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逆行腓动脉蒂比目鱼肌皮瓣转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腿中下段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感染、骨外露病人的治疗提供带有腓动脉的逆行比目鱼肌皮瓣转位一期修复的方法。方法:设计了以腓血管为供养支的比目鱼肌外侧部及小腿外侧皮肤的逆行岛状肌皮瓣,填充覆盖骨端及闭合缺损创面。结果:治疗13例小腿中下段创伤后软组织缺损,局限性骨髓炎,骨外露全获成功。结论:逆行腓动脉蒂比目鱼肌皮瓣转位是治疗小腿中下段创伤后复杂性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一种合理,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逆行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6年10月~2012年10月,应用逆行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12例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年龄16~42岁(平均35岁)。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的肌瓣全部成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随访1.5~3.5年,平均2.5年,8例伴有胫骨骨折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逆行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血运丰富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宜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股外侧肌带蒂肌瓣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股外侧肌带蒂肌瓣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6例(男5,女1)。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48岁)。粗隆部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2 cm^8 cm×4 cm。股外侧肌带蒂肌瓣转移至大粗隆部软组织缺损区,在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例肌瓣发生小片植皮坏死,经3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肌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4.0年,平均3年,受区外形较好,慢性骨髓炎没有复发。髋关节功能用HSS评分标准评定其疗效,优5例,良1例。本组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这种技术安全、可靠,很适用于治疗大粗隆部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资料,男27例,女4例,年龄2~58岁,平均33.4岁。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8 cm~24 cm×12 cm,胫骨缺损长度6.5 cm~18.2 cm,平均11.4 cm。术后随访时间1~8年,平均32个月。随访观察骨及软组织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例感染均愈合,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4例出现骨断端延迟愈合,植骨后愈合,3例出现骨延长区伤口感染及成骨不良,经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棒2个月及"手风琴"技术处理后愈合;其余骨缺损与软组织创面均顺利愈合。软组织愈合时间为65 d~190 d,平均70 d,骨愈合的时间为14~35个月,平均21.6个月;28例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3例患者患肢较健侧短1.5 cm。结论对于8 cm以上的胫骨骨与软组织复合缺损,双处截骨纵向搬移可缩短治疗时间。主要并发症为骨会师端延迟愈合、成骨不良和胫骨力线偏移,经处理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切除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以颈横动脉浅降支及其伴行静脉为蒂的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外伤、肿瘤等所致的软组织缺损共10例。软组织缺损范围12cm×7cm~24cm×9cm,修复皮瓣大小为13cm×8cm~25cm×10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9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7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供区伤口一期愈合。其中5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肌皮瓣外形满意,有3例患者肿瘤未见复发,供瓣侧肩外展功能良好。结论下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及面积,血供丰富,可满足颈部及头部各个区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延长腓肠肌内侧头血管蒂的肌瓣游离移植加二期植皮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7例小腿前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外露创面,使用延长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游离移植修复,其中2例同时重建胫前肌功能,5~7d后植中厚皮覆盖肌瓣。结果本组病例肌瓣及植皮全部成活,外观良好,植皮表面感觉恢复5例S2,2例S3;行功能重建者2例,均为3~4个月出现背屈动作,全部病例除一例失访外经12~18月随访骨折处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用延长血管蒂的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游离移植加二期植皮修复小腿严重损伤后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副损伤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小腿下段骨与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宝鸡市中医医院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小腿下段骨与组织缺损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为外伤后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胫骨大段缺损(其中1例合并有胫前肌腱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9 cm~6 cm×17 cm(其中1例胫前肌腱缺损4 cm),胫骨缺损长度6~13 cm。术前行多普勒测量并标记血管穿支穿出点,根据缺损面积设计切取腓骨复合组织瓣,皮瓣切取面积5 cm×10 cm~7 cm×18 cm,移植腓骨长度8~15 cm,移植肌腱长度6 cm。术后行常规抗凝、抗血管痉挛、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皮瓣血运,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术后1周开始进行卧床功能锻炼;术后2周伤口拆线;术后4周开始主动屈伸踝关节、扶双拐下床;术后6周部分负重;术后6个月视骨折愈合情况允许完全负重。观察皮瓣恢复情况,术后通过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观察移植腓骨情况,根据Johner-Wruhs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其中8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术后伤口感染,予拆除部分缝线,每日冲洗换药,术后3周行清创手术后伤口愈合。