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毛南族绝经和未绝经女性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毛南族绝经与未绝经女性的体成分和血脂的差异,探讨绝经后脂肪含量和分布的变化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广西环江毛南族绝经和未绝经女性200人,追溯其3代均为毛南族,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绝经女性的内脏脂肪等级(面积)、腰臀比、左(右)下肢的脂肪量、TC、TG、LDL-C等均大于未绝经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经女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未绝经女性(P0.01);血脂4项与腰臀比和内脏脂肪含量密切相关(P0.05或P0.01),除TC外,TG、HDL-C、LDL-C均与体脂率、BMI和皮下脂肪含量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毛南族女性绝经后脂肪在内脏和腰腹部的堆积增多可能是血脂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与BMI和BF%相比,WHR能更好地反映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西毛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为建立毛南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7~15岁毛南族中小学生1 466人(男736人,女730人)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用Stevenson公式计算毛南族学生的体表面积。结果:毛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男、女生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双交叉现象。结论:广西毛南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与汉族学生的基本一致,但整体发育低于汉族学生,因此,应建立独立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广西毛南族健康女性定量超声骨量峰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毛南族女性定量超声骨量峰值,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533名毛南族健康女性进行骨定量超声测定和分析。测量身高、体质量、足长和左侧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结果:毛南族女性年龄在40~45岁时BUA峰值(64·34±7·87)db/MHz。25~40岁各组平均体质量随年龄增大而增高,40~45岁达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结论: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跟骨,获得毛南族女性定量超声BUA峰值,对毛南族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为国人体质人类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毛南族基础数据。方法:用活体观察和测量方法,对生活在广西环江县,年龄19~80岁之间,追溯3代均为毛南族的522人(男211人,女311人)进行观察和测量(观察项目26个,测量项目56个),用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体观察结果显示,广西毛南族眼裂高度中等,斜度以平行为主,大部分无蒙古褶,直型鼻背,上唇侧面观以正唇型多见,耳垂多为圆形和三角形,多为右利手,拇指直型。活体测量结果显示,身高以矮型为主,躯干以中型和长型为主,肩以宽型为主,腿以中型为主,头以圆型和中型为主,鼻以中型为主,面以超狭型为主。与贵州毛南族比较,广西毛南族身高明显低于贵州毛南族,广西毛南族多无蒙古褶,眼裂倾斜度多呈水平型,而贵州毛南族多有蒙古褶,眼裂倾斜度多为外角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与贵州侗族最为接近,与广西彝族、云南傈僳族、广西苗族次之,与云南阿昌族、广西壮族和京族、云南纳西族较远。结论: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与贵州毛南族比较也存在地域性差异。在中国南方23个少数民族聚类分析中广西毛南族体质特征与贵州侗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关秀萍 《微循环学杂志》2010,20(4):44-45,48
目的:了解武汉某高校教职工体教检人群的高血压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校职工进行血压测量并收集相关危险因素,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体检6504人中,高血压患者1959人,检出率为30.12%。其中男性检出率为33.30%,女性检出率为26.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检出率随年龄增高而递增。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糖、高血尿酸和高胆固醇血症为该校教职工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在饮食调整基础上,降低BMI、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尿酸是该校教职工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人体成分测试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内各种成分之间的合理比例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与同位素稀释法、总体钾法、双能X线吸收法(DXA)以及皮褶厚度法等方法相比,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简单、快速和准确,是体成分测量的理想手段.我们介绍了基于生物电阻抗测量技术的体成分测量原理,并以此为指导设计了一种体成分测试仪.该仪器测试数据重复性高,与同类仪器的对比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贵州毛南族成人群体指长比特点。方法在知情同意下,采用人类体质测量法,对438例(男218例,女220例)生活在贵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的毛南族成人左右手指长比进行活体测量。调查对象年龄18-55岁,三代均为毛南族。结果贵州毛南族成人指长比均值呈现2D∶3D <2D∶4D <3D∶4D <2D∶5D <4D∶5D <3D∶5D的趋势,左右手指长比均数是女性高于男性,且2D∶5D、3D∶4D、3D∶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贵州毛南族成人指长比存在性别和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壮族中老年农民人体成分的组成和肥胖发生情况;对生物电阻抗法和传统人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方法:调查对象为313名壮族中老年农民,年龄为50~69岁.测量身高、体质量体格指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人体成分,并评价肥胖发生率;同时用传统理想体质量(IBW)法和体质指数(BMI)法进行评价,对3种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男性中老年农民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肌肉组织重和瘦体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女性中老年农民体脂含量、肌肉组织重及瘦体质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男性体脂含量低子女性,肌肉组织重、瘦体质量和骨矿物质含量男性高于女性;壮族中老年农民与北京、上海市中老年人人体成分不同;肥胖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生物电阻抗法判断肥胖较为准确.