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静脉肾盂造影(IVP)不显影患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者共64例,临床诊断共66只患肾。99mTc-DTPA静脉注射后SPECT肾动态显像,获取血流灌注和功能显像图像并测定分肾GFR值。结果:IVP不显影的患肾99mTc-DTPA动态显像结果表现为0级2例,GFR均值为53.7ml/min;I级3例,GFR均值为35.8ml/min;II级7例,GFR均值为21.1ml/min;III级36例,GFR均值12.8ml/min;IV级18例,GFR均值为7.8ml/min。对99mTc-DTPA动态显像提示另一肾脏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患者手术切除患肾20例,其余行保留肾脏治疗手段,大部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评价肾功能,特别是对IVP不显影的单肾功能判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法具有简便、无创伤、灵敏度高及可重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Tcm-二乙三氨五醋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在梗阻性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2例临床相关学科已确诊或拟诊的梗阻性肾病患者,需进一步了解双肾各自肾功能及患肾功能受损程度,术前均行核素肾动态显像和X线静脉肾盂造影(IVP)。结果受检者92例(肾脏数184只),单侧患肾92例,双侧患肾22例。除外48只正常肾脏,各种病因的136只患肾中,以结石为最多,占74.3%(101/136)。各患肾的肾功能情况为:功能正常38只(27.9%)、轻度受损32只(23.5%)、中度受损19只(14%)、重度受损25只(18.3%)、无功能肾22只(16.2%)。结论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可灵敏判断肾实质功能,同时是了解总肾功能和分肾功能的无创性影像手段,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对上尿路结石患者肾功能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治疗的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分别采用多功能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ECT)配置低能通用准直器,利用放射性核素99 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 mTc-DTPA)作为示踪剂,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患肾功能,并在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前同时对这100例病人进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将前者作为治疗组,后者为对照组。结果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有功能肾的比率高于同期进行的IVU,P0.05,IVU没有显影的患肾,放射性核素显像大多有放射性核素摄取。结论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灵敏、无创,可以准确评价上尿路结石患者肾功能的状态,是一种可靠的评价肾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mTc-二乙三氨五醋酸(DTPA)肾动态显像在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患者均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11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8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结果:^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发现肾发育不良7例(58.3%,7/12),探测灵敏度与增强CT相当(X^2=1.5,P〉0.05),优于B超(X^2=4.4,P〈0.05);8例行IVP检查者仅发现肾发育不良2例。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低于健侧(t=10.2,P〈0.0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一种能有效诊断肾发育不良、并同时评价肾功能的无创性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对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159例上尿路梗阻肾积水患者行99Tom—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其肾功能,并与IVP结果对照,按其肾功能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于术后1年内复查。结果159例患者共有患肾252个,其中无功能肾66个,功能严重受损肾51个,肾功能中度受损36个,肾功能轻度受损47个,肾功能正常52个,切除患肾55个,其他121个患肾行手术解除梗阻,78例1年内复查肾功能,肾功能轻中度受损者术后恢复良好,肾功能严重受损者未见明显恢复。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对上尿路梗阻患者手术前评估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99mTc-DTPA(二乙三胺五醋酸)肾动态显像(RDI)诊断在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中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3例经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IVP)等检查证实的泌尿系结石患者行RDI检查,并对患肾的积水程度及残存功能进行分析。定量指标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脏高峰摄取率(PUR)。结果:在泌尿系结石合并轻、中度肾积水的病例中,RDI的阳性率与IVP基本一致,在重度肾积水、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例中,RDI检查较IVP更灵敏,有12例IVP不显影的重度肾积水患者RDI仍可显影。GFR及PUR能较准确地判断患肾的残存功能。重度积水和轻度积水时肾脏的GFR(单侧)分别为(14.2±4.5)mL/min和(48.6±7.3)mL/min;PUR(与健侧对比)分别为(18.6±12.7)%和(52.2±11.8)%。结论:RDI能正确反映泌尿系结石患者肾积水的程度及残存功能,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肾脏病患者进行核素肾动态显像及静脉肾盂造影(IVP),判断分肾功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静脉肾盂造影(IVP)价廉有效,历来是临床泌尿系统检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不良等原因,可致一侧或双侧尿路显示不良甚至不显影,从而低估了肾脏功能。