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酒精依赖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方法:酒精依赖组14例,均为就诊于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患者,男性,年龄40~54岁,以酒精依赖诊断量表(SCID-AD)确诊存在酒精依赖,所有受检者在前3个月无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未服用任何符合精神科药物或停用该类药4周以上。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年龄38~54岁,无重大躯体疾病,无任何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常规99Tcm-ECD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所有SPECT横断面图像通过专用软件,转换成DICOM格式或analysis 7格式,然后用SPM99进行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结果:SPM显示酒精依赖患者的双侧额叶、右侧扣带回、右侧尾状核局部脑血流明显降低(P<0.05),左侧中及下颞回、左侧丘脑、左侧边缘叶、右侧豆状核的局部脑血流明显升高(P<0.05)。结论:SPM分析显示酒精依赖患者的局部脑血流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特点及脑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抑郁症患者、17例焦虑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脑SPECT显像,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双侧前额叶、颞叶前部、双侧扣带回前部、双侧顶叶、枕叶以及尾状核rCB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焦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额叶、部分颞叶和丘脑的rCB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抑郁症组与焦虑症组相比较,抑郁症组在双侧扣带回前部、右顶叶及尾状核的rCBF明显低于焦虑症组(P<0.05或0.01)。结论:抑郁症和焦虑症对脑血流灌注均有重要影响,抑郁症患者在双侧扣带回前部、右顶叶及尾状核的脑血流灌注明显低于焦虑症组。SPECT脑灌注显像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患者的SPECT局部脑血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局部大脑皮层血流灌注异常类型。方法:选择未治疗的按CCMD-2-R标准诊断为抑郁症患12例,进行脑双半胱乙酯(ECD)显像,并与19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用统计参数图(SPM)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SPM分析显示双侧额叶、左侧颞上回、左侧边缘叶钩回(Brodmann area 20)、左侧丘脑乳头体、右侧扣带回、右侧壳核血流下降。结论:抑郁症患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局部脑血流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背景:艾滋病患者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但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采用^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的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发生痴呆进行一级康复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设计:以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研究对象为1999—02/1999—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接受脑SPECT检查的4例无痴呆综合征的中国广东籍男性艾滋病患者,年龄31—36岁,平均34岁。选择1999—02/2000—06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脑SPECT检查的16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年龄21—48岁,平均37岁,临床检查末发现神经精神异常。方法:对两组进行^99锝^m-.双半胱氨酸乙酯脑血流灌注显像,使用双探头SPECT采集图像数据。采用半定量分析软件测定局部脑血流,比较两组局部脑血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局部脑血流半定量分析结果比较。结果:4例无痴呆综合征艾滋病患者的双侧额、顶、颞叶、基底节和丘脑、以及直回和桥脑局部脑血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结论:应用SPECT观察无痴呆综合征的艾滋病患者也存在脑皮质和皮质下局部脑血流减少,此结果可作为对无痴呆综合症艾滋病患者痴呆发生讲行早期干预的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刚  厉启松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6-27,F00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对脑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局部脑血流(rCBF)的影响。方法:比较8例急性单侧脑梗死患者经早期神经康复持续治疗后&;amp;99mTc-双光胱乙酯SPECT rCBF兴趣区法测定结果,并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的转归和磁共振改变相对照。结果:病侧额区、上额区以及健侧额区局部脑血流明显增加,与临床神经功能的转归相一致。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神经康复治疗可以促使脑功能改善,同时显示脑SPECT显像在动态研究脑功能变化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TCD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后脑血流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大脑中动脉(MCA)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前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对MCA主干狭窄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闭塞影响MCA远端供血障碍的患者行STA-MCA术。采用TCD对5例成功实施STA-MCA术患者术前、术后MCA血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术前4例MCA主干狭窄及1例ICA闭塞后MCA0远端血流明显减低,呈低搏动性改变。术后血流明显改变,吻合处血流方向逆转。结论:TCD可有效地检测脑血流变化,动态观察STA-MCA架桥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红外光谱仪在脑卒中瘫痪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对脑血流的影响,探讨脑卒中后瘫痪康复的机制,客观评估脑卒中后瘫痪的结局。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仪(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观察2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及9例无脑部疾病者4项不同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局部脑血流变化,结果:运动时可见脑血流随时间而上升,。在运动末达到峰值,休息时逐渐下降,主动运动引起的局部脑血流比被动运动增加更明显,肢体近端运动引起的脑血流变化明显高于肢体远端运动。对照组左侧肢体与右侧肢体运动时引起的脑血流血流血氧变化无明显差异,病例组患侧肢体运动时比健侧血流增加更多。