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的作用。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注射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以血糖≥16.7mmol/L作为成模标准。待模型成功建立后,模型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g/(kg•d)],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二甲双胍[55.33mg/(kg•d)]灌胃,均为35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睾酮、GH和IGF-1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睾丸GH、GH受体(GHR)和IGF-1的表达。 结果 丝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GH水平、下调睾丸GH的表达,升高血IGF-1和睾酮水平,上调睾丸IGF-1和GHR的表达(P<0.05,P<0.01)。并且丝胶治疗组各项指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 丝胶可通过调节糖尿病时GH/IGF-1轴紊乱改善生精功能,发挥对糖尿病生殖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二甲双胍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霉素对心肌纤维化形成的机制。方法构建大鼠阿霉素心肌纤维化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病理变化,RT-q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α、Col3α和TGF-β1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心肌组织内皮细胞标志物v WF和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结果给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出现心室腔扩大、心壁变薄、心肌纤维间隙增宽、心肌溶解、心肌纤维化、心肌血管内皮损伤和通透性增加。随着阿霉素作用时间延长,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P0.05),纤维化相关因子Col1α、Col3α和TGF-β1的表达增多(P0.05),阿霉素心肌纤维化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内皮间质转化。结论阿霉素可诱导大鼠不可逆的心肌纤维化,内皮间质转化参与阿霉素心肌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芨多糖对胃溃疡(GU)模型大鼠胃组织TLR-4、NF-κB p65基因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IL-17、IL-2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n=10)和模型组(Model,n=50)。模型组大鼠采用乙酸直接烧灼法复制GU模型。将GU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Rh)和白芨多糖大(Bsp-h)、中(Bsp-m)、小剂量组(Bsp-l),共5组,每组10只。空白组和GU模型组大鼠给予10 ml/(kg·d)蒸馏水灌胃,白芨多糖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予0.5 g/(kg·d)、0.25 g/(kg·d)、0.125 g/(kg·d)白芨多糖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3 g/(kg·d)雷尼替丁药剂灌胃,治疗15 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溃疡病灶组织细胞因子IL-17、IL-23含量,RT-PCR法检测胃溃疡病灶组织IL-17、IL-23、TLR-4及NF-κB p65基因表达水平,WB法检测胃溃疡病灶组织TLR-4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GU大鼠病理切片见胃底腺结构紊乱,胃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胃组织细胞因子IL-17、IL-23含量及基因表达显著升高,TLR-4及NF-κB p65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U模型组比较,白芨多糖大剂量组大鼠病理切片见胃黏膜出现较多腺体,炎症细胞浸润,坏死层明显减少;白芨多糖大、中、小剂量组IL-17、IL-23含量及基因表达均降低,以白芨多糖大剂量组降低显著。TLR-4及NF-κB p65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以白芨多糖大、中剂量组降低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白芨多糖可通过下调TLR-4及NF-κB p65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因子IL-17、IL-23异常分泌而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kit与miR-21基因在大鼠左室重构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和心衰模型组125只。心衰模型制作:4 mg/kg腹腔注射阿霉素。在8周时对大鼠进行心功能检测,验证心衰模型。取心脏组织冰冻切片。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显色等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miR-21和c-kit的基因表达。结果 1)心衰组的呈现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2)在正常和心衰心肌中miR-21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少量心肌细胞和干细胞,而心衰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减少;c-kit阳性细胞常成群分布,主要聚集于心外膜及其附近。在两组心肌组织中均有少数细胞存在miR-21和c-kit共表达。结论 c-kit和miR-21在心衰大鼠心肌中表达下降与心力衰竭和左室重构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阿霉素性心力衰竭模型的氧化应激和凋亡机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阿霉素(ADR)复制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心功能、氧化应激和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方法: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邻苯三酚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p53mRNA表达。结果:ADR引起大鼠心功能显著降低的同时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下降,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心肌组织p53mRNA表达增加,P53蛋白合成明显增多。结论:阿霉素性心力衰竭模型有显著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发生,p53基因在其凋亡发生机制中有一定作用。而且阿霉素性心力衰竭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与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阿霉素(DOX)性心肌病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OX组(12只)、DOX+EPO组(11只)和对照组(8只),前2组采用腹腔注射DOX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并在腹腔注射DOX前分别予生理盐水或EPO预防性干预.