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例随访在超声科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8年至2019年有病理报告的超声检查病例进行随访,将超声诊断结论和病理报告相匹配,根据其符合情况分为如下3种: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统计不同季度和年度、不同亚专业、不同职称医师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并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2018年和2019年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在超声诊断符合率数据基础上引入乳腺病例的PDCA循环管理,提高诊断质量。 结果病例随访结果显示,2019年度的超声诊断总符合率(完全+基本符合率)较2018年度有明显提升(95.1% vs 91.4%,χ2=71.3,P<0.001)。与2018年相比,2019年度浅表小器官亚专业组的超声诊断总符合率有明显提升(95.4% vs 93.3%,χ2=6.3,P=0.013),妇产科亚专业组的诊断质量有显著提高(94.4% vs 89.7%,χ2=44.5,P<0.001),腹部亚专业组的诊断质量也有改善(90.0% vs 87.3%,χ2=3.0,P=0.089)。2019年与2018年相比,高级职称医师的诊断质量保持稳定,完全符合率、基本符合率、不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级职称的完全符合率比较(69.2% vs 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P=0.447),基本符合率有明显提升(25.6% vs 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P<0.001);初级职称的完全符合率则有明显提升(69.0% vs 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P=0.002)。病例随访指导乳腺肿块PDCA循环管理,乳腺4b类肿块的恶性比例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72.7%逐渐降低至50%以下。 结论定期进行病例随访可以直接获得超声诊断质量数据,通过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并提升超声诊断水平,是做好超声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少罕见局灶性肝病变(FLL)的诊断价值及“快进快出”造影模式对少罕见FLL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FLL患者的超声造影资料,人群发病率<0.05%的病变纳入本研究少罕见FLL组,共纳入61个少罕见FLL病灶,其中33个病灶经MRI/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评价超声造影、MRI/CT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对少罕见FLL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之间诊断准确性的差异。 结果61个少罕见FLL中,超声造影正确诊断病灶良恶性的敏感度为51.9%(28/54)、特异度为85.7%(6/7)、阳性预测值为96.6%(28/29)、阴性预测值为18.8%(6/32)、诊断准确性为55.7%(34/61)。33个同期行MRI/CT检查的少罕见FLL,超声造影良恶性诊断的诊断准确性略高于MRI/CT检查(48.5% vs 3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MRI/CT联合对少罕见FLL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69.7%)高于单独MRI/CT检查或超声造影,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11,P=0.013;χ2=3.070,P=0.046)。对于呈现“快进快出”造影模式的少罕见FLL,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18.8%(6/32)。实际工作中,超声医师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后超声诊断原始报告的诊断符合率为56.3%(18/32),高于单独超声造影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P=0.002)。 结论超声造影对少罕见FLL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与MRI/CT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快进快出”造影模式的少罕见FLL的诊断,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化在超声"危急值"报告精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应用信息化对超声"危急值"报告进行精准管理,采用χ2检验对2年的超声"危急值"报告成功率、报告漏报率、随访率与报告符合率进行比较,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2年实施情况比较,2018年、2019年我科报告成功率分别为90.5%(484/535)、98.6%(477/484),漏报率9.5%(51/535)、1.4%(7/484)。随访率分别为89.2%(477/535)、97.1%(469/484)。报告符合率分别为96.1%(458/477)、98.3%(461/469)。对比分析报告成功率、漏报率、随访率、报告符合率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955、30.955、24.449、4.746,P均<0.05)。实施后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较好。 结论信息化可以实现对超声"危急值"报告的精准管理,超声"危急值"报告信息化精准管理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分类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对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辅助价值。 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国内5家医院的400例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进行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采用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研发的基于TI-RADS分类的CAD系统,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诊断模式分为无CAD模式和CAD模式,11名具有不同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低年资超声医师4名,中年资超声医师4名,高年资超声医师3名)在上述2种模式下诊断甲状腺癌。比较2种诊断模式的诊断效能及读片时间:绘制CAD系统和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应用DeLong方法比较2种模式下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模式的读片时间差异。 结果在CAD模式下,所有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值较无CAD模式有显著提高[0.848(0.837~0.858) vs 0.800(0.788~0.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敏感度从73.8%(95%CI:71.9%~75.6%)提升到82.7%(95%CI:81.0%~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70,P<0.001);特异度从86.2%(84.7%~87.6%)提升到86.9%(85.4%~8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1,P=0.379)。