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临床资料 1.1例1男,丁**,27岁.主因反复发热2周,于2004年11月10日人我院血液科诊治,查体:一般状态较好,胸骨下端压痛,脾大肋下可及8cm、质硬.血常规:WBC 428.0×109/L,原始+早幼粒0.06,中幼粒0.26,嗜酸0.03,嗜碱0.05;HGB96g/L,PLT 1247×109/L.骨髓象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空腹血糖2.1mmol/L(参考范围3.89~6.11 mmol/L),静点葡萄糖治疗后2次复查血糖分别为1.64~1.83 mmo1/L患者无低血糖表现,胰岛系列结果示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胰岛素及C肽测定值正常,B超示胰腺正常,除外胰岛细胞瘤所致低血糖.同时检测指端全血葡萄糖值正常,考虑为假性低血糖,故未行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及其关系。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5例、正常人群30例分成初诊组、正常组,查空腹血糖、24h动态血糖及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HOMA-IR)及胰岛β细胞基础分泌指数(homeostasismodelassessment,HOMA-βcell);采用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30min净增葡萄糖(ΔI30/ΔG30)评价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初诊组患者空腹血糖(11.4±2.2)mmol/L、24h平均血糖(15.5±3.6)mmol/L、餐后1h血糖(17.3±3.1)mmol/L、餐后2h血糖(16.6±3.2)mmol/L、餐后3h血糖(13.6±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9.7±1.1)%均比正常组高(t=3.524~3.535,P<0.01)。初诊组患者HOMA-βcell(92.4±22.4),ΔI30/ΔG30(23.9±6.3);均比正常组低(t=2.826,2.835,P<0.05)。初诊组患者HOMA-IR(8.4±1.3);均比正常组高(t=2.837,P<0.05)。当平均血糖值超过11.1mmol/L,患者HOMA-βcell及ΔI30/ΔG30明显下降;但患者HOMA-IR却变化不大。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4h平均血糖、餐后2h血糖高;全程持续高血糖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在初诊患者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总数为400×10~9/L 以上,粒细胞92~96%,晨常规抽血查空腹血糖,血液在室温(25℃)放置后,三次空腹血糖分别为2.72mmol/L、0.67mmol/L、1.53mmol/L,但临床无低血糖症状.  相似文献   

4.
Kimura病一例     
患者,男, 43岁。患者于 2002年 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以夜间为重,同时双下肢出现不规则红斑、瘙痒在外院就诊,血常规:Hb153g/L, WBC12. 7×109 /L,BPC221×109 /L, 杆状核嗜酸粒细胞 0. 05,分叶核嗜酸粒细胞0. 14,嗜酸粒细胞绝对值 2. 4×109 /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 0. 570,红系占 0. 260;粒系原始、早幼粒细胞不增多,嗜酸粒细胞 0. 120,其中中幼嗜酸粒细胞 0. 010,晚幼嗜酸粒细胞 0. 030,杆状核嗜酸粒细胞 0. 060,分叶核嗜酸粒细胞0. 020;巨核细胞 101个 /片。下肢皮肤红斑活检:真皮浅中、深层血管周围中等量淋巴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ituitaryadenylatecyclaseac-tivatingpolypeptide-38,PACAP-38)对离体正常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和DNA酶联合消化法分离NMRI小鼠胰岛,RPMI1640组织培养液过夜培养,采用MilliporeMultiscreen系统观察不同浓度PACAP-38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放免法测定孵育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结果:①离体胰岛胰岛素的分泌依赖于孵育液中葡萄糖的浓度,PACAP-38显著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且刺激强度依赖于葡萄糖浓度和自身浓度。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PACAP-38在1×10-9mmol/L以上才能显著刺激胰岛素分泌犤(6.12±0.26)fmol/(min·胰岛)犦;而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10mmol/L时,PACAP-38在1×10-11mmol/L就可显著刺激胰岛素分泌犤(22.87±1.35)fmol/(min·胰岛)犦(t=4.2271~7.7944,P<0.01)。②离体胰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明显受到孵育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的抑制。在低糖环境(葡萄糖浓度在0和2.5mmol/L时)中,1×10-9mmol/LPACAP-38可显著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且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型(在葡萄糖浓度为0mmol/L时,IC50=1×10-10mmol/L)。而当孵育液中葡萄糖浓度为5和10mmol/L时,1×10-9mmol/LPACAP-38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消失。