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作为一种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缺乏其对踝关节影响的研究。目的:观察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对患者负重位下肢X射线片上踝关节冠状面角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行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40例(41膝),其中女31例,男9例;左膝20例,右膝21例;年龄49-75岁,平均(63.44±6.57)岁。收集术前及术后第2,48周的负重位下肢全长X射线片资料,测量髋-膝-踝关节角、距骨倾斜角、踝关节倾斜角、胫骨踝穴角、胫骨远端关节面角的术前术后变化。结果与结论:(1)髋-膝-踝关节角由术前的(-6.24±3.69)°改善为术后第2周的(2.59±3.49)°,至第48周为(2.15±3.49)°;踝关节倾斜角由术前的(-7.90±3.11)改变为术后第2周的(-2.51±2.59)°,至第48周为(-2.46±2.4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01);(2)距骨倾斜角、胫骨踝穴角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角的术前、术后2次随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第2周与第48周各角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4)提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开放式截骨术(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骨伤科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15例(16膝)。术前利用3D打印截骨导板模拟OWHTO,根据理想的术后下肢力线(WBL),确定截骨部位、合页、高度、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及锁定钢板模型,进行截骨内固定。对术前术后WBL、Lysholm评分、PTS、髌骨高度指数(Caton指数)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5~24个月,WBL术前为(19.27±1.55)%,3D打印设计为(61.91±0.24)%,术后WBL恢复到(60.54±0.84)%,术前术后有统计学差异,3D打印设计与术后实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PTS分别为(10.01±2.89)°,(10.06±0.09)°,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Lysholm评分(82.31±1.22)分,与术前(34.75±1.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OWHTO,可实现精确截骨,显著改善下肢力线,减少术中透视,节省手术时间,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6例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43.8岁(33~5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开放手术方式,取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物复合骨柱,压配填充距骨骨软骨损伤区域。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改善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细则评价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时,行踝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及踝关节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评估移植区骨软骨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30.5个月(23~44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2±0.8)分和(0.8±0.7)分,较术前的评分(5.5±1.4)分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1.5±2.7)分和(86.7±1.8)分,较术前评分(58.2±7.9)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个月复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显示内踝截骨处及骨软骨移植区出现明显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供体部位疼痛。6例患者末次随访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同侧膝关节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高位胫骨截骨:是治疗早期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术式,包括内侧开放与外侧闭合截骨两种术式。 3D打印技术:是将计算机三维数字成像技术和多层次连续打印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兴应用技术,与传统的材料去除加工方法不同的是,它通过分层加工、叠加成型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模型。有研究报道3D打印截骨模块可精确指导全膝关节置换及内侧开放高位胫骨截骨术中截骨。 背景:高位胫骨截骨是治疗早期单纯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经典术式,3D打印可用于制作个性化手术工具,课题组已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高位胫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对比传统截骨方法,探讨个性化3D打印截骨辅助下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联合膝关节清理治疗合并内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优势与不足。 方法:行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联合膝关节清理的病例47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3D打印截骨组21例术中采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传统截骨组26例予传统截骨。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及出血量、术后1个月患侧下肢力线,以及术后1,3,6,12,24个月评估患侧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研究方案经莆田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参与试验的患病个体对治疗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术中3D打印截骨模块均与术前模拟卡位相一致;②3D打印截骨组手术时间较传统截骨组明显缩短[(69.71±3.17),(92.92±5.91)min,t=-17.21,P < 0.01];3D打印截骨组术中C形臂透视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截骨组[(5.71±1.62),(18.15±3.00)次,t=-18.12,P < 0.01];3D打印截骨组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截骨组[(275.24±53.82),(507.69±45.19)mL,t=-16.10,P < 0.01];③两组术后1个月患侧下肢力线及术后24个月患侧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 0.05);④结果说明,对比传统截骨,在外侧闭合楔形高位胫骨截骨中应用个性化3D打印截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和出血,但二者术后2年随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ORCID: 0000-0001-9766-6164(陈金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腓骨下段截骨联合3枚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行胫距关节融合术治疗重度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踝关节外侧入路腓骨下段截骨联合3枚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12例重度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7.8岁,身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为25.67 kg/m2,根据Takakura分级均属于Ⅲb-Ⅳ级。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rlsson)术前、术后对比,评估术后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随访12 ~ 18个月,平均15个月。VAS评分术前5 ~ 8分,与末次随访1 ~ 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lsson术前评分45 ~ 55分,与术后末次随访评分70 ~ 8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胫距关节均骨性融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重度踝关节骨关节炎经腓骨下段截骨联合空心螺钉行胫距关节融合术治疗,术后踝关节疼痛缓解明显,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与下行截骨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步态分析.方法 遴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住院患者32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胫骨高位双平面上行截骨组和下行截骨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胫股角(FTA)、胫骨后倾角、Insall-Salva...  相似文献   

7.
