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者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联合血清S100β蛋白的检测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VCIND患者60例为VCIND组,30例体检合格者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一般检查、神经功能评定、脑SPECT检查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组双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rCBF明显降低(P<0.05);左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均较右侧rCBF明显降低(P<0.05);VCIND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SPECT脑灌注显像联合血清S100β蛋白检测对早期发现VCIND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龄及日龄对新生儿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的影响及规律。方法:采用99mTc-ECD SPECT对早产儿组、足月早期新生儿组、足月晚期新生儿组共 16例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并作半定量分析和读片分析。结果:早产儿组原始感觉运动区和枕叶rCBF低于足月早期新生儿组(P<0.05),显著低于足月晚期新生儿组(P<0.01),其额叶中份、顶叶 rCBF也低于足月晚期新生儿组(P<0.05),其余各叶皮质rCBF 随胎龄和日龄的增大有增加趋势。早产儿组脑血流显像图与足月早期新生儿组和晚期新生儿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早产儿与足月儿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有显著的差异,rCBF 的变化可能与新生儿大脑皮质相应区域发育成熟度和时间顺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梗死灶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的临床相关因素及脑电图和脑CT变化的特征。方法:对34例MID患者(MID组)和30例对照组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既往史、梗死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ID组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2次脑卒中史、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MID组脑电图异常率82%,α节律变慢出现弥漫性θ和δ波增多,波幅降低。CT和MRI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脑萎缩、脑室系统有扩大现象。结论文化水平低、高血压、糖尿病、反复卒中是MID的危险因素。皮质梗死、皮质合并皮质下梗死、多发性梗死、双侧梗死与MI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脑灌注显像研究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和脑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脑梗死患者中1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ILIB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SPECT检查,自身对照。用脑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另外18例观察ILIB即时效应。结果18例脑梗死患者ILIB治疗30minSPECT显示脑缺血病灶区域局部和全脑rCBF均有改善,17例脑梗死患者ILIB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活动都有明显改善,以病侧rCBF和脑细胞功能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病灶的rCBF和脑功能活动比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7249,P<0.0001);病灶镜像健侧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1.3043,P>0.05),病灶的BFCR%明显高于镜像健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6.9127,P<0.0001)。结论ILIB能改善脑梗死患者局部病灶脑血流量和激活脑细胞功能,为该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思。方法对72例CI患者及55例MID患者血清中NSE浓度进行测定。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DSM-Ⅳ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结果MID急性发作组及CI急性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I恢复期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的含量变化可动态反应MID患者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但是NSE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并不能直接反应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与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相关因素和患病率。方法以脑部CT或MRI检查有脑梗死而无相关临床症状者诊断为SCI,设对照组,随访10年,分别观察MID患病率及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CI组MID患病率为48.30%,对照组24%,两组差异显著(P<0.01)。相关因素两组均以高血压病为首。结论SCI临床并非少见,在伴有脑血管相关因素时出现记忆、认知和神经运动功能障碍应首先考虑MID。  相似文献   

9.
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健  徐浩  徐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0):1599-1602
目的观察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评价其局部脑血管储备功能.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用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受检者的rCBF.在第一次检查后48 h,患者口服乙酰唑胺片2克,再行SPECT脑血流显像.结果抑郁症组患者双侧上、下部额叶,双侧前、后部颞叶,双侧顶叶、左侧基底节rCBF明显降低(P<0.01);同时,左侧顶叶rCBF灌注比对侧更低(P<0.01).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低灌注区部位的rCBF均明显增高(P<0.01),但没能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部位和程度的rCBF灌注减低区,乙酰唑胺脑试验可使原来呈低灌注状态的rCBF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刚  厉启松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6-27,F00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局部脑血流(rCBF)的影响。方法:比较8例急性单侧脑梗死患者经早期神经康复持续治疗后&;amp;99mTc-双光胱乙酯SPECT rCBF兴趣区法测定结果,并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的转归和磁共振改变相对照。结果:病侧额区、上额区以及健侧额区局部脑血流明显增加,与临床神经功能的转归相一致。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以促使脑功能改善,同时显示脑SPECT显像在动态研究脑功能变化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特点。方法:对13例强迫症患者、19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体(SPECT)检查,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强迫症患者左颞枕叶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重度强迫症患者左右两侧尾状核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强迫症患者大脑皮层前额叶、额颞叶、颞前叶、颞枕叶、枕前叶等部位,左侧脑血流灌注低于右侧(P<0.01或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可能存在颞叶、尾状核功能障碍,大脑皮层脑血流灌注明显不对称。  相似文献   

12.
