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早期诊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方法:对三组(正常组、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共12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动脉硬化情况,记录血流值。对三组同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ICA/CCA)进行统计学F检验。结果:正常组、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IcA/CCA比值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ICA/CCA比值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ICA/CCA)有助于早期诊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三维超声成像特征及其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例,均经二维超声证有1处以上的粥样斑块形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三维彩色多普勒超成像系统,三维图像采集方法选用自由臂方式,扫描过程包括血管长轴扇形扫描和血管短轴平行扫描,脱机进行血管壁,管腔血流的三维重与显示。结果:正常颈动脉的三维重图像能够连续,完整地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空间走行,可见其管壁内膜面光滑平整,管腔通畅,血流充填完满,粥样斑块形成的颈动脉三维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斑块的立体形状,表面特征,确切部位,血管腔大小及血流的空间走行情况,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诊断具有 临床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与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优劣。方法对80例有两项以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颈动脉斑块的总体发病率左侧高于右侧,斑块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超声与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和(或)狭窄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78.1%和73.8%;诊断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43.5±0.6)%和(46.5±0.7)%(P>0.05)。以血管造影为诊断参照标准,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7%、63.64%、86.44%和73.68%。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偏低,但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血管造影,联合应用颈动脉造影对其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硬化对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姣 《临床医学》2007,27(4):45-45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早期发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干预其发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对14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颅外段向颅内动脉灌注减低,远段MCA血流速度减慢,PI值降低,频谱形态改变,呈低搏动性特征改变。在可经颞窗探测的1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引起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92例,敏感度82.8%,特异度76.3%。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能够很好地提供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资料,提高了无创性超声检测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是一种可靠的综合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CCD检侧偏头痛患儿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结果:典型与普通型偏头痛间歇期与发作期TCCD改变无差异。间歇期血流速度略高于对照组。发作期颅内动脉血管以轻度痉挛为主要病理改变。结论:TCCD技术可实时以色彩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可提高颅内血管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对儿童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彩超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6例脑梗死患者和58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椎动脉结构和血流参数。方法: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AS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扁平斑多见,软斑、溃疡斑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对脑梗塞患者颅外、内大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检查并分析。方法:50例经ET扫描确诊为脑梗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颅外、颅内大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性质、脉动指数进行观察。结果结论:TCD可见梗塞部位供血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或明显减慢,脉动指数增高或减低,频谱形态和音频均有异常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护理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颈动脉的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Acuson-128XP10超声仪检测147例老年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及各项血流参数值。结果:颈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并随年龄增大其发生率增高;加之高血脂、高血压、脑梗塞等影响,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结论:超声显像可对老年人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作出诊断,对临床有较大帮助, 老年人颈动脉检查应进一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高血压并发脑梗塞患者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谱勒诊断仪,对95例高血压并发脑梗塞患者(Ⅰ组)颅外段颈动脉进行血流及血管结构的检测,同时对70例无高血压及病是的脑梗塞患者(Ⅱ组)进行对比对照分析检测。结果:发现Ⅰ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Ⅰ组患者的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均对照组明显减慢(P〈0.001)。结论:高血压并发脑梗塞患者颅内段小动脉硬化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0.