背景: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有效保膝手段,相关研究证明相对于传统评价工具,遗忘关节评分应用于评价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具有更低的天花板效应和一致性。目的: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后遗忘关节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治疗的患者117例,男35例,女82例,平均年龄61岁,术后获得了至少2年的随访。通过评价患者术后是否达到遗忘关节分为遗忘关节组(n=28)和非遗忘关节组(n=89),以术前患者特征和手术相关因素为潜在预测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1)两组患者术前的胫骨近端内侧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遗忘关节评分(FJS)、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和关节感知问题(PJ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术后髋膝踝角和胫骨近端内侧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胫骨近端内侧角对遗忘关节存在显著影响[OR=0.755,95%CI(0.635-...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是一种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的保膝术式。通过胫骨近端内侧切口,在水平面、冠状面双截骨后,进行楔形撑开、钢板固定。其治疗意义在于将内翻的下肢力线转移至相对正常的膝外侧,以缓解内侧症状,延长关节寿命,延缓骨关节炎进展,甚至避免关节假体置换。 个体化力线矫形:根据膝骨关节炎的多阶段性,针对不同退变程度的膝内侧间室,施行不同的力线矫形方案。通过术前规划截骨后的楔形撑开角度或距离,可以将内翻的下肢力线矫正至中线或偏外侧,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对于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疗效明确,但目前关于力线矫正点的选择仍以Fujisawa点作为参考,个体化力线矫形是否能获得更优越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个体化下肢力线矫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46例患者。根据X射线片、MRI综合评估患膝并划分退变等级(Ⅰ-Ⅲ级),其中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14例Ⅲ级患者作为Fujisawa组。个体化组轻度退变Ⅰ级矫正下肢力线至胫骨平台50%点,中度退变Ⅱ级矫正至胫骨平台外侧55%点;对照组、Fujisawa组均矫正力线至62.5%点。测量评估术后下肢力线,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随访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膝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比较患者术后综合满意度的自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②3组下肢力线矫形结果满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胫骨近端内侧角较术前明显增加,股胫角明显减少(P < 0.05);③随着随访时间延长,3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显著增加,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显著减少,组内不同时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个体化组术后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高于对照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所有患者对手术矫形效果满意,个体化组术后综合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个体化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通过准确地力线矫形,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ORCID: 0000-0003-0566-2858(俞颖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24例(24足)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5例,年龄21~62(29.5±10.3)岁,右侧11例、左侧13例。患者均采用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术后供区疼痛、截骨处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Kofoed评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4例患者随访18~30(23.8±4.6)个月,所有患者截骨处一期愈合,无供区疼痛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6.29±1.30)分改善到(0.88±0.61)分,AOFAS评分由术前的(60.92±13.06)分提高到(95.08±5.78)分,Kofoed评分由术前的(23.08±13.51)分提高到(95.96±5.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0、15.87、27.07,P值均<0.001)。依据AOFAS评分,踝关节功能优19例、良5例,优良率100%(24/24);依据Kofoed踝关节评分,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4例,优良率100%(24/24)。结论 内踝双平面三维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好,疼痛减轻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CT影像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9~56岁;左踝21例,右踝15例。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术,8例合并骨缺损者予一期植骨。应用人体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与仿真系统软件(V1.0.0)对患者术前骨折CT影像学资料进行处理,测量以下指标:内踝骨折面与胫骨纵轴的夹角(α)、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的最大深度(d)、塌陷面积(S)、塌陷体积(V)和腓骨骨折线与胫骨远端关节面穹隆顶点的距离(L),分析d、V与α的相关性,总结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影像解剖学特征。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CT影像测量结果显示,本组36例患者α为4.5°~15.5°(9.85°±4.05°),其中20例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患者α为5.04°±1.49°,明显小于16例未塌陷患者α(12.83°±2.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7, P<0.05);20例胫骨远端关节面塌陷患者d、S、V分别为(8.86±3.69)mm,(47.69±13.95)mm2和(680±620)mm3,关节面塌陷集中在前内侧,且d、V与α角无明显相关性(rs=0.309、0.389, P值均>0.05)。36例患者腓骨骨折线主要发生在胫骨穹隆最高点以上,L为1.27~12.55(5.50±5.54)mm。所有术后随访时间10(6~15)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并完全愈合,愈合时间10.5(9~16)周,术后AOFAS评分和VAS分别为(85±8)分和(2.1±0.9)分。结论 Lauge-Hansen旋后-内收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踝骨折线与胫骨的夹角较小,骨折线与胫骨纵轴越接近平行,提示合并胫骨远端内侧关节面塌陷的可能性越大;该型骨折剪切力较大,手术治疗以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为主,缺损较大处常规行一期植骨以恢复关节面高度和力学支撑功能;腓骨骨折块较大或合并关节面塌陷时,建议采用钢板牢固固定,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获得的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内侧包容性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9例(10膝)膝骨关节炎合并内侧胫骨平台包容性骨缺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胫骨平台骨缺损采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常规骨水泥固定胫骨假体,缺损的植骨部位完全覆盖于假体下。