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时单位体质量下的双下肢最大承重差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r=-0.803,-0.709,-0.755)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r=-0.787-0.720-0.794)呈中度至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呈高度正相关(r=0.851,0.846)。结论: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以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试验t检验来反映人的平衡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双下肢在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可用随时间变化的线条图表现,具有快速、直观、形象、即时的特点,而且可将不同时期的图像在一张图中反映,有利于判断平衡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进程对平衡训练计划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训练效果。接球试验得分可以作为指标反映训练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改变。双下肢不同状态下承重差和接球得分做相关分析表明静态站立、蹲位起立、重心转移状态下成高度负相关,接球得分呈高度正相关,与Berg平衡量表评定得分和Fugl-Meyer平衡评定得分进行的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MTD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效度。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包括仪器评定和量表评定。仪器包括静态平衡测试系统和动态平衡测试系统。静态平衡测试系统包括平衡测试仪和Tetrax平衡测试系统;动态平衡测试系统包括Active Balancer EAB-100和Pro-Kin 254。常用量表有Berg平衡量表、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起立-步行计时测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衡量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和五次站立实验等。本文综述以上方法的特点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平衡反馈训练仪与Berg平衡量表在评定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分别进行Pro-Kin平衡仪站立位睁、闭眼静态平衡测试和Berg平衡评估,比较睁、闭眼时平衡仪检测指标重心摆动轨迹长和摆动面积的差异,并分别与Berg平衡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睁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及摆动面积与闭眼时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睁眼时重心摆动轨迹长、摆动面积与BBS总分、第6、9项呈中度负相关(r=-0.408—-0.663,P<0.05);重心摆动轨迹长与第8、11—14项,摆动面积与第1、5、7呈中度负相关(r=-0.409—-0.590,P<0.05)。闭眼时摆动面积与第7、8项呈中度负相关(r=-0.492,-0.501,P<0.05);重心摆动轨迹长与Berg总分及子项都不相关。结论:Pro-Kin平衡仪的站立位静态平衡测试时睁眼重心摆动的重心摆动轨迹长及摆动面积可反映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策略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实时反馈(KP)组、结果反馈(KR)组及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接受为期4周的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KP组及KR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接受每天30min的自主平衡训练、视听实时反馈训练或阶段性运动结果反馈训练。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便携式反馈设备评测各组患者静态平衡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KP组患者Berg量表总分提高幅度[(3.08±1.08)分]显著大于KR组及对照组(P<0.05),而KR组Berg量表总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患者闭眼无支撑站立、双足前后站立评分的改善程幅度[分别为(0.92±0.79)分和(0.83±0.39)分]亦明显大于KR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KP组双足并拢站立和双足前后站立时其重心偏移角度[前向分别为(2.83±0.93)°和(6.15±1.85)°、后向为(2.56±0.88)°和(5.97±1.74)°、左向为(2.86±1.16)°和(6.49±2.42)°、右向为(2.68±1.43)°和(5.98±2.05)°]均较KR组及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KR组Berg量表其他指标评分及不同站立姿势下重心偏移角度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动态人体重心和支撑面积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生物反馈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平衡功能,其疗效优于常规平衡功能训练及结果反馈式训练,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郑夏茹  吴洪  张新  刘丽平 《中国康复》2010,25(3):197-199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髋部骨折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于术后2~12周时利用MTD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法静、动态平衡功能训练。训练1周和12周时2组分别采用MTD平衡测定训练仪进行站立平衡功能评定,采用Tinetti步态及平衡试验和"起立-走"计时试验评定步态和静动态平衡、行走能力。结果:治疗1周时2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2组MTD平衡测定,其平均压力峰值差和百分比差均较1周时明显缩小;Tinetti步态及平衡试验评分明显提高;"起立-走"计时试验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表现更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MTD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平衡功能训练对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平衡和行走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评定有助于康复目标与治疗计划的制定.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常用的3个平衡量表各参数与其他功能评价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平衡量表间变量参数.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康复医学科.对象2002-09/2003-07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的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颈内动脉系统一侧大脑半球病变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12例,年龄14~79岁,病程0.3~11个月.方法对57例患者于康复训练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改良Fugl-Meyer平衡量表、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评定.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来确定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确定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①3种平衡量表之间的相关性.②3种平衡量表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erg平衡量表评分(46.70±5.15),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10.26±1.58),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评分(32 56±2.06),Fugl-Meyer评价法中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2.35±5.82),功能独立性测量中的转移和行进项目评分(24.95±5.2),10 m最大步行速度为[(49.06±24.68)m/s].3种平衡量表之间呈高度相关(r=0.613~0.766,P<0.001).