结论:壮族中老年农民人体成分存在性别、年龄和民族差异;男性和女性肥胖发生率存在差异;生物电阻抗方法在诊断肥胖方面较其他评价方法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均是评估新生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介绍了皮褶厚度的测量工具、方法、相关因素及由皮褶厚度估算体成分的方法,简述了研究皮褶厚度与体成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成人皮褶和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及特点.方法:测量1400例河南汉族成人肱三头肌、肩胛下皮褶厚度,用长岭公式估测体密度,用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结果:河南汉族男性农村和城市变化幅度基本一致,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均在30岁~达到峰值,以后持续下降.女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现折线形状分布,且大于男性;城市女性在50岁~、农村女性在40岁~达到峰值.男性体脂率与瘦体质量在20岁~和40岁~变化最大,女性表现为平稳上升趋势.结论:河南汉族成人的皮褶厚度及体成分在各年龄段有不同的变化,体成分变化的数量、比例及分布部位具有一定差异.河南汉族人群处于高肥胖率水平,男性低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保安族成人脂肪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血压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成年人438例(男176例,女26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80岁,用人体体成分分析仪随机抽样检测脂肪指标,血压计测量血压,并分析数据。结果:保安族成人高血压平均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保安族女性脂肪总量、四肢及躯干脂肪含量和脂肪率大于保安族男性,而保安族男性内脏脂肪等级、内脏脂肪面积、内脏脂肪含量大于保安族女性。保安族女性脂肪主要分布在臀部和四肢,而保安族男性脂肪主要分布在腹部和内脏。保安族高血压组成人16项脂肪指标均分别高于正常血压者。保安族成人收缩压、舒张压均与脂肪量、体脂肪率、内脏脂肪含量和皮下脂肪含量呈正相关。结论:保安族成人脂肪指标变化与血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量广西成年人群各身体脂肪参数,探讨其脂肪含量分布随年龄及性别变化特点。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西籍男性居民1558例,女性居民2132例,将研究对象按10岁为1个年龄组分组,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记录各脂肪参数,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广西女性总脂肪量、各部位总脂肪量、各年龄组皮下及四肢脂肪含量均高于男性,男性各部位脂肪量随着年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30岁时各脂肪参数达峰值,且此年龄段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最高,男性在30~40岁时内脏脂肪和躯干脂肪多于女性,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为主。女性总脂肪含量、各年龄组各部位脂肪含量在女性20~50岁时呈快速上升阶段,并在40岁达到高峰,50岁后缓慢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皮下及四肢脂肪增多为主,在40~50岁后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此年龄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最高。结论 广西男女人群身体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先增加后减少,男性20~30岁和女性20~50岁是身体脂肪含量变化趋势的关键时间点。除了内脏及躯干脂肪含量外,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部位脂肪含量均为广西女性人群多于男性人群,广西青壮年男性的内脏和躯干脂肪含量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体质量指数与腰臀比来判断个体肥胖和体脂分布的准确性是有限的。 目的:比较体质量指数和体脂含量及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判断肥胖的差异。 方法:选择471例内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分组后,再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体脂含量和内脏脂肪面积进行肥胖和超重分析,并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判断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男女各年龄组之间的体质量指数差异不明显,女性各年龄组体脂含量存在明显差异(P < 0.01),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数值越大。除了男性老年组体质量指数判断肥胖比例高于体脂含量外,其余男女各年龄组体脂含量判断肥胖比例均高于体质量指数。男女各年龄组之间腰臀比和内脏脂肪含量判断肥胖差异均较明显(P < 0.01),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数值也增加,除了男性青年组两种方法判断腹部肥胖无差异外,其余男女各年龄组腰臀比判断腹部肥胖比例高(P < 0.01)。说明体质量指数和体脂含量判断肥胖,腰臀比和内脏脂肪面积判断腹部肥胖均存在差异,可以选择体脂含量和腰臀比判断患者肥胖和腹部肥胖,但均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辽宁汉族成人脂肪分布特点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运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量辽宁汉族成人身体各部份脂肪含量,提出适合于辽宁汉族群体的脂肪含量基准值,进而探讨辽宁汉族成人的脂肪分布特点与规律。 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抽取父母均为汉族的辽宁汉族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1034人(男性379例,女性655例)。应用体成分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检测,得出脂肪总量、去脂体重、内脏脂肪等级、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量等与脂肪相关的各项数值,进而推算出体脂肪率、左上肢(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躯干)脂肪率。结果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处理。 结果 多数年龄段,男性的脂肪总量、四肢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均低于女性( EM>P /EM><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生化、血常规特点,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抽选2016年1月~2016年5月我院163例体检人员,按照尿酸结果分为两组(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M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脂、血常规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等相关参数。