结论:PACAP-38可刺激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血糖酷似胰岛β细胞瘤临床表现的机制,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服用降糖药导致低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文2例均为老年患者,例1入院前2h于睡眠中突发意识恍惚,不能回答问话伴全身大汗,面色苍白.例2因突发胡言乱语半小时就诊,急诊行脑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急诊查指尖血糖1.2 mmol/L 、2.5 mmol/L,予葡萄糖静脉推注后仍处于持续低血糖状态并伴高胰岛素血症,考虑为胰岛β细胞瘤,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并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入院前均自认为有糖尿病而服用降糖药物,药物致低血糖诊断明确,后复查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正常.结论 老年患者服用格列本脲后可出现严重低血糖伴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表现酷似胰岛β细胞瘤,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晨起空腹血糖及早餐后2h血糖达标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及特征。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年龄分3组,均用胰岛素治疗3周,A组:年龄36~50岁,B组:年龄51~64岁,C组:年龄65~76岁。达标标准:测空腹血糖≤7mmol/L,早餐后2h血糖≤8mmol/L。结果:中年妇女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随着血糖逐渐接近正常,低血糖的发生增多,低血糖的表现不典型。结论:血糖的控制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群要有不同目标。老年患者空腹血糖约8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较适宜,较少出现低血糖。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发热,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肝、脾肿大1.5年,腰背部疼痛1年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5年无明显诱因发热,初为低热,逐渐升高达40℃,并伴有畏寒。血常规:Hb75g/L,WBC9.8×109/L,中性粒细胞0.106,嗜酸粒细胞0.722,淋巴细胞0.172,BPC49×109/L。彩色超声检查:肝、脾肿大。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嗜酸粒细胞占0.490(其中嗜酸中幼粒细胞0.090,嗜酸晚幼粒细胞0.190,嗜酸杆状核细胞0.120,嗜酸分叶核细胞0.090),形态正常,原始细胞0.010。染色体核型:46,XY。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给予羟基脲及甲泼尼龙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社区反应性低血糖者的情况并分析。方法选取社区无糖尿病症状人员439例,测定空腹血糖(FPG)与口服75 g 葡萄糖的餐后2 h 血糖,根据资料分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餐后2 h 血糖高于 FPG 及所有人员3组,每组又按 FPG 值分为血糖正常(3.9~6.1 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6.11~7.0 mmol/L)和2型糖尿病(DM,≥7.0 mmol/L)3个亚组。结果439例受试者共筛查出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 121例,包括 IFG 17例、DM 6例,其中餐后2 h 血糖大于或等于7.8 mmol/L 0例、餐后2 h 血糖低于2.8 mmol/L 5例,最低达1.78 mmol/L。餐后2 h 血糖低于 FPG 组与餐后2 h 血糖高于 FPG 及所有人员组间 FPG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反应性的低血糖对于 DM 的早期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当引起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民俗秧歌(中原秧歌)锻炼方式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运动干预方式的有效性。方法:202例糖尿病高危患者(空腹血糖5.3~6.9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7.8~11.0mmol/L),按有关条件排除后剩余病例(193例)自愿进入以下两组:①锻炼组:95例,采用民俗秧歌锻炼方式,2次/d,80~100min/次,持续6个月。②对照组:98例,未参加锻炼。锻炼组治疗前后(对照组首次检查后6个月)进行生物学指标(体质量、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和血生化指标犤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试验2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GHb)、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犦。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检查生物学和血生化各项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锻炼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77.9±20.2)kg,体重指数24.6±7.8,腰围(84.9±26.3)cm,腰臀比0.88±0.04,收缩压(138.4±21.0)mmHg,空腹血糖(5.59±1.26)mmol/L,葡萄糖负荷2h后血糖(7.88±1.65)mmol/L,GHb(5.65±0.42)%,TC(5.42±0.98)mmol/L,三酰甘油(2.04±0.31)mmol/L,HDL-C(1.58±0.35)mmol/L和  相似文献   

11.