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具有简便、无创伤、灵敏度高的特点,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本研究对56例肾病患者进行田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并与IVP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加99mTc-DMSA肾静态显像在梗阻性肾病的术式选择及疗效观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2例上尿路梗阻性肾病患者的检查资料,分为切肾组(185例)和非切肾组(387例)。结果:切肾组术前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为(5.37±3.86)mL/min,肾静态显像指数为0.63±0.32;非切肾组术前GFR为(31.18±17.48)mL/min,肾静态显像指数为1.73±0.62,两组之间的肾静态指数、GFR值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肾动静态联合显像评估的肾功能与在手术中发现的肾的结构、形态相一致。非切肾组术后GFR为(38.52±14.71)mL/min,肾静态显像指数为2.76±0.58,较非切肾组术前的肾静态指数、GFR值有明显改善(P<0.05)。肾静态显像对上尿路感染的性质、程度、病变范围等的诊断和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99mTc-DMSA核素肾静态显像结合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它可以获得直观的肾脏摄取-排泄曲线和GFR值,从而能够定量地评判分肾功能,为术式的选择和术后观察疗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与核素。肾动态显像对单侧梗阻性重度肾积水静脉尿路造影(IVU)不显影患者的肾功能评价价值。方法收集51例因单侧梗阻性肾积水经IVU检查不显影患者,分别采用CDFI测定肾内血流阻力指数(RI),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以此判断患肾肾功能,并与肾穿刺造瘘后24h引流量对比分析患肾肾功能。结果造瘘前,CDFI诊断20例患肾有功能,平均RI为0.71±0.05,核素肾动态显像诊断14例有功能,平均GFR为(48.5±6.4)ml/min;造瘘后,CDFI诊断21例患肾有功能,平均RI为0.68±0.02,核素肾动态显像诊断22例有功能,平均GFR(56.1±5.3)ml/min。造瘘后24h引流量显示,22例有功能,29例无功能。卡方检验显示,造瘘前判断肾脏是否有功能的正确率,CDFI(96.07%)高于核素肾动态显像(84.31%,P〈0.05);肾造瘘后核素肾动态显像(100.00%)则略高于CDFI(98.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侧梗阻性肾重度肾积水IVU不显影患者,术前采取CDFI评估重度积水肾脏的功能具有无创、快速、经济和准确率较高的特点,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上尿路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回顾分析34例上尿路梗阻的住院患者^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IVU在梗阻的部位、病因及输尿管、肾盂和肾盏的扩张程度以及对肾功能的评价。结果:IVU对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病因诊断方面有较大优势,并能清晰地显示出肾盏、肾盂及输尿管的扩张程度。而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的反映有明显优势。结论:对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将以形态、结构显像为主的IVU和以功能显像为主的SPECT肾动态显像结合起来分析,不仅可对梗阻部位、程度、病因做出准确判断,还可准确了解到患肾的功能,对治疗的决策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早期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55例肌酐正常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同时行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补体C3、C4、ds—DNA测定和24h尿蛋白定量等常规检查。结果55例患者中,GFR在正常范围的仅有15例,占27.3%;GFR下降患者40例,占72.7%。40例肾小球损害的患者中,23例为轻度肾小球损害,17例为中度肾小球损害。肾小球损害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肾小球损害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6),补体C3、C4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患者年龄、血清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均与GFR值负相关(P〈0.01)。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可判断SLE早期肾小球功能损害,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LN患者及对其进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的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特征。方法:对139例SLE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99mTc-DTPA常规肾动态显像,同时获得肾血流灌注和肾功能显像图,经计算机处理得到肾小球滤过率(GFR)、左右肾峰时(TP)和半排时间(C1/2)定量数据。结果:SLE患者肾血流灌注异常发生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SLE肾功能早期受损的肾图主要特点表现为C1/2及TP延长;GFR早期改变不明显,病程晚期明显降低。结论: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是早期诊断SLE肾功能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评估早期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55例肌酐正常的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同时行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补体C3、C4、ds-DNA测定和24h尿蛋白定量等常规检查。结果55例患者中,GFR在正常范围的仅有15例,占27.3%;GFR下降患者40例,占72.7%。40例肾小球损害的患者中,23例为轻度肾小球损害,17例为中度肾小球损害。肾小球损害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肾小球损害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6),补体C3、C4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患者年龄、血清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均与GFR值负相关(P0.01)。