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种腔内微创新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安全性高,无水中毒,疗程短及远期效果满意等优点,是医患双方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2004年5月~2005年4月我院采用PKRP治疗BPH患者共45例,均得到满意疗效.现对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上应用产品检测B族链球菌的6种方法(普通细菌培养法、显色培养法、金标免疫层析法、乳胶凝集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实时荧光PCR法)的经济学价值,从而选出性价比最佳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各检测方法的效果和效用及经询问厂家得到的成本,以成本-效果分析(CEA,以C/E表示,越小越好)、成本-效用分析(CUA,以C/U表示,越小越好)和增量成本分析3种评价方法分别对各检测方法进行评估,从3种不同的角度选择出最佳检测方法。结果普通细菌培养法、显色培养法、金标免疫层析法、乳胶凝集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实时荧光PCR法6种方法的成本分别是80.00、35.00、35.00、75.00、50.00、30.00元/次,C/E分别为100.00、35.00、36.46、85.23、51.55、30.61,C/U分别为166.67、55.56、32.71、72.81、75.76、60.00。实时荧光PCR法的C/E最低,金标免疫层析法的C/U最低,根据增量成本-效果比可知,细菌培养法性价比最低,显色培养法仅次于性价比最高的金标免疫层析法。结论从成本-效果分析的角度看,实时荧光PCR法的性价比最高;从成本-效用分析的角度看,金标免疫层析法的性价比最高;从增量成本分析的角度看,金标免疫层析法的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所产生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5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别接受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奥沙利铂(A方案组)和FOLFOX4(B方案组)新辅助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两种化疗方案的平均总成本分别为21 320.01元和17 158.50元;化疗有效率为57.14%(16/28)和52.00%(13/25)(P>0.05);相应成本-效果比为373.12和329.9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14%(23/28)和76.00%(19/25)(P>0.05).以B方案为基准,增量成本-效果为809.63.结论 B方案是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较佳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ORT)从置管到拔管全程的成本-效果,为中长期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选择提供卫生经济学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便利地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PICC进行静脉输液的444例患者及2013年1月—2019年10月采用PORT的4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成本-效果分析,从医院角度比较两组总留置时间段、留置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时的总成本、综合效果指数、成本-效果比。 结果 在总留置时间段、留置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时,PICC组的日均总成本或总成本均低于POR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CC组综合效果指数均略低于PORT组;PICC组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PORT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43.50、234 411.00、120 092.25和109 164.00。 结论 当导管留置时间≤12个月时,PICC成本-效果优于PORT,从卫生经济学角度,优先推荐PICC作为中长期静脉输液通路。此外,增量成本-效果比可辅助决策,若支付意愿值高于增量成本-效果比,则PICC和PORT均为成本-效果可接受的方案;反之,则PICC成本-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国住院患者采用乙型和丙型肝炎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策略时不同支付意愿(WTP)下的成本效果, 探索最优策略。方法以核酸筛查、免疫学筛查和无筛查为研究策略,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0 976元为WTP阈值, 构建马尔可夫模型。引入住院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诊断治疗相关参数后, 采用TreeAge Pro 2021软件创建以10万例住院患者作为模拟队列的决策树模型, 计算不同筛查策略的总成本、总效果、增量成本效果比和平均成本效果比, 进行成本效果比较和评估。采用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参数不确定性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结果相对无筛查策略, 对队列患者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总成本为11 049 536元, 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4 762元/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 而核酸筛查获得增量总成本19 208 059元, 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9 873元/QALY;核酸与免疫学筛查比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5 834元/QALY。相对无筛查策略, 丙型肝炎免疫学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731元/QALY, 核酸筛查策略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 722元/QALY, 核酸筛...  相似文献   

6.
