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术前禁食禁饮方案对择期剖宫初产妇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住院择期行剖宫产的3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快速康复)采用术前禁食6h、禁饮2h方案,对照组(常规禁食禁饮)采用传统常规的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初产妇围术期低血糖反应、术前和术中残余胃液量、术前舒适度、术中呕吐和麻醉误吸、术后情况(术后恶心、呕吐、口渴、饥饿和肺炎)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并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术前残余胃液量和术前口渴、饥饿、心慌疲乏无力、焦虑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1例初产妇发生术中呕吐、麻醉误吸;两组术中残余胃液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口渴、饥饿和肺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适当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限是安全可行的,不仅降低了围术期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术前舒适度,并未增加术中、术后风险和并发症,还利于剖宫初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提早、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霞  付勤  潘晓兰  李博  马超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065-1067
目的探讨缩短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方法将择期手术的556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4例,实验组2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案,麻醉前常规禁食8h,禁饮6h。实验组术前常规禁食4~6h,禁饮2h,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口渴、饥饿感、疲乏无力、哭闹、术中呕吐及误吸、体温、缺氧发作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测量胃液pH值及血糖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口渴、饥饿感、疲乏无力程度、哭闹、体温≥38.0℃、缺氧发作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糖值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胃液pH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呕吐及误吸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择期手术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术前禁食4~6h和禁饮2h是安全的,没有增加胃液pH值、术中呕吐及误吸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禁饮、禁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缩短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556例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4例,实验组2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案,麻醉前常规禁食8h,禁饮6h.实验组术前常规禁食4~6 h,禁饮2h,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口渴、饥饿感、疲乏无力、哭闹、术中呕吐及误吸、体温、缺氧发作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测量胃液pH值及血糖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口渴、饥饿感、疲乏无力程度、哭闹、体温≥38.0℃、缺氧发作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血糖值的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胃液pH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呕吐及误吸比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择期手术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术前禁食4~6 h和禁饮2h是安全的,没有增加胃液pH值、术中呕吐及误吸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禁饮、禁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不同禁食禁水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禁食禁水时间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0例。常规1组患者采用传统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方法;常规2组采用术前10h禁食,4h禁水法;常规3组采用术前8h禁食,3h禁水法;改良组采用术前6h禁食,2h禁水法。术前1 h采用医院用焦虑亚量表[ HAD( a)]和抑郁亚量表[ HAD( d)]比较4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程度,并比较术前术中胃液量、术后24 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4组患者术前、术中胃液量比较及术后恶心呕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HAD(a)评分为(8.37±1.65)分,HAD(d)评分为(9.01±1.87)分,均低于其他3组[HAD(a)评分分别为(14.52±2.57),(12.34±2.18),(10.26±1.76)分;HAD(d)评分分别为(14.59±2.69),(12.02±2.11),(10.97±1.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12,4.160;P<0.05)。改良组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程度,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247,18.431;P<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前6 h禁食,2 h禁水可有效控制术前术中胃液量,同时对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饥饿口渴程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规范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的时间和方法。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按照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询问200例择期手术患儿家长患儿实际禁食禁饮的起止时间;患儿是否出现禁食禁饮所致的不良反应,如口渴、饥饿、哭闹、脱水等,家长的焦虑程度。结果医嘱要求患儿术前禁食4~8h,禁饮4h。择期手术患儿术前实际禁食、禁饮的时间普遍过长,〈6个月患儿平均禁食8.11h、禁饮8.02h;~12个月的患儿平均禁食9.81h、禁饮9.38h;~3岁患儿平均禁食10.98h、禁饮10.21h;~7岁患儿平均禁食15.12h、禁饮14.12h。〈6个月的婴儿及新生儿均出现口渴、饥饿、哭闹等不良反应,6例有轻度脱水表现;~12个月患儿有64.0%出现口渴、饥饿、哭闹等不良反应,2例有轻度脱水表现;~3岁患儿有44.0%出现哭闹,60.0%诉饥饿口渴,2例有轻度脱水表现;~7岁患儿有12.0%出现哭闹,36.0%诉口渴,48.0%诉饥饿,没有患儿出现脱水表现。对家长的焦虑评价中,45.0%的家长〉4分。结论目前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的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医护人员及患儿家长认识上存有误区;医护人员工作流程不规范,工作不够细致;对家属宣教欠缺,家长配合欠佳。为避免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造成患儿不适及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医护人员更新观念,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宣教,加强医患合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围手术期膳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人工关节质量控制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术前严格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术后禁食6 h后进食;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理念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2小时饮用含糖的清亮液体200 ml,术后返病房后即进饮和进食;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口渴与饥饿感、术中呕吐及术后腹胀、口渴、饥饿发生率、低血糖、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焦虑程度、输液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 (1)两组病人术中呕吐、术后腹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病人术前与术后低血糖、饥饿、口渴感发生率分别为(3.3%,6.7%)、(3.3%,10.0%)、(13.3%,1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分别为(30.0%,30.0%)、(26.7%,33.3%)、(33.