结论:脑卒中后患肢的主动运动比被动运动更有利于改善脑血流状况,脑卒中后早期NIRS观察运动相关的脑血流变化可以提示预后,运动疗法可改善患侧大脑的侧支循环和局部微循环,达到神经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局部脑血流显像评价高压氧对外伤后早发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41例确诊为外伤后早发癫痫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9例仅接受抗痫药治疗,22例在此基础上接受高压氧治疗(HBOT)。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局部脑血流显像。结果:HBOT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癫痫控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局部脑血流显像表现为明显的低灌注区缩小。结论:局部脑血流显像可对HBOT治疗外伤后癫痫提供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局部大脑皮质血流灌注(rCBF)特点,以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按CCMD-2-R诊断标准诊断,汉密尔顿(HAMD-24)抑郁量表评分≥20分的抑郁症患者20例,行脑^99m锝-双半胱乙酯(^99Tc^m-ECD)显像并与19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显像后抑郁症患者接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14例有效者于治疗后4周、10周再次行脑血流灌注显像。采用大脑皮质各区域与小脑皮质的放射性比值对局部脑血流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对抑郁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局部脑血流以及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抑郁症患者血流灌注减低区主要表现在前额叶(80%)、扣带回(65%)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颞叶、枕叶、及右顶叶血流灌注亦减低(P〈0.05)。②治疗后有效者减低区血流灌注有改善,但局部脑血流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周后扣带回、右颞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抑郁症患者前额叶、扣带回血流灌注减低。②治疗后有效的抑郁症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脑血流灌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rCBF显像与CT/MR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简称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结果并与CT/MRI比较,探讨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狼疮脑病患者根据神经精神表现程度分为两组:严重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严重组),轻度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轻度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和CT/MRI脑扫描。结果严重组20例患者rCBF显像阳性20例(100.0%),其中19例局部脑血流降低,1例局部脑血流增加;20例患者CT/MRI头部扫描阳性4例(20.0%),与rCBF显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组20例患者rCBF显像阳性18例(90.0%),均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CT/MRI扫描20例患者未见异常,同rCBF显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BF显像与CT/MRI比较,诊断狼疮脑病更灵敏。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有脑血流改变,多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血流灌注减低区,但范围不尽相同,涉及不同的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区域。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局部大脑皮质血流灌注异常类型。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对象:于1999-01/2000-12选择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未治疗的经CCMD-2-R诊断为抑郁症1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正常对照者为与之年龄匹配的医院内工作人员19名。方法:采用SPECT检查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进行双半胱乙酯脑显像,使用统计参数图对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将所有的SPECT图像转换成DICOM格式或anlysis7格式,以Talairach图谱为模版对图像进行标准化及平滑,用高斯随机理论进行统计分析与推断以评价有显著差异的区域。主要观察指标: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大脑特定区域血流灌注的区别和平均局部脑血流图像的变化。结果:抑郁症者12例和正常健康人19名均完成检测,进入结果分析。统计参数图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双侧额叶、左侧颞上回、左侧边缘叶钩回(Brodmannarea20)、左侧丘脑乳头体、右侧扣带回、右侧壳核血流灌注下降。抑郁症患者的右侧中间额回,右侧上颞回,右侧枕叶,左侧中间额回血流灌注升高。结论:抑郁症患者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局部脑血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对脑白质疏松(LA)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脑默认网络进行分析。方法LA 患者31 例,临床痴呆评分(CDR) 0.5;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7 人,CDR 为0。对入组人群进行rs-fMRI 数据采集。使用SPM5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使用fMRI 工具盒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独立成分分析(ICA),组间差异进行双样本t 检验。结果静息状态下,对照组默认网络包括扣带回后部/楔前叶,双侧额叶内侧,双侧颞中回,双侧顶下回、角回,双侧海马。MCI组默认网络激活区域同对照组一致;同对照组相比,MCI患者扣带回前部/左侧额叶内侧、右侧海马旁回/钩回、右侧颞下回、左侧额叶深部白质/尾状核头部激活减低,左侧尾状核/扣带回前部、左侧额叶、左侧颞上回/顶下回的激活升高。结论LA患者静息状态默认网络活动异常,可能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pCASL)评估单侧突发感觉神经性耳聋(SSNHL)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方法 对34例临床诊断单侧SSNHL患者(SSNHL组)和33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组)行3D pCASL扫描;评估SSNHL组平均听力阈值(PTA),以中文版耳鸣残疾量表(THI)、耳鸣评价量表(TEQ)、耳鸣响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观察其心理声学特征及情绪状况;基于体素水平分析组间脑血流量(CBF)存在差异的脑区,提取其空间标准化及归一化后的相对CBF (rCBF),分析SSNHL组异常灌注脑区rCBF与THI、TEQ、VAS、SDS及S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HC组相比,SSNHL组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及后扣带回CBF增高,左侧楔前叶、双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中回及右侧顶上小叶CBF减低(P均<0.05)。