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_2R)基因A1675G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90例老年EH患者和83例正常老年人的AT_2R A1675G多态性,同时对老年EH患者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结果老年EH组AT_2R A1675G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比正常血压家系组低(P0.05)。AG、GG基因型EH患者24 h及白天、夜间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白天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低于基因型AA组(P0.05)。结论 AT_2R基因A1675G多态性与老年EH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基因rs388915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为EH的诊断、治疗及易感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北方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0例(EH组)和442例体检血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NT),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AT1R基因rs388915位点的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分组人群的差异。结果:rs388915位点在EH组和NT组的基因型分别为GG型23/8、AG型211/125、AA型393/305;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9.5%/83.9%,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0.5%/16.1%。2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3;P=0.01)。显性模型、加性模型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3)。根据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在女性人群中,EH组和NT组基因型分别为GG型7/3、AG型87/51、AA型132/127,2组之间基因型频率有差异(P=0.045);G等位基因频率28.7%/15.7%和A等位基因频率71.3%/84.3%,发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0)。男性人群中,2组(EH/NT)患者基因型分别为GG型6/5、AG型124/74、AA型261/178,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G等位基因频率19.5%/16.3%和A等位基因频率81.5%/83.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rs388915等位基因与EH发病密切相关(P=0.024,OR=1.341,95%Cl=1.039~1.1731)。结论:AT1R基因rs388915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特别是在女性人群中。  相似文献   

3.
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184例T2DM患者,其中110例为DN者[DN( )组]、74例为无肾病者[DN(-)组]及56例正常对照组(NC组)的AT1R基因多态性.结果 (1)昆明汉族正常人群中AT1R基因型AA型86%,AC型14%,CC型未检出;A等位基因频率93%,C等位基因频率7%.(2)T2DM组与NC组A1R基因T的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差异(P>0.05).(3)DN( )与DN(-)中AT1R基因的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差异(P>0.05).结论 (1)昆明地区汉族正常人群AT1R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征.(2)昆明汉族T2DM及2型DN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在正常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人150例(正常对照组)和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8例(家族性高血压组),提取所有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DNA,PCR-RFLP方法进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检测.结果 正常汉族人群中AA、AC和CC基因型及该点A、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性别及年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族性高血压组基因型分布[AA 131(73.6%)、AC 41(23.03%)、CC 6(3.37%)],等位基因频率分布[A 303(85.11%)、C53(14.8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1R基因A1166C在成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与性别、年龄无关;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明显相关,1166C携带者可能有较高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β2肾上腺素受体(ADRB2)基因G1023A,α上皮细胞钠通道(ENaC)基因G2139A和G蛋白β3亚基(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高血压组269例,正常血压组229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ADRB2基因G1023A基因型、ENaC基因G2139A基因型和GNB3基因C825T基因型,分析其与与维尔族人群高血压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的ADRB2基因型分布分别为GG:0.202、0.147;AG:0.266、0.339;AA:0.532、0.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ENaC基因型分布分别为GG:0.249、0.266;AG:0.472、0.476:AA:0.281、0.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0);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GNB3基因型分布分别为CC:0.346、0.293:CT:0.394、0.437;TT:0.260、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胆红素之后,亦未发现三个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进一步分析未发现三个位点对维吾尔族高血压的发病有交互作用(P=0.080).结论:在新疆维吾尔人群中,未发现ADRB2基因G1023A、ENaC基因和GNB3基因多态性单独或联合作用在高血压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中PON155M/L和PON2148A/G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201例高血压组和94例对照组的PON155M/L和PON2148A/G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血浆PON、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MDA)浓度显著升高;PON155LM基因型、M等位基因频率,PON2148GG/A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ON155LM基因型的PON和T-SOD活性较LL基因型明显降低,而收缩血压、舒张血压显著增高;PON2148AG和GG基因型的PON活性较AA基因型者明显降低,GG基因型的MDA、AG基因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则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ON155LM基因型、PON2148GG/AG基因型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PON155M等位基因、PON2148G等位基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此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PON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αENaC基因G(3091)A位点的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均值≥90 mmHg的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9例(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者266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G(3091)A位点的多态性,以分析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及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新疆哈萨克族αENaC基因G(3091)A位点存在AA、AG、GG3种基因型和A、G两种等位基因。