结果随访时间3月~2年,平均1.4年,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36.7(31~54)分,提高到84.7(76~94)分。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骨缺损得到有效修复,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近期随访无感染征象,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植骨块移位及吸收。结论自体骨植骨可有效的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内侧包容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胫骨高位截骨和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均能够有效治疗合并下肢力线不良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但对比二者治疗效果的研究较少。目的:对比胫骨高位截骨与胫骨高位截骨后钢板置入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内侧半月板后角退变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8例,均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内侧半月板退变性损伤,其中24例接受胫骨高位截骨钢板置入联合关节镜手术(试验组),另24例接受单纯的胫骨高位截骨钢板置入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测指标。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24,36个月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2,24,3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下肢力线与股胫角均得到有效改善,两组间股胫角、下肢力线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表明,胫骨高位截骨钢板置入及联合关节镜手术均能有效治疗伴下肢力线不良的内侧半月板后角退变性损伤,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其中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修复中、重度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初次采用TKA治疗的15例中、重度内翻膝合并胫骨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 例,女11 例;年龄52~75 岁,平均58岁。膝关节内翻角17°~29°,平均(26.2°±2.4)。术前按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临床评分(20.4±7.2)分,功能评分(21.3 ±8.5)分。胫骨平台内侧骨缺损按照Anderson骨科研究所骨缺损分型,Ⅱ型13 例,Ⅲ型2 例。均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自体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延长杆胫骨假体修复胫骨骨缺损。术后观察膝内翻角、骨愈合情况,植骨块是否移位,及假体松动、下沉等情况,末次随访时再次采用膝关节K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80 min,平均(72±6.3) min;术中出血20~55 mL,平均(43±8.5) mL。患者均获随访10~32 个月,平均(18.7±5.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KSS评定膝关节功能:临床评分(92.2 ±5.0)分,功能评分(90.6±7.5)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临床=42.138、t功能=35.254, P值均<0.01)。术后X 线片显示:膝内翻角5°~9°,平均(7.6°±1.3),结构植骨块与平台骨组织一期愈合,植骨块无移位、骨吸收,无假体松动、下沉,无关节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 对初次TKA患者,术中采用自体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带延长杆的胫骨假体,修复胫骨平台中、重度骨缺损,可重建关节稳定性,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用3D技术定制个性化的截骨导板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9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27例关节外畸形重度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57~82岁,平均63.2岁。术前依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膝部评分40~56分,平均49.7分。27例患者术前均拍双下肢全长力线片、膝关节正侧位、髌骨轴位X线片,了解患者膝关节退变程度及关节外畸形等情况;行膝关节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获取下肢三维模型,测量股骨外翻角度、外旋角度、胫骨平台后倾角度,进而确定术中股骨远端、后髁截骨量,胫骨近端截骨量与截骨角度;然后使用美国Stratasys公司ObjetEden260VS打印机,应用树脂打印材料MED610打印1∶1股骨、胫骨截骨导板。应用该截骨板对患者施行膝关节置换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VAS 评定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HSS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活动度、畸形矫正程度、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150~250 mL,平均180 mL。术后2例糖尿病患者切口延迟愈合、1例糖尿病患者切口局部感染,予相应处理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4例,疼痛消失23例,关节伸屈活动明显改善,内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反张畸形明显矫正。术后膝关节疼痛VAS 及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分别为(29.07±1.98)分、(16.81±1.55)分、(9.93±0.35)分、(89.41±3.23)分,均明显大于术前的(15.19±5.96)分、(12.52±2.06)分、(7.33±1.66)分、(49.70±4.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88、6.186、6.575、27.050,P值均﹤0.01)。结论 应用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的截骨导板,在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关节外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时,具有截骨精准、省时、创伤小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胫骨远端内侧钩状微型钢板在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21例垂直型内踝骨折的患者,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踝穴间隙一致性、距骨-小腿角、距骨有无倾斜;根据Kofoed踝关节评分标准、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踝关节活动度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 2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随访15.3个月。手术时间为40~125 min,平均63.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80 mL,平均83.6 m L。术后出现1例浅表皮肤感染,2例创伤性关节炎,未见内固定松动、螺钉退钉、钢板断裂等并发症。21例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8个月(2.0~3.5个月)。术后1周复查X线,未见距骨倾斜不稳,踝穴间隙一致性恢复较好。术后1周距骨-小腿角(80.4±1.2)°较术前(73.5±4.8)°明显改善(=4.38,<0.05)。术后第1个月、3个月、1年时Kofoed踝关节评分、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0.05)。末次随访时根据Kofoed踝关节优良评分标准,优13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胫骨远端内侧钩微型钢板治疗垂直型内踝骨折,具有解剖复位骨折、有效支撑托举骨折块、防止垂直剪切力造成的骨折移位失效等优点,是治疗此类骨折较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背景:拇外翻是一种复杂的畸形,尚无治疗金标准,截骨治疗目前得到推崇,但并发症较多,能否进行不截骨矫正拇外翻是作者所在课题组进行的一项新尝试。