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应用肌肉肌腱转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肌肉肌腱转位术。完成手术之后一年,查看患者屈肘功能、肩外展功能、伸腕伸指功能,这三大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全部屈肘功能重建患者屈肘肌力达到Ⅲ级以上,全部肩外展重建患者肩外展肌力Ⅲ级以上,在伸腕伸指功能的恢复上,有高达92.86%的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肌肉肌腱转位术运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22例,评价其治疗前后桡神经功能,并作手术前后比较。结果行屈肌腱转位代伸肌腱术后,22例患者伸腕、肌力、伸拇、伸指等功能均较术前有大幅度提高,各项功能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总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0.9%。结论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腕手部关节病变的超声和磁共振病变分布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腕手部超声和磁共振检查, 计算两种影像方法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和肌腱病变的检出率, 以磁共振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对腕手部关节各种病变的诊断效力。  结果  共评价腕手部103个关节和112个肌腱区域。超声和磁共振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9.2%、11.7%、18.8%和62.1%、14.6%、32.1%。腕关节三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腕部伸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屈肌腱, 掌指关节屈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伸肌腱。与磁共振相比, 超声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2.2%、73.3%、59.5%, 特异性为94.9%、97.7%、98.6%, 阳性预测值为96.7%、84.6%、96.2%, 阴性预测值为88.1%、95.6%、80.2%。  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腕部受累较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常见, 腕部伸肌腱病变较屈肌腱病变常见, 掌指关节处屈肌腱病变较伸肌腱病变常见。以磁共振为对照, 超声检查对腕关节各种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 对掌指关节处伸肌腱病变诊断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腕手部关节病变的超声和磁共振病变分布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腕手部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计算两种影像方法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和肌腱病变的检出率,以磁共振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对腕手部关节各种病变的诊断效力。结果共评价腕手部103个关节和112个肌腱区域。超声和磁共振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9.2%、11.7%、18.8%和62.1%、14.6%、32.1%。腕关节三种病变检出率均高于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腕部伸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屈肌腱,掌指关节屈肌腱病变检出率高于伸肌腱。与磁共振相比,超声对腕手部关节滑膜炎、骨质侵蚀、肌腱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为92.2%、73.3%、59.5%,特异性为94.9%、97.7%、98.6%,阳性预测值为96.7%、84.6%、96.2%,阴性预测值为88.1%、95.6%、80.2%。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腕部受累较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问关节常见,腕部伸肌腱病变较屈肌腱病变常见,掌指关节处屈肌腱病变较伸肌腱病变常见。以磁共振为对照,超声检查对腕关节各种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对掌指关节处伸肌腱病变诊断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第一腕掌关节掌、背侧韧带的同时重建,为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脱位提供一种可靠的方式。方法:利用桡侧腕屈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腱束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后编织缝合,起到同时重建掌、背侧韧带,使脱位的第一腕掌关节复位并稳定。结果:临床应用48例,效果满意。结论:桡侧屈腕肌腱和桡侧腕长伸肌腱部分移位与拇长展肌腱交叉缝合后,符合第一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的解剖要求,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陈旧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手的指深、浅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在成年人中很常见。