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老年患者共5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可视化组) 28例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组(TESSYS组) 26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和手术时间少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2 d、3个月、6个月的VAS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近期疗效相近,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有51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椎板开窗术,研究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分别于术后3~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MacNab标准,评价二者疗效及优良率。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患者术后产生的痛觉过敏、足下垂等并发症进行记录,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02例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个月。(1)疗效评价:研究组优良率为92.1%,对照组为8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2,P=0.0380.05)。(2)手术情况: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两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统计并发症,研究组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P=0.3990.05)。结论相比单纯椎板开窗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疼痛程度,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腰椎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为对照组(n=53,传统椎板开窗术)和研究组(n=5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判定)、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3.02%)(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5.66%)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2月~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和椎板开窗组,每组30例。经皮椎间孔镜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椎板开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DI指数评价患者脊柱活动功能,末次随访时行Macnab疗效评级。结果 与椎板开窗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椎板开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板开窗减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技术更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症状缓解和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康复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2例LDH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行椎间孔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等,以及采用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以及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失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12%(39/41)与对照组90.24%(37/41)相比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与对照组7.32%(3/4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侧后方入路与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良好,并发症少,而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泰州市中医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术前、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价疗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术后1天、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acNab标准评分优54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9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对患者创伤小,且可在短期内改善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老年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武陟济民医院94例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BEIS组,各47例.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评估疼痛及腰椎功能.结果:BEI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低于TLIF组(P<0.05);术后3、6个月BEIS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TLIF组(P<0.05).结论:与TLIF术比较,经皮椎间孔镜BEIS术治疗老年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能改善手术情况,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肥胖(BMI≥28 kg/m2)患者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者为开放组(2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TESSYS)者为椎间孔镜组(16例)。按照VAS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和体征方面评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12~20个月,平均13.6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开放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两组间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开放组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0%(18/20);椎间孔镜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14/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3/20)和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TESSYS治疗肥胖患者腰椎盘突出症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腿疼痛缓解等方面较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01月~2015年01月经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用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值均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身体干扰小,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体后缘骨离断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的82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0岁,平均15.9岁)的临床和CT资料。其中A组22例并椎体后缘骨离断,分析其部位、大小和形态特征,手术同时切除突出髓核及离断骨骺;B组6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30例手术摘除突出髓核,30例非手术治疗。按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评分(JOA)和疼痛视觉模拟计分(VAS)法,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结果22例(28%)椎间盘突出合并后缘骨骺离断。JOA、VAS评分显示A组患者腰腿疼痛、神经功能状态均较B组患者严重(P0.05),而且手术前可以耐受保守治疗的时间也较B组患者短(P0.05);手术效果通过JOA、VAS评分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A组高于B组相应指标(P0.05)。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后缘骨离断者症状更严重,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尽可能切除浮动、中央型体积较大或位于侧隐窝的离断后缘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腰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行髓核摘除视频消融术治疗,而对照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两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且JOA评分高,证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行有限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0年8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1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证实合并腰椎管狭窄45例,采用椎板间潜行有限开窗,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减压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4年,平均随访2.5年,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4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中,优36例(80%),良7例(11%),可2例(8%),未发现腰椎继发性不稳及椎管再狭窄。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时,不能遗漏诊断导致手术减压不彻底,用有限开窗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减压处理,手术创伤小、对脊柱后柱结构破坏小,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同时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患者40例。其中,治疗组21例,应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行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19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40例均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1年的随访,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术前、术后1 d、1个月、1年的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评分及冠状位Cobb角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JOA评分等方面相比于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冠状位Cobb角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单纯髓核摘除治疗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人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近,但前者恢复更快,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腰椎畸形恢复更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9例采用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的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术效果优15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9.66%。结论椎间孔镜导棒滑移结合偏心环锯技术治疗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0.48),明显低于术前(7.67±0.82)。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4.42±2.04)% ,明显低于术前 (69.83±2.82)%。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为:优 20 例,良 3 例,可 1 例。术后患者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背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类型和特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大多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在临床上,仍有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症状复发。 目的:探讨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因素及其干预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306医院骨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治疗后症状复发的52例患者,男28例,女24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3.2岁。初次内固定治疗至症状复发时间为3-192个月,平均38个月。患者有腰部及双侧/单侧下肢疼痛及麻木症状。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前后正侧位片、过伸过屈侧位X射线片,以评价腰椎的稳定性,行腰椎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腰椎内固定治疗节段间盘情况以及合并椎管狭窄和椎间盘退变情况。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其中22例由于初次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导致同节段间盘组织突出复发;4例因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椎间盘炎引起症状;5例出现植入物内固定治疗部位瘢痕粘连压迫神经;10例出现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出现症状;11例因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腰椎失稳导致症状复发。分析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症状复发的具体原因,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