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干扰素a1b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且对照组行肌肉注射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行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治疗.治疗7 d,比较两组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喘息、发热、咳嗽、肺鸣音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1.25%(P<0.05);治疗7 d,两组PaO2、SpO2均升高,PaCO2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较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干扰素a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提升疗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还可改善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新时代本科教育创新发展为契机,加快中医药专业特色发展,围绕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本文以云南省中医药院校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实践为例,对中医药教育专业建设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专业评价机制,为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检测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微小RNA-7-5p(miR-7-5p)及其预测靶基因Itch的差异表达,初步探讨miR-7-5p对Itch基因的靶向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适宜浓度的软脂酸诱导Hep G2细胞,建立体外胰岛素抵抗模型;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7-5p可能作用的靶基因及其富集的相关信号通路;运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miR-7-5p和Itch的表达变化。结果:0.25 mmol/L的软脂酸作用于Hep G2细胞24 h可诱导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RT-q PCR检测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的miR-7-5p表达下调(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miR-7-5p有相当数量的靶基因富集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其中E3泛素连接酶Itch基因是与胰岛素抵抗最为相关的靶基因;Western blot结果揭示,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Hep G2细胞中Itch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miR-7-5p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可能通过靶向调控Itch基因的表达,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正常转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测定小儿解表止咳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含0.1%三乙胺的0.1%磷酸溶液(3:9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柱温为30℃.结果 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在0.01~0.32 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RSD为0.1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5%,RSD为2.22%(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作为小儿解表止咳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预测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方法9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应用MELD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和治疗前后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在MELD≤30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Cr)、MELD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47.4%,低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ELD分值30~39的患者,治疗后的TBIL、INR、Cr、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72.0%,与对照组的8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ELD分值≥40的患者,治疗后的TBIL、INR、Cr、MEL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均为100%。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可降低MELD≤30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降低MELD〉30患者的病死率,故治疗宜在疾病的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血瘀型与湿热下注型在MSCTA上的特征及其区别。方法:随机收集我院确诊为ASO患者98例,其中血瘀型70例,湿热下注型28例。分别行下肢动脉MSCTA检查,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下段至胫动脉中段,扫描层厚2 mm,螺距2.062 5(4层),图像重建层厚2 mm,间隔1 mm,经VRT、MPR、MIP及轴位图像处理。采用适于多重因素相关性分析的logistic回归法,对2组证型的下肢动脉MSCTA征象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血瘀型强烈相关的MSCTA征象为:①右侧髂总、髂外动脉混合斑块;②左侧股动脉管壁硬化增厚;③血管闭塞相对较少,单侧常见。与湿热下注型强烈相关的MSCTA征象为:①腹主动脉管壁局限性软化增厚;②右侧髂总动脉管腔中度狭窄,髂外动脉管壁环状软化,股动脉侧支形成,胭动脉管壁局限软化;③左侧股动脉轻度狭窄、闭塞,胭动脉侧支形成;④血管闭塞相对较多,双侧常见。结论:ASO血瘀型与湿热下注型在MSCTA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别,下肢动脉MSCTA检查可以为ASO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抗凝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探讨ADR发生与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8年12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84例抗凝药物所致ADR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 84例抗凝药物ADR报告中,男性比例较高为46例(54.76%);60岁以上人群ADR发生例次较多,有62例(73.81%);新的ADR报告4例(4.76%),严重的ADR报告19例(22.62%);发生ADR的抗凝药物共4个种类,其中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最多(41.84%),其次为维生素K拮抗剂类(27.55%);以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常见(74.23%);以药师上报为主。结论: 抗凝药物引发ADR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时应全方位监控,以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Tet-on和Cre/loxP系统双重调控下肝靶向性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小鼠rtTALAP-1/LC-1并评价其功能,为最终建立可突破胚胎期免疫耐受的双调控型HCV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选取适龄rtTALAP-1转基因小鼠与LC-1转基因小鼠交配,PCR法检测子代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是否插入了rtTA元件和Cre基因片段。双阳性rtTALAP-1/LC-1小鼠dox诱导1周后,以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小鼠肝脏的Luc萤光素酶信号,免疫组化检测Cre重组酶在小鼠肝脏等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在dox诱导后,仅在其肝脏检测到清晰的Luc萤光素酶信号,而其他脏器均未检测到萤光信号;免疫组化法也仅在小鼠肝细胞核中检测到Cre重组酶的表达,心脏、肾脏和骨骼肌等其他组织均未检测到Cre重组酶的表达。结论成功制备了rtTALAP-1/LC-1转基因小鼠,其靶基因表达的诱导反应性和肝靶向性均良好,为最终制备双调控型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