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全身麻醉下行次全切开椎板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腰、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6个月,使用腰椎Macnab评定标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分,比较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VAS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良率为75.0%,研究组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腰部、腿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腰部、腿部VAS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效果好,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2月~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和椎板开窗组,每组30例。经皮椎间孔镜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椎板开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DI指数评价患者脊柱活动功能,末次随访时行Macnab疗效评级。结果 与椎板开窗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椎板开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板开窗减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技术更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症状缓解和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度(VAS)评分、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对患者创伤小,且可在短期内改善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与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组织损伤及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4-5或L5-S1)患者,其中14例患者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4例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突出节段、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检测肌酸激酶(serum creatinekinase,CK)、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三个时间点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进行随访,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3个月。两组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PTED组优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CK、CRP、IL-6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CK组间比较术后第1、2、3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TED组低于FD组,CRP、IL-6在术后第1、2天有统计学差异,PTED组低于FD组,术后第3天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VAS及ODI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组间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D与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PTED具有对组织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加速康复,可作为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肥胖(BMI≥28 kg/m2)患者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者为开放组(2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TESSYS)者为椎间孔镜组(16例)。按照VAS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和体征方面评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12~20个月,平均13.6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开放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两组间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开放组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0%(18/20);椎间孔镜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14/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3/20)和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TESSYS治疗肥胖患者腰椎盘突出症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腿疼痛缓解等方面较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同时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本科收治的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性腰椎间盘突患者40例。其中,治疗组21例,应用椎间孔镜BEIS技术行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19例,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40例均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1年的随访,对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患者的术前、术后1 d、1个月、1年的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评分及冠状位Cobb角的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JOA评分等方面相比于术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术后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冠状位Cobb角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单纯髓核摘除治疗合并腰椎侧凸的老年人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近,但前者恢复更快,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腰椎畸形恢复更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为对照组(n=53,传统椎板开窗术)和研究组(n=5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判定)、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效率(96.23%)高于对照组(83.02%)(P<0.05);术后7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5.66%)低于对照组(18.87%)(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康复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2例LDH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行椎间孔侧后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等,以及采用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以及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失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12%(39/41)与对照组90.24%(37/41)相比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与对照组7.32%(3/4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侧后方入路与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疗效良好,并发症少,而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孔狭窄行TESSYS的患者76例和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患者51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VAS和腰椎JOA评分,通过MacN ab功能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TESSYS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TLIF组(P0.05),TESSYS组的出血量显著低于TLIF组(P0.01)。TESSYS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术前及术后3月的VAS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疗效与TILF手术相当,且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椎间盘镜)和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也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其微创性更好,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全身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采用全身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情况,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7. 26±7. 57)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 53±2. 85) m L;手术总费用(3. 24±1. 12)万元,术中均无硬膜囊撕裂、神经根损伤、血管损伤、血肿形成、脏器损伤等并发症。28例患者随访12~49个月,平均(15. 1±7. 6)个月。患者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 86%。术后复发1例,经腰椎后路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治愈。结论 全身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术中无痛苦、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难以配合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疗效果,为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在Pubmed、Embase、SpringerLink、重庆维普、同方等数据库中检索"椎间孔镜、BEIS、PELD、PTED、TESSYS"。纳入对比分析椎间孔镜与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的文献,应用New castle-Ottawa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为2 355例,其中PELD组1 211例,FD组1 1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EL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FD组均较少,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均优于FD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相比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能明显减少出血及并发症,临床应用可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是否行椎间孔成形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52例采用经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A组(不行椎间孔成形)和B组(行椎间孔成形)。Ⅱ型患者(21例)选择A组手术方案;Ⅰ型、Ⅲ型、Ⅳ型患者(31例)选择B组手术方案。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骶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后感染、术中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严重并发症。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1±2. 3)个月。术后3 d、3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腰痛、VAS腿痛和腰椎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41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 65%。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对认识该病的病理变化及椎间孔镜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性行椎间孔成形,即Ⅱ型患者无需椎间孔成形,Ⅰ、Ⅲ、Ⅳ型患者宜选择行椎间孔成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老年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武陟济民医院94例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BEIS组,各47例.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评估疼痛及腰椎功能.结果:BEI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低于TLIF组(P<0.05);术后3、6个月BEIS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TLIF组(P<0.05).结论:与TLIF术比较,经皮椎间孔镜BEIS术治疗老年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能改善手术情况,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种微创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120例,其中小切口开窗60例,微创通道30例,椎间孔镜3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腰腿痛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进行比较,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6、12月定期随访,各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病例腰腿痛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微创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而言,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等优势,但设备及技术要求高。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医院条件及医师技术选择适当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行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腰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21例。治疗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行髓核摘除视频消融术治疗,而对照组行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两者疗效。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且JOA评分高,证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侧路椎间孔镜对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避免出口神经根损伤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行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例,观察并比较术中、术后出口根并发症,术前、术后24h、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老年患者共5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将其分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组(可视化组) 28例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组(TESSYS组) 26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和手术时间少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术后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2 d、3个月、6个月的VAS以及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和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侧隐窝型腰椎狭窄症的近期疗效相近,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椎间孔成形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A-OT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对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和脊柱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MA-OTIF组和MIS-TLIF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脊柱侧弯情况。结果与MIS-TLIF组比较,MA-OTIF组手术时间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P均<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7 d、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脊柱侧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A-OTIF与MIS-T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相当,但MA-OTIF手术时间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50例行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其中25例实施ERAS管理(ERAS组),25例实施传统围术期管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CRP,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围术期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VAS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CRP、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1、2、3 d 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节段经椎间孔融合术围术期采用ERAS管理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血液丢失,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