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并评价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溃疡模型。方法:将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8组,采用直线加速器发射高能X线建立模型,分别以0、5、15、30、35、38、43、50 Gy的剂量单次局部照射各组大鼠双后肢,筛选确定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急性放射性溃疡的最佳照射剂量,再将46只同样大鼠随机分成模型1组(38 Gy,20只)、模型2组(43 Gy,20只)和空白对照组(6只),分别于照射后第18、60天观察两组模型照射区域皮肤变化情况、存活情况等,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皮肤病理学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当照射剂量为38 Gy时,大鼠皮肤见显著充血及水肿性红斑;光镜下观察表皮结构完整,真皮间质水肿,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有核固缩现象。当照射剂量为43 Gy时,其皮肤见红斑、糜烂及较多溃疡;光镜下观察其表皮部分坏死,真皮浅层高度水肿,毛细血管管壁变性坏死;电镜下细胞核固缩明显,细胞器明显变性,血管壁变性坏死。结论:直线加速器单次局部照射38 Gy和43 Gy,可分别成功诱导大鼠双后肢发生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急性放射性溃疡。该两种模型能分别反映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和溃疡模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通路探讨双草油对大鼠放射性皮炎模型的保护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草油低、中、高剂量组、三乙醇胺乳膏组,采用单次剂量30 Gyγ射线照射大鼠背部皮肤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模型。测定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创面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皮肤组织中TLR4、MyD88、NF-κB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炎性细胞数量、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及创面皮肤组织中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双草油低、中、高剂量组、三乙醇胺乳膏组大鼠炎性细胞数量、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及创面皮肤组织中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双草油对放射性皮炎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MyD88/NF-κB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湿敷对大鼠放射性皮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JJLQT)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预防治疗组(A组)、单纯治疗组(B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三组大鼠的小腿肿胀度及红斑、渗液等皮肤炎症情况。结果三组大鼠间小腿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3,P=0.013),A组大鼠小腿肿胀程度轻于其它两组。红斑、糜烂和溃疡总积分随时间的改变而呈下降的趋势,A组与B组、C组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积分显著轻于B组和C组。结论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强功率UVA1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瘢痕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UVA1对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影响情况。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双耳腹面手术切除2 cm × 5 cm全层皮肤至筋膜,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兔,将每只兔左耳分别于伤后即刻、1个月、2个月开始用不同剂量大功率UVA1照射,右耳为非照射组。各照射组又分为两个剂量照射组,兔耳分别每次照射UVA1 60 J/cm2、110 J/cm2,连续30次。结果 创伤建模1个月、2个月后开始照射UVA1组,与照射前比较,高剂量组照射后瘢痕处真表皮厚度(282.32 ± 58.60;336.50 ± 98.34)和真皮胶原含量(24.91 ± 16.88;34.47 ± 8.90)均显著降低(P < 0.05);照射组与非照射组在UVA1照射前后差值的比较,高剂量组照射后瘢痕处表真皮厚度差值(-143.52 ± 42.91;-142.44 ± 49.96)和真皮胶原含量差值(-56.39 ± 15.04;-48.35 ± 10.4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照射组UVA1对瘢痕皮肤厚度(811.68 ± 79.03;659.08 ± 178.98)和胶原含量(67.80 ± 9.06;61.35 ± 12.91)的影响均存在剂量依赖性(P < 0.05)。而创伤建模的同时照射UVA1组,两种剂量的UVA1照射后瘢痕处皮肤厚度和胶原含量较非照射耳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 上皮化后开始UVA1照射可使瘢痕变软,皮肤变薄,胶原含量降低。创伤同时照射UVA1不仅不能阻止瘢痕模型的建立,反而加重瘢痕。  相似文献   

5.
蜈黛软膏防治鼻咽癌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蜈黛软膏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首程放射治疗的8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用药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局部即给予蜈黛软膏涂擦,对照组除常规护理外不涂任何药物。结果用药组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32.56%,显著低于对照组(91.11%,P〈0.01)。用药组的轻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27.91%,显著低于对照组(62.22%,P〈0.01)。放射性皮炎出现于照射40Gy之前者所占比例,用药组为37.21%,显著低于对照组(93.33%,P〈0.01)。较严重的放射性皮炎对照组13例,用药组2例。结论蜈黛软膏能有效预防鼻咽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6.