进行亚组分析时,在CAD模式下,低年资超声医师和中年资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值较无CAD模式有显著提高(0.840 vs 0.740;0.848 vs 0.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但高年资超声医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值较无CAD模式无明显变化(0.859 vs 0.861,P=0.861)。在CAD模式下,所有超声医师的阅片时间较无CAD模式减少[(20.2±8.2)s vs(22.7±9.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01)。 结论CAD模式有助于低年资超声医师和中年资超声医师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同时缩短了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不同年资以及是否有专业背景的超声医师孕期宫颈超声检查的报告质量。 方法从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导出并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经会阴与经阴道超声孕期检查宫颈的超声报告624份。检查医师分为第1年住院医师(G1组)、第2~3年住院医师(G2组)和专业医师(G3组)。参考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指南,由2位工作经验>10年的超声医师对上述图文报告进行评估,分为符合、不符合,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满足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的624份宫颈超声检查报告中,经会阴超声检查507份(81.2%,507/624),经阴道超声检查117份(18.8%,117/624)。G1组、G2组、G3组检查医师人数分别为:16名、33名、13名。经会阴超声检查,G1组、G2组、G3组的总报告数分别为90份、326份、91份,其符合率分别为74.4%(67/90)、85.9%(280/326)、86.8%(79/91),G1与G2组、G1与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10;χ2=4.438,P=0.035),G2与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G1+G2组、G3组的总报告数分别为44份、73份,其符合率分别为75.0%(33/44)、91.8%(67/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13)。相同年资医师经会阴与经阴道宫颈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阴道超声宫颈检查专业组医师符合率较高,经会阴超声检查符合率随着年资增高而增高。病例积累和标准化专业培训是提高孕期宫颈超声检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超声诊断新生儿胆道闭锁符合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确定活动主题、计划拟定,收集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进行新生儿胆道闭锁筛查的2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结果或胆道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超声诊断符合率调查和漏误诊原因分析;设定活动目标并拟定对策,于2019年4月至11月实施拟定对策、确认效果并持续实施;对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改善前)与2019年8月至11月(改善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发现,超声报告有对应病理或胆道造影的病例数为35人次,其中超声诊断与病理或胆道造影符合的病例数27人次,超声诊断与手术或胆道造影不符合的病例数8人次,胆道闭锁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7%,超声诊断新生儿胆道闭锁中符合率由品管圈活动改善前的43%升至改善后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0,P<0.05)。 结论品管圈可有效提升超声诊断新生儿胆道闭锁符合率,提升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科"危急值"通报与接收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聊城市人员医院PDCA循环法对"危急值"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干预,统计管理前后的"危急值"通报率、记录合格率、随访成功率、诊断符合率,以χ2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PDCA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效果。 结果PDCA法干预后通报率由80.0%提高至99.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446、0.010、0.148,P均<0.05);随访成功率由98.7%提高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3,P<0.05);记录合格率由89.3%提高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82,P<0.001)。诊断符合率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法及时干预可有效提升"危急值"通报率、记录合格率、随访成功率,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分区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的21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316枚颈部可疑淋巴结进行了术前超声诊断,以石蜡病理为"金标准",将淋巴结分为良性和恶性,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将淋巴结分为中央区和颈侧区,分析了超声对不同分区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和不同分区淋巴结的超声特征。采用四格表计算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性。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分区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点。中央区与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大小采用秩和检验比较。 结果213例患者均进行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中央区联合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在纳入的161枚中央区淋巴结和155枚颈侧区淋巴结中,分别有102例(63.35%)和112例(72.26%)最终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各超声征象:大小(Z=7.596)、形态趋圆(χ2=36.43)、钙化(χ2=10.59)、液化(χ2=8.89)、团状高回声(χ2=41.85)、淋巴门消失(χ2=11.13)及边缘或混合型血流信号(χ2 =5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纳入的可疑超声征象中,淋巴门消失和团状高回声能较好的提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χ2=18.559,P<0.05),然而,这些可疑超声征象对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都不具备足够的诊断效能。 