测量3组大鼠血流动力学以了解左室收缩功能变化;Masson氏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分析心肌细胞的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DOX组和DOX+EPO组左室收缩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X+EPO组的心肌纤维化面积比率(7.49±1.11)%明显比DOX组(12.14±1.07)%降低(P<0.05).DOX组和DOX+EPO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93±0.08)%和(0.16+0.04)%(P<0.05).Western印迹显示,DOX组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DOX+EPO组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O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从而对阿霉素性心肌病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阿霉素(DOX)性心肌病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3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DOX组(12只)、DOX+EPO组(11只)和对照组(8只),前2组采用腹腔注射DOX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并在腹腔注射DOX前分别予生理盐水或EPO预防性干预.测量3组大鼠血流动力学以了解左室收缩功能变化;Masson氏染色法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分析心肌细胞的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DOX组和DOX+EPO组左室收缩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OX+EPO组的心肌纤维化面积比率(7.49±1.11)%明显比DOX组(12.14±1.07)%降低(P〈0.05).DOX组和DOX+EPO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93±0.08)%和(0.16+0.04)%(P〈0.05).Western印迹显示,DOX组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DOX+EPO组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O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从而对阿霉素性心肌病发挥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多糖对地塞米松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DEX模型组和蒙古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 mg/kg)建立糖脂代谢紊乱模型,蒙古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50、100和200 mg/kg蒙古黄芪多糖溶液灌胃。14 d后采集血清和肝脏组织,检测血清ALT、AST、ALP和TG等水平,HE染色观察蒙古黄芪多糖对肝损伤的影响。qPCR检测Nrf-2、GCLC、HO-1和CAT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CLC的表达情况。结果:蒙古黄芪多糖显著降低了DEX诱导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和TG等水平;HE染色观察显示,蒙古黄芪多糖明显减轻肝脏脂肪沉积;qPCR检测表明,蒙古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Nrf-2、GCLC、HO-1和CAT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蒙古黄芪多糖能显著提高GCLC的表达水平。结论:蒙古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对地塞米松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性和游离脂肪酸(FFA)代谢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PS组,每组8只。采用大鼠左侧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造模成功后,APS组大鼠给予APS(3 g·kg-1·d-1)连续灌胃6周。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FS);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乙酰辅酶A合成酶-乙酰辅酶A氧化酶法(ACS-ACOD)检测血清及心肌FFA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测大鼠心肌总AMPK、磷酸化AMPK(p-AMPK)、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和肉毒碱软脂酰转移酶-1(CPT-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较对照组LVEF和FS显著降低(P0.05)而LVD和LVS显著增加(P0.05)。APS组LVEF和FS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并且LVD和LVS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HE染色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心肌坏死灶增加,残余心肌细胞减少;而APS组较模型组心肌坏死灶减少,残余心肌细胞增多。模型组血清及心肌FF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APS组血清及心肌FFA浓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p-AMPK、CPT-1和细胞膜FAT/CD36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APS组p-AMPK、CPT-1和细胞膜FAT/CD36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APS可能通过激活慢性心衰大鼠AMPK相关通路促进心肌摄取利用FFA,从而改善慢性心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对阿霉素诱导心衰大鼠血清TNF-α的影响及其治疗心衰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挑选40只腹腔注射阿霉素制做心衰模型,其余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6周后将存活的2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2组:心力衰竭+依普利酮治疗组(n=10),给予依普利酮200mg/(kg.d)灌胃,心力衰竭组(n=10)与正常对照组大鼠(n=10)给与安慰剂(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观测一般变化,测定大鼠心功能及血清TNF-α含量。结果:心衰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心衰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衰组TNF-α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TNF-α水平与心衰组相比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普利酮可以降低心衰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沙瑞林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大鼠心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组( Control 组)、假手术组( Sham组)、心力衰竭组( HF组)和海沙瑞林干预组( HF+Hx 组),应用冠状动脉结 扎法制作CHF大鼠模型,HF+Hx 组大鼠连续4 周尾静脉注射海沙瑞林 100 μg·kg-1·d-1,其他3 组注射等量的生 理盐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功能;H-E 染色及Masson 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 免疫印迹检测脑钠肽( BNP)、神经生长因子( NGF)、酪氨酸羟化酶(TH)和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表达。 