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真菌性蝶窦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3家医院收治的67例真菌性鼻窦炎侵及蝶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接受鼻内镜下蝶窦开放、病灶清除术,术后随访6~12月,评估手术疗效,主观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客观体征采用Lund-Kennedy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的差异。 结果 本组67例均经1次手术痊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评分术前为(8.34±1.36)分,术后持续下降,术后3个月为(2.45±1.06)分,术后6个月为(1.65±1.24)分,术后12个月为(1.21±0.66)分。Lund-Kennedy评分术前为(8.42±1.16)分,术后3、6、12个月分别下降为(2.56±0.86)、(1.74±1.16)、(1.15±0.76)分。两种评分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真菌性蝶窦炎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无特殊规律性,内镜检查可见蝶筛隐窝黏膜水肿、窦口有干酪样分泌物及黏脓性分泌物,CT影像特征为蝶窦腔内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其内有高密度斑片状钙化影,窦壁骨质有硬化增厚。根据不同范围的病变,采用全麻下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开放手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磊  李芳  翟亚男 《医学信息》2018,(18):124-126
目的 探讨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康复新液联合应用对于糜烂型扁平苔藓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含漱。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客观指标体征和主观症状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实验组客观指标记分为(0.81±0.35)分、主观症状评分为(0.31±0.27)分,低于对照组的(1.38±0.41)分、(0.76±0.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的6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康复新液联合治疗糜烂型扁平苔藓,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物羊膜制品用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并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64例。按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分为实验组(术后注入几丁糖并放置生物羊膜制品)和对照组(术后注入几丁糖),各32例。使用2015年中国宫腔粘连分级评分标准诊断宫腔粘连程度。所有患者术后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2月,术后3月行宫腔镜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粘连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参数、妊娠结局等。 结果 术后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5.89±0.84)mm和(4.37±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9,P<0.01);术后2个月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为(8.38±0.84)mm,对照组(7.17±1.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5,P<0.01)。宫腔镜复查,实验组再粘连率为6.25%,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以及妊娠率等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置入生物羊膜制品,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因此,置入生物羊膜制品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宫腔粘连有效可行的新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预防腮腺区手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作用。方法将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口腔科2006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A组施行腮腺浅叶或部分切除术;B组施行腮腺浅叶或部分切除术后,于腮腺咬肌筋膜瓣和剩余腮腺组织之间植入异种脱细胞真皮。术后对两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症状进行评价。结果 A组36例(64.3%)、B组5例(8.9%)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症状,A组47例(83.9%)、B组9例(16.1%)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客观症状。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覆盖腮腺术区创面能有效阻止神经纤维的错位长入,降低术后的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24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腰方肌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术后镇痛方案均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腰方肌阻滞的患者在阻滞完成后15 min记录阻滞平面。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腰方肌组患者在术后2、8、12 h 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方肌组12名患者最高阻滞平面为T6(T6~10),最低阻滞平面为L1(T12~L1)。与对照组相比,腰方肌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方肌阻滞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微波消融治疗高风险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院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行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高风险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评估结节长径、体积、体积缩小比例及其它相关临床表现,包括美容和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和相关抗体。同时随访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如牙痛,声嘶,吞咽困难等。 结果 入选随访资料完整患者54例(女性49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44.6±11.85)岁(20~66岁)。初始结节平均长径(2.90±1.18)cm,6个月后(1.90±0.94)cm,显著缩小(P<0.001)。初始结节体积为(7.81±8.76)mL,末次随访时(2.66±3.23)mL,显著缩小(P<0.001),平均体积缩小(69.65±15.27)%。症状和美容评分均降低,P<0.001。术中牙痛2例,停止消融后牙痛缓解。1例消融后声音嘶哑,未予处理,1月后声音恢复。术中出血1例。无患者诉术后吞咽困难。 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液体隔离带”后行经皮微波消融术可改善高风险良性甲状腺患者的外观问题和症状,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涎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涎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1例应用橡皮片引流结合传统加压包扎的行腮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56例应用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的行腮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涎瘘的人数和发病率。