黄某,女,26岁,林业建筑公司职工。因头昏、乏力、纳差1月,于1998年3月18日入院。体检:体温37°C,脉搏86次/ min,呼吸22次/ min,血压12/6kPa;贫血貌、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血象: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2.1×1012/L;白细胞28.6×109/L,其中原粒0.02、早幼粒0.05、中幼粒0.18、晚幼粒0.09、杆状核0.13、分叶核0.25、单核0.05、淋巴0.23,有核红细胞计数13×109/L,其中原红0.10、早幼红0.18、中幼红0.52、晚幼红0.20。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0.7∶1,原粒0.12,早幼粒0.05,中幼粒0.08,晚幼粒0.07,杆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讨7点末梢血糖谱中不同时间点血糖值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225例,入院后监测7点末梢血糖,同步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调查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状况,根据结果分为夜间有症状低血糖组和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组,比较两组低血糖相关指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定各指标与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相关的最佳切点值。结果225例患者在CGM监测中,74例出现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32.89%;其中,34例为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占45.95%(34/74)。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组患者空腹、晚餐后、睡前血糖均低于夜间有症状低血糖组。睡前血糖和空腹血糖预测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6.9 mmol/L和6.0 mmol/L,AUC分别为0.822和0.651。结论应警惕老年T2DM患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睡前血糖<6.9 mmol/L或空腹血糖<6.0 mmol/L提示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9岁。2001年5月因乏力、脾大平脐就诊。血常规:WBC75×109/L,Hb120g/L,BPC148×109/L,原始粒细胞0.02,中幼粒细胞0.21,晚幼粒细胞0.25,分叶核粒细胞0.41,杆状核粒细胞0.04,淋巴细胞0.02,嗜酸粒细胞0.04,嗜碱粒细胞0.01。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占有核细胞0.780,原始粒细胞0.020,早幼粒细胞0.040,中幼粒细胞0.215,晚幼粒细胞0.355,分叶核粒细胞0.050,杆状核粒细胞0.060,嗜酸粒细胞0.030,嗜碱粒细胞0.010。红系增生减低,占有核细胞0.170,各阶段形态大致正常。全片巨核细胞18个,血小板多见。Ph染色体阳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空腹血糖正常值由6.1mmol/L下调至5.6mmol/L后增加的空腹血糖受损者代谢紊乱相关因素的特征。方法:选择北京安贞医院综合科2002-01/2003-12收治的26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①血糖正常组131例(空腹血糖<5.6mmol/L)。②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39例(5.6mmol/L≤空腹血糖<6.1mmol/L)。③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195例(空腹血糖≥6.1mmol/L)。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累及血管支数及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越高,表明病变程度越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犤体质量(kg)/身高(m2)犦。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色谱分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犤(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22.5犦,根据病史描述评价患者吸烟情况及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冠心病患者265例。①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三酰甘油水平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t=4.659~12.744,χ2=5.345,P<0.05)。②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的明显高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明显低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t=6.120~12.034,P<0.01)。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58.8%,62.8%,40.0%;28.7±8.40,39.6±7.3,41.2±9.0,χ2=5.21,7.56;t=6.30,8.380,P<0.01),而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组上述指标基本一致(P>0.05)。④相关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以及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总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0.51,0.47,0.32,0.30,0.14,P<0.01)。结论:在新的空腹血糖分割点下所增加的空腹血糖受损状态的冠心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相比,具有明显的代谢紊乱特征,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它们聚集在一起具有乘积效应,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更证实了这一点。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严重,并且与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相似。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并不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这提示可能轻度增高的血糖与其他代谢紊乱共同加速了冠状动脉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2例口服最大剂量磺脲类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不佳超过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优降糖敏感性试验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h后,改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加阿卡波糖(拜唐苹)治疗。3个月后再次动态血糖监测。结果:21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前,24h总体血糖达标(餐后2h内小于10mmol/L,其余时间段血糖小于7mmol/L)时段占(1.9±2.4)h,3个月后24h总体血糖达标时段占(17.6±4.1)h,24h平均血糖从(15.6±3.5)mmol/L降至(7.2±2.3)mmol/L,空腹血糖从(12.1±4.7)mmol/L下降到(5.8±1.6)mmol/L,24h内最高血糖从(22.4±8.2)mmol/L下降到(11.4±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11.8±2.1)%下降到(7.1±1.5)%(P<0.01),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改善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24h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6.
