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MISTLIF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微创组,接受传统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腰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滑脱角和滑脱距离,并计算滑脱率。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短/少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前的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VAS和ODI评分较对照组低(P 0. 05);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滑脱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滑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微创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滑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MIS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术后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效果良好,但是椎体滑脱改善效果不及传统TLIF。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97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n=44),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n=53).治疗后30 d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障碍;同时治疗后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亮脑啡肽(Leuenkephalin,LEK)、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并观察治疗后30 d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VAS、ODI评分、GFAP、PGE-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VAS、ODI评分及GFAP、PGE-2水平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LEK均升高,其中观察组LEK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手术在退行性腰椎狭窄症治疗中临床使用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10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组(n=53)和传统入路组(n=54)。Wiltse入路组采取Wiltse入路TLIF,传统入路组采取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1年疗效、椎体融合率,术前及术后1 d、3 d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Cor)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及术后6个月椎旁肌组织面积。结果Wiltse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入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年疗效、椎体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3 d血清ACTH、Cor、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但Wiltse入路组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腰、腿痛VAS评分、ODI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且Wiltse入路组术后6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低于传统入路组,JOA评分高于传统入路组(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6个月左、右侧椎旁肌组织面积大于传统入路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TLIF与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老年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效果相当,但Wiltse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且手术创伤相对更小、术后应激反应水平更低,可在短期内促进腰椎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同时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患者40例。其中,治疗组21例,应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行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19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40例均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1年的随访,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术前、术后1 d、1个月、1年的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评分及冠状位Cobb角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JOA评分等方面相比于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冠状位Cobb角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单纯髓核摘除治疗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人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近,但前者恢复更快,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腰椎畸形恢复更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重度腰椎滑脱复位后神经根二次减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36例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滑脱复位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滑脱复位后再次探查、减压神经根。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时间(96±22)min,出血量(152±68)ml,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重度腰椎滑脱患者行复位后神经根二次减压,可以充分解除神经压迫,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重度腰椎滑脱复位后神经根二次减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36例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滑脱复位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滑脱复位后再次探查、减压神经根。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时间(96±22)min,出血量(152±68)ml,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重度腰椎滑脱患者行复位后神经根二次减压,可以充分解除神经压迫,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疗效果,为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在Pubmed、Embase、SpringerLink、重庆维普、同方等数据库中检索"椎间孔镜、BEIS、PELD、PTED、TESSYS"。纳入对比分析椎间孔镜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的文献,应用New castle-Ottawa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为2 355例,其中PELD组1 211例,FD组1 1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EL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FD组均较少,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均优于FD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相比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能明显减少出血及并发症,临床应用可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为对照组(n=53,传统椎板开窗术)和研究组(n=5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判定)、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3.02%)(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5.66%)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骨科,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分别行Wiltse入路MIS-TLIF(MIS-TLIF组)和开放TLIF(TLIF组)治疗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MIS-TLIF组36例,TLIF组4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以及术前和术后第1、3天肌酸激酶(CK)水平,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ODI。结果 MIS-TLIF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3天CK水平均少/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Wiltse入路微创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量,使得患者可以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临床上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联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加了融合率,但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差异很大。目的:对比经后路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纳入4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56-74岁,均接受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联合治疗,其中19例选择经后路椎体间融合,21例选择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植骨材料均为多孔β-磷酸三钙。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植骨融合率、腰椎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6个月,两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组的腰椎功能恢复好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0.05),硬脑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组(P0.05)。表明经后路与经椎间孔植骨融合修复退变性腰椎滑脱并发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但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更有利于保护神经根及硬膜囊、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结合改良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并获得随访的51例中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均采用Wiltse入路结合改良TLIF治疗。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滑脱率及融合率,采用腰痛和下肢痛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99~202 min,平均(115. 0±16. 7) min;术中出血量101~320 m L,平均(170. 8±63. 6) m L。随访13~36个月,平均(21. 6±5. 7)个月。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硬脊膜撕裂,2例术后出现L5神经根麻痹症状。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分别由术前的(6. 7±1. 8)分、(6. 8±2. 0)分、(61. 7±11. 6)%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 2±1. 0)分、(1. 3±1. 2)分、(18. 5±5. 6)%,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5. 17±1. 72) mm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0. 23±1. 01) mm,滑脱角和滑脱率分别从术前的(7. 03±1. 82)°和(49. 8±6. 7)%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 23±0. 68)°和(10. 1±3. 8)%,差异均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术后6个月49例患者获得坚强融合,2例可能融合,融合率为96. 1%。结论 经Wiltse入路结合改良TLIF对腰椎后部肌肉及后方韧带复合体破坏小,是一种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的理想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放与微创TLIF术式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OD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5月收治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70例)和微创组(70例),分别采用开放与微创TLIF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前、术后3,12,24个月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椎间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椎间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TLIF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可快速缓解腰腿疼痛,改善肢体活动功能,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价值优于开放TLIF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孔狭窄行TESSYS的患者76例和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患者51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VAS和腰椎JOA评分,通过MacN ab功能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TESSYS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TLIF组(P0.05),TESSYS组的出血量显著低于TLIF组(P0.01)。TESSYS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术前及术后3月的VAS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疗效与TILF手术相当,且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到2014年3月间收治的创伤性腰椎滑脱患者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椎间及后侧360°植骨融合术34例,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4例。所有患者于术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评价滑脱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并获得有效随访。 CT检查显示患者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100%,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7±0.7)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滑脱Meyerding分度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1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但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与术后1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改善创伤性腰椎滑脱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老年患者共5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可视化组) 28例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组(TESSYS组) 26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和手术时间少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2 d、3个月、6个月的VAS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近期疗效相近,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01月~2015年01月经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用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值均0.05)。根据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身体干扰小,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是否行椎间孔成形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52例采用经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A组(不行椎间孔成形)和B组(行椎间孔成形)。Ⅱ型患者(21例)选择A组手术方案;Ⅰ型、Ⅲ型、Ⅳ型患者(31例)选择B组手术方案。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骶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后感染、术中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严重并发症。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1±2. 3)个月。术后3 d、3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腰痛、VAS腿痛和腰椎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41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 65%。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对认识该病的病理变化及椎间孔镜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性行椎间孔成形,即Ⅱ型患者无需椎间孔成形,Ⅰ、Ⅲ、Ⅳ型患者宜选择行椎间孔成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为70 ~ 150 min,出血量10 ~ 40 mL,住院时间3 ~ 8 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6天。术前VAS评分为(6.96±0.74)分,术后1 d、1周、1个月VAS评分为(3.13±0.63)分、(2.44±0.87)分、(2.15±0.75)分。术前ODI评分为(39.07±11.58)分,术后1 d、1周、1个月ODI评分为(19.88±6.39)分、(18.75±5.84)分、(15.21±5.21)分。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优势,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经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84例腰椎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档案纳入顺序和患者的意愿,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开放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的下地时间和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的评分和患者椎间植骨的融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术后的下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植骨融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1周后,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并且术后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在术后6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出现椎间隙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急、慢性腰椎间盘损伤性腰椎疾病的患者,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治疗,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临床特点,远期可获得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故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的改良TLIF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2月~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和椎板开窗组,每组30例。经皮椎间孔镜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椎板开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DI指数评价患者脊柱活动功能,末次随访时行Macnab疗效评级。结果 与椎板开窗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椎板开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板开窗减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技术更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症状缓解和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