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pd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0.4%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组(R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0.4%罗哌卡因30 ml。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皮、术中1 h、出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HR);术后即刻、4、6、8、12和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腹部感觉阻滞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Rpd组术后6、8和12 h Rpd组的VAS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即刻、4和24 h VAS评分无差异(P0.05),腹部感觉阻滞时间Rpd组明显长于R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8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的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麻醉持续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阻滞6 h、12 h以及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阻滞后6 h相比,两组阻滞后12 h、24 h VAS评分逐渐升高,但观察组阻滞后12 h、24 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麻醉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注射0.2%罗哌卡因20ml,C组不阻滞;两组均行PCIA,术后2、6、12、24和48h时行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2、6和12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内T组PCI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结论 TAP阻滞联合PCIA用于腹腔镜胃癌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术毕于硬膜外腔推注2 mg吗啡行术后镇痛,B组患者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分别于术后1 h、4 h、8 h、24 h随访病人并记录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产妇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磺酸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为剖宫产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H组、L组和C组,每组20例。H组、L组和C组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分别于两侧推注0.375%罗哌卡因、0. 250%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各20 mL。记录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_1)、1h (T_2)、6h(T_3)、12h (T_4)和24h (T_5)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Bruggrmann舒适度评分(BCS),统计患者TAP术误入血管及血肿形成例数,记录患者术后及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生例数。结果 H组、D组T_2、T_3和T_4时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 0. 05)。H组、D组T_1、T_2、T_3、T_4和T_5时BCS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C组(P 0. 05)。各组患者误入血管及血肿的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组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例数显著多于H组和D组(P 0. 05)。结论 0. 250%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TAP阻滞术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患者恢复期的舒适度,减少局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足踝手术病人68例,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联合盐酸氢吗啡酮组(RH)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全麻前给予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R组局麻药为0.4%罗哌卡因30 ml神经周围注射;RH组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0.01 mg/kg盐酸氢吗啡酮共30 ml神经周围注射。观察阻滞后12 h、24 h及36 h病人VAS评分及镇痛持续时间。结果 RH组在给药后24 h VAS评分(1.2±0.5)明显低于R组(3.5±1.2),RH组镇痛持续时间(27.5±2.1 h)明显长于R组(22.3±1.8 h),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与单纯应用0.4%罗哌卡因相比,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盐酸氢吗啡酮可以明显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并减轻阻滞作用消退时病人的反跳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腹横肌平面阻滞和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92例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共46例,接受全麻+经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和骶管阻滞组(共46例,接受全麻+骶管阻滞麻醉)。对比分析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和骶管阻滞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术中相关监测指标、术后自控舒芬太尼(基础量基础上追加)消耗量、疼痛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评分、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和肠胃道功能恢复情况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出室时间短于骶管阻滞组(P均<0.01);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平均动脉压高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而心率低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在术后6 h内,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术后自控舒芬太尼追加消耗量、FLACC评分均高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但在术后12 h、术后18 h、术后24 h三个时点,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和骶管阻滞组的术后自控舒芬太尼消耗量、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导尿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骶管阻滞组(P均<0.01)。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中各有优劣,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利于患儿术中生命体征保持、术后苏醒和术后肠胃道功能恢复,但应用骶管阻滞的术后短期镇痛效果更佳,可减少术后麻醉药物应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啶腹腔喷洒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L组,n=20)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啶组(LY组,n=20),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结束前腹腔镜直视下腹腔内喷洒0.25%罗哌卡因50 ml(L组)和0.25%罗哌卡因和1μg/kg的右美托咪啶混合液50 ml(LY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T_0)、术后2 h(T_1)、术后4 h(T_2)、术后24 h(T_3)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第一次辅助镇痛药物(曲马多)时间、曲马多总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L组在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高于L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第一次辅助镇痛药物时间[(90.75±36.10)min]明显短于LY组[(759.00±277.54)min],P0.05。L组曲马多总用量[(222.50±86.56)mg]明显高于LY组[(77.50±54.9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啶腹腔喷洒可有效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24 h内的VAS评分,延长术后第一次辅助镇痛药物的时间,减少辅助镇痛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行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手术结束前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3组:低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L组,n=20)在手术结束前应用0.2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中浓度罗哌卡因浸润麻醉组(RM组,n=20)在手术结束前应用0.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C组,n=20)在手术结束前直接缝合切口,不给予任何局部麻醉药。观察患者术后2 h、6 h、24 h、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麻醉恢复时间及手术结束后的躁动评分及相关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RL组和RM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及术后6 h内的躁动评分低于C组(P<0.05),RL组和RM组患者在术后2 h、6 h、24 h的VAS评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低于C组(P<0.05),恢复时间较C组显著缩短(P<0.001)。3组间的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能够有效地降低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下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或竖脊肌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行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全身麻醉诱导前,2组在超声引导下经腹横肌注射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20 mL,之后观察组于T_5椎旁竖脊肌、对照组于T_5椎旁间隙注射质量分数0.375%罗哌卡因20 mL。记录2组手术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操作相关血肿发生情况,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2、4、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术后24 h补充镇痛比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12.6±2.6)min]较对照组[(19.1±2.1)min]短,操作相关血肿发生率(0)较对照组(19.35%)低(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20±18)min]、术中舒芬太尼用量[(44±4)μg]、麻醉苏醒时间[(2.8±0.9)min]、拔管时间[(3.9±0.5)min]、术后24 h补充镇痛比率(6.90%)与对照组[(516±20)min、(45±3)μg、(2.7±0.9)min、(3.8±0.6)min、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6、12、24 h VAS评分[(2.2±0.6)、(2.0±0.4)、(1.6±0.2)、(1.3±0.3)、(1.2±0.4)分]与对照组[(2.2±0.5)、(1.9±0.4)、(1.5±0.3)、(1.2±0.4)、(1.3±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竖脊肌阻滞可取得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阻滞相同的镇痛效果,且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操作相关血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7):1084-108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纹肌平面阻滞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T(腹横纹肌平面阻滞)组36例和S(硬膜外阻滞)组34例。T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纹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S组行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VAS、Ramsay评分,CRP、IL-6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组术后1h、12h、24h VAS评分均低于S组,Ramsay评分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RP、IL-6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组术后12h、24h CRP、IL-6指标水平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8.33%)低于S组6例(26.4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纹肌平面阻滞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术后不良反应少,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郭怡  谢澎  王鹏 《中国内镜杂志》2017,23(10):76-82
