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2007-2009年衢州市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通过结果分析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对2007-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疑似病例259份,确诊149份,阳性率57.53%,2009年麻疹阳性率低于其它年。确诊病例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麻疹发病高峰仍在冬春季。结论:保持疫苗高质量的常规免疫,重点加强大年龄组人群的强化免疫,并加大强化的力度,加强实验室的检测,有效控制麻疹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中的IgM抗体,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消除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2005-2009年五年间,收集2 279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76.22%,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542例,阳性53例,阳性率为9.7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与有免疫史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比率为2.35:1。2008年为发病的高峰。不同采血时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高峰为春夏季节。麻疹阳性病例呈低龄化趋势。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显著下降,在麻疹高发前期适时定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应大力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8年南阳市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抗体水平,为麻疹的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消除麻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麻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IgM检测。结果2018年共检测南阳市14个县区送检血清标本284份,同步开展麻疹IgM、风疹IgM检测。其中,麻疹IgM阳性73份,阳性率为25.70%,抗体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14岁以下者,与性别无关系(P>0.05);风疹IgM阳性0份。结论2018年南阳市麻疹呈散发状态,各县区麻疹病例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梧州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排除临床麻疹疑似病例中的风疹患者等其他出疹性疾病,为制定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疑似麻疹患者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同时检测风疹IgM抗体.结果 采2005~2010年共收检梧州各市县送检疑似麻疹患者血清331份,麻疹IgM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2006-2011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汉中市麻疹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汉中市11县区疾病预控制中心送检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标本490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78份,阳性率为56.73%;各年份间和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的发病数逐年下降.对6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标本进行风疹IgM抗体测定,阳性率为45.31%.麻疹在3-6月份高发,4月份为发病高峰.不同免疫史间麻疹Ig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成人的强化免疫.加强免疫规划精细化管理,及时查漏补种,提高接种质量,做好疫情监测.对风疹的预防控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5年-2009年普宁市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通过结果分析麻疹流行特征,为其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年-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5年来麻疹IgM抗体总阳性率86.42%;阳性年龄主要分在0~10岁;主要为本地病例,占全部阳性病例的86.98%。结论:普宁市麻疹2006年-2008年高发,2009低发,说明此病控制有力,有希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室抗体检测结果,了解顺义区2005年-2009年麻疹及风疹的流行特征,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5~2007年麻疹、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IgM抗体进行检测;对顺义区内从业人员血清乙肝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2006年-2009年麻疹IgM抗体阳性年平均发病率为5.2/10万;风疹IgM抗体阳性年平均发病率为2.7/10万;外地人员麻疹发病率高,IgM抗体阳性占全部发病病例的71.4%。结论: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仍是今后麻疹防控的重点,同时继续加强计划免疫管理,开展查漏补种,做好疫情监测,预防爆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在麻疹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的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 017例,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检测血清标本10 041份,全省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77.14%,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1.43%。21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符合率为98.10%;麻疹IgM抗体再证实标本符合率为90.76%。2005年省CDC麻疹实验室接受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和再证实标本复核检测,成绩均为100分。全年共收检106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25株麻疹病毒,经鉴定均为H1基因型。结论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正常,在麻疹病例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日照市2009年麻疹、风疹病例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日照市2009年麻疹疑似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并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予以分析。结果:2009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10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0.0%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4.3%。麻疹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21岁~40岁(42.4%)和7岁~10岁(23.8%);风疹确证病例集中在7岁~30岁之间,有免疫史的仅占24.3%。结论:加强麻疹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北省麻疹实验室监测状况,为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分析河北省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数据、麻疹实验室监测数据以及国家麻疹实验室反馈结果,以评估河北省麻疹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2007-2009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11 844份,检测风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4 668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标本6 141份,阳性率为51.85%;风疹IgM抗体阳性标本1 184份,阳性率为25.36%。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从254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32株麻疹野病毒,经基因序列测定均为H1基因型。近3年来,河北省麻疹实验室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以及抗体水平监测等方面均运转良好。结论河北省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良性运转,为麻疹疑似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免疫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韩丽娟  许航  朱小威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36-2437