结果:海沙瑞林干预升高CHF大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心室功能,减轻HF组心肌损伤结构病理改变,降低心 肌细胞内BNP 表达,增加NGF、TH和GAP43 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HF大鼠存在心交感神经重构, 海沙瑞林通过改变心交感神经重构, 改善心功能和CHF的预后可能是其实现心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PS)对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NFATC4表达及受损结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IBD大鼠模型.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BD模型组、APS低剂量组(100 mg·kg-1)、APS高剂量组(200 mg·kg-1)和地塞米松对照组(地塞米松0.3 mg·kg-1).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每日1次.给药7 d后,乙醚麻醉下处死大鼠,取结肠组织进行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实时PCR和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NFATC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肉眼评分为:假手术组0分、IBD模型组(5.67 ± 0.87)分、APS低剂量组(3.56 ± 0.89)分、APS高剂量组(1.56 ± 0.53)分、地塞米松对照组(0.89 ± 0.78)分,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69.195,P〈0.001).病理学评分为:假手术组(0.11± 0.08)分,IBD模型组(5.67 ± 1.15)分、APS低剂量组(3.33 ± 0.58)分、APS高剂量组(1.33 ± 1.15)分、地塞米松对照组(1.67 ± 1.52)分,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F=13.34,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APS可修复IBD模型大鼠受损结肠黏膜.NFATC4 mRNA表达APS高剂量组、APS低剂量组与地塞米松对照组均显著高于IBD模型组(P〈0.01);仅APS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对照组NFATC4蛋白表达较IBD模型组显著增加(P〈0.001).结论 APS可增加IBD模型大鼠NFATC4表达,对损伤结肠黏膜有修复作用,APS对NFATC4调控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金汤防治SD大鼠三聚氰胺尿结石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预防组(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组、空白对照1、2组、模型对照1、2组。0.4g/kg化学纯三聚氰胺给药20d诱导SD大鼠尿结石,三金汤预防高、中、低剂量组28.4g/kg、14.2g/kg、7.1g/kg连续灌胃三金汤35d;治疗组在造模20d后给予28.4g/kg三金汤15d,模型2组在造模20d后灌胃无菌水1ml/只/d,共15d,空白对照1、2组灌胃无菌水1ml/只/d,分别20d和35d,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结石及形态改变,比较各组肾脏、膀胱的质量和脏器指数,观察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CREA、尿素氮BUN含量的变化。结果预防高、中剂组结石最少,均为1例,预防低剂组2例,治疗组3例,模型2组5例,模型1组6例,空白对照1、2组未见结石形成;血清CREA、BUN预防组、治疗组与空白对照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REA治疗组[(35.10±2.81)μmol/L]比预防高剂量组[(28.40±3.27)mmol/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2组血清CREA[(38.3±10.14)μmol/L]比空白对照1、2组[(31.20±3.26)、(31.5±4.30)μmol/L]、预防中剂量组[(32.20±5.88)μmol/L]高(P〈0.05),比模型1组[(29.10±5.76)μmol/L]、预防高、低剂量组[(28.40±3.27)、(29.80±7.55)μmol/L]高(P〈0.01);模型2组血清BUN[(6.26±0.78)mmol/L]比空白对照1、2组[(5.06±1.21)、(5.46±0.75)mmol/L]、预防组[(5.40±076)、(5.08±1.31)、(5.17±0.65)mmol/L]高(P〈0.05)。结论三金汤具有预防、治疗三聚氰胺尿结石的作用;三聚氰胺沉淀自行排出缓慢,停止造模后其对肾组织所引起的炎性刺激尚未消除,对大鼠肾功能有蓄积性、迟发性损害;同时三金汤能有效预防三聚氰胺在肾组织中的积聚、沉淀以及对肾功能的损害,预防作用比治疗作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缺氧缺血对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及当归注射对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取7日龄健康SD新生大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组各11只。缺氧组和当归组新生大鼠在无菌环境下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护理2 h后置于三气培养箱持续缺氧2 h,制作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不缺氧。术后第8 d开始,缺氧组和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ml/kg),连续7 d;当归组用等量当归注射液(250 g/L)代替生理盐水。于生后第22 d取大鼠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经海马切片,行突触体素(SY)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海马齿状回SY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缺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SY阳性细胞的IOD值较对照组降低,而当归组SY阳性细胞的IOD值较缺氧组增高。结论脑缺氧缺血可降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SY的表达,而当归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松对青霉素致痫大鼠的疗效。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和4个青霉素致痼模型组,即单纯模型组(Ⅱ组)、用甘松预处理组(Ⅲ组)、用丙戊酸钠预处理组(Ⅳ组)和用甘松合并丙戊酸钠预处理组(Ⅴ组)。甘松预处理组灌服甘松62.5mg/(kg·d),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灌服丙戊酸钠0.64mg/(kg·d),甘松合并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灌胃剂量为甘松62.5mg/(kg·d)加丙戊酸钠o.32nag/(kg·d),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大鼠每天灌胃一次,连续14d。灌胃第14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腹腔注射青霉素500万U/kg诱导大鼠急性癫痫发作,观察和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及脑电图变化。结果:与单纯模型组比较,甘松预处理组、丙戊酸钠预处理组、甘松合并丙戊酸钠预处理组可延长癫痫大鼠惊厥发作潜伏期,明显减轻大鼠痫性发作程度,改善大鼠大脑皮层脑电图,其中以甘松合并丙戊酸钠预处理组最为明显。