这类腱鞘炎大多是在内因的基础上由慢性劳损而引起。腕部的指长伸肌,指总伸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短伸肌等肌腱也可发病,但较少见。因为手部的伸肌腱是无滑膜和腱鞘的,故不发生此病。我科门诊治疗54例指深、浅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22~59岁。采取经皮穿刺切断指鞘韧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方法 先用碘酊及酒精消毒局部皮肤。选用已消毒的7~9号针头2个,尖端弯成钩状,约60°角。抽取1%~2%procaine2~4ml经皮浸润到需要切断的指鞘韧带处,然后退出针头。换上已备好的钩状针头,沿着原孔进入,针尖的斜面向上到皮下时转向下方定位。如为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需在近侧横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伸腕及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伸腕肌群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伸腕肌群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20min,疗程2周,治疗过程中记录首次出现主动伸腕动作的时间。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以下评估:上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估、伸腕肌群肌力评估、主动伸腕关节活动度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估(ADL)、Jebsen手功能评估、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通用组合评估。结果:试验终点时,试验组共21例患者,对照组共20例患者。治疗组中有19例(90.48%)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主动伸腕动作;对照组中有12例(60.00%)患者出现了主动伸腕动作,治疗组患者平均主动伸腕动作出现时间(18.33±7.01)天,显著早于对照组(40.95±20.02)天。两组患者各项参数治疗前后对比均存在组内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数据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Fugl-Meyer简易运动功能评分、伸腕肌群肌力、主动伸腕关节活动度、ADL得分和ICF得分的差值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Jebsen手功能得分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功能相关参数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的得分(P0.05)。结论: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相比,对侧触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使早期脑卒中患者主动伸腕动作出现的时间显著提前,并能有效促进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0~1996年收治晚期桡神经损伤患者26例,均采用屈腕肌腱移位来重建伸腕伸指功能,经过随访,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17例,女9例,年龄12~49岁,平均34岁,其中,8例为神经损伤后桡神经缝接后功能恢复欠满意者;12例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腕手矫形器.方法:该腕手矫形器由腕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的主架,主架的前侧固定安装一U形前支架;食指套圈、中指套圈、无名指套圈和小指套圈分别通过弹力带连接在主架的腕背护扳上;拇指套圈通过钢丝安装在腕背护板的食指套圈一侧;一外展弹力套通过钢丝设置在小指套圈外侧的腕背护板上.使用时可根据矫形需要,将手腕以手心朝上或朝下之方式伸入腕背护板和腕托架构成的主架内,手位于其前方,指套置于滚动套管上的前方,手指伸至滚动套管下的前方,指套圈分别套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上,拇指套圈套在拇指上.然后根据矫形需要活动手腕,实现其各种矫形功能.结果:该新型腕手矫形器可用于伸指肌腱损伤术后保持手指呈伸直状态,以限制手指的活动范围,促进断端的愈合;用于屈指肌腱损伤损伤术后保持腕关节和指关节处于屈曲状态;改善腕关节屈、伸,增加腕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增加腕关节桡侧偏移的活动范围;增加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肌力、桡侧腕伸肌和尺侧腕伸肌肌力、尺侧伸腕肌和尺侧屈腕肌肌力、指总伸肌肌力、指浅屈肌及指深屈肌肌力.结论:该种型腕手矫形器适用于腕及手的神经、肌腱、肌肉、血管损伤术后保护,腕及手骨折所致的腕关节、指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可改善腕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C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CCFE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CCFES组在患侧腕背伸肌给予CCFES,将电极置于双侧腕背伸肌运动点,首先采取三点法对健侧产生轻微腕背伸动作(<10%完全动作幅度)、中等腕背伸动作(50%完全动作幅度)、完全腕背伸动作时的肌电值进行标定,然后调节刺激器使患侧腕关节产生与健侧三个相同幅度的动作,记录所需电流强度。