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61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青光眼阀植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注药后3~7 d,38例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例残留少许血管。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周、1月、3月时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有效对视网膜缺氧状态进行改善,抑制虹膜、房角、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对残余视功能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评价其对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和眼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4例(24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均为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所致的青光眼,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每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个月,结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以及部分行复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NVI 消退程度、眼压控制情况和视力提高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分别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随访,所有病例虹膜新生血管均完全消退,视力和眼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雷珠单抗治疗 NVI 患者,对 NVI 消退和眼压控制起到一定作用,同时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但这一作用具有时间局限性,需要反复进行雷珠单抗注射以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商品名Lucentis)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新生血管性眼病患者44例(45眼),患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压等变化情况。结果 28眼治疗后第1、2、3、6月平均BCV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他各组患眼治疗后CM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在短期内使脉络膜新生血管萎缩、减轻视网膜水肿,提高患眼视力。在规范操作下进行球内注射雷珠单抗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总结我院收治的21例(2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治疗上均先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后行丝裂霉素联合下的小梁切除术,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7.8个月)。病人术前眼压为53.17mmHg±4.29mmHg(1mmHg=0.133kPa),术后6月复查眼压为18.00mmHg±1.31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明显降低(P0.01)。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3例术眼出现前房出血及玻璃体出血情况,予保守治疗后消退。病人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大部分消退,小梁切开术手术后成功率约90.17%。[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中期内疗效稳定,通过加强对特殊环节的手术护理配合,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7例(37眼)作为研究对象,于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等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根据角膜情况在合适的时机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情况、各时间点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复诊,视力提高27眼,视力不变7眼,视力下降3眼。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1周与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情况发生,术后1d,有4眼出现前房少量积血,2眼出现玻璃体积血。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改善视力,控制眼压,效果明显,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132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65眼)和观察组(41例,67眼)。对照组采用改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均增加,中心黄斑厚度均减小,TGF-β1、CTGF及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满意,可促进视力恢复,减小中心黄斑厚度,改善VEGF、CTGF、TGF-β1水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不同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NVG患者74例(74眼)。随机分为引流阀植入组与小梁切除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共随访半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使用雷珠单抗7 d后虹膜新生血管的状况,以及治疗前后眼压、视力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7 d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率100%。两组眼压:术后7 d开始至术后6个月眼压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眼压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引流阀植入组眼压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力平均值:术后3个月及6个月引流阀植入组均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青光眼手术均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分别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较联合小梁切除术更能降低患者眼压及改善视力,且更为持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视力水平、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眼压、视野缺损、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恢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眼压升高、头晕、视力模糊加剧、脉络膜脱离、前房出血、结膜水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11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单纯睫状体冷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Ahmed引流阀植入术、全视网膜光凝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升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全视网膜光凝综合治疗,可实现眼压的控制,保护患者视力,具有一定安全性,但会导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术中应加强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FFA及OCT检查确诊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1例(3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注射策略为1+PRN,治疗后1 d,2周,1、3个月复查,比较注射前后BCVA(Log MAR视力)、OCT及FFA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BCVA及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注射前有明显改善。FFA检查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明显改善。注射后2例一过性眼压轻度升高以及部分病人有小片结膜下出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0例(10眼),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予以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小切除以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品等药物联合外科手术常规治疗。比较2组疗效、眼压变化、视力改善、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升。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显著明显(P0.05)。2组血清以及房水中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VEGF下降水平显著更低(P0.05)。结论康柏西普结合外科手术可以有效改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纯睫状体光凝术、玻璃体腔内注射阿瓦斯汀(avastin)1周联合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周后玻璃体切除+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NVG患者49例(52眼),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A(21例、24眼)、研究组B(15例、15眼)、研究组C(13例、13眼),分别采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术、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周联合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周后采用玻璃体切除+引流阀植入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眼压变化、眼压控制率、视力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前三组患者的眼压值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三组患者的眼压较术前均呈现出显著的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研究组B研究组C研究组A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和研究组C的眼压控制率分别达到86.67%、84.62%均显著高于研究组A(20.8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24眼的视力手术前后基本无变化,研究组B有1只眼由术前的(+)提高到0.3,研究组C有2例患者由术前的手动提高到数指,1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三组间手术后视力变化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A为20.83%、研究组B为26.67%、研究组C为23.08%,三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治疗NVG均能够显著的降低眼压,但是对于术前有一定视力的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周联合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 1周后玻璃体切除+引流阀植入治疗对眼压控制更有利。  相似文献   

13.