结论传统的可疑超声征象在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中诊断效能不足,超声评估中央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低于颈侧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东莞市二级及三级医院超声医学质量管理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方法调查与分析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莞市52家二级医院(31家)及三级医院(21家)超声基线情况与质量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超声基线情况(工作人员、医师年龄、医师职称、医师学历)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质量指标(结构质量分析指标、过程质量分析指标、结果质量分析指标)的差异。 结果在超声基线情况的比较中,工作人员、医师年龄、医师学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9、8.418、95.375,P=0.001、=0.038、<0.001),而医师职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构质量分析指标中,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平均每日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及超声科医患比比较[183.94(107.14,266.11)人次/d vs 383.85(174.19,557.50)人次/d;19.02(6.03,25.37)人次/d vs 24.72(5.32,36.51)人次/d;27.66(8.76,36.90)人次/d vs 50.94(30.29,115.29)人次/d;49.55(32.96,69.94)人次/d vs 84.80(43.76,303.47)人次/d;1.24(0.96,1.64)人/万人次 vs 0.89(0.79,1.18)人/万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6.000、141.000、141.000、196.000、203.000,P=0.005、0.002、0.002、0.016、0.022),而超声科医师数与超声诊断仪器台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过程质量指标分析中,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平均住院超声预约时间及危急值通报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结果质量指标分析中,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90.00(78.50,92.10)% vs 90.85(88.00,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50.000,P=0.038),而超声报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东莞市三级医院超声医师紧缺,需进一步增加人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缓解医患供需关系紧张。相比之下,东莞市二级医院超声医师学历较低,应鼓励毕业后再教育,提高主体医师的教育水平。未来,东莞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还应结合各个医院超声质量控制情况,制定符合本市的超声质量控制程序、标准和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日至3月1日因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收治在金华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的患者30例。采用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进行远程超声(远程操作组)及常规超声检查(床旁操作组),对比分析2组检查时间及诊断结果;2组患者留存的超声图像质量由另一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对比2组患者检查时间及图像评分的差异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诊断准确率的差异。 结果2种检查方式共检出32例阳性结果,消化系统疾病21例;泌尿系统疾病9例;呼吸系统2例。远程操作组和床旁操作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评分比较[86.67% vs 93.94%;(4.39±0.30)分vs (4.45±0.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173;t=-1.614,P=0.108)。2组检查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61,P<0.001)。远程操作组检查时间较床旁操作组长[(25.91±4.80)min vs (11.29±2.2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537,P<0.001)。 结论虽然5G远程超声机器人系统检查时间较长,但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常规超声检查相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患者的病情评估及诊断中能部分替代常规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未成年人甲状腺结节超声表现特点,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在未成年人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行FNAB的4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34个结节),其中未成年人组(≤18岁)204例患者和成年人组(>18岁)204例患者,每组各217个结节。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评估2组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分类恶性率、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评估FNAB的诊断效能。 结果与成年患者比较,未成年甲状腺癌患者的结节最大径较大[16.0(8.5,23.3)mm vs 8.4(5.9,12.4)mm],垂直位及极低回声率较低(32.6% vs 58.7%;1.1% vs 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2824.5,P<0.001;χ2=12.806,P<0.001;χ2=4.906,P=0.027);未成年患者的3类、4A类、4B类、4C类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0、4.8%、33.9%、84.9%)与C-TIRADS恶性率相符,4C类结节的恶性率高于成年患者(84.9% vs 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35);未成年甲状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8.4%,高于成年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07,P<0.001),2组间转移至中央区、颈侧区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及成年患者的甲状腺结节穿刺的诊断准确性比较(95.5% vs 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诊断的假阴性率较高(5.4% vs 2.2%)。 结论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甲状腺癌结节较大,垂直位生长及极低回声较少;未成年人甲状腺结节适用于C-TIRADS风险分层;未成年人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未成年人患者穿刺假阴性较多,对于伴有可疑淋巴结的风险分层高的患者(4C及以上),可仅穿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省超声医学专业质量控制管理现状,为探索更加高效的质量控制管理策略建立基础。 方法对四川省708家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超声质量控制的基本数据(人员构成、设备情况、工作量和质量控制综合评分)进行采集。