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2例胎方位呈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孕妇,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观察分析徒手转位成功率.结果:本组转至枕前位41例,失败11例,成功率为78.85%,且成功率与新生儿体重、头盆评分及四项评分等相关因素有关.结论:徒手旋转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可降低头位难产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张建芳 《临床医学》2009,29(5):78-79
目的探讨纠正持续性枕横位降低手术助产和剖宫产的方法。方法对164例单胎头位持续性枕横位者采取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的手法进行纠正,并对产妇分娩方式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将持续性枕横位纠正为枕前位后,148例产妇经阴道自然分娩,成功率达90.2%;10例产妇胎吸助产,6例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窒息率与正常产新生儿窒息率相比无明显升高。结论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法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明显降低了胎吸助产率和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协助胎头俯屈,改善胎头方位,促进产程进展,利于阴道分娩,使难产转化为顺产。方法:对1998年元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产程进入活跃期的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经过改变母体位.人工扩张和封闭宫颈水肿,加强宫缩等处理。胎头仍然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者,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及腹部推动胎儿背部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胎头为枕前位。结果:本法可矫正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为枕前位。90例经过徒手旋转胎头分娩的新生儿无死亡.无胎盘早剥及产后出血.74例经阴道正常分娩。10例胎头吸引助产。6例行剖宫产,成功率达82%。结论:严格掌握头位分娩评分标准,严密观察产程中胎头机转的变化.适时行徒手旋转胎头为枕前位分娩,能减少产程延长对母儿的危害,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的病例,分析其异常头先露、先露高低、宫口扩张及胎儿体重与徒手旋转胎头处理后分娩情况.结果 头位难产1356例,占分娩总数的20.56%.对其中1030例孕妇进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纠正头先露异常,顺产842例,成功率81.75%;剖宫产141例(13.69%),阴道助产47例(4.56%),失败188例,失败率18.52%.持续性枕后位与枕横位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前不均倾位及高直位(P<0.01);先露S+1以下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S+1以上者(P<0.01);宫口开大4cm以上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宫口开大4cm以下者(P<0.01);胎儿体重3750g以下时,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胎儿体重3750g以上者(P<0.01).结论 重视头盆评分及产程观察,适时经阴道徒手旋转异常头先露,能有效提高头位难产的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玉英  路江松 《临床医学》2012,32(11):90-91
目的探讨侧卧位徒手旋转法纠正胎儿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00例产程进入活跃晚期呈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经行侧卧位徒手旋转为枕前位及阴道分娩的情况。结果产妇先行侧卧位,继之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为枕前位,降低头位难产的剖宫产率,成功率达78%。结论侧卧位徒手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可使胎背转向母体腹壁面,胎头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使胎儿顺利娩出,可降低头位难产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式旋转胎头法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570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苏式组、汪氏组各190例,每组采用不同的徒手旋转胎头方法,比较其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与苏式组、汪氏组比较患者转位成功率高、剖宫产率降低、第二产程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降低(P<0.01).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采用新式旋转胎头法旋转胎头,可明显提高转位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罗庆平  罗容戎 《护理研究》2012,26(11):1021-1023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也是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产程中纠正枕横位、枕后位日益受到产科工作者的重视.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保证产科质量,同时又减少对孕妇的医疗干预,笔者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我科发生的73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严密观察产程,采用自由体位管理,无产程异常时不进行医疗处置,不过早行徒手转胎位,46例(63.01%)在活跃晚期及第二产程自然转为枕前位自然分娩;在有产程异常时进行医疗处理,活跃晚期异常产程时及第二产程20min后行徒手旋转胎头转正胎位,使阴道分娩数达到64例(87.67%),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新式旋转胎头法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式旋转胎头法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570例持续性枕后位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苏式组、汪氏组各190例,每组采用不同的徒手旋转胎头方法,比较其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研究组与苏式组、汪氏组比较患者转位成功率高、剖宫产率降低、第二产程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降低(P〈0.01)。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患者采用新式旋转胎头法旋转胎头,可明显提高转位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持续性枕后位(POPP)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头枕骨不能转向前方,于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持续性枕后位是最常见的异常头位分娩,占头位难产中的首位。降低POPP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我院选择进入活跃期后产程阻滞的POPP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枕后位,成功率达80%.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产程中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胎方位异常,使难产变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临产后宫口开大6 cm以上,胎膜已破,先露在棘下0.5~2.0 cm,阴道检查确定为枕后位,随机分为两组,A组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根据旋转结果决定分娩方式;B组严密观察产程,在良好的产力下试产2 h,根据检查结果决定分娩方式,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 A组通过手转胎头有90%以上旋转成功,其剖宫产率为15%。