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背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要接触人体内环境,甚至必须植入生物体内,因此要求具有无毒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化学稳定性、合适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易加工成型性。 目的:从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表面和白蛋白的结构及其在抗凝血上的应用几个方面分析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9/2010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基本上只是采用单独的生物惰性表面或生物活性表面,虽然都获得了较好效果,但不能长期保持其生物相容性尤其是血液相容性,如果能将惰性表面与活性表面结合起来,使材料同时具备两者的长处,并能充分利用人体血液中的天然组分白蛋白或许会是抗凝血材料的一个发展趋势。今后希望通过采用高生物惰性的PEU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蛋白识别因子cibacron blue复合,合成具有优良性质的活性改性物,并以此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ZH-Ⅱ弹性体—聚醚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合成步骤,讨论了聚氨酯硬段/软段之比例以及聚氨酯/聚硅氧烷之比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ZH—Ⅱ弹性体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优异的抗凝血特性,是一种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3.
国内最近研制成功的医用嵌段聚醚聚氨酯(SPEU)是一类用于人工心脏,血管及其辅助装置的抗凝血材料,经两种细胞培养细胞毒性试验方法评价证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抗凝血材料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价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这对研究新抗凝血材料和加快研究周期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材料对血液的影响较复杂,而凝血机理本身至今还不完全清楚,因此目前对血液相容性的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F—4委员会在1982年制定的“医用材料和装置选择的一般生物学试  相似文献   

5.
背景:用于心血管医疗的生物材料在血液接触性条件下必须具有抗血栓性、对抗生物降解性与抗感染性。目的: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从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方面考察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检索1983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biocompatibility,blood compatibility,biomedical materials,bio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生物相容性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陈旧、重复的文献,保留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通过对血液与植入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涂层改性两个方面的归纳分析,从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方面考察了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关键在于对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以及对其相应生物相容性与内皮细胞相容性的研究。通过对心血管医疗用聚合物生物材料的种类与应用及其心血管医疗器件和可植入性软组织替代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表面与本体的差别则将体现在从表面向本体延伸的很多层分子上,而2种主要因素决定了其包括本体/表面差异及表面相分离在内的本体/表面行为,即表面能和分子运动性。如果考虑到对本体-表面的组成差异的理解,则还必须追加另以附加决定因素,即各组分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6.
纳米碳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表面抗凝血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纳米碳改性聚氨酯聚合材料表面的血液相容性。将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碳分散到聚氨酯体系中,制成聚氨酯/纳米碳复合薄膜。通过血小板荧光标记人全血灌注实验和羊全血体外循环等实验,观察和测定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作用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探讨纳米碳对聚氨酯抗凝血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聚氨酯/纳米碳表面血小板的粘附明显低于单纯聚氨酯对照组:体外循环4h后,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程度减小。表明纳米碳与聚氨酯的复合可以提高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表面结构.例如,医用多嵌段聚醚型聚氨酯材料的抗凝血性能随着其表面聚醚软链段含量和微相分离程度的增加而提高.医用聚氨酯等多相聚合物的血液相容性不仅与表面的化学组成、微相分离程度有关,而且也受到微区的形状、大小和性质的影响.笔者曾用电子能谱(ESCA)和傅里叶红外全反射技术(FT-ATR-IR)等手段研究过医用多嵌段聚醚型聚氨酯的表面化学组成和微相分离结构.实验测得的FT-ATR-IR谱图如图1所示.在波数为16200~1750cm~(-1)的羧基区中,处于1731~1732cm~(-1)和1705~1710c~(-1)的两个吸收峰分别归属于聚氨酯中氨基甲酸酯基的自由羧基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血液与医用材料之间的反应和研制与血液相容的医用材料中,研究蛋白质的吸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纤维蛋白不但是一种具有高度表面活性的蛋白质,而且也能产生瞬间粘附作用,即“vroman效应”。作者研究已报道具有较好血液相容性的氟化聚氨酯(Pu-PFDA)、聚环氧乙烷(PEO)接枝的聚氨酯(Pu-PEO)以及进一步硫化的Pu(Pu-PEO-SO_3)等材料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吸附现象。将Pu材料浸入内含14C-标记纤维蛋白原的牛血浆中,拿起后先用PBS缓冲液冲洗,然后再用2%SDS溶液冲洗。采用放射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当聚氨酯材料与活体组织相接触时,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诸如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 目的:通过混合亲水性软段来改善聚氨酯材料的亲水性,从而制得抗凝血性能较好的聚氨酯材料。 方法:以聚四氢呋喃、聚乙二醇作为混合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硬段,然后在扩链剂1,4-丁二醇以及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的条件下以预聚法合成一系列聚氨酯材料。 