SSNHL组左侧楔前叶及左侧中央后回rCBF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441、-0.437,P=0.015、0.016);SSNHL组异常灌注脑区的rCBF与其余量表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单侧SSNHL患者右侧额叶、双侧顶叶及后扣带回等多个脑区存在灌注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精神发育迟缓(MR)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观察MR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脑活动变化。方法 利用3.0T 磁共振扫描仪对10例MR患者(MR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采用SPM8和RES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两组之间ReHo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R组左额中回、额下回、颞上回和岛叶、右中扣带回、后扣带回、缘上回和顶下小叶ReHo值显著减低,左枕中回和楔叶、右枕中回、楔叶和舌回、右楔前叶、左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ReHo值显著增高。结论 静息状态下,MR患者高级脑功能区局部活动减弱可能是智力低下的神经基础;而初级脑功能区局部活动增强可能反映了补偿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方法观察10例未经抗抑郁治疗患者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并对部分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同时观察其脑SPECT显像变化。结果抑郁症患者左额叶血流量明显减低(5/10),且与其病情有关;rTMS能改善抑郁症额叶低灌注状态。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左额叶的局部血流低灌注。rTMS治疗抑郁症可能与左额叶血流低灌注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6.
MRI观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静息网络改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A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脑静息网络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根据临床诊断的19例AD患者及20例年龄匹配的对照者进行静息功能磁共振扫描及三维MPRAGE-T1权重像扫描.所得数据用SPM2进行预处理,随后用GIFT 1.3b独立成分分析方法表示两组脑激活区.结果 在AD患者及对照组中均发现了与以往文献相同的6个静息网络,其中在第一个网络即默认网络和第二个网络即背侧注意网络中两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在默认网络中,对照组比AD组激活多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颞上回、颞中回、额下回,左侧额上回、额中回,右侧眶回;AD组比对照组多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顶下小叶及右侧楔前叶/扣带回后部.在背侧注意网络中,对照组比AD组多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小脑半球、额中回,左侧枕中回、额上回;AD组无明显强于对照组脑激活区.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与对照组脑静息网络存在显著差异,为临床早期诊断老年痴呆提供了可能的影像学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脑灰质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寻找隐源性婴儿痉挛可能的发病部位、探讨发病机制。方法对16例平均年龄6.4个月的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6例正常婴儿进行脑部高分辨磁共振解剖成像,借助SPM脑成像处理软件对磁共振图像进行解剖分割,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对比方法定量检测患儿组和对照组全脑灰质的体积,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隐源性婴儿痉挛组在左额下回(47区)、右颞上回(22区)、左中央后回(1~2区)、右额中回(9/10区)、右中央前回(6区)、右扣带回(31区),左颞中回(21区)和颞上回(38区)等灰质体积明显减少,与正常婴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隐源性婴儿痉挛患儿额叶和颞叶的灰质体积明显减少,以额叶和颞叶为主的皮层结构异常可能是本组患儿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social behaviors and reduction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 in patients with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 METHODS: Brain perfusi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was performed in 22 patients with FTD and 76 age-matched healthy volunteer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SPM99 software. The antisocial behavioral symptoms were assessed independently by three geriatric psychiatrists, who had not been give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PECT images.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FTD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rCBF in the widespread frontal cortical area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ntisocial behavioral symptoms are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of rCBF in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CONCLUSION: The functional decline of orbitofrontal cortex is related to antisocial behavior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FTD.  相似文献   

19.
99Tcm-ECD 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乙酰唑胺试验对抑郁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健  徐浩  徐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0):1599-1602
目的观察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前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评价其局部脑血管储备功能.方法以18例未经抗抑郁治疗的成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99Tcm-双半胱乙酯(99Tcm-ECD)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用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受检者的rCBF.在第一次检查后48 h,患者口服乙酰唑胺片2克,再行SPECT脑血流显像.结果抑郁症组患者双侧上、下部额叶,双侧前、后部颞叶,双侧顶叶、左侧基底节rCBF明显降低(P<0.01);同时,左侧顶叶rCBF灌注比对侧更低(P<0.01).服用乙酰唑胺后,原脑内低灌注区部位的rCBF均明显增高(P<0.01),但没能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着不同部位和程度的rCBF灌注减低区,乙酰唑胺脑试验可使原来呈低灌注状态的rCBF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