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等级医院间超声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分布、人员资质情况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等级医院间工作量各个指标(机构医患比,门诊、住院、急诊日均检查人次,平均日均检查人次和超声报告阳性率)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市州间以及不同等级医院间质量控制管理综合评分的差异。 结果四川省共纳入三级甲等医院69家,三级乙等医院102家,二级甲等医院195家,二级乙等医院105家,一级及其他医院319家。(1)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超声医师人员情况比较:学历构成比(χ2=1631.46,P<0.001)、职称构成比(χ2=797.622,P<0.001)、年龄分布(χ2=113.161,P<0.001)、医师证书持有率(χ2=11.813,P=0.02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等级医院超声设备占比:随医院等级降低,进口设备占比逐渐降低,10年及以下设备和国产设备占比呈逐渐增高趋势。(3)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医患比[三级甲等医院:1.38(1.04,2.06)、三级乙等医院:1.49(1.15,1.90)、二级甲等医院:2.00(1.49,2.80)、二级乙等医院:2.88(1.90,5.39)、一级及其他医院:3.99(2.33,8.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775,P=0.132),但显示随医院等级降低,医患比有上升趋势。(4)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门诊、住院、急诊日均检查人次,平均日检查人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50.429、45.232、34.956、73.633,P均<0.001):显示随医院等级降低,均呈下降趋势。(5)不同市州医院的质量控制管理综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7,P<0.001);不同等级的医院质量控制管理综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189,P<0.001)。 结论由于四川省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超声医学专业质量控制管理存在差异,根据医院等级建立考评制度更有利于质量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超声特征,为MTC的诊断和术前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09年10月至2020年2月超声图文及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85例MTC患者,并选取同期的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本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常规病理确诊。收集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年龄、结节大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性别、边缘、形态、血供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等方面特征的差异,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97.0%(65/67)的MTC患者血清降钙素有不同程度升高。MTC与PTC在性别(男/女:46/39 vs 46/104)、年龄[(50.11±13.34)岁 vs (43.63±11.88)岁]、结节大小[(21.66±13.46)mm vs (14.10±9.93)mm]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5、t=3.838、t=4.916,P均<0.001),2组患者在结节边缘(光整/不光整:56/29 vs 19/131)、形态(规则/不规则:34/51 vs 101/49)、纵横比(>1/≤1:10/75 vs 46/104)、血供(低/高:20/65 vs 65/85)、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否:57/28 vs 75/75)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09、16.582、10.679、9.217、6.413,P<0.001、<0.001、=0.001、=0.002、=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光整、形态不规则、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OR=34.786,95%CI:12.552~96.405,P<0.001;OR=0.194,95%CI:0.082~0.457,P<0.001;OR=0.277,95%CI:0.109~0.705,P<0.001)。 结论MTC具有肿块较大、边缘光整、形态不规则、血供丰富、纵横比≤1、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合血清降钙素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SPN)影像学特征,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病理确诊的170例SPN,恶性结节(116例)作为肺腺癌组,良性结节(54例)作为良性结节组,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结节的CT表现(位置、病灶形态、内部成分、瘤-肺界面、瘤周毛刺征、胸膜牵拉征、支气管截断征等)及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的差异。 结果肺腺癌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实性、亚实性结节(42.2% vs 22.2%、44.8% vs 29.6%)、不规则形(88.7% vs 35.2%)、瘤-肺界面不光滑(77.6% vs 22.2%)、分叶(62.9% vs 14.8%)、瘤周毛刺征(56.9% vs 3.7%)、胸膜牵拉征(45.7% vs 3.7%)等征象表现所占比例均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52.24、47.03、23.54、43.43、29.66,P均<0.05);2组间病灶直径和距胸膜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动脉期肺腺癌组结节轻-中度度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57.4% vs 28.6%),结节明显强化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35.2% vs 5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静脉期肺腺癌组结节延迟强化比例高于良性结节组(83.3% vs 53.5%),结节强化减退比例低于良性结节组(9.2% vs 4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3,P<0.05)。 结论CT是检出肺结节的主要方法,通过特征性表现结合增强特点可以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尽早对肺癌结节进行正确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分型对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证实的58例PTL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最常见的2种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差异。 结果58例病例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经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39例经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其中DLBCL 37例,MALT 21例。