成勇  帅杰  刘勇 《中国康复》2005,20(6):339-34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在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并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方法:对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听诊、CDI、TCD检查,其中175例加行DS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49例患者行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随访。结果:①CDI证实颅外段脑血管狭窄〉50%的患者血管杂音的阳性率高达82%。TCD提示颅内段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杂音阳性率达50%。②CDI及TCD示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DSA符合率达82%;TCD提示颈内动脉虹吸段或大脉中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DSA符合率达98%。③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后患者CDI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膜增生情况。CDI及TCD在术后监测发现狭窄段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则表现为血流速度的再度增快。结论:CDI、TCD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前的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局部脑血流减少及血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默力  华扬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26-7728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间期局部脑血流减少与血管本身病变多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1-06/2002-07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临床诊断的56例TIA患进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mial doppler,TCD)以及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coded Doppler sonography,CCDS)扫描的检查,将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IA的血管因素按其相关度顺序排列为脑动脉硬化(73.3%)、颈动脉斑块数量(69.2%)、易脱落颈动脉斑块(23.2%)及颅内外血管的狭窄(19.0%)。以上血管因素在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之间有明显差异,与老年人关系更密切。结论:TIA的血管因素主要为脑动脉硬化、颅内外血管的狭窄和不同数量及质量的颈动脉斑块,颅内动脉硬化和血管狭窄较颅外发生率更高。老年人TIA的血管因素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部血管检查患者100例,设置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100例,设置为参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79例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占比例79.0%,91例颈总动脉分叉,所占比例为91%,4例颈内动脉,3例椎动脉,参照组中有12例出现斑块,所占比例为12.0%,8例颈总动脉,2例颈内动脉。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部血管检查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准确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发展进度,有利于实现颈部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03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痛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各项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二维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等指标,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而颈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指标只有在血管显著狭窄时才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为早期无创性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65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CA),测量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管径及狭窄程度、脉冲多普勒(PW)测量上述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对获得的频谱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部动脉,其颈动脉壁31例伴有粥样硬化斑块,21例伴有不同程度狭窄,斑块发生部以颈动脉分叉及向颈内动脉延伸处居多.PW频谱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PI、RI升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体表无创、直观的检查,为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有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外周血管疾病检测的有效性。方法:对33例因多种原因所致外周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CDFI对病变血管内径、内膜厚度、管腔变异、腔内斑块、血流速度、血流方向、与周边结构关系等进行详尽的检查探索,并与病史、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及血管造影等其他检查方法相结合,以达到确切诊断的目的。结果:准确测出动脉狭窄8例、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脉瘘3例,动脉血栓4例,静脉血栓10例。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动超声对外周血管疾病的检测具有无创、精确、方便、快捷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儿童型和成人型烟雾病的病变差异及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型和成人型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损伤和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应用超声观测颅外动脉的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时间平均速度、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流速,研究儿童型和成人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研究两型之间颅内大血管病变的差异。结果 ①儿童型患者大脑后动脉的累及率明显高于成人型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的病变累及率两型之间无明显差异;②儿童型患者椎动脉的阻力较成人型患者明显升高,而流速明显下降,其他颅外大血管之间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型和成人型烟雾病患者颅内血管的病变率存在明显不同,进而导致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血管重构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结合评价颈动脉颅外、颅内段血管重构,以及斑块声学特征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163例中老年患者,检测颈动脉颅外段,根据重构指数分为正性重构(A组)51例、负性重构(B组)62例、无重构(C组)50例。观察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斑块类型及声学特征,计算斑块面积(PA)、血管总面积(TVA)、管腔有效面积(LA);并同时行TCD颅内段动脉检测。结果脑梗死发生率的大小依次为A组、B组和c组,各组间比较均P〈0.05;A组不稳定斑块、大脑中动脉血流异常发生比高于B组和C组,均P〈0.05,斑块部位TVA与PA呈正相关(r=0.66,P〈0.05);B组斑块部位LA与PA呈负相关(r=-0.48,P〈0.05);斑块回声类型不同,其脑梗死发生率有一定差异,依次表现为低回声脂质斑块大于中等水平回声纤维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和强回声斑块,均P〈0.05。结论颈动脉血管重构类型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血管斑块特征的检测分析,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10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43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斑块情况,同时检测血压、血脂、血糖等项目。结果:(1)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为81.21%,对照组为22.96%,(P〈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最多,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部。(2)年龄、高血压、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的升高是缺血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对颈动脉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控制有重要临床意义。利用高频超声可实时检测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对脑梗死的预防及预后有很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0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双侧颈动脉超声观察,并与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对照检查分析。结果:(1)老年人高血压病组颈动脉阳性检出率为84%,斑块检出率为67%,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2)老年高血压病组SPV、EDV较健康老年人组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血流减慢为主;(3)颈动脉血管病变彩色多普勒多有相应特征性改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多以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慢、血管阻力指数增高和顺应性降低为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直观、动态地了解颈动脉硬化程度及粥样斑块性质,有助于临床的诊治,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技术用于检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血管超声技术分别检测了3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和15例非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脑血流量.3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又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疾病分为A组(1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和B组(19例,无脑血管疾病).结果二维超声显示心血管病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MT与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5);斑块总积分及斑块总面积与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51,P<0.05);心血管病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超声显示心血管病组中A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量及脑血流量均显著低于B组及对照组(P<0.05),脑血流量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显著负相关(r=-0.58,P<0.05).结论应用综合血管超声技术检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预后,对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