用SPM分析焦虑症患者99mTc-ECD局部脑血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统计参数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软件包分析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flow,rCBF)灌注的变化。方法:选择经CCMD-2或ICD-10诊断为焦虑症患者19例,进行脑^99mTc-ECD显像,并与2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用SPM软件包对脑血流图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焦虑症患者大脑血流变化情况。结果:焦虑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双侧颞叶,额上回,扣带回明显降低。而在中央前回,额叶眶部,左基底节血流明显升高。结论:焦虑症患者的局部脑血流有明显的变化,且与其发病机理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艾滋病患者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但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采用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的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发生痴呆进行一级康复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以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研究对象为1999-02/1999-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接受脑SPECT检查的4例无痴呆综合征的中国广东籍男性艾滋病患者,年龄31~36岁,平均34岁.选择1999-02/2000-06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脑SPECT检查的16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1~48岁,平均37岁,临床检查未发现神经精神异常.方法对两组进行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血流灌注显像,使用双探头SPECT采集图像数据.采用半定量分析软件测定局部脑血流,比较两组局部脑血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局部脑血流半定量分析结果比较.结果4例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的双侧额、顶、颢叶、基底节和丘脑、以及直回和桥脑局部脑血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SPECT观察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也存在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此结果可作为对无痴呆综合症艾滋病患者痴呆发生进行早期干预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半侧空间忽略(HSN)检测及SPECT局部脑血流(rCBF)显像,探讨脑卒中后HSN的发生、临床特征、影像学定位及神经解剖机制。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4例单侧脑卒中患者进行HSN组合试验检测,包括直线平分试验、星星删除试验、图画复制试验,计算忽略评分。对忽略患者行SPECT rCBF显像,分析脑灌注降低的部位、范围、病灶数、病灶rCBF及降低百分比、病灶缺血体积及病灶总像素数,及其与忽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30例患者有HSN表现。HSN可发生于左、右侧脑卒中患者,左、右侧脑卒中患者发生HSN、对侧忽略(CN)和同侧忽略(IN)均无差异。SPECT显像示HSN患者的损伤部位多见于额叶,其次是顶叶、枕叶、颞叶及基底节和丘脑。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联合损伤更易出现忽略,最明显的部位是颞顶枕交界处。HSN患者的忽略评分与病灶范围、病灶数、病灶体积、像素数成正相关,r=0.543(P<0.01),0.462(P<0.05),0.429(P<0.05),0.437(P<0.05);与病灶rCBF、病灶rCBF降低百分比相关性不明显(r=-0.175,0.266,P均>0.05)。CN和IN患者在忽略评分、病灶范围、病灶数、病灶rCBF、rCBF降低百分比、病灶体积及病灶的总像素数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SN可发生于左、右侧脑卒中患者。HSN患者病灶范围越大、累及病灶数越多,病灶缺血体积越大,病灶像素数越大,忽略表现越严重。CN与IN在临床发生情况、忽略表现、SPECT显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HSN可发生于多个大脑部位的损伤,多部位联合损伤忽略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social behaviors and reduction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 in patients with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 METHODS: Brain perfusi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was performed in 22 patients with FTD and 76 age-matched healthy volunteer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SPM99 software. The antisocial behavioral symptoms were assessed independently by three geriatric psychiatrists, who had not been give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PECT imag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FTD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rCBF in the widespread frontal cortical area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ntisocial behavioral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of rCBF in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CONCLUSION: The functional decline of orbitofrontal cortex is related to antisocial behavior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FTD.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影响脑梗死患者从认知障碍转化为痴呆的血管性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8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6~24月的随访调查,根据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VD组(42例)和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组(144例)。运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VCIND发展为VD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脑白质稀疏和丘脑、额区、基底核区的梗死灶数量均是促使VCIND患者发展为VD患者的危险因素(P=0.027,P0.001,P=0.046,P0.001,P=0.011)。脑白质稀疏评分和丘脑、额区、基底核区梗死灶的数量是相互独立的影响因素(P0.001,P=0.032,P=0.001,P=0.016)。结论:丘脑、额区、基底核区梗死灶数量及其部位分布特点对预测VCIND患者发展为VD患者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和饮咖啡对正常成年人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产生的短期影响。材料与方法 41名青中年健康志愿者进行吸烟试验,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6.6±11.8)岁,并分为吸烟史组(男21名)和无吸烟史组(男20名);19名青年健康志愿者进行咖啡试验,年龄范围22~27岁,平均年龄(24.4±1.4)岁,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磁共振灌注技术定量测量41名志愿者吸烟前后以及19名志愿者饮用咖啡前后枕叶、额叶、颞叶灰质和丘脑、基底节区r CBF。结果 (1)41名志愿者吸烟前后的各脑区r 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1名吸烟史组的吸烟前r CBF低于20名无吸烟史组,且在双侧枕叶、颞叶、丘脑以及左侧基底节区的r CBF差别较大(P均0.05)。(3)19名志愿者饮用咖啡后,双侧枕叶、额叶、颞叶灰质和丘脑、基底节的r CBF均产生明显降低的急性变化(P均0.05),且下降幅度分别为14.5%、16.5%、11.6%、11.7%、17.6%、15.7%、14.0%、14.3%、14.4%、15.4%,以右侧颞叶变化最为显著。结论基于3D ASL技术检测吸烟和咖啡对局部脑灰质血流量的短期影响,咖啡使r CBF发生降低的急性变化,吸烟对r CBF并未产生短期影响,而长期吸烟能导致r CBF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tPNS)治疗急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tPNS组15例,均给予基础治疗,tPNS组加用tPNS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102、1 d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的改变,及治疗前、治疗后21、90 d的Barthel指数(BI)的改变,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成像(SPECT)和氙气CT(XeCT)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tPNS组CSS评分在治疗4 d后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在治疗10 d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BI比较无差异。SPECT和XeCT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血肿周边rCBF有所降低。结论:tPNS能促进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但不能改善血肿周边rCBF。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合并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卒中组和合并组各45例.卒中组为单纯卒中患者,合并组为脑卒中后抑郁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两组均进行磁共振灌注(PW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