根据超声图像特点,分为肿块型26例、弥漫型11例、混合型21例。DLBCL中超声分型为混合型的比例最高(48.6%),MALT中超声分型为混合型的比例最低(14.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05,P=0.001)。与MALT对比,肿块型DLBCL血流信号分级更高,并且包膜受侵比例更高(41.2% 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1,P=0.003;P=0.013)。 结论超声检查能够较准确提供PTL的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及超声分型可以辅助诊断PTL的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无会阴保护技术对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分娩体验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2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试验组第二产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无会阴保护技术接生法,对照组第二产程采用仰卧位联合托肛保会阴接生法。比较2组分娩自我效能、会阴损伤情况、分娩结局、分娩体验等指标。 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初产妇的结果效能、期望效能及分娩自我效能总评分高于对照组[(127.43±15.22)分vs(116.28±13.34)分;(125.36±14.21)分vs(112.25±13.74)分;(252.79±31.32)分vs(228.53±3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2、5.243、4.274,P均<0.05)。试验组会阴完整率、Ⅰ度裂伤率均高于对照组(22.22% vs 6.45%,52.38% vs 29.03%,χ2=6.305、7.053,P均<0.05),Ⅱ度裂伤率及会阴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4.76% vs 17.74%,20.63% vs 46.77,χ2=5.294、9.570,P均<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9.37% vs 58.06%,χ2=5.742,P<0.05),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46.14±7.23)min vs(58.26±8.31)min,t=8.703,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6.71±1.04)分vs(7.86±0.92)分,t=6.544,P<0.05]。试验组自身能力、专业支持、安全感知、参与性、分娩体验总分高于对照组[(25.41±4.23)分vs(22.28±3.46)分;(20.32±2.51)分vs(18.76±2.16)分;(18.82±3.20)分vs(16.65±2.42)分;(17.18±2.34)分vs(15.62±3.21)分;(81.73±10.25)分vs(73.31±9.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4、3.722、4.271、3.108、4.748,P均<0.05)。 结论自由体位联合无会阴保护技术有助于促进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的养成,减少会阴损伤程度,改善分娩结局,增强初产妇分娩体验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脾淋巴瘤和脾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图像特征,以提高超声鉴别诊断的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并经病理确诊的50例脾淋巴瘤及15例脾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常规超声声像图特征的差异。 结果脾转移癌患者相较于脾淋巴瘤患者通常伴有其他部位原发恶性肿瘤病史(40.0% vs 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在年龄、性别、发热、盗汗、体质量下降、腹痛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形态学分型、病灶回声、脾增大、病灶数目方面:脾淋巴瘤形态学分型为弥漫型、病灶回声实性、脾增大的比例高于脾转移癌(44.0% vs 0;89.3% vs 60.0%;76.0% vs 20.0%),脾转移癌病灶多为单发(86.7% vs 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409,P<0.001;χ2=5.047,P=0.046;χ2=15.537,P<0.001;P=0.023)。脾淋巴瘤和脾转移癌在边界、形态、血流信号、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长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在病灶最大径方面比较[(5.31±2.56)cm vs(6.23±3.55)cm],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脾淋巴瘤和脾转移癌临床表现和超声图像特征虽然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部分脾转移癌患者有原发肿瘤病史,形态上表现为直径较大的单发病变,脾增大不常见;而脾淋巴瘤可有多种表现,以弥漫型和混合型病变更为多见,病灶回声以实性回声多见,多数合并脾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辽宁省各级医院超声科的基本情况,探讨超声质量控制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方法辽宁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于2021年3月下发辽宁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基线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辽宁省内各级各类医院的超声科,调查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调查内容包括超声医师基本情况、开展检查项目、年超声检查人次、超声科医师数与诊断仪器数量比、平均住院超声检查预约时间、危急值通报例数、超声报告阳性率和超声诊断符合率等。各级医院间上述超声质量控制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辽宁省14个地级市共141家医院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三级甲等医院48家,三级乙等医院20家,二级甲等医院42家,二级乙等医院5家,其他级别医院26家。各级医院在超声医师平均数量、医师年龄(>45岁)、职称(高级和初级职称)和学历构成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科年门诊、急诊、体检、住院超声检查人次、人均日工作量、急诊超声与床旁超声开展情况在各级医院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各类检查人次均以三级甲等医院最高,二级乙等医院最低。各级医院在平均住院超声预约时间方面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声检查结果质量分析指标中,各级医院之间超声报告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三级甲等医院超声报告阳性率最高,达到(78.3±23.6)%;各级医院间超声诊断符合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二级乙等医院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较低,为(65.6±11.2)%。 结论辽宁省各级医院超声科在多项质量控制指标中存在明显差异,辽宁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基于辽宁省各级医院超声科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政策和规范,开展相关的质量控制工作,有利于实现辽宁省超声诊断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