结果与结论:增加聚乙二醇的含量,聚氨酯材料的亲水性提高。软段中含有聚乙二醇的聚氨酯材料依然能够保持聚氨酯材料优良的机械性能,血小板黏附较少,抗凝血性较好。提示通过在聚氨酯合成原料的软段中添加聚乙二醇,可以提高聚氨酯材料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并且易于加工成型,是最具价值的生物医学合成材料之一,可分为惰性聚氨酯和降解性聚氨醋两类.医用惰性聚氨酯材料稳定、耐磨、力学性能好,广泛用于医用装置及人工器官.文中从采用新型抗氧剂,减少醚键,与硅烷嵌段共聚改性以提高其生物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等三个方面,综述了惰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重点;医用降解性聚氨酯材料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保、安全、便捷,可作为人体修复材料和智能药物缓释材料,文中从提高降解性及力学性能两个方面,讨论了降解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热点.解决医用惰性聚氨酯材料环境污染问题,降低医用降解性聚氨酯材料降解产物毒性,研发聚氨酯复合材料,加强临床试验将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键段聚氨酯已用于生物医学装置,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物理机械特性及相对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聚氨酯材料表面改性提高血液相容性,主要与表面电荷、表面能、地形和疏—亲水性平衡等因素有关。认为亲—疏水性比率最好可提高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介入用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介入导管优良的血液相容性是确保血管内介入技术安全可靠进行的重要因素,我们对自己合成的四种介入导管用聚氨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了评价,包括溶血试验、血小板黏试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和动态血栓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其中的H50-100和H60-100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完全可以用作介入导管材料。此外,还讨论了聚氨酯结构与血液相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物降解型聚氨酯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降解型聚氨酯具有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好,易加工成型,价位较低等优点,是一类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医用材料。综述了生物降解型聚氨酯在人体修复用材料,药物缓释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降解聚氨酯应用于医学中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与血液接触的医用材料用白蛋白进行表面处理后,可抑制血小板粘附、激活以及继而产生的血栓形成。尽管已被吸附的白蛋白能够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但当材料表面的白蛋白层与循环血液接触时,仍能迅速地发生能吸附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人血清白蛋白固定在聚氨酯(Pu)材料表面上,以研究其血液相容性及血液-材料相互作用方法的延伸效应。先用HMDI处理Pu材料表面,然后将白蛋白与Pu-HMDI接触,以便把白蛋白固定在Pu表面(P-u-Alb)。Pu-Alb材料表面具有富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电子能谱、扫描电镜以及动态接触角等方面的特征。通过蛋白质吸附、血小板粘附等体外试验,  相似文献   

15.
医用高分子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医用高分子的新进展。在简介医用高分子的要求和发展过程之后,重点讨论了抗凝血材料的设计和杂交型医用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还报道了组织相容性材料和免疫工程用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并对此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血小板黏附试验及全身急毒试验,评价聚氨酯硬段改性材料作为人工心室辅助装置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全身毒性,结果显示硬段改性聚氨酯材料血液相容性优于未改性聚氨酯材料,无明显全身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离子键方式将肝素分子结合于体外循环医用聚氯乙烯管道中 ,进行了体外转流抗凝血性能测定和细胞毒性、肌肉植入等生物学性能评价 ,结果显示肝素分子结合于聚氯乙烯材料表面 ,同时筛选出具有抗凝血活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亚胺 肝素涂层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研究三种血浆蛋白(γ—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在医用硅橡胶材料表面吸附的半体内同位素标记评价方法,同时由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从而评价国内外三种医用热硫化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CHGB和DCGBE二种材料血液相容性相近,而STGB材料血液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医用脂肪族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一步法合成以4,4’—甲烷二环巳基二异氰酸酯(HMDI)、扩链剂1,4—丁二醇(BDO)为硬段,聚四氢呋喃醚(PTMG)为软段的脂肪族聚氨酯。并对所合成材料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水接触角测试、溶血实验及体外静态血小板粘附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合成的聚氨酯断裂强度可达30MPa以上,可与芳香族聚氨酯材料相比拟,而其断裂伸长率、断裂永久形变、亲水性能较之更好,具有理想的机械力学性能。溶血实验和体外静态血小板粘附实验显示该材料具有优良的血液相容性。该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介入诊疗和医用薄膜产品方面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是一种有着巨大应用前景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20.
1 前 言抗凝血材料作为生物材料的一大领域,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有些材料已经应用于临床,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开发出一种理想的血液相容性生物材料,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与血液接触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二是人们对材料的设计(结构和功能)只停留在对抗凝血有利的某个侧面,如亲水化处理[1],设计表面微相分离结构[2]等,从而得不到理想的抗凝血材料,我们知道血管是最理想的抗凝血材料,其中它的内膜直接与血液接触,具有极好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表明,组成内膜的细胞膜主要由卵磷脂等两亲分子构成的LB双层液晶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