喻红  张燕  陈艳丽  蒋猛  彭越  徐洁 《全科护理》2016,(10):1010-1011
[目的]总结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护理。[方法]对144例新生血管性AMD病人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144例病人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加强新生血管性AMD病人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该院行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待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2~7d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2周后择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患者随访时间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注药后血管消退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屈光介质混浊程度、术后并发症及能否行PRP。结果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后2~7d12眼虹膜及房角血管消退,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均下降(P0.05)。术后2眼(16.6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0眼(83.33%)视力无明显变化,无视力下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1周,11眼(91.70%)屈光介质恢复透明。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前房积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2周,11眼(91.70%)能行PRP。结论玻璃体腔联合前房注射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为后续开展PRP创造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48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无光感者20眼,12眼经一次光凝术后眼压低于40mmHg(1mmHg=0.133kPa),7眼经2次光凝术后眼压低于40mmHg,1眼经3次光凝术后眼压低于40mmHg;光感及以上者28眼,15眼经一次光凝术后眼压为5—21mmHg,13眼行2次或3次光凝术及滴眼液滴眼后眼压可控制在21mmHg。结论: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相对安全、简便有效,可缓解眼痛、保存眼球,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眼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34例NVG(35眼)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5d后行Ex-press引流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新生血管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注射雷珠单抗3~5d后的34例(35眼)NVG患者新生血管完全消退,随访6个月,无新生血管复发病例。34例患者手术完全成功29例(85.29%),条件成功5例(14.71%);术后1、2、3d,1、2、3周,以及1、3、6个月患者眼压显著低于手术前,手术前后各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1、3、6个月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浅前房,2例患者出现脉络膜脱离,3例患者术后第2~3天前房出现少量出血,对症处理后均有所好转。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联合Ex-press植入术能够有效控制NVG患者眼压,改善患者视功能,且进一步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临床检查确诊的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22例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注射时默契配合,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尤其是眼压、角膜上皮损伤、结膜下充血的监测.结果:本组22例患者22只眼中,末次随访视力提高16只眼.注射后次日眼压≥21 mmHg 3只眼,1d后测眼压恢复正常;角膜上皮损伤1只眼,1周后检查时恢复正常;结膜下充血5只眼,1个月随访时均已吸收.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加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注射前、中、后护理,确保该注射的顺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3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6例,引流器植入术)和干预组(47例,雷珠单抗+引流器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EGF水平均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眼压均降低,视力均升高,且干预组的眼压及视力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结束后,干预组的功能性滤过泡生成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引流器植入术前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房水中VEGF水平,还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生成,效果显著,预后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因某些原因不能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英国D.O.R.C.1500.02冷凝器对42例(4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进行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30例(71.43%)眼压在正常范围;5例(11.90%)眼压轻度升高,局部用5 g/L噻吗洛尔滴眼液控制到正常;7例(11.67%)眼压未得到控制,1月后再次行冷凝治疗后眼压在正常范围。未见持续性低眼压及眼球萎缩发生。结论对于屈光间质混浊等无法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及周边视网膜冷凝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姣 《当代护士》2005,(7):54-55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目前眼科一种严重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犤1犦。而难治性青光眼又是临床治疗中非常棘手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采取经巩膜行睫状体光凝术,用激光破坏睫状体,使房水生成减少来降低眼压。该方法主要用来治疗经药物控制和手术效果不佳的难治性青光眼。在发达国家,睫状体光凝术已成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常用方法犤2犦。2003年5月,我科收治了1例肾脏移植术后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由于患者眼压高且伴间歇性胀痛,视力基本丧失。患者通过两次经巩膜行睫状体光凝术,手术成功,解除了眼压高所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3岁,因右眼视力剧降9个月,间歇性胀痛半年,左眼视力下降伴黑影飘动1周,于2003年5月27日入院。诊断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od),肾病眼底改变(ou),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os)。患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于2002年12月14日行右肾脏移植术。术后全身应用抗排斥、抗高血压药物。体查:体37.2℃,脉搏84次/m in,呼吸20次/m in,血压135/75m m H g。视力检查:O S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