治疗时健侧做腕背伸动作以触发刺激器,给予患侧腕背伸肌相对应强度的电刺激以产生与健侧相似的动作。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持续时间20min。对照组在患侧腕背伸肌运动点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输出波形为方波,电流频率60Hz,脉冲宽度200μs。两组治疗方案均为每次20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分法、上肢运动力指数(MI)、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主动腕背伸活动度(AROM)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周结束时,CCFES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评分及腕背伸ARO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上肢Fugl-Meyer、MI、FTHUE-HK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CCFES组上肢Fugl-Meyer和FTHUE-HK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较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8年以来共进行 33例断趾再植 ,其中 15例再植失败。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5例 18趾 ,第 1趾 15个 ,第 2趾 3个 ;其中男 13例 15指 ,女 2例 3趾 ;旋转撕脱性断伤 9指 ,重物砸伤 9趾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4 2岁 ,平均 2 7.5岁。依据伤情及足难以翻动的特点 ,我们采取逆行法再植 ,即依次缝合足底皮肤—趾屈肌腱—趾底动脉 ,趾神经—固定趾骨—缝合趾伸肌腱—趾背动脉 ,静脉—趾背皮肤。 9趾各吻合 1条趾底动脉 ,4趾各吻合 2条趾底动脉 ,另 5趾中 2趾吻合趾背动脉 ,3趾经静脉移植桥接趾背动脉。 18趾均吻合 1~ 2条趾背静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腕关节等张屈伸训练是否会增长肌肉力量并产生交叉迁移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康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2名右利手男性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首先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等张肌力评定,然后训练组受试者进行右腕关节屈伸等张肌肉力量训练,对照组保持日常活动不进行训练;6周后再次评定等张肌力。结果:训练组右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屈肌肌力、左侧腕伸肌肌力分别增加了19%、12%和41%,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屈肌肌力减少0.6%,左侧腕屈、伸肌肌力增加0.6%和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右侧腕伸肌肌力虽增加了32%,但与对照组相比(右侧腕伸肌肌力也增加了1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9)。结论:本研究证实了6周单侧腕关节屈伸等张训练方案在右利手青年男性受试者交叉迁移效果良好,为临床康复实践提供了可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肌肉电控制的前臂假肢。该假肢是利用前臂截肢者残端上检测到的肌电信号来控制的,可以实现指伸屈和旋腕两种动作。介绍了获取和处理肌电信号的模拟电路,全部电路置于带有镀金电极的小型绝缘塑料盒内,使镀金电极与残端肌肉直接接触以提取肌肉电信号。对假手的机械结构和握力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减轻假手重量和降低机械噪声的方法。能自动换速增力的机构,使假手获得了传动效率高、噪声低和握力大的效果。两年多的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假手的设计是成功的,患者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背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6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腕背部囊肿的超声图像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与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腕背部囊肿136例,根据发生解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伸肌支持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和骨间背侧韧带囊肿,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5%(2/136)、24.3%(33/136)和74.2%(101/136)。囊肿具体发生部位排在前3位的是舟月背侧韧带、指伸肌腱及示指伸肌腱滑液鞘、桡侧腕长及腕短伸肌腱滑液鞘,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3%(82/136)、8.1%(11/136)和6.6%(9/136)。