目的对鞍山市2005-2007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检测临床疑似麻疹或风疹病例血清标本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该市3a共检测麻疹或风疹疑似病例血清1337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744例,阳性率为55.6%;风疹IgM抗体阳性39例;阳性率为2.9%。结论继续做好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以达到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麻疹IgM抗体的检测和麻疹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88年以来收集的部分疑似麻疹病例血清,采用麻疹和风疹lgM抗体捕捉EM法进行检测.结果在 1594份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中,麻疹IgM抗体阳性者914份,阳性率为 57.3%。对 172份麻疹IgM抗体阴性的血清检测了风疹IgM抗体,发现39份阳性,阳性率22、7%。说明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从而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麻疹疑似病例进行I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订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 2012年该区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41例。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111例,阳性率为46.06%;风疹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为15.77%;其中有4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麻疹阳性年龄主要分布于20-30岁年龄和8个月-10岁以下年龄,其次是8个月以下婴儿。流行高峰后移至5-9月份。风疹阳性年龄20-30岁组最高,其次为30-40岁组。流行高峰在3-6月份。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出疹4天后采集的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率(麻疹49.75%、风疹18.27%)明显高于3天内(麻疹为29.55%、风疹为4.55%)。麻疹、风疹病例中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者占88.29%和92.11%。结论建议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开展查漏补,麻疹初免年龄应适当提早。提高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同时也需要加强风疹的监测和预防接种工作,控制风疹疫情的蔓延,并进一步加强麻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淮南市2004~2011年麻疹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淮南市2004-2011年麻疹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对淮南市2004-2011年麻疹监测系统发现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淮南市2004-2011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标本851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标本457份,阳性率53.7%,各县、区均有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发病高峰在每年的3-5月份,近3年麻疹发病人群向〈8月龄儿童和≥15岁人群移动。结论通过检测麻疹IgM抗体,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早期血清学诊断,对麻疹疫情的确认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麻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IgM抗体水平,为今后控制和消除麻疹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聊城市各县(市、区)送检的678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麻疹IgM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血清678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的438份,阳性率为64.60%。抗体阳性率,4~11月龄为81.73%,1~4岁为49.50%,5~14岁为51.25%,≥15岁为68.16%(P〈0.01);1~3月为67.20%,4~6月为65.87%,7~9月为58.33%.10~12月为58.82%(P〈0.01);采血时间在发热第O~3d的为41.94%,4~7d为69.66%,8~14d为67.96%,≥15d为50.33%(P〈O.01)。[结论]聊城市麻疹疑似病人麻疹IgM抗体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刘龙珠 《职业与健康》2012,28(8):973-974
目的监测渭南市麻疹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09—2011年渭南市疑似麻疹病例,采用ELISA方法进行麻疹病毒血清IgM抗体监测。结果分别采集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55、60和110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7%(18/55)、36.7%(22/60)和32.7%(36/110);以8月龄~4岁病例阳性数最多,小于8月龄和24岁以上疑似病例阳性率最高。结论 2009—2011年渭南市麻疹阳性病例逐年增加,尤其是2011年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检测情况,为麻疹的监测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1-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疑似病例200份血标本的检测结果及年龄分布情况。结果2011-2014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32.50%(65/200);各年份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00%、4.35%、33.90%和44.09%;不同年份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例麻疹疑似病例中,<5岁组65例,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35.38%;>24岁组97例,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34.02%;31例接种疫苗,接种率为15.50%;IgM抗体阳性病例疫苗接种率(3.08%)低于IgM抗体阴性病例(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011-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血清检测阳性率2012年降低,然后逐年上升,5岁以下儿童通过麻疹疫苗免疫接种麻疹将得到控制,为实现消除麻疹的计划,有效控制和预防成人麻疹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麻疹可疑病例IgM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EA),对1998年麻疹可疑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IgM测定.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患者构成比在1-6岁和7-14岁的比率高(31.6%、53.9%),麻疹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免疫史的仅占28.9%.说明目前我省麻疹的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同时重视病例的流行病学、免疫学监测,才能有效、全面地控制麻疹病例的发生,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8年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 Laboratory Network,MLN)运转情况,指导麻疹监测。方法对MLN标本检测、复核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甘肃省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4597例,采集血清标本3762份,采集率81.8%;麻疹IgM抗体阳性1879份,阳性率为49.9%。检测风疹血清标本1343份,风疹IgM抗体阳性611份,阳性率为45.5%。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对3株麻疹病毒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a基因亚型。结论甘肃省2008年MLN运转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