UVA1对人工皮肤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UVA1照射剂量对人工皮肤真皮细胞形态及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建立人工皮肤光损伤模型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剂量UVA1(0J/cm^2-80J/cm^2)照射人工皮肤,通过HE染色,从形态学上观察经UVA1照射后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通过MTT法检测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活性。结果HE染色示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随UVA1剂量的增大而减少,于真皮浅层较为明显;MTT法示与0J/cm^2组相比,20J/cm^2和30J/cm^2UVA1照射人工皮肤时成纤维细胞活性未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UVA1剂量大于40J/cm^2时细胞活性下降明显(P〈0.05,P〈0.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UVA1照射剂量大于40J/cm^2是造成人工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光损伤的始剂量。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皮肤溃疡是由感染、外伤、循环障碍等多种病因所导致的皮肤缺损[1]。慢性皮肤溃疡皮损多样,深度可达真皮或真皮以下,单发或多发,急性期溃疡迅速扩大,表面覆有坏死组织、渗出物、结痂,溃疡周边皮肤红肿,有时可出现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改变,大多有异味。慢性皮肤溃疡患者大多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愈合慢,病程长,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17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对巴马香猪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皮炎模型皮肤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选用2月龄雌性巴马香猪5只,将颈部两侧白色皮毛区作为实验靶皮肤区域,右侧外用0.05%卤米松乳膏每日涂药2次,连续用药60d,形成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皮炎模型.随机选3只给予强脉冲光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皮炎区域,能量为25 J/cm2,每3周1次,共3次;另2只不给予治疗作为自然恢复组观察9周.局部皮肤组织做HE染色,观察各组皮肤病理变化.结果 巴马香猪糖皮质激素诱导的皮炎模型组经强脉冲光治疗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层数为( 6.27±1.26)层,较自然恢复组(2.98±0.92层)明显增加(t=3.27,P<0.01);真皮胶原纤维厚度为( 1.88±0.19) mm,也较自然恢复组(0.84±0.15 mm)明显增加(t=4.25,P<0.01),真皮内扩张的毛细血管消退.结论 强脉冲光能有效增加皮肤厚度,消除皮肤红斑,增加皮肤弹性.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6例眼、口、生殖器三联症的12处皮肤活组织检查所见综合如下: 首先是真皮浅层的剧烈水肿,导致表皮下大疱形成,这时疱顶还未坏死,腔液内细胞以中性多核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为主,有时嗜酸性白细胞很多。此时较难与疱疹样皮炎相区别。疱底真皮完整,可见到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多核白细胞,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到重要的血管性改变,至多是毛细血管壁稍见增厚。在较晚取材的切片,表皮发生明显坏死,造成溃疡,真皮中血管性变化很明显,有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腔变窄,有中性多核白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形成变应性血管炎的景象。作者认为大疱型损害的病理组织象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具有长效物理抗菌功能的洁悠神喷洒于放射性皮炎发生区域的皮肤,观察洁悠神防治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的25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2例和治疗组136例。治疗组采用洁悠神治疗,对照组采用涂抹烧伤膏和氢地油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评价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2.94%和65.57%,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4.24,P〈0.05)。结论洁悠神可预防继发感染、止痒止痛,促进创面愈合,能有效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散对慢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探讨象皮生肌散对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象皮生肌散组、康复新液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参照沈道修改良塑料环肉芽肿定量法,经改进制成慢性皮肤溃疡模型,组内再随机分成术后5d、10d2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处死10只大鼠,术前禁食,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EGF的表达。