目的:探讨Endobutton钢板悬吊固定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骨科采用Endobutton钢板悬吊固定治疗拇外翻26足,不截骨。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术前、术后测量拇外翻角及第1,2跖骨间角,术后12个月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满意随访,随访周期8-38个月;②术后患者拇外翻角[(14.15±3.60)°vs.(28.95±4.12)°,P<0.01]及第1,2跖骨间角均显著小于术前[(7.88±0.90)°vs.(15.82±1.81)°,P<0.01]:③术后12个月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为(89.15±7.81)分,显著高于术前(62.08±7.10)分(P<0.01);④提示Endobutton钢板悬吊固定第1,2跖骨间是治疗拇外翻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髌骨外侧关节面截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膝前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3月-2018年6月528例接受TK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432例,年龄54~83(68.27±7.29)岁。术中行单纯髌骨周围骨赘清除274例(骨赘清除组),行髌骨外侧关节面截骨254例(关节面截骨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及髋膝踝角等基线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髌骨倾斜角、Blackburen-Peel(BP)指数、外侧髌骨角、髌股指数,以及术后6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骨赘清除组和关节面截骨组比较,术前髌骨倾斜角、BP指数、外侧髌骨角及髌股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个月髌骨倾斜角(15.00°±1.70°与13.88°±2.87°)、外侧髌股角(6.80°±4.94°与10.72°±4.37°)、髌股指数(2.02±0.43与1.56±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4、9.672、11.995, P值均<0.01)。术前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BP指数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赘清除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及髌股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4.861、12.244, P值均<0.05),关节面截骨组外侧髌骨角(8.02°±3.88°和10.7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8, 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KSS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关节面截骨组患者术后6个月膝前痛的发生率为0.8%(2/254),低于骨赘清除组(5.5%,15/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5,P<0.05)。结论 TKA术中髌骨外侧关节面截骨可以在影像学上有效减少髌骨的倾斜角度,改善膝关节术后功能,减少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短缩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头尾侧骨水泥强化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的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6月以来本院采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陈旧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12例。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59~72岁,平均66.3岁。采用后路经后凸顶点短缩截骨闭合矫形术。观察手术前后的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脊柱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改善距离的变化。通过独立人员严格随访,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记录手术前后的Frankel分级系统分级情况。结果手术前后凸角度平均38.9°±6.2°,腰椎前凸角平均35.9°±5.8°,脊柱SVA平均(62.4±11.1)mm。随访时间平均29个月,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11.7°±5.7°,平均改善率69.92%;腰椎前凸角平均25.7°±10.5°,平均改善率28.41%;脊柱SVA平均(14.6±10.5)mm,平均改善率81.25%。术前12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为10例D级、2例C级,术后提高至10例E级、2例D级。腰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8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JOA评分由术前平均为13.6分增加到术后21.2分、ODI评分由术前平均为54.8%降至术后的30.1%,相比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截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头尾侧骨水泥强化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明显改善后凸畸形,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位平衡,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Coughlin截骨术治疗Ⅲ型小趾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22例31足Ⅲ型小趾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3足,女19例28足;年龄26~78岁,平均45.3岁。患者均采用改良Coughlin截骨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测第四五跖骨间夹角、小趾内翻角、第五跖骨外翻角变化、患者足部疼痛缓解及对足部外观满意等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小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所有创口均获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或者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术后22例31足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7.8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患者创口外观理想,足趾外观无畸形,未出现转移性跖骨痛以及胼胝复发。末次随访时,第四、五跖骨间夹角为5.9°±1.6°,小趾内翻角为6.1°±2.3°,第五跖骨外翻角为2.2°±1.2°,均比术前的16.3°±5.1°、10.7°±3.5°、5.8°±2.6°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33、6.115、7.000,P值均<0.01);AOFAS评分为(89.0±8.4)分,比术前(60.2±9.3)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5, P<0.01)。结论 改良Coughlin截骨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效果显著等优点,是治疗Ⅲ型小趾囊炎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其保膝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PSI辅助内侧开放楔形HTO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49~83岁,平均58.9岁;病程1~30年,平均6.3年。术前和术后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下肢负重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ratio,WBL)、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 angle,PTSA)和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与AK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测量结果: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