结果试验组出现涎瘘的人数2例,发生率3.6%,远远低于对照组的7和22.6%(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弹性加压包扎预防腮腺术后涎瘘优于皮片引流结合传统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8月于我院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24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腰方肌组采用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联合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术后镇痛方案均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腰方肌阻滞的患者在阻滞完成后15 min记录阻滞平面。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8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情况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腰方肌组患者在术后2、8、12 h 3个时间点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方肌组12名患者最高阻滞平面为T6(T6~10),最低阻滞平面为L1(T12~L1)。与对照组相比,腰方肌组术中和术后PCIA阿片类药物消耗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方肌阻滞能够有效缓解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期疼痛,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对预防面部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并即刻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充填,对照组常规方法行腮腺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术后3~24个月随访,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的手术方法在面部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及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加胸锁乳突肌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畸形及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 三维重T2加权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T2-SPACE)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1例腮腺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16~74岁。51例腮腺肿瘤患者均进行常规MR序列扫描和重T2-SPACE序列扫描,将采集图像信息进行三维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并进行面神经和腮腺导管曲面重建。在重T2-SPACE图像上观察腮腺肿瘤的位置、形态、边界、囊变坏死等情况,以及肿瘤在重T2-SPACE序列中的信号特点。在常规MRI和重T2-SPACE图像上分析肿瘤与腮腺导管、面神经的位置关系,判断腮腺肿瘤良恶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诊断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结果 重T2-SPACE序列图像显示:51例腮腺肿瘤患者中共55个病灶,其中病灶位于腮腺浅叶25个,深叶16个,跨叶14个;34个病灶形态尚规则、边界清晰,21个病灶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31个病灶内信号混杂,可见大小不等囊变坏死区。55侧患病腮腺在常规MR T1WI、T2W1和重T2-SPACE序列上显示面神经分别为39、41、53侧,显示腮腺主导管分别为32、45、54侧;与常规MRI T1WI、T2W1比较,重T2-SPACE序列显示面神经、腮腺主导管数量更多,信号更清晰。55个病灶中,常规MRI序列诊断良性病灶34个、恶性病灶21个,重T2-SPACE序列诊断良性病灶35个、恶性病灶20个。以病理检查结果(良性病灶36个、恶性病灶19个)为金标准,常规MRI诊断肿瘤良性和恶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5.0%(27/36)、12/19,总体准确率为70.9%(39/55);重T2-SPACE序列诊断肿瘤良性和恶性的准确率为88.9%(32/36)、16/19,总体准确率为87.3%(48/55)。采用重T2-SPACE序列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总体准确率高于常规MR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 P<0.05)。结论 重T2-SPACE序列可以清晰显示腮腺肿瘤的位置、边缘及内部信号情况,可清晰显示腮腺肿瘤与面神经、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对肿瘤良恶性判断、手术方案制定、术中面神经的保护及患者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腮腺MR检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颌下腺及腮腺超声检查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确诊pSS患者88例为pSS组,其中男3例、女85例,年龄27~78(53±11)岁。纳入同期有口干或眼干临床表现的非pSS患者4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例、女47例,年龄21~79(55 ±13)岁。患者均行双侧颌下腺及腮腺超声检查,并据二维灰阶图采用0~4分法进行评分。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口眼干燥等临床基线资料;(2)记录2组患者的颌下腺和腮腺超声评分,分别绘制颌下腺、腮腺、颌下腺联合腮腺超声评分诊断pS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据约登指数确定超声评分的最佳诊断阈值,以及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比较颌下腺、腮腺、颌下腺联合腮腺超声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3)比较pSS组患者双侧颌下腺和腮腺的超声评分,分析颌下腺与腮腺超声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88例pSS组及49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口眼干燥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ROC曲线显示,颌下腺、腮腺、颌下腺联合腮腺超声评分诊断pSS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669、0.650、0.628,3种方式的最佳诊断阈值均为2分;3种方式诊断pSS的灵敏度分别为95.5%、77.3%、95.5%,特异度分别为71.4%、87.8%、67.3%,AUC[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908(0.856~0.959)、0.845(0.780~0.910)及0.900(0.847~0.953)。其中颌下腺及颌下腺联合腮腺的AUC均高于腮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2.31,P=0.015、0.021),而颌下腺与颌下腺联合腮腺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6,P=0.175)。(3)pSS组患者中,颌下腺超声评分为3(2,3)分,高于腮腺的2(2,3)分(Z=-8.22,P<0.001);颌下腺与腮腺的超声评分呈正相关(rs=0.79,P<0.001)。结论 颌下腺及腮腺超声对pSS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颌下腺超声可能较腮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王增强 《医学信息》2020,(2):188-189