9例患者均通过门诊或微信视频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16±2)个月,X线片示移植腓骨无吸收、硬化、破坏及再骨折等情况,全部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情况,平均愈合时间(8±1)个月,其中4例移植腓骨已较前增粗,术后8个月进行Johner-Wruhs踝关节功能评价评分,其中优2例,良6例,可1例,供区无功能障碍,患者对疗效满意。结论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小腿下段骨与组织缺损,可一次性修复胫骨大段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缺损,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腿下1/3,尤其是胫骨的前内侧面,因软组织缺乏,血液供应差,这个区域的骨髓炎、溃疡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创伤缺损,仍是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自Ger运用带皮肌瓣一期修复这个软组织缺损区以来,先后又有Pers等使用Mu长伸肌,Phillp等。使用趾长伸肌来修复小腿下1/3的前内侧区。他们都是以肌的远端为蒂,切断近侧端逆向反转肌瓣,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腿筋膜皮瓣转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小腿及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形状及小腿区域组织可利用情况,分别选择设计相应类型的小腿筋膜皮瓣修复49例缺损创面,采用小腿内侧筋膜皮瓣11例,其中1例带肌瓣;小腿外侧筋膜皮瓣32例,其中1例带肌瓣,2例远端去表皮真皮筋膜瓣;小腿后侧筋膜皮瓣6例.采用近端蒂顺行转移5例,远端蒂逆行转移44例; 3例经皮下隧道转移,46例经明道转移.创面4cm×6cm~9cm×17cm,切取小腿筋膜皮瓣5cm×7cm~11cm×19cm.结果:术后47例皮瓣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后Ⅱ期愈合.术后46例获得随访1~40个月,皮瓣外观平整,质地柔软,感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遵循小腿筋膜皮瓣血供的营养血管链设计应用相应类型的筋膜皮瓣,不仅利于皮瓣的切取和成活,而且修复后外观和感觉满意,有益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炎的治疗属世界性难题,如何提高骨髓炎的治愈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及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对肱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修复效果。方法:纳入2006年5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所有明确诊断为肱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患者36例,采用外固定架、负压封闭引流、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等方法联合治疗,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治疗后肘关节功能,采取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随访。结果与结论:3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6年8个月。带蒂背阔肌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最大面积为40 cm×13 cm,最小为15 cm×6 cm。Orthofix外固定架治疗21例,组合式外固定架11例,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4例,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14个月,10-16个月,8-20个月。外固定架取出时间平均8个月。治疗后肘关节功能优3例,良19例,中11例,差3例。其中2例感染复发;1例治疗后3个月窦道形成,行再次清创髂骨植骨后治愈;1例合并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肘关节处于屈肘100°、主动屈伸约20°,垂腕、垂指畸形、虎口挛缩,手指屈曲挛缩、僵硬,前臂桡背侧、屈侧麻木、感觉减退;4例一至两个针道有不同程度的渗出物,清创换药后治愈;1例创面出现小面积皮肤缺损,行游离植皮后愈合;其余病例创面均愈合良好,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提示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及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是修复肱骨远端创伤性骨髓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骨诱导膜技术:包含体内形成诱导和诱导膜内植骨2个阶段,其中体内形成诱导膜首先行骨缺损部位彻底清创,依据骨折具体状况选取合适固定方式对骨折行稳定固定,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部位,感染性骨缺损则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或经验采用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该术后6-8周纵行切开诱导膜结构,小心去除骨水泥,采用钻头或骨锉去除两侧骨端和髓腔硬化骨,促进植骨融合,于骨膜内填充自体松质骨,缝合诱导膜,预防移植骨重吸收。 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经过应力牵拉刺激加速骨折断端间充质干/祖细胞分化增殖,加速生成新骨与肢体重建,在修复骨缺损时还可恢复肢体长度完成骨折断端加压愈合。但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需要长时间固定,技术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费时费力。 背景: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长段骨缺损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等优势,既往研究多采用该技术治疗软组织条件较好的骨缺损患者,对于骨缺损且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或者伴随感染等患者的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平均年龄(47.15±8.16)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5.1 cm×3.4 cm至21.8 cm×9.4 cm,骨缺损长度5.8-19.5 cm,平均(11.4±2.3) cm。对于创面轻度污染者行清创、骨折外固定、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填塞,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皮肤创面;对于创面感染患者,先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填充骨水泥及皮瓣手术。一期术后8-12周行二期植骨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获得南华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创面轻度污染的9例患者,清创后固定外固定架、填充骨水泥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未发生感染;②6例感染患者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一二周完全控制感染后进行填充骨水泥和皮瓣手术,创面愈合;③15例患者在骨缺损二期植骨以后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8-12个月间,平均(9.18±2.10)个月;④结果表明,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可有效治疗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 ORCID: 0000-0002-6182-9993(陈彦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塞空腔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骨髓炎患者66例彻底清创后以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骨髓炎病灶空腔,待切口愈合3月后,二次将骨水泥取出,自体骨植骨,骨不连用钢板内固定。