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血红素氧合酶(HO-1)对体内血栓形成的调节功能,并探求其可能机制。方法基因敲除技术培育出C57BL/6J HO-1杂合小鼠(HO-1+/-),在杂合小鼠子代中用PCR方法筛选出同代野生型小鼠(Wt)以及基因缺失型小鼠(HO-1-/-);用FeCl3刺激鼠颈动脉并记录栓塞时间;Western blot及化学法确定实验动物血小板HO-1、环状一磷酸鸟苷(cGMP)表达水平,并用常规方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Wt小鼠的平均栓塞时间为(15.56±1.25)min,HO-1-/-小鼠为(12.85±0.5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14,P>0.05)。经氧化血红素预刺激后,Wt小鼠的栓塞时间[(16.25±1.20)min]与HO-1-/-小鼠[(11.96±0.98)min]相比显著延长(P<0.05)。同时,连续3d的氧化血红素注射,可使Wt小鼠血小板中HO-1的蛋白表达提高约4倍;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Wt小鼠中出现显著降低;Wt小鼠与HO-1-/-小鼠血小板相比cGMP水平可被氧化血红素显著上调。结论在HO-1表达升高的应激条件下,血小板性血栓的形成受到抑制,此作用依赖于体内HO-1的存在,并与cGMP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和比较人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常温保存后在动物体内生存力的变化。方法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各10(人)份,22℃振荡保存,在保存0—7 d内的不同时间分别取样1 ml,并将样品浓缩10倍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入80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在注入30 min和4 h时经尾尖采集小鼠全血30μl/只,肝素抗凝,用CD61-P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计数其中的人血小板数,以30 min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输注4 h时的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保存0、3、5、7 d时,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输入SCID小鼠体内4 h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0.5±7.5)%、(69.8±8.0)%、(67.5±8.4)%、(55.6±4.7)%和(68.7±8.1)%、(71.2±8.9)%、(70.2±7.8)%、(58.1±5.4)%,在相同保存期内,2种血小板制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7 d时,2种血小板的体内存活率均明显降低,与0 d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2℃振荡保存5 d内,血小板在SCID小鼠体内生存力无明显变化,保存7 d时存活率降低;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电脉冲介导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hTpo)基因的体内转移,探讨其对正常及实验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细胞高表达质粒pcDI/Tpo,将200μgpcDI/Tpo质粒注入正常及实验性血小板减少小鼠的股四头肌内,随后给予100V、1Hz、40ms电刺激6次,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rhTpo基因在正常小鼠骨骼肌内的表达,ELISA法测定小鼠血浆Tpo水平。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小鼠外周血血小板。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细胞高表达质粒pcDI/Tpo。将pcDI/Tpo转染小鼠后,在小鼠的骨骼肌内有rhTpomRNA及蛋白的表达,血浆Tpo水平由(250±76)ng/L升高至(1185±264)ng/L。正常小鼠的外周血血小板由(259±27)×1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重组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基因在COS-7细胞及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含TPO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2/TPO,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COS-7细胞,用裸质粒DNA直接注射加电脉冲的方法将pcd2/TPO质粒转移到小鼠骨骼肌中.用RT-PCR及ELISA法检测到TPO基因在COS-7细胞的瞬时表达,MTT法显示其有刺激TPO依赖细胞系增殖的活性.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检测到TPO基因在转基因小鼠骨骼肌的表达,ELISA法定量检测转基因组小鼠血清TPO浓度为(1 185±264)ng/L,明显高于正常小鼠的TPO浓度(250±76)ng/L.本实验实现了TPO基因在小鼠体内和COS-7细胞的转移,为今后TPO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以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Gal)为添加剂的血小板冷藏保存方法。采集兔心脏血,按常规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PC),在悬液中添加UDP-Gal,放4℃冰箱储存10天。尔后观察血小板(Plt)数量?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血小板促凝活性实验(PF3aT和APCT)和血小板凋亡(apoptosis)的变化。将冷藏兔血小板用Cr51标记后,检测输入兔体内后的血小板生存时间。结果表明加入UDP-Gal冷藏保存10天后的PC的Plt、MPV、PDW、血小板促凝血活性与新鲜PC相比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冷藏对照PC的Plt明显减少,MPV、PDW显著增大,血小板促凝血活性减低,与新鲜PC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加入UDP-Gal的PC冷藏保存10天后的血小板凋亡率与新鲜PC相比有所增高(P(0.05),但明显低于冷藏对照组(P(0.01),其血小板聚集率(诱聚剂为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减低,但仍能保持在新鲜血小板的50%以上。添加UDP-Gal时冷藏保存10天的血小板与新鲜的血小板在体内的生存时间相近(P(0.05),输注兔体内72小时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在新鲜对照组、UDP-Gal冷藏保存组和冷藏对照组分别为57.5%±7.2%、50.3%±6.3%和0.1%±0.5%。结论尿苷二磷酸半乳糖对冷藏保存的兔血小板有保护作用,并能延长冷藏兔血小板在体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是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但血小板膜蛋白极不稳定,易活化,造成实验结果不可靠,为此应采用统-标准的检测方法.