目的 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行激光美容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行激光美容治疗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沟通方式,试验组行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SDS、SAS评分分别为(43.70±5.41)分、(42.02±5.59)分,低于对照组的(53.25±8.48)分、(52.60±7.30)分(P<0.05);试验组寻求帮助、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逃避、宣泄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激光美容治疗患者应用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苏晓 《医学信息》2019,(14):112-113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VAS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4.52±2.12)ml vs(10.64±3.25)ml]、[(17.52±4.58)min vs(31.48±10.25)min]、[(2.87±1.12)分vs(4.35±1.21)分]、[(3.29±1.16)d vs(6.15±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创伤较小,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切口愈合,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叶间导管转移治疗干眼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5具(10侧)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腮腺区进行局部解剖,观察腮腺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的关系,测量两者的相关数据。结果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长度为(37.51±1.23)mm,注入腮腺导管处的外径为(0.53±0.15)mm。面神经颧支与腮腺第1叶间导管逆向而行,两者解剖关系密切。结论腮腺叶问导管转位治疗十眼病手术方式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asal cell adenoma (BCA) of the parotid gland.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29 parotid BCAs in 2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at t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Xinhua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between October 2000 and June 2013. The tumors we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ir location in the parotid gland as superior superficial lobe, inferior superficial lobe and deep lobe. Results: The mean age was 57.0 years (range, 32-83 year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parotid BCA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other benign parotid tumor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average disease duration and tumor size among the three tumor groups. There were 11 deep tumors (11/29, 37.9%), and five of them exhibited cystic degeneration (5/11, 45.5%). A total of 15 patients underwent FNAB examina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positive in seven patients (7/15, 46.7%). Mild facial nerve function impairment occurred in five patients (House-Brackmann grade II), of whom, three had recovered by the 6-month follow-up. No cases of local recurrence o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were observed during follow-up.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BCA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other benign tumors. The deep lobe of the parotid gland is more likely to develop BCAs, and thus, this diagno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deep-lobe tumors, especially when accompanied with cystic degeneration. FNAB can increase the rate of preoperative diagnoses.  相似文献   

18.
张燕  王永娟 《医学信息》2019,(4):140-14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用于痔上黏膜环切术后自控镇痛对镇静效果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1.5 μg/kg舒芬太尼复合0.3 mg/kg地佐辛,对照组给予2 μg/kg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镇静评分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及48 h镇静评分分别为(2.10±0.15)分、(2.42±0.19)分、(3.05±0.20)分及(3.96±0.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38±0.18)分、(2.05±0.16)分、(2.56±0.22)分及(3.18±0.23)分,术后6、12、24及48 h疼痛评分分别为(6.59±0.96)分、(4.24±1.53)分、(2.02±1.26)分及(0.95±0.3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23±1.14)分、(6.18±1.22)分、(4.63±1.37)分及(2.48±1.1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上黏膜环切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中采取舒芬太尼复合地佐辛镇痛效果理想,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局部缺血对面神经核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腮腺切除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用家兔,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模拟人腮腺切除手术。实验侧于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并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对照侧不破坏外血管系。术后2、3、4周分别取面神经核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实验侧术后3周,面神经核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而对照侧未见明显特异性变化。结论:游离面神经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可导致面神经核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这可能是腮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面瘫的另一诱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拔除阻生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90例需行拔除下颌阻生齿患者,按照选择拔除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3天、7天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6.69±4.67)min、伤口愈合时间(8.89±2.18)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8.72±6.79)min、(16.09±3.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6.26±1.37)分、术后3天(3.42±0.75)分、7天的VAS评分(1.04±0.2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23±1.48)分、(5.23±1.09)分、(3.97±0.9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干槽症、感染、出血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拔牙技术应用于阻生齿拔除手术中,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更有效保护了患者口腔软硬组织,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