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可判断SLE早期肾小球功能损害,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LN患者及对其进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99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是临床最常用的测定GFR的检查方法.但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测定结果,如99Tcm-DTPA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感兴趣区、本底、肾脏深度、病人的年龄等.本文将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m锝-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胱抑素C(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125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75例)、微量蛋白尿组(37例)和大量蛋白尿组(13例)。进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血清CysC、血肌酐(Scr)等,对根据CysC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CysCGFR)与根据Cockcrofi-Ganct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CG-GF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微量蛋白尿组中99mTc-DTPA-GFR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尿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但Scr水平在微量蛋白尿组中与正常蛋白尿组无统计学差异。以99mTc-DTPA-GFR为判断标准,分别以90 ml/(min·1.73 m2)和75 ml/(min·1.73 m2)为分割点,结果 CysC-GFR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和89.3%,均高于CG-GFR。结论 CysC-GFR可以敏感、准确地反映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GFR功能,比99mTc-DTPA-GFR测定更为简便,较CG-GFR更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动态显像与IgA肾病(IgAN)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证实为IgAN患者67例,对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损害程度进行Katafuchi’s积分和Lee氏分级。全部患者均接受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计算出灌注指数(PI)、肾小球滤过率(GFR)和20min清除率(C20)。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显像指标与病理积分间的关系。结果:PI与血管损害积分正相关(P<0.01),GFR与肾小球损害(P<0.01)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5)负相关,C20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5)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增高,GFR和C20值逐渐降低,PI值逐渐增高,且各级之间显像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结果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病理损伤的进程,对IgAN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中肾盂内压的改变及通道创伤对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共156例患者,男81例,女75例,年龄27~72岁,平均(48.04±10.39)岁。根据B超有无肾积水及程度分为:正常无积水组56例,轻度积水组62例,中度积水组38例。重度肾积水5例因患肾GFR10 ml/min均行肾切除术而未入组。经腹部X线片测量结石最大纵径0.6~5.0 cm,平均(2.13±0.94)cm。最大横径0.5~3.0 cm,平均(1.51±0.61)cm。肾结石直径2.0 cm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的直径1.5 cm的肾结石及上段输尿管结石为手术适应证。术前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采用全麻,先经膀胱镜向患侧输尿管逆行置入6F输尿管导管至肾盂内,导管通过压力传感器模块,密闭连接多参数监护仪,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肾盂平面。测压系统调零。术中实时监测记录肾盂内压变化。在B超定位、引导下,进行经皮肾穿刺,建立24F标准皮肾单通道,应用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清石治疗。全部患者PCNL术前及术后1周接受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PCNL术前与术后GFR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为方差分析。PCNL术前与术中肾盂内压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手术时间83~113 min,手术一期结石清除率75.0%。无术中、术后出血需输血者,无胸膜、腹腔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肾积水正常组和轻度积水组碎石前、碎石中肾盂内压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积水组碎石中肾盂内压高于碎石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碎石前3组间肾盂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碎石中正常组与轻度积水组肾盂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积水组碎石中肾盂内压高于正常组和轻度积水组(P0.05)。术中可见肾盂内压瞬间升高,最高达67.00 mm Hg,持续时间短暂。各组平均肾盂内压,无论PCNL碎石前、碎石中,均30.00 mm Hg。各组PCNL术前与PCNL术后GF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通道PCNL手术对无积水肾或轻度积水肾的肾盂内压无明显影响。对中度以上积水肾,应避免肾盂内压增高导致返流、感染。标准通道PCNL围手术期,术肾GFR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