结果象皮生肌散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康复新液组及模型组分别提前4d(P〈0.05)及7d(P〈0.01);象皮生肌散组局部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EGF的计数与分布都优于模型组(P〈0.01)。结论象皮生肌散能够增加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EGF的表达,对皮肤溃疡组织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华  郑捷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0):615-618
目的 探讨长波紫外线照射对硬皮病鼠模型皮肤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小鼠局部注射博来霉素建立硬皮病鼠模型后,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只小鼠,其中一组小鼠不照射UVA1,另外两组小鼠分别每次照射UVA1 12 min(5.32 J/cm2)、25 min(11.1 J/cm2),连续20次,累积剂量分别为106.4和222 J/cm2。另一批小鼠随机分两组,每组3只小鼠,每日注射博来霉素同时每日照射UVA1剂量分别为5.32 J/cm2和11.1 J/cm2,连续20次,累积剂量分别为106.4和222 J/cm2。结果 和未经UVA1照射的硬皮病鼠模型比较,接受不同剂量UVA1照射后的两组硬皮病小鼠皮损区表真皮厚度显著降低(P < 0.05),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 < 0.05), 真皮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降低(P < 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升高(P < 0.05)。两组小鼠注射博来霉素同时接受不同剂量UVA1照射后皮损处表真皮厚度、TGF-β表达、MMP-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UVA1照射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模型均可导致皮损处能分解胶原纤维的MMP-1表达增加,促进胶原合成的TGF-β表达降低,胶原含量降低,表真皮厚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皮粘散"对大鼠慢性皮肤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Ⅳ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象皮组、皮粘散组、硼砂组(外用药物0.2 g).通过冰醋酸制造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观察皮粘散对促进大鼠慢性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局部大鼠创面组织使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胶原蛋白Ⅰ、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皮肤年轻化的治疗中点阵铒激光不同能量密度与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探讨最佳治疗参数配置的规律,为临床操作提供指引。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将每只大鼠背部皮肤分成6块,随机选取5块采用不同能量密度点阵铒激光照射(40、60、80、100和120 mJ/cm~2组,简称LP40、LP60、LP80、LP100和LP120组),未照射区域为对照组。在照射后1 h、3 d、7 d和28 d分别取材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测量不同能量密度照射大鼠皮肤后1 h微治疗带的宽度、深度与凝固带的厚度和照射后28 d真皮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测量HSP70、Caspase-3和TGF-β1的表达量;采用RT-PCR方法测量术后28 d Wistar大鼠皮肤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记录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有无出现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瘢痕和渗出等,同时记录完全脱痂的天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40~100 mJ/cm~2),点阵铒激光照射Wistar大鼠后各组间完全脱痂时间、微治疗带的深度、凝固带厚度、真皮的厚度、HSP70、Caspase-3、TGF-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不同;LP100组脱痂时间最长,微治疗带的深度、凝固带厚度、真皮厚度最厚,表达Ⅰ型胶原mRNA最多(P0.05);LP80组照射后真皮厚度和TGF-β1的表达接近LP100组,完全脱痂时间低于LP100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40~100 mJ/cm~2),点阵铒激光长脉宽模式照射Wistar大鼠的皮肤后,皮肤年轻化的疗效与能量密度及组织的损伤程度相关,取设备所推荐治疗用的能量密度(100 mJ/cm~2)的80%时,可以在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同时,将组织损伤的程度和修复所需时间控制在更好的范围。临床操作时可以参照此数值设定最佳的能量密度。  相似文献   

15.
