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OLF)方案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持续静脉滴注(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根治术(D2)后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经胃癌根治术(D2)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DCF方案30例(第1天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5-Fu5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每21天重复)或OLF方案32例(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亚叶酸钙200 mg/d静脉滴注;5-Fu 450 mg/m2静脉滴注,每21天重复)化疗4周期.结果 DCF组总有效率56.7%,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OLF组总有效率56.3%,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及Ⅲ~Ⅳ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F和OLF两种方案均是治疗进展期胃癌术(D2)后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其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特点有差别,但OLF方案患者耐受性好,生活质量高,是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在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下的金属钛夹进行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更佳,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心脏直视手术后气管切开原因分析及处理(附7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总结安贞医院 10年来气管切开病人的原因及临床治疗转归经验。方法 :安贞医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行体外循环手术 14 16 5例 ,其中术后气管切开 75例 ,占 0 5 3%。将气管切开的原因和临床体会分别进行归纳。结果 :气管切开的原因 :呼吸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发育不良、昏迷、喉头水肿等。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需做呼吸治疗 ,而行气管切开 33例 ,占 4 4 % ;术前有重度肺动脉高压 ,手术后肺动脉压不下降或下降不理想 ,需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而行气管切开的占2 8% ;术前肺内血管发育差的紫绀型心脏病 ,做气管切开占 12 % ;各种原因造成昏迷、呼吸微弱、咳嗽反射差 ,需长期使用呼吸机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 8例 ,占 10 6 %。结论 :心脏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为最常见的气管切开指证 ,气管切开能有效支持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纵隔感染的发生与气管切开时间之间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4.
心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18例心脏外伤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6~55岁,平均(24.4±8.5)岁,刀刺伤10例,车祸伤5例,枪伤3例;急诊入院9例,门诊入院9例。其中诊断创伤性室间隔缺损7例。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结论:心脏外伤应尽快确定诊断,即刻手术,提高抢救成功率。合并的室间隔缺损或瓣膜病变,如果不危及患者生命,可以择期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李继勇  李牧 《山东医药》2002,42(9):69-69
近 2年来 ,我们采用银翘散合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发热患者 35例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3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 19例、女 16例 ;年龄 7~ 2 0岁。均于发热 2天内就诊 ,低热 9例 ,中度发热 16例 ,高热 10例。扁桃体肿大 2 8例 ,白细胞升高 2 5例 ,肺纹理增粗 15例 ,伴咳嗽 2 8例 ,耳痛 3例 ,鼻窦压痛 2例。自觉手足心发热 15例 ,二目干涩 12例 ,眠浅梦多 2 0例。其中 2 5例学生就诊时间为考试期间或临近考试、考试刚结束。治疗方法 :均给予银翘散合青蒿鳖甲汤加减。药物组成 :双花 15 g,连翘、大青叶、元参、青蒿各 10 g、鳖甲 …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切口直视下肺静脉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13年8月,31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通过腋下小切口径路,直视下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行双侧肺静脉隔离及左心耳切除、Marshall韧带切断。结果:无围术期死亡、Ⅲ°房室传导阻滞、脑卒中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气管插管时间(4.3±2.4)h,平均住院天数(5.9±2.8)d。26例患者术毕转复窦性心律,2例电复律后转复,3例5d内转复。平均随访19.4个月,2例心房颤动复发,3例出现阵发性房性期前收缩。结论:小切口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无需特殊器械辅助,易于推广,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外科治疗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外科治疗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效果良好,19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围术期死亡1例。术前甲减确诊者均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剂量为12.5~200μg/d,平均(85±11.9)μg/d,(1.15±0.14)μg/kg,术后3d内服用剂量为25~200μg/d,平均(113±11.3)μg/d,(1.56±0.13)μg/kg;术前漏诊6例,术后确诊后立即行激素替代治疗,左旋甲状腺素片最大剂量为250μg/d,最小剂量为75μg/d,平均179.17μg/d,(2.38±0.66)μg/kg;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146 h,平均(38±21)h,ICU停留时间16~67 h,平均(35±14.5)h;术后使用2~5μg.kg-1.min-1多巴胺改善心功能,其中使用肾上腺素维持心功能者4例,剂量在0.02~0.08μg.kg-1.min-1,行IABP辅助治疗者1例,5 d后顺利撤除。结论: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外科治疗增加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恢复较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慢,积极有效的围术期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并无明显增高,可安全耐受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与结节内癌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治疗的11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收集结节病灶标本145个,依据结节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36例,53个结节)和恶性组(76例,92个结节)。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节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与结节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T纹理分析参数结果显示,恶性组结节平均熵值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4,P<0.05),但峰态值、偏度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组结节内原癌基因[特异性结合域转录因子/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融合基因1(PAX8-PPARγ1)、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基因(TRK)和原癌基因RET(RET)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而抑癌基因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MBT1)、抑癌基因DPC4(DPC4)和Tat结合蛋白30(TIP30)]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中熵值与RET、TRK和PAX8-PPARγ1等原癌基因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12,r=0.352,r=0.412;P<0.05),与DMBT1、DPC4和TIP30等抑癌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12,r=-0.472,r=-0.522;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CT纹理分析参数中熵值能够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且与恶性甲状腺结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水平高度相关,可作为评估恶性肿瘤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治疗以二尖瓣前叶脱垂为主(均为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22~64(48.00±6.40)岁。按手术方法不同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腱索转移组(n=42):行腱索转移术,采用后叶腱索转移至前叶的方法;人工腱索组(n=32):行人工腱索术,采用的是线圈技术。术后观察围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二尖瓣反流程度。随访期间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等指标变化。结果腱索转移组和人工腱索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开胸止血,9例术后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给予静脉滴注胺碘酮处理后好转。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腱索转移组患者有少量反流5例,微量反流12例,未见明显反流25例。人工腱索组有少量反流6例,微量反流15例,未见明显反流11例。随访70例,随访率94.59%(70/74)。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较出院前明显增加(腱索转移组:64.00%±4.20%VS.55.00%±5.10%;人工腱索组:63.00%±3.50%vs.56.00%±4.2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腱索转移组:(47.00±2.20)mm vs .(58.00±6.90)mm;人工腱索组:(45.00±3.80)mm vs.(57.00±5.10)mm]、收缩期末内径分别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腱索转移组术前、出院前、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与人工腱索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腱索转移组术后14个月有1例患者因二尖瓣大量反流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人工腱索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由于频繁出现血红蛋白尿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均适合复杂二尖瓣前叶脱垂的处理,人工腱索技术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腱索转移的技术要求更高,变化性较大。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近期效果,值得临床掌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双侧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肺静脉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通过腋下小切口径路,直视下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行双侧肺静脉隔离及左心耳切除、Marshall韧带切断.结果 无围术期死亡、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脑卒中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气管插管时间(4.2±2.6)h,平均住院时间(5.8±3.2)d.24例患者术毕转复窦性心律,1例电复律后转复,3例5d内转复.平均随访16.5个月,1例心房颤动复发,2例出现阵发性房性早搏.结论 双侧腋下小切口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孤立性心房颤动效果良好,无需特殊器械辅助,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