吕桂敏 《现代护理》2006,12(4):338-339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前列腺电切术(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一种腔内微创新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安全性高,无水中毒,疗程短及远期效果满意等优点,是医患双方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2004年5月~2005年4月我院采用PKRP治疗BPH患者共45例,均得到满意疗效。现对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决策树模型评价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搜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得到相应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癌痛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两周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03.84、335.37,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003,敏感性分析后显示结果稳定。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成本-效果优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评估北京协和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提供互联网线上诊疗服务的成本效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2月10日至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线上诊疗服务试运行期间,所有接受线上门诊问诊的患者临床资料。选取社会立场角度,采用决策树法比较互联网线上诊疗的成本效果,结果以增量成本效果比表示。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模型的敏感性。  结果  互联网线上诊疗系统试运行47 d内,线上接诊发热问诊3055人次、2070例患者,平均可减少线下发热门诊就诊约44例/d,约为疫情高峰期发热门诊日均实际接诊量的1/4;接诊非发热相关问诊36 549人次、20 467例患者,平均可减少线下非发热门诊就诊约435例/d,约为疫情高峰期门诊日均总量的1/5。以实际线上诊疗免问诊费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为-64.7元/人次问诊。如按门诊医事服务费水平估算每例问诊的实际成本,则最终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5元/人次问诊。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往来交通费用、误工费以及互联网线上诊疗解决问题有效率是影响增量成本效果的主要因素。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提供的互联网线上诊疗服务不仅有效配合了政府防疫政策执行,同时可节约患者的经济成本,为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透明贴膜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的应用效果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200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每周1次的PICC维护,A组使用美舒贴膜固定导管,B组使用IV3000贴膜固定导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3个月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和成本-效果。结果A组张力性损伤、接触性皮炎发生例次高于B组。A组成本低于B组,两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9和2.58,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14。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相较于美舒贴膜,IV3000贴膜的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更低,但成本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种疾病产生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对两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三联疗法进行分析评价[1].结果:四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依次为:0.346、0.475、0.693、1.298.由敏感度分析成本-效果比依次为:0.294、0.404、0.589、1.103.结论:A组H2RA(2周)方案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成本-效果 方法 将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用二甲双胍普通片、二甲双胍肠溶片及二甲双胍缓释胶囊治疗,并进行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及不良反应分析 结果 A、B、C组成本分别为280.86元、307.42及308.96元,对空腹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1.7%及88.3%;对餐后2h血糖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76.7%及8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7%、13.3%和16.7%。对空腹血糖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37、3.76和3.50,对餐后2h血糖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74、4.0和3.71。C组相对于A组对空腹血糖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62。结论 二甲双胍三种剂型控制空腹血糖以缓释胶囊为佳,肠溶片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含呋喃唑酮与含克拉霉素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同时探讨四联方案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根除Hp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40例Hp感染未经根除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 B组患者予以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 C组患者予以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 D组患者予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疗。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应用完成治疗分析(PP分析)和意向治疗分析(ITT分析)对比四组患者的Hp根治率,应用成本-效果分析对比A、B、C、D 4种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 A、B、C、D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 2%、12. 5%、6. 9%、8. 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B、C、D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 4%、92. 9%、89. 7%、93.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P分析显示,A、B、C、D组患者的Hp根治率分别为84. 7%、92. 8%、87. 9%、93.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按ITT分析显示,A、B、C、D组患者的Hp根治率分别为83. 3%、86. 7%、85. 0%、91. 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B、C、D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 25、3. 51、6. 63、4. 07,增量成本增量效果比(以A组为参照)分别为-25. 1、16. 8、-17. 6。结论 A、B、C、D组患者的Hp根治率均较为理想,且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含呋喃唑酮四联方案治疗成本具有更低的经济成本,患者认可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节省卫生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本-效果分析是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以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为衡量标准,并根据计算和比较其成本与效果比或每单位效果所需用费用的经济分析方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治的经济效果,促进急性胰腺炎的合理诊治。方法4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均进行了抗感染治疗,B组增加了抑制胰液分泌治疗。对两组诊治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两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4564.74元、5039.19元,有效率分别为81.6%、94.5%,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593元、5330元,A组相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530。B组方案为较佳方案。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在住院期间进行合理的抑制胰腺分泌的治疗,这对降低成本-效果比,真正为患者治疗疾病、节约成本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模型假设对结核密切接触者分别实施:结核菌素试验(TST试验)或T.SPOT试验单用(即单用)和TST阳性者追加使用T.SPOT试验策略(即联用),分析不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为我国推广利用T.SPOT试验筛查潜伏性结核提供经济学依据.方法 假设1 000名结核密切接触者分别接受上述3种筛查策略.使用TreeAge Pro 2004软件构建决策树模型并设定模型假设条件.模型时间假设为1年.选取预防1例活动性结核所需的增量成本为结局指标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收集官方数据和已发表文献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确定率值参数.成本数据来源首选各省官方数据,其余数据联系医院获取.结果 ①T.SPOT试验总成本最高(212 213.81元/千人),TST试验次之,TST与T.SPOT联用总成本成本最低;②预防1例活动性结核需要筛查的潜伏性结核患者人数,TST试验最多,达25.67例;TST与S.SPOT联用最少,仅8.31例.③预防1例活动性结核,TST与T.SPOT联用所致的增量成本最小,为3 063.50元,T.SPOT试验次之,TST试验最高;④在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患病率达到60%或TST试验灵敏度或特异度分别达到70%以上时,TST单用成本效果优于T.SPOT单用.结论 T.SPOT单用可提高预防活动性结核的例数,T-SPOT与TST联用较二者成本效果更好.患病率、TST试验效果指标会影响成本效果,但联用成本效果始终最高.  相似文献   

16.