洁悠神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29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洁悠神防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洁悠神治疗,对照组29例用冰片、滑石粉外敷,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评价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2级及以上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8.6%(17/29)和86.2%(25/29),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0.4179,P<0.05)。结论洁悠神可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能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2940 nm Er∶YAG激光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治疗鼠光老化中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方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5组:A组(对照组)、B组(UV照射组)、C组(UV照射+Er∶YAG激光组)、D组(UV照射+PRP注射组)和E组(UV照射+Er∶YAG激光+PRP注射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对其他各组大鼠均行持续14周紫外线照射,然后分别进行连续4周Er∶YAG激光治疗和4周PRP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肉眼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结构、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观察Ⅰ型胶原纤维含量。结果:B组大鼠皮肤肉眼可见皮肤干燥、粗糙、色素沉着、脱屑及明显的皱纹。HE染色示表皮不均匀增厚,角质层增厚,真皮厚度变薄,胶原纤维断裂,排列紊乱,腺体增生。其他各组大鼠皮肤有显著改善,皮肤光滑、紧致,弹性好,无明显皱纹、脱屑及色素沉着,HE染色可见表皮结构较为完整,真皮变厚,胶原纤维排列较为整齐、致密,腺体稍增多,排列规则。B组大鼠SOD活性、Ⅰ型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与A组和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注射及2940 nm Er∶YAG激光治疗大鼠皮肤光老化效果显著,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光敏剂结合UVA诱导的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方法:ICR小鼠分为3组:模-型组外用1%甲氧沙林溶液(8-MOP)后进行UVA照射、单纯UVA照射组和空白对照组。照射后观察皮肤外观表现、病理学变化和超微结构特点,确定各组诱导皮肤光老化进程的累积照射剂量和时间。结果:单纯UVA照射组在第45天,UVA剂量约720 J/cm~2时,肉眼观察皮肤外观、组织病理方面和-超微结构都呈现比较典型的光老化表现;模型组(8 MOP/UVA)小鼠在第3天,UVA累积剂量约47 J/cm~2时,透射电镜下可见角质形成细胞和基底层黑素细胞的显著凋亡(核固缩);第5天,UVA累积剂量约78 J/cm2时,病理示:真皮层部分弹性纤维变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第6天UVA累积剂量达95 J/cm~2时,出现典型的光老化表现,透射电镜下可清晰观察到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束的病理改变。结论:8-MOP/UVA可以快速诱导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作者使用铜蒸汽激光治疗4例鲜红斑痣患者(皮损分别位于面部、躯干和四肢)。此种激光波长578nm(黄光),脉冲频率约15KHz,每一脉冲波时间67μs,脉冲后的间歇时间是脉冲时间的1300倍。每脉冲能量为0.2mJ。激光由直径1mm 的光纤输出,在距皮肤2mm 时,光斑直径1.3mm。治疗时使用的激光功率为1.6~3.6W,光纤扫描速度为6~9s/cm~2,平均剂量11~25J/cm~2,肉眼观察即刚使皮肤发白为度。治疗时局麻。在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8月和6月,分别作活检,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结果:光镜显示,所有患者的鲜红斑痣均为局限深在型,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交界处有扩张的血管,直径达150μm。治疗后24小时显示,真皮炎症性浸润,部分乳头层和网状层变性,扩张血管的内皮细胞坏死。部分血管内含有蛋白、中性白细胞或两者形成的凝结物。未见血管破裂或出血。直接与损伤血管相邻的皮肤附属器均正常。3~6月后检查,表皮、黑素细胞、真皮乳头层、网状层和皮  相似文献   

19.
慢性日光或 UVB 照射可致真皮结缔组织的严重损伤,具有代表性的表现为弹力纤维病和葡萄糖氨基聚糖的改变,从而导致皮肤的老化。以往曾认为此损伤是不可逆的,但最近的研究证明,这种损伤在停止 UVB 照射后可自然恢复,在真皮出现修复带。作者用动物试验证明维甲酸能加速这种修复过程。作者用 UVB 照射无毛小鼠,每次剂量一般不超过0.06J/cm~2,以引起轻度红斑为度,每周照射3次,共5~6月,每只小鼠接受的总量约为3.5~4.0J/cm~2,在组织学上可见明显的弹力纤维变性,弹性硬蛋白见于整个真皮,特别是在真皮表皮连接处,表皮亦增厚,皮肤表面出现了“固定性”皱  相似文献   

20.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表现为早期照射野出现瘙痒、红斑、色素沉着、干性脱皮、水疱、糜烂,继之湿性皮炎等,严重的可继发溃疡和感染坏死.常使病人十分痛苦,心理压力大,甚至放弃治疗,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放疗所致Ⅰ度或Ⅱ度放射性皮炎的乳腺癌患者应用龙珠软膏和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