结论:甘松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与丙戊酸钠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缺氧缺血对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的影响及当归注射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取7日龄健康SD新生大鼠3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当归组各11只。缺氧组和当归组新生大鼠在无菌环境下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术后护理2 h后置于三气培养箱持续缺氧2 h/d,连续7 d,制作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结扎左侧颈总动脉、不缺氧。术后第8 d开始,缺氧组和对照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8 ml/Kg),连续7 d;当归组用等量当归注射液(250 g/L)代替生理盐水。于生后第40 d取大鼠脑组织,常规石蜡包埋、经海马切片,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海马齿状回NSE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缺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NSE阳性细胞的IOD值较对照组降低,而当归组NSE阳性细胞的IOD值较缺氧组增高。结论脑缺氧缺血可降低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NSE的表达,而当归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幼年大鼠神经元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抑制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血管重构是否与调节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活性有关。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质量280~3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AH组、PAH+雷米普利组。PAH组和PAH+雷米普利组一次性颈部注射MCT60mg/kg后,PAH+雷米普利组用雷米普利灌胃,PAH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颈部注射生理盐水后,用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测定大鼠的右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WT)占动脉外径(ED)的百分比(WT,%)及管壁面积(WA)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放射免疫法检测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肺组织中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PAH组的RVSP、RVHI、WT(%)、WA(%)、肺组织AngⅡ浓度和ERK1/2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雷米普利组RVSP、RVHI、WT(%)、WA(%)、肺组织AngⅡ浓度和ERK1/2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低于PAH组。结论雷米普利抑制MCT诱导的肺血管重构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ERK1/2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邱红  朱红枫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11):1207-1210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心衰组(HF组)和治疗组(LS组)。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造模,LS组同时氯沙坦灌胃。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 检测血清中CPK、CK-MB及LDH的含量。用原位脱氧核糖核酸酶未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肌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HF组与C比,心肌细胞损伤明显,并可见凋亡小体,血清中CPK、CK-MB和LDH升高,LS组与HF组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下调(P<0.01),心肌细胞Bc1-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结论 氯沙坦可有效抑制心力衰竭过程中发生的心肌细胞凋亡,逆转心肌损伤,改善心衰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减轻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B、C组禁食1h后经口一次灌胃百草枯75mg/kg制作PQ大鼠肺纤维化模型,A组经口一次性注人等量生理盐水;c组造模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0U/d,同时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0万U,共14d,A、B组给予0.2ml/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分别于造模后1、3、7、14、28d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并取肺组织做HE染色。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清TGF-β1第3天始明显升高(P〈0.01),血清MMP-9于第7天逐渐上升(P〈0.05),第28天明显升高(P〈0.01);与B组各相同时间点比较,C组MMP-9水平下降,至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出现明显下降(P〈0.01);而血清TGF.131在第14天开始出现明显下降(P〈0.01)。B组于造模后早期即出现肺泡壁增厚,炎症细胞浸润明显,毛细血管充血、水肿等,14d肉眼可见肺表面溃疡形成,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成纤维母细胞、肌纤维细胞增生,肺泡塌陷;C组于14d时镜下可见有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较B组轻,肺纤维化程度也有所减轻。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乌司他丁可减少MMP-9的合成,从而减轻大鼠纤维化程度,其途径可能通过减少TGF.Bl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骨骼畸形大鼠血清及羊水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方法选择孕10d的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250~300g。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只。实验组予溶有全反式维甲酸的大豆油(40mg/mL),按照135mg/hg以灌胃方式给药制作骨骼畸形胎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大豆油。孕20d时处死母鼠,采集母鼠血液,实验组每窝选择骨骼畸形胎鼠4只,对照组每窝随机选取胎鼠4只,抽取胎鼠羊水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测定血液及羊水内FGF2浓度:利用游标卡尺测量胎鼠头臀长,双前肢各段及双后肢的长度。结果实验组胎鼠出现四肢发育不良、脊柱裂、下颌裂等畸形。实验组胎鼠头臀长、双前肢各段及双后肢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母鼠血液及胎鼠羊水内FGF2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24.124±1.271)pg/mL vs(27.451±2.026)pg/mL,(23.918±0.369)pg/mL vs(27.305±2.1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骨骼畸形大隐.FGF2表茯情况低干骨骼发育正常的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