腕背部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二维灰阶超声显示伸肌支持带囊肿体积较小,呈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位于水肿增厚的伸肌支持带内,与伸肌腱无联系,多同时合并舟月背侧韧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位于伸肌腱旁,呈椭圆形或茄形包绕肌腱,与骨间背侧韧带及伸肌支持带无联系,骨间背侧韧带呈正常的条索状回声,表面光滑、平整;骨间背侧韧带囊肿呈不规则形无回声区,位于受损韧带浅方,受损韧带增厚、回声减低,表面不光整,内部条索状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致局部变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腕背部囊肿内均无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对腕背部囊肿作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伸趾长肌腱悬吊跖骨头手术方法治疗转移性跖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跖痛症患者49例,其中合并第二跖骨头下胼胝45例(91.8%),合并第二足趾爪形趾畸形32例(65.3%)。右足患病28例,左足患病21例。应用伸趾长肌腱悬吊跖骨头手术方法治疗转移性跖痛症。结果 49例手术患者中,术后临床治愈29例(59.2%),良好11例(22.4%),好转5例(10.2%),无效4例(8.2%)。有效率为91.8%。结论应用伸趾长肌腱悬吊跖骨头的手术方法治疗转移性跖痛症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我们首次采集1例志愿者残肢的神经电信号以研究利用神经信息控制假肢模拟装置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方法将自制神经束内电极分别直接插入患者残肢上臂桡、尺及正中神经的神经束内,电极远端连接7自由度神经信息控制假肢模拟装置,以神经束外电极作参考电极。患者经过相关训练后,嘱其在清醒状态下用脑意识控制患侧作假想的指伸、屈动作,并观察模拟假肢装置的反应。结果当患者用脑意识控制患侧作各种假想动作时,我们发现从桡神经导出的神经信息能够成功地触发假肢模拟装置作伸指动作,但无法实现闭合。从其它神经导出的信息均未能有效驱动假肢装置发生动作。从同一神经内的两个神经束内电极引出的神经信息亦未能有效驱动假肢装置发生动作。结论神经束内电极可为神经信息控制假肢模拟装置提供残肢神经信息,但还需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28岁,因"左侧腕关节乏力、不明显晨僵3年,加重伴活动后胀痛1年"就诊。体格检查:腕关节活动稍受限,以背伸明显,腕关节腹侧中偏内有轻微压痛。初诊考虑"腕管综合征"。超声检查:正中神经、腕横韧带、各手指伸肌腱及屈肌腱均未见异常。左侧腕关节疼痛明显,腕桡关节多个骨的骨皮质不光滑(月骨明显),滑膜稍增厚伴周围软组织肿胀,回声不均质,CDFI:该处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左侧腕关节  相似文献   

18.
1功能性的上肢外科治疗1.1目的 :偏瘫患者因上肢肌肉痉挛或挛缩造成手的伸展功能受限时 ,可以通过手术改善手的伸腕、伸拇和伸指功能。1.2适应症 :①患者发病 9个月以上 ,意识正常 ,有改善功能的要求。②手指存有单独伸展能力。③患侧为可主动活动的应用手 ,皮肤感觉良好 ,手掌和指尖皮肤的两点分辨觉在 10mm以下。术前先用正中神经或尺神经阻滞麻醉鉴别痉挛和挛缩。阻滞麻醉可改善痉挛造成的手指伸直受限。合并挛缩时可采用屈肌腱延长术。它不但可以改善伸展受限 ,而且还增加伸肌力量 ,扩大关节主动活动范围。1.3各部位的手术方法1.3.1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计算机辅助康复环境(CAREN)步态评估系统分析单侧小腿截肢患者穿假肢后的步态运动学参数,并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方法 选取单侧小腿中段截肢但均装配假肢的受试者9例设为假肢组,同期选择健全受试者11例设为标准组,通过CAREN步态评估系统对2组受试者的步态运动学参数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并根据分析报告阐明产生差异原因。 结果 假肢组步态时相性指数为(0.88±0.04),其假肢侧的步长、支撑期百分比、髋关节支撑期最大伸展角度、膝关节支撑期最大屈曲角度、踝关节足跟着地背屈角度、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跖屈角度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肢组假肢侧的步行速度、步态周期、跨步长、支撑期百分比、髋关节足跟落地屈髋角度、髋关节支撑期最大伸展角度、髋关节支撑期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足跟着地屈膝角度、踝关节足跟着地背屈角度、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跖屈角度、踝关节支撑期最大背屈角度与标准组双侧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侧小腿截肢者穿戴假肢后步态时相对称性为(0.88±0.04),假肢侧踝关节运动学参数显著弱于自身健侧,其时空与运动学参数也显著弱于健全人。  相似文献   

20.
赵维彪 《中国康复》2007,22(3):178-179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康复效果。方法:35例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利用手功能康复评估仪(BTEPrimus),对不同部位的肌腱损伤制定不同的康复程序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包括石膏托固定腕、手指于伸直位,手指自由活动、CPM训练及模拟职业训练等。结果:经过近2个月的康复治疗,35例患者屈肌腱达优良率为71%,伸肌腱优良率为87%。结论:根据BTEPrimus制定肌腱修复术后个体化康复程序,早期控制性主动和被动活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手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