基因型AA、AG、GG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196、0.520和0.284;等位基因A、G的分布频率分别0.455和0.54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X2=1.21,P=0.27)。3种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0.197、0.521、0.282和0.195、0.519、0.286;A、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456、0.544和0.454、0.54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各基因型之间血压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分别按性别、体质量指数进行分层分析后,3种基因型在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3091)A的多态性基因型未进入方程。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αENaC基因G(3091)A存在变异,该变异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的原发性高血压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与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的相关性及该基因-344T/C多态性频率分布特点。方法:以家系为基础进行原发性高血压家系—血压正常家系对照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家系(高血压家系组)34个,142例受试者;正常血压家系(正常血压家系组)31个,134例受试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酶切(PCR-RELP)技术,分析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用基因计数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家系组的TT、CT基因型明显多于正常血压家系,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代分别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血压家系组各代T等位基因发生频率与正常血压家系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与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之间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频率增高,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族中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分布特点,可能是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遗传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对于EH的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对74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进行10年的纵向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位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及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布.结果 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T1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的男性EH亚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DD基因型和 AC基因型联合作用时对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皮素(ET)-1基因K198N、G8002A、+138A/-多态性与海南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SSP)方法分别检测201名海南籍汉族EH患者及311名海南籍汉族血压正常者ET1基因的+138A/-,K198N,G8002A位点多态性,基因频率采用基因计数法计算。结果海南籍汉族EH组+138A/-位点3A3A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EH组3A(+138A/-)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70.6 vs 62.2)(P=0.006)。海南籍汉族EH组K198N位点的GG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0.7%vs 31.8%)(P<0.001)。EH组K198N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1%vs 60.1%)(P=0.006)。结论 ET-1基因+138A/-位点的3A3A基因型和3A等位基因、K198N位点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与海南汉族人EH相关,3A3A基因型、GG基因型可能是EH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3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冠心病患者分急性冠状脉综合征(ACS)组180例以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20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MCP-1浓度,PCR-RFLP方法检测MCP-1-2518G/A位点多态性,研究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1)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ACS组GG型基因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较SAP组及正常对照组升高[GG型基因:ACS组(33.4%),SAP组(24.2%),对照组(15.0%)。P〈0.05;G等位基因频率:ACS组(51.1%),SAP组(40.4%),对照组(31.7%),P〈0.05],ACS组AA型基因及A等位基因较SAP组及正常对照组降低[AA型基因:ACS组(31.1%),SAP组(43.3%),对照组(51.7%),P〈O.05;A等位基因频率:ACS组(48.9%),SAP组(59.6%),对照组(68.3%),P〈0.05]。(2)三种基因型间MCP.1浓度比较,GG型MCP-1浓度较AG型及AA型升高[GG型基因:(153±22)ng/L,AG型基因:(136±18)ng/L,AA型基因:(124±15)ng/L,(P〈0.05)]。(3)多元回归分析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MCP-1GG型基因成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MCP-1-2518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MCP-1-2518G/A基因多态G等位基因能通过增强MCP-1表达参与冠心病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中国人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的方法检测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7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AT1R基因型,比较各组间的基因分布差异,分析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者AT1R基因型AA、AC、CC的频率分别为58.6%、37.9%、3.5%与正常对照组的62.8%、34.1%、3.1%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T1R的C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的分布较正常组相近,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3.