低血糖偏瘫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旨在分析低血糖偏瘫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近5年收治的11例低血糖偏瘫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6~82岁,平均61±15岁。右侧偏瘫者8例,左侧偏瘫2例,1例为交替性偏瘫。血糖最低为1.2mmol/L,最高为2.8mmol/L,平均血糖水平为2.12±0.49(mmol/L),及时补充50%高渗葡萄糖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迅速改善。结论:低血糖偏瘫的临床表现酷似脑血管病,发病机理可能与严重低血糖时产生神经元电活动紊乱、功能抑制有关,特别是与优势半球神经元选择性易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家族性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正常同胞的血糖血脂代谢变化。方法:收集江苏苏南地区2型糖尿病多发家系136个。在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前提下,选择先证者同胞为观察组(n=108),先证者同胞的配偶为对照组(n=92),进行血糖血脂代谢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三酰甘油犤(11.62±0.74)mmol/L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犤(3.23±1.39)mmol/L犦、空腹血糖犤(4.59±0.54)mmol/L犦和口服葡萄糖2h血糖犤(5.12±1.16)mmol/L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4~2.971,P均0.05);而空腹及口服葡萄糖2h胰岛素犤(11.7±4.9),(37.7±23.7)mu/L犦和C肽水平犤(1.94±1.35),(5.23±3.27)μg/L犦无明显差异(t=0.261~1.254,P均>0.05)。结论:家族性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的情况下血糖、血脂已开始变化,提示有胰岛素不敏感。对该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进行监测及教育以利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差异,为糖尿病患者的一级康复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CGMS)对43例正常人及47例新诊断、未经干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1±10)h的血糖监测。结果:正常人组与2型糖尿病组在平均血糖水平犤(5.3±0.5)mmol/L比(12.2±2.6)mmol/L犦,日内血糖最高值犤(7.8±1.4)mmol/L比(18.5±2.7)mmol/L犦,日内血糖漂移最大幅度犤(3.9±1.6)mmol/L比(11.2±2.8)mmol/L犦,两组餐前及餐后的平均血糖值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正常人组血糖漂移于2.8~7.8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9%(87%~100%);而2型糖尿病组血糖>7.8mmol/L及11.1mmol/L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95%(28%~100%)和62%(6%~100%)。CGMS观测值与血浆葡萄糖值及指端毛细血管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3,r=0.95,P均<0.001)。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为详细地显示正常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漂移变化,对糖尿病的防治及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血糖反应时手臂毛细血管血糖(CGA)、指尖毛细血管血糖(CGF)及自动生化血糖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G)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7-11月住院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低血糖反应者34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即刻和口服50%葡萄糖后20 min,由操作熟练的2名护士,1名护士抽取静脉血由实验室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VG,另1名护士即刻用Free Style利舒坦快速血糖仪同时测定CGA与CGF。结果低血糖反应时CGA(4.04±0.68)mmol/L,明显高于CGF(2.85±0.22)mmol/L与VG(2.64±0.21)mmol/L(P〈0.001);口服50%葡萄糖后20 min CGA(7.03±1.20)mmol/L,明显低于CGF(9.15±1.69)mmol/L与VG(9.27±1.70)mmol/L(P〈0.001);CGF与VG在低血糖反应时及口服50%葡萄糖后20 min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616、0.983,P〈0.001。结论低血糖反应时测量手臂毛细血管血糖要慎重,应该测量指尖血糖或静脉血糖为宜。  相似文献   

20.
胰岛细胞瘤1例超声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胰岛细胞瘤1例超声表现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36岁。因发作性意识不清1a余就诊,多在清晨发生,0.5~2h自行缓解。每次发作均有严重的低血糖,静脉滴注葡萄糖液后患者清醒。生化检查:检查发作时的胰岛素、C肽水平,存在胰岛素不适当分泌,胰岛素释放指数为100。空腹血糖3~3.7mmol/L,餐后血糖7.3~9.5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