B组仅有20%的枕后位可自然转正,剖宫产率为82%,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徒手旋转胎头术纠正胎方位异常是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阴道分娩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110例,经加强产力,改变母体体位等处理,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儿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结果: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成功98例,失败12例,其中持续性枕后住11例,直后位1例,总成功率为89.09%。结论:本法可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住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镇痛下手转胎头并产钳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下第2产程持续性枕横(后)位手转胎头并产钳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1年5月至2003年4月43例硬膜外镇痛下第2产程持续性枕横(后)位合并胎儿窘迫或宫缩乏力等需尽快娩出胎儿者,行徒手旋转胎头并产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行手转胎头至枕前位并行产钳术40例,成功率为93.02%,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其产妇并发症主要为阴道侧切口延伸,新生儿窒息主要与胎儿窘迫相关。结论 硬膜外镇痛下第2产程持续性枕横(后)位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高,合并使用产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助产方式,但需注意操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POPP)的最佳时机与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活跃期后发现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产妇22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2例。对照组采取发现后立即行徒手旋转,辅以腹部轻推胎背,后协助产妇取对侧卧位;观察组采取在第一产程早期不予干预,当宫口扩张6 cm以上、胎先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1~2 cm同法矫正胎方位。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宫口扩张6~8 cm,行徒手旋转胎头+在孕妇腹部轻推胎背,后取对侧卧位,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为最佳方法,可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母婴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及时徒手旋转性持续枕横位、枕后位在防治头位难产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004-03/2006—03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1700例孕妇中,随机抽取8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待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转成枕前位。观察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通过对80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施行徒手旋转成功者72例,成功率达90%。结论:及时正确施行徒手旋转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增加了阴道分娩机会,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了母婴并发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9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适时进行手法旋转,使儿头固定于枕前位。结果成功78例,失败11例,成功率为87.64%。结论手法旋转枕横位及枕后位操作简单,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阴道手术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易掌握,见效快,成功率高,减轻产妇痛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程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2003年3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60例(观察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枕位正常的60例(对照组)孕妇进行比较。结果枕位异常者,胎儿体重过重,宫缩乏力者明显增加,产程各期时间均明显延长,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减慢,各产程式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手术产率明显增加。枕横位总手术产率78.38%,枕后位为92.31%,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增加。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国产儿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0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90例枕前位(枕前位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异常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枕后位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均较枕前位组延长(P<0.01),产程异常发生率、阴道手术产率、剖宫产率及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P<0.05,P<0.01)。结论:持续性枕后位处理不当可使母婴并发症增加,及时正确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产程中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减少头位难产的效果。方法100例活跃期胎头方位异常、足月妊娠健康产妇.分为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体位组(观察组)和常规体位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几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程短、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率低、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徒手旋转配合改变产妇体位,可预防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的发生,减少头位难产,提高阴道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对胎儿枕后位的矫正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分娩的90例枕后位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徒手旋转胎头来纠正枕后位,观察组在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评价两组产程情况以及产妇与围生儿不良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为11.11%、0.00%、2.22%,低于对照组的33.33%、13.33%、17.78%(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为2.22%、2.22%,低于对照组的20.00%、20.00%(P0.05)。[结论]镇痛分娩下徒手旋转胎头可以有效矫正胎儿枕后位,保证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徒手纠正枕后位增加阴道分娩的方法。方法:对确诊为枕后位的孕37~42周的173例初产妇和44例经产妇在良好宫缩下充分试产并于活跃早期开始实施徒手旋转胎头术。结果:本组128例(73.41%)初产妇和41例(93.18%)经产妇顺利经阴道分娩。结论:徒手纠正枕后位,效果满意,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