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7例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病人的发病情况、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实验室检查、细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多发生于基础疾病入ICU后的2—4周内,药敏提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敏感性较高的主要为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等。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常发生于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同时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中,加强无菌操作、减少高危因素、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感染后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治疗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CU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对38例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情况、细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8例多有严重原发疾病,多发生在入住ICU后的2—5周内,曾进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留置静脉导管等有创性检查,以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同时住院时间较长,多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药敏提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常发生于有较严重的原发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加强无菌操作、减少高危因素、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药敏、临床及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杂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SMZ/TMP、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住院时间长、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侵袭性操作是主要的高危因素.结论 应用广谱抗生素要慎重,明确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可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首选药物为喹诺酮类 SMZ/TMP.  相似文献   

4.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药敏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中112例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例。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复方磺胺甲唾唑、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侵入性操作、高龄、长期住院、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是主要的高危因素。结论 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能减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出现的47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广谱抗生素的使用、ICU内的停留时间、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肺炎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仅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较为敏感,敏感率在80.85%~61.7%之间。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该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缩短住院和入住ICU时间、尽量减少有创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收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24例,采用单因素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下列因素是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危险因素:高龄、有慢性基础疾病(以COPD最常见、其次为恶性肿瘤);接受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机械通气、先期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仅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派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较为敏感。结论:基础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及先期应用抗菌药物可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目前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有效的治疗药物有限。抗菌药物的选择首先应根据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也是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25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军荣  李榕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8):1537-1538,1542
目的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水平。方法对25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用纸片扩散(K-B)法测其耐药情况。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23.0%,居铜绿假单胞菌之后,列第2位;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广泛耐药,敏感率大于50%者仅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感染患者中,有90.3%患有基础病,97.0%先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75.7%曾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施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也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一旦感染,治疗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特征 ,提高临床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防治水平。方法 对 6 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并用K B法测其耐药情况。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9 5 2 % ,居铜绿假单胞菌与不动杆菌之后 ,列第三位 ;药敏试验表明 :该菌广泛耐药 ,敏感率 >5 0 %者仅有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 ;在感染患者中 ,有 88 2 %患有基础病 ,98 5 %先期使用过广谱抗生素 ,70 6 %曾接受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之一 ,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接受激素及长期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施行各种侵入性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也是感染的高危人群 ,嗜麦芽窄食单胞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一旦感染 ,治疗颇为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为防治该菌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对分离出的122株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天数、糖尿病、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为医院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3、23.21、16.12、8.16,95%Cl均大于1;耐药性分析结果: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对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预防医院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治疗上应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2003-01~2004—03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3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CRE的防治及感染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重症医学科CRE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患者及非发酵菌细菌感染患者各17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包括年龄、性别、菌株来源、是否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分析患者的CRE易感因素,通过比较生存及死亡患者资料,分析影响CRE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77例CRE感染患者中,132例存活,45例死亡,病死率为25%;CRE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约为90%,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CRE的易感因素包括菌株检出时机(入住ICU后)、联合使用抗菌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是重症医学科CRE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入住ICU、呼吸道感染、入院天数10~<30 d、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CRE的易感因素,年龄≥60岁、既往高血压病史是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定期CRE定植筛查,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隔离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璧山县人民医院814例ICU住院患者资料,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进行回顾调查。按照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检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数据采用SAS9.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4例1CU患者中,382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93%。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病情、住院时间、手术因素、侵袭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激素、放疗和化疗治疗、血液透析等是造成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展ICU医院感染专项监测,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加强防范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或定植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02例标本培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阳性病历临床和检验资料。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病例下呼吸道标本占94.1%,其中定植菌占70.5%;ICU病例占80.3%;有侵袭性操作史占96.0%;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占100%,其中碳青霉烯类药物病例占59.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钠、头胞吡肟、头胞他啶、头胞曲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氧哌嗪青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1.2%、88.0%、79.4%、79.5%、54.5%、92.2%、99.0%、96.1%、73.0%;敏感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敏感率分别为83.3%、68.6%。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培养阳性病例以存在于下呼吸道的定植菌为多。有效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替卡西林联用克拉维酸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且病例资料完整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组),以同期感染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SPSS 23.0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外科术后患者因肺部感染非计划重返ICU率。 方法 成立ICU转出患者肺部护理小组,参照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通过评估ICU转出患者肺部高危因素,制订和落实个体化肺部护理计划,建立实施过程风险排查机制,基于气道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转出前后肺部护理效果评价及质量控制共计5个关键流程。比较改进前(对照组)、改进后(试验组)患者因肺部感染重返ICU率,以及肺部护理干预频次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因肺部感染重返ICU率分别为0%和1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各项肺部护理措施的干预频次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通过ICU转出患者肺部延伸护理计划的实施,为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患者提供持续的肺部管理,可降低重返ICU率并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6.
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3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共收治16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其中53例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2.1%.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气管切开史、住院天数≥20 d、基础疾病史、休克史和呼吸机应用史是ICU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22.7%,真菌占4.6%.[结论]ICU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其预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并分析MRSA感染的高危因素,预防其爆发流行,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临床各标本中分离的260株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MRSA检测,并用K—B法对常用的22种抗茵药物进行药敏鉴定。对MRSA暴露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并对关联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MRSA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浓汁、血液及其导管。感染部位主要集中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手术部位及其泌尿道等。科室主要分布于ICU科、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及其烧伤科等。2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84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分离率为70.77%,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80.0%,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76株,除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作、接受手术六个因素与MRSA感染有关联,并且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为其危险因素。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严重,尤其是MRSA,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并且其耐药率严重。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侵袭性操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CU患儿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方法:以2009年9月~2010年6月入住ICU的101例医院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性别、体重≤2500g、基础疾病≥3个、激素的使用等18个自变量进行比较。结果:住ICU天数7d、抗菌药使用种类2种、抗菌药使用时间7d、机械通气(侵袭性诊疗)、激素的使用、基础疾病≥3个、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性别、早产儿、低体重儿这11个因素是医院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尽量缩短入住ICU的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将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