多巴胺受体D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1(DRD1)基因(-48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3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 和195例健康人(对照组)DRD1基因(-48A/G)多态性,并对两组人群的血压及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高血压患者中,DRD1基因(-48A/G)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显著差异。其中, AG基因型的诊室舒张压、24h舒张压及24h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诊室平均动脉压及24h舒张压、24h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G基因型与GG基因型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DRD1基因(-48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0例,其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150例(阳性组),无颈动脉粥样硬化200例(阴性组),另选择同期哈萨克族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TapMan探针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NLRP3rs1075455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组rs10754558 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20.0%vs 9.0%,43.0%vs 34.8%,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NLRP3rs10754558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浆IL-1β水平显著升高[(2.79±0.83)ng/L和(2.82±0.92)ng/L vs(2.21±0.91)ng/L,P0.05],且阳性和阴性组携带GG基因型患者血浆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40±0.37)ng/L和(3.35±0.43)ng/L vs(2.21±0.90)ng/L,P0.05]。结论 NLRP3rs10754558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哈萨克族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皮素-2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降压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汉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老年人200例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5 mg,1次/d)口服治疗2个月。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内皮素-2基因A985G位点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内皮素-2基因A985G位点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GG基因型高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内皮素-2基因A985G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高血压家族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G基因型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值高于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P0.05),AG基因型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值高于AA基因型(P0.05)。结论内皮素-2基因A985G位点基因多态性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应用非洛地平降压治疗后,GG基因型的降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基因位点IVS6+G82A多态性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候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患者116例,分为胰岛素抵抗组"(47例)和非胰岛素抵抗组(69例),同时选取正常体检者40名作为正常组,采用多聚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进行PTP-1B基因位点IVS6+G82A多态性分析。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同时评估高血压患者阳亢证候积分。结果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组PTP-1B基因IVS6+G82A位点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非胰岛素抵抗组(P0.05),高血压患者不含A等位基因者(GG型)FINS、HOMA-IR及阳亢证候积分显著高于含A等位基因者(AA型+AG型,P0.05)。结论 PTP-1B基因IVS6+G82A位点G突变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肝阳亢盛证候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李鹰  陈波  付锦艳  栗金亮  谷强 《山东医药》2012,52(19):16-18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胎儿神经管畸形(NTD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1例胎儿为NTDS的妊娠妇女(观察组),另取82例同期同地区有正常生育史、个体间无血缘关系的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两组MTRR基因A66G多态性。结果MTRR基因A66G位点有野生纯和型AA、杂合突变型AG及纯和突变型GG三种基因型。观察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8.78%、36.59%、14.63%,对照组分别为52.44%、41.46%、6.10%,P均>0.05。观察组、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7.07%和73.17%,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93%和26.83%,P均>0.05。结论孕妇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胎儿NTDs的发生无相关性,AG、GG基因型并不增加胎儿NTDs的发生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长寿人群对氧磷酶-1(PON1)基因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调查巴马长寿老人151例、无长寿家族史健康成年人198例(对照1组)及南丹无长寿家族史的健康成年人176例(对照2组),分析其PON1基因频率分布特点并比较各基因型人群血脂水平。结果长寿组与对照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长寿组与对照两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8%和23.0%;长寿组AG基因型的HDL水平高于GG的HDL水平,G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HDL水平高于对照1组,AG、GG及G等位基因携带者TG水平低于对照两组。结论长寿组与对照两组rs66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巴马长寿人群rs662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BX5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107例进行TBX5基因rs3825214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查患者TBX5基因rs3825214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 TBX5基因rs3825214位点在入选人群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GG、AG和AA型,其基因型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28.0%,60.0%,12.0%和15.9%,50.5%,33.6%。GG基因型在房颤组的频率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5),AA基因型在房颤组的频率分布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G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0%,44.0%和41.1%,48.9%,G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BX5基因rs3825214位点多态性与房颤的发生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感基因,GG基因型可能增加了房颤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IR)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的关系。方法 :对139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有无LVH ,同时作 2 4h动态血压监测 ,采血用PCR法检测AT 1R基因A 116 6C多态性。6 3例正常人作基因频率检测。结果 :①EHLVH(+)与LVH(- )两组动态血压指标除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 (SBP、DBP)、平均动脉压 (MAP)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外 ,2 4h及白天平均SBP、DBP、MAP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②EHLVH(+)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LVH(- )组 ,LVH(+)组AC或CC基因型明显高于LVH(- )组 ;③ 6 3例正常人C等位基因频率C为 4 %。结论 :AT1R基因A 116 6C基因多态性与EHLVH明显相关。东方人与西方人AT1R基因频率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