为探讨该目的并了解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情况,实验中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正常人及37例成人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正常人无固定组在标记后30,60,90和120分钟时,CD62P和CD63阳性率(%)分别为7.57±2.33,20.50±5.70,28.70±5.67,36.52±6.13及0.89±0.36,1.11±0.84,2.35±2.02,5.43±3.66,其相应点的平均荧光强度各自为1.57±0.13,1.88±0.08,2.00±0.09,2.38±0.22及3.91±0.11,4.07±0.16,4.38±0.14,4.44±0.19,二项均随检测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其中阳性率增高更加显著.而正常人多聚甲醛固定组CD62P和CD63在相同各时间点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基本相同,未出现明显变化.此外,37例成人糖尿病患者CD62P和CD63的阳性率分别为(14.11±6.68)%及(2.71±1.74)%,比相对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P<0.05).由此可见,血小板CD62P和CD63非常敏感,在体外易受激活,采血后需立即标记,全部操作应在30分钟内完成,而多聚甲醛固定可抑制活化并稳定血小板标记复合物,使上机检测时间延长至2小时而对结果无影响.成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可能与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其受体的变化,并探讨其出血及血栓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部分MPD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血小板膜GP Ⅰb、GP Ⅱb/Ⅲa 以及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变化.结果MPD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GP Ⅰb百分标记率在MPD组为60.51%±11.80%,较正常对照组75.84%±6.18%减低(P<0.01).血小板膜GP Ⅱb/Ⅲa的百分标记率在MPD组和正常组分别为63.84%±10.92%和70.34%±9.15%(P>0.05).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百分标记率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55%±16.15%和68.71%±5.87%(P<0.05)和66.00%±3.34%和62.67%±3.39%(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MPD组病人血小板GP Ⅱb/Ⅲa存在较大异质性,个别病例还有异常条带出现.结论MPD病人出血或血栓形成可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受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从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必须在采血后6小时内完成.为了研究采血后8小时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性能有无改变,作者等在两个实验室(甲及乙)对放置不同时间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进行体外及放射性同位素自身体内性能测定.实验室甲的研究结果发现放置8小时(n=10)制备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容量及血小板得率较放置1-2小时(n=10)为高(分别为276±25对249±19ml及76±18×10~9血小板),显然只有富含血小板血浆容量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血小板自身体内回收率或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4±11对47±9%及167±37对170±25小时).实验室乙也发现放置8小时(n=12)制备的富含血小板血浆容量及血小板得率较放置6小时(n=10)为高(分别为304±31对279±37ml及88±26对77±27×10~9血小板).两组的ADP诱导的血小板形态改变,β-血栓蛋白释放量、乳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生长因子(TPO)是巨核细胞系唯一的特异性生理性正调控因子。它可诱导造血干、祖细胞向巨核细胞系分化,促进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及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为了研究TPO的生物活性,我们给~(60)Co照射小鼠腹腔注射重组入TPO (rhTPO),每天0.2mg/kg体重或0.3mg/kg体重,连续20天。检测了小鼠的外周血象及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培养。结果rhTPO治疗组小鼠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下降较慢,并且提前恢复,尤其是在0.3mg/kg体重组(P<0.05-P<0.01)。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见rhTPO治疗组小鼠的骨髓CFU-MK和BFU-E(10天),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骨髓GM-CFU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因此,我们认为rhTPO可促进受照小鼠巨核细胞系和红细胞系造血的重建,是临床治疗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的有希望的生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31Ⅰ标记的血管抑素在荷Lewis肺癌C57BL/6小鼠体内的放射受体显像,评价血管抑素及131Ⅰ-血管抑素和单纯131Ⅰ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探讨131Ⅰ-血管抑素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①2001-02/05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核医学实验室进行显像实验用氯胺-T法进行131Ⅰ标记,将标记产物131Ⅰ-血管抑素从尾静脉注入荷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体内,用131Ⅰ标记的白蛋白作为对照,分别于24,48,96,144 h后进行ECT扫描.②2002-07/2003-02在该实验室进行治疗实验28只荷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移植瘤直径约1cm)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131Ⅰ-血管抑素(含131 I 11.1 MBq,血管抑素12.5 mg/kg),血管抑素(12.5 mg/kg),131Ⅰ(11.1 MBq)和生理盐水各0.3 mL,1次/周,治疗2次,观察14 d内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131Ⅰ-血管抑素尾静脉注射后,48 h内γ显像以全身分布为主,96 h后肿瘤部位显像,并呈高度特异性浓集.131Ⅰ-血管抑素,131Ⅰ,血管抑素和生理盐水治疗两周后,各组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963±126),(5219±351),(3943±236),(7353±350)mm3,其抑瘤率分别为73.3%,29.0%,46.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 3).结论131Ⅰ-血管抑素可以高度特异性浓集于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部位,并使肿瘤组织显像;131Ⅰ-血管抑素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强于单纯的等浓度的血管抑素和131Ⅰ,131Ⅰ-血管抑素在实体瘤的干预性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