结果 高尿酸组BMI高于正常组[(26.50±3.30)kg/m2 vs(24.37±2.99)kg/m2]、ALT水平高于正常组[(43.86±29.24)IU/L vs(26.67±18.19)IU/L];AST、GGT、WBC、RBC、HGB、HCT水平均较正常组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高尿酸血症的生化、血常规特点,在降尿酸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关注尿酸,同时将减重、保肝、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抗炎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甘肃裕固族成人脂肪分布及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甘肃裕固族成人脂肪分布及变化特点,为该民族人群健康指导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应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测量1086例甘肃裕固族成人,其中男性336例,女性720例的脂肪相关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省裕固族成年女性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及四肢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身体各脂肪含量男、女性比较,女性的总脂肪量、躯干脂肪量、四肢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裕固族成人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20~29岁年龄段到40~49岁年龄段前期为快速增长期,在60~6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后呈缓慢下降,双下肢脂肪含量在40~49岁年龄段达峰值,女性脂肪含量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较男性均更为显著。结论甘肃省裕固族成人内脏脂肪含量无性别差异,其余各部位脂肪量女性均高于男性;甘肃裕固族成年人总脂肪量和身体各部位脂肪含量随着年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之后在60~69岁年龄段后期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广西毛南族、仫佬族、瑶族和苗族成年女性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POP)的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 方法 随机抽取广西毛南族、仫佬族、瑶族、苗族成年女性860例,通过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其右侧跟骨的骨密度。 结果 毛南族、仫佬族和苗族女性间的骨质指数(BQI)、T 值和P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瑶族女性与以上3个民族女性间的差异显著(P<0.05);随年龄增长,瑶族和毛南族的骨密度在35~45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仫佬族和苗族在45岁之前,骨密度变化趋势平缓,在45岁后急剧下降;在45~55岁年龄段,瑶族女性的BQI和T值显著大于毛南族、仫佬族和苗族女性(P<0.05);在45~55岁年龄段,瑶族女性的POP显著低于毛南族、仫佬族和苗族女性,而其他3个民族女性间的P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广西成年女性的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各民族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瑶族女性的骨质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8.
吴超  李咏兰 《解剖学报》2021,52(2):300-305
目的 探讨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的人体组成成分的现状及特点。 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对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403(男161,女242)例成人进行人体组成成分的测量。 结果 男性躯干脂肪率最高,总体脂率和下肢脂肪率接近,上肢脂肪率最低;女性躯干脂肪率、总体脂率、下肢脂肪率相近,高于上肢脂肪率;男、女性左、右上肢及左、右下肢脂肪率均接近,男、女性均为躯干肌肉量最大,下肢肌肉量中等,上肢肌肉量最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躯干脂肪率与年龄成正相关,体脂率、左右上肢肌肉量、身高、推定骨量、内脏脂肪等级、躯干肌肉量与年龄成负相关,其余10项指标均与年龄不相关。女性躯干脂肪率与内脏脂肪等级随年龄增长成正相关,身高、总肌肉量、推定骨量、躯干肌肉量成负相关,其余12项指标均与年龄无线性关系。 结论 从人体组成成分上看,内蒙古蒙古族察哈尔部总体脂率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数值处于中等,低于新疆等西部蒙古族,高于东部蒙古族;低于北方西部族群,高于南方族群。  相似文献   

19.
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甘肃裕固族成人骨强度和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特征并探讨骨强度与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选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人725例(男性354例,女性371例),年龄20~86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跟骨骨强度及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裕固族成年男性骨强度在20~29岁低于女性(P0.05),50岁后高于女性(P0.01);男性各年龄段的肌肉量均高于女性(P0.01);各年龄段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均低于女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仅在20~29岁及70岁后低于女性(P0.01)。男女骨强度分别在30~39岁和20~29岁达峰值、50~59岁和40~49岁开始较前出现差异(P0.05),男性在70岁后和女性在50岁后骨强度低于之前各年龄组(P0.01)。男性躯干及四肢肌肉量均在40~49岁及60~69岁呈现双峰,女性躯干及四肢肌肉量均在40~49岁达峰值。甘肃裕固族成年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变化同步,男女性分别在60~69岁和50~59岁达峰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骨强度与四肢肌肉量和皮下脂肪量正相关(P0.01),与内脏脂肪量负相关(P0.01)。结论随年龄增长,甘肃裕固族成人身体各部位的同种体成分呈同步变化,女性骨强度较男性下降时间早且速度快。裕固族成人骨强度由肌肉和脂肪共同决定且与其分布部位有关。裕固族7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是骨质疏松性防治的重点人群;男女性应分别从50岁后和40岁后应加强肢体锻炼、增加四肢肌肉量、控制内脏脂肪,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