奥西康与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临床十分常见,而上消化道出血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临床常用奥美拉唑等抑酸药物治疗,疗效肯定. 本文目的在于运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法[1],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的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本文采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分析了本院2000年11月~2007年11月9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用2种方案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全社会角度评价3种常用外用制剂治疗骨科疼痛的药物经济学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骨科门诊接受诊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使用3种常用中药贴片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采用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患者的痊愈时间平均为7. 26 d,低于云南白药膏的10. 38 d和扶他林软膏的9. 99 d,且疼痛消失时间快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分别为5. 90 d,、8. 60 d和8. 12 d,P 0. 0001);奇正消痛贴膏治疗的成本-效果比略高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0元左右。患者治疗前后效用值均有所提高,但奇正消痛贴膏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高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治疗组。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急性扭挫伤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只比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增量成本仅为15000和50000元左右。结论从药物经济学全社会角度,相对于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奇正消痛贴膏治疗骨科疼痛的比云南白药膏和扶他林软膏更经济。  相似文献   

18.
徐瑞岭 《临床医学》2016,(10):31-32
目的评价头孢西丁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成本-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126例成人非重症CA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头孢西丁组和左氧氟沙星组,每组63例。头孢西丁组患者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钠,2.0 g/次,3次/d,8 d为1个疗程;左氧氟沙星组患者静脉滴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l/次,1次/d,8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1个疗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时间、治疗成本、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且进行成本-效果评价。结果左氧氟沙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30%,显著高于头孢西丁组(63.49%,P<0.05);头孢西丁组患者的显效时间为(5.61±2.95)d,左氧氟沙星组为(3.65±2.6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西丁组成本为8 513.20元,成本-效果为134.09,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9.85;左氧氟沙星组成本为7 080.52元,成本-效果为81.11,增量成本效果比为0。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成人非重症CAP的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中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干预措施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中国国内4个最大的电子数据库;同时筛检了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纳入所有慢性乙型肝炎干预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使用一个由25项组成的总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结果纳入19个完整的经济学评价和成本研究,其中14个研究的总体质量为22~44 分,7个研究为45~61分.大多数研究充分描述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但仅50%的研究充分报道了成本鉴定、测量和赋值三个过程.部分研究的数据分析存在问题,特别是敏感性分析和贴现两个方面.10个研究比较了拉米夫定、干扰素和常规治疗1年(或6个月)的效果,结果显示拉米夫定总体上成本-效果更好.3个研究比较了干扰素和常规治疗的长期效果(30年),干扰素治疗方案相对于常规治疗可节约成本,提高疗效.另3个研究比较了干扰素与其他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结果其成本-效果不同.2项成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剧,医疗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和总成本均增加.结论在现有干预措施中,拉米夫定的短期成本-效果相对较好.干扰素的长期成本-效果相对常规治疗更好.但各干预措施的长期成本-效果尚不能根据现有研究得到可靠证实.此外,方法学质量,特别是成本的测算较低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必要提高原始研究报告的质量.总之,运用现有结果进行决策时需仔细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 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结论:常规MRI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