目的观察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需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全麻诱导后行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静注0.2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给予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1.00μg/kg+昂丹司琼16.00 mg+地佐辛10.00 mg+生理盐水配置成100 ml,设置2 ml/h,自控时间15 min。观察两组麻醉前(T_0)、术后1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及术后48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记录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并抽取静脉血采取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_1和T_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降低,T_1、T_2及T_3时点心率(HR)降低(均P0.0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组内比较,T_1时点MAP高于T_0时点,T_1和T_2时点HR高于T_0时点(均P0.05)。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于T_1、T_2、T_3和T_4时点VAS评分均更低,且术后24 h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总量均降低(均P0.05),CD4~+%水平均升高,IFN-γ水平T_2和T_3时点均升高(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B超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较佳,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疼痛程度更低,对机体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肝包虫手术患者术后转归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开腹肝包虫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视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组(OT组),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组(UT组)和切口局麻组(LA组)各30例。OT组在手术开腹时,直视下于右侧腹横肌平面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UT组在诱导后用0.25%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行超声引导下右TAP阻滞,LA组用0.25%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切口局麻。记录术后2 h(T_0)、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的VAS评分。记录术后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T_3、T_4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T_2时,OT组和UT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LA组,术后哌替啶的需求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少于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包虫手术后12 h内,超声引导下和直视下的单侧TAP阻滞比切口局麻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了术后阿片类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排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择期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R组)和全麻+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组(G+DR组),每组各30例。G+R组和G+DR组于麻醉诱导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G+R组和G+D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和0.375%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0.6μg/kg 20 ml。3组全麻诱导置入i-gel喉罩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15μg/(kg·min)和异丙酚同时泵注,术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节异丙酚的泵注速率,维持BIS值45~55。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记录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静息时、主动功能锻炼(AFE)状态下和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状态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术后1、4、8、12和24 h各时间点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4 h内解救镇痛药用量。记录收肌管阻滞有关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镇静过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和G+R组相比,G+D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G组相比,G+R组术后1和4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G+DR组术后1、4、8和12 h静息、AFE和CPM状态下的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G+R组相比,G+DR组术后8和12 h静息时、AFE状态下和CPM状态下VAS评分以及术后24 h氟比洛芬酯用量均明显降低(P0.01)。3组股四头肌肌力、地佐辛用量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6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375%罗哌卡因20 ml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快,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骶管阻滞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RD组和R组。RD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R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总容积均为1 ml/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Anon四分评分法,记录术后躁动发生率;采用OPS法评定术后2 h、4 h、8 h、12 h、24 h镇痛效果。结果 RD组阻滞起效时间较R组明显缩短(P0.05),镇痛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较R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8 h、12 h RD组OP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较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的罗哌卡因阻滞,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比较2组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儿的镇痛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后4 h的VAS评分,对照组术后8、12、24、48 h的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4 h的Ramsay评分,且观察组术后8、12、24、48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镇痛总满意度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罗哌卡因阻滞,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阻滞的镇痛、镇静效果更好,安全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神经阻滞在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术的老年单侧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n=30),给予0.4%罗哌卡因40 mL;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组(RD组,n=30),给予0.4%罗哌卡因40 mL和地塞米松10 mg。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 h、12 h、24 h、48 h镇痛泵使用总量。结果 R组和RD组的麻醉阻滞完全率分别达到90.0%和93.3%(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搬动患肢时的VAS评分,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患者麻醉后15 min搬动患肢时的VAS评分显著大于RD组[(4.8±0.6)分vs(2.8±0.5)分,P<0.001],RD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镇痛泵药液的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腹横筋膜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行肋缘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对照组患者超声引导下进行双侧腹横筋膜阻滞。确定针尖处于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时,回抽无血,两侧各注入0.25%罗哌卡因20ml。观察组患者,双侧均注入0.25%罗哌卡因20ml,其中混合舒芬太尼10μg。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等;并于术后1h,6h,12h,24h,48h时评估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评分;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1),腹横筋膜阻滞完成后5min(T2),阻滞完成后20min(T3),切皮时(T4),苏醒拔管后(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穿破腹膜,阻滞不全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h,24h及48h的静息痛及运动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及追加氟比洛芬酯的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及不良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腹横筋膜阻滞中,10μg舒芬太尼能够显著延长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同时无明显副作用。因而0.25%罗哌卡因40ml复合舒芬太尼20μg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刘一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53-2254
目的:评估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22例)和单纯全麻组(B组,20例),两组诱导用药相同。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体温、尿量、血糖、中心静脉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5 min后、气腹20 min后、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 4个时间点记录HR、MAP、PETCO2,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在气腹5 min后和气腹20min后,HR和MAP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术后唤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清醒快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目的:评估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22例)和单纯全麻组(B组,20例),两组诱导用药相同。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体温、尿量、血糖、中心静脉压,分别于麻醉前、气腹5 min后、气腹20 min后、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 4个时间点记录HR、MAP、PETCO2,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在气腹5 min后和气腹20min后,HR和MAP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术后唤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清醒快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