结果66例随访6月~3年其中愈合良好64例,复发2例,再次清创后愈合。结论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空腔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定,能有效防止骨髓炎复发,简单易行,治疗费用低廉,具有一定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18年10月,对41例四肢不同类型骨不连或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分别采用以单纯胫后血管束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5例,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修复9例、游离移植27例。切取胫骨瓣长度为1.0~8.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 cm×2.0 cm~8.0 cm×25.0 cm。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片随访,直至骨质愈合。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胫骨骨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骨不连、骨缺损修复后,骨愈合良好,3~8个月骨折线消失。其中,27例皮瓣与修复区周围组织基本相平,14例有不同程度臃肿,经二期去脂整形手术后,也与周围组织平齐。19例掌骨或指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定:优11例,良6例,可2例。22例胫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恢复负重行走功能。结论三种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各有优缺点,又相互补充,是一类较为可行的骨不连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双向Ilizarov骨搬运技术联合皮瓣成形术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外固定架维持复位,二期远、近端双向Ilizarov骨搬运联合皮瓣成形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连续随访12~18个月,平均(15±2.6)个月。所有患肢骨缺损均得以重建,且骨性愈合,创面均闭合,患肢长度与健侧差值为0.5~2.5 cm,平均(1.4±0.5)cm。均在术后65~119 d内行二次手术皮瓣成形,平均(89.75±14.56)d,其中4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软组织嵌顿,行二次手术清理嵌顿组织并皮瓣成形,二次手术后30 d内切口愈合。17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后创面恢复良好,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1例患者出现腓总神经麻痹,于术后4个月恢复。所有患者骨重建完成时间为10~14个月,平均(12.3±1.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创面愈合延迟、皮肤坏死、针道感染现象。结论双向Ilizarov骨搬运技术联合皮瓣成形术治疗GustiloⅢB、C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大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损伤安全有效,骨重建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2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采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修复24例小腿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38.4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交通伤15例,矿石砸 伤8例,高处坠落伤1例。急诊手术行骨折外固定架固定、肢体血运重建,负压封闭式吸引术;二期行游离皮瓣移植覆盖创面,以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三期行植骨内固定或骨延长术。软组织缺损8 cm×12 cm~22 cm×36 cm;切取皮瓣12 cm×15 cm~25 cm×40 cm,其中对侧股前外侧皮瓣12例,背阔肌皮瓣9例,胸脐皮瓣3例。通过对皮瓣愈合、皮瓣外形、皮瓣温度、皮瓣感觉、供区瘢痕等5个方面的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4例皮瓣成活并保肢成功23例,伤口一期愈合;另1例因严重多重耐药菌感染行截肢。20例获得12~66个月随访(平均31个月),肢体可负重行走,足底有保护性感觉,皮瓣颜色好,外观无臃肿,未出现肢体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难治性感染等并发症,疗效评分7~10分,疗效满意。结论 利用受区吻合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游离皮瓣能有效修复小腿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向吸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皮瓣移植治疗感染性骨外露患者的疗效。方法 23例感染性骨外露患者用双向吸引VSD灌吸7~21d后行皮瓣移植:采用筋膜皮瓣修复8例;皮神经营养皮瓣1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供皮瓣修复7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1例采用双皮瓣修复),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例。对照组33例以传统单向VSD覆盖处理。比较两组的等待皮瓣修复天数、VSD使用频次、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采用改良双向吸引VSD组的等待皮瓣修复天数、VSD使用频次、住院天数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0.01)。23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10例。其中骨折患者共19例,11例患者骨折3~6m全部愈合,5例患者9~12m愈合,3例患者骨不连,皮瓣愈合后1y,行自体髂骨植骨愈合。骨感染经2~3y随访无复发。结论双向VSD结合皮瓣修复治疗感染性骨外露可显著缩短病程,减低费用,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的解剖学依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侧成人下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3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在此基础上,自2009年6月以来,应用远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者12例。结果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发自胫前动脉穿支,其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并与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的肌支有恒定的吻合,营养筋膜皮肤。12例肌皮瓣的肌肉面术中可见渗血活跃,血供良好,皮瓣均成活,术后3~6个月随访12例肌皮瓣均存活,慢性骨髓炎治愈,外形满意。结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特殊创面是较佳的选择,该肌皮瓣具有血供可靠,预后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