②3种平衡量表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功能之间呈高度相关(r=0.479~0.718,P<0.001).结论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良好的效度,均可以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功能结局,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功能的恢复具有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椭圆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9月至12月,4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抛接球训练,观察组接受椭圆运动结合抛接球训练,每次20 min,每周6次,连续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FMA-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FMA-S评分、FMA-LE评分和BBS评分均显著提高(t10.012,P0.05),TUGT时间显著缩短(t10.001,P0.001);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29,P0.05),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t4.669,P0.05)。结论椭圆运动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谦  张继荣 《中国康复》2015,30(2):137-139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肢体的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问题之一,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2]。本文对近10年文献报道的关于脑卒中患者常用的平衡评定方法以及各种康复治疗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1康复评定1.1量表评定法1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起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1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患有结构性失用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1997-01/2001-12期间患有结构性失用的偏瘫患者59例,利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综合的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肢体功能、翻身、体位转移和坐位和站位平衡功能训练),及作业治疗(包括跨越中线的作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进行视-空间知觉认知训练(包括几何图形临摹、火柴拼图、拼搭积木等训练)。疗程为6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yer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则用Fugl-Meyer平衡量表、结构性失用用几何图形临摹法进行评估,结果分4等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Fugal-Meyer运动量表下肢积分、Fugal-Meyer平衡量表及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6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8.47±2.17比7.62±2.05,t=1.27,P=0.48),而在几何图形临摹法评定(3.13±0.78比1.90±0.82,t=8.47,P=0.00)、Fugl-Meyer平衡量表方面(7.17±2.07比3.52±1.33,t=8.93,P=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空间认知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凝视稳定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静态站立时双足压力中心(COP)压强占比和包络椭圆面积、动态下双足COP前、后偏移速度(AP-COPV)、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动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特定活动中保持平衡的自信程度[特定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闭眼时的双足包络椭圆面积[(73.21±72.40)mm2]、睁眼患足压强占比[(60.28±17.86)%]、闭眼患足压强占比[(55.04±13.77)%]、健足AP-COPV[(12.03±6.83)cm/s]、患足AP-COPV[(11.82±5.46)cm/s]、BBS评分[(49.95±4.70)分]、TUGT[(21.63±11.14)s]、ABC[(68.38±12.85)%]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凝视稳定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患侧支撑和重心转移能力,还可增强其平衡信心,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平衡功能评估领域的应用,平衡的评定和训练有了新的发展.目的:总结国内外平衡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及干预策略.方法:以"Balance,Balance master,Postural contro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6-01/2011-03);以"平衡,平衡仪,姿势控制"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11-03)的相关文章,对资料进行初审,以平衡能力相关的文献为评价标准,纳入与平衡能力相关的34个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康复医学中平衡功能的研究正从单纯的主观定性研究向客观定量评估转变,平衡仪作为一种客观评定方法,可以定量、客观、准确地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状态,平衡仪可以通过视觉反馈开展平衡功能训练,指导拟定康复计划,进行平衡训练,对评价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外平衡仪已被证实在提高人的平衡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康复中.  相似文献   

12.
背景: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平衡功能评估领域的应用,平衡的评定和训练有了新的发展。目的:总结国内外平衡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及干预策略。方法:以"Balance,Balance master,Postural contro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6-01/2011-03);以"平衡,平衡仪,姿势控制"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11-03)的相关文章,对资料进行初审,以平衡能力相关的文献为评价标准,纳入与平衡能力相关的34个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康复医学中平衡功能的研究正从单纯的主观定性研究向客观定量评估转变,平衡仪作为一种客观评定方法,可以定量、客观、准确地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状态,平衡仪可以通过视觉反馈开展平衡功能训练,指导拟定康复计划,进行平衡训练,对评价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外平衡仪已被证实在提高人的平衡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临床康复中。  相似文献   

13.
14.
15.
Water balance     
J Knepil 《Nursing mirror》1983,157(5):28-29
  相似文献   

16.
Fluid balance     
《Nursing times》2003,99(19):29
  相似文献   

17.
Offenstadt G  Amstutz P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8,36(5):1690-1; author reply 1691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