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程度SAS评分分别为(26.71±9.13)、(28.52±8.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分别为(35.18±8.42)、(36.20±9.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者输液及住院天数平均为(5.2±1.3)天、(8.1±1.0)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0±1.1)天、(9.5±1.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缩短禁饮禁食时间和术后早期进饮进食,能有效地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紧张焦虑程度,降低应激反应,减少患者不适感,减少了输液及住院天数,加快了病人康复速度,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体现了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术前禁饮禁食流程对脊柱关节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脊柱关节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禁饮禁食流程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术前禁饮禁食流程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口渴感、饥饿度、PONV评分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口渴感、饥饿度、PONV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1、3天空腹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术前禁饮禁食流程能够缓解脊柱关节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PONV症状、不良情绪以及口渴感、饥饿度,改善患者术前的HOMA-IR,对术后HOMA-IR影响不大,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化术前禁食禁饮流程对创伤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创伤骨科2018年1月—6月择期手术患者14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69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试验组采用术前禁食禁饮优化流程,根据患者预排手术时间,术前分时段给予麦芽糊精果糖饮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前1 d 24:00开始禁食禁饮方案。比较两组主观感受(焦虑、口渴、饥饿、恶心、疲劳、头晕、虚汗及胃部不适)、血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禁食时间:试验组(7.6±0.9) h,对照组(14.4±5.0) h,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禁饮时间:试验组(4.5±2.9) h,对照组(14.3±3.9) h,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观感受方面,试验组围手术期焦虑、口渴和胃部不适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前1 h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优化术前禁食禁饮流程缩短了患者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患者主观感受得到改善,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36个月择期手术患儿术前适当的禁食禁饮时间新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让患儿更加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方法 将1~36个月104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患儿接受新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比较2组患儿术前口渴、饥饿、哭闹、家长焦虑状况及术中、术后患儿的呕吐或误吸情况.结果 患儿术中、术后呕吐及误吸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术前口渴、饥饿、哭闹及家长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禁食4~6 h,禁水3 h对择期手术患儿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禁食禁水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禁食禁水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和改良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术前禁食禁水方式,即术前12h、6h分别禁食禁水;B组实施术前10h、4h分别禁食禁水的方式;C组实施术前8h、3h分别禁食禁水的方式;改良组实施术前6h、2h分别禁食禁水的方式。对四组术前焦虑抑郁程度、术前术中胃液量、术后24h恶心呕吐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HAD(a)评分、HAD(d)评分明显低于A、B、C组(P0.05)。改良组饥饿、口渴程度明显低于A、B、C组(P0.05)。四组术前、术中胃液量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前6h、2h禁食禁水方式可使术前、术中胃液量得到良好的控制,可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并降低饥饿、口渴程度,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4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E组麻醉诱导前15min时,静脉注入艾司洛尔0.5mg/kg,随后以50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以等量的0.9%氯化钠液代替。采用芬太尼(3μg/kg)、丙泊酚(Ce=3μg/mL)及罗库溴铵(0.8mg/kg)诱导插管,术中调整丙泊酚预期血浆浓度Cp值,使得脑双频指数(BIS)波动于40-55。分别记录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诱导前15min(艾司洛尔给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1min(T3)、气腹后30min(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后1min(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和脑双频指数(BIS)值。结果:E组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78.4±11.2μg/(kg·min)少于C组用量(89.3±15.2μg/kg/min),P〈0.05;E组苏醒时间(10.4±2.5min)短于C组(12.1±2.7min),P〈0.05。插管后1min(T3),C组SBP、HR和BIS均高于E组(P〈0.05)。而T4、T5、T6时点,C组HR均高于E组(P〈0.05)。结论:围术期小剂量艾司洛尔持续输注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丙泊酚的用量,且使麻醉诱导和苏醒平稳、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硫酸镁对瑞芬太尼致妇科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56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B组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硫酸镁40mg/kg,并以10mg/(kg·h)的速度输注至手术结束,A组输入等剂量生理盐水。维持麻醉:瑞芬太尼0.4μg/(kg·min),丙泊酚4mg/(kg·h)。记录术后30rain、1h、4h、12h、24hVAS评分,24h内追加芬太尼的量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30min至4h之间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停瑞芬太尼后第一次应用芬太尼的时间比B组明显提前(P〈0.05),且术后24h应用芬太尼的总量也明显较多(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高于B组(P〈0.05)。【结论】硫酸镁可以缓解瑞芬太尼.致妇科腔镛丰来患者未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与开腹行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年龄<65岁的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62例经腹腔镜行根治术(L组);41例行常规开腹根治术(O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根据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调查表(international index erectile function,IIEF-5)和射精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勃起功能。结果: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IIEF-5评分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L组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下降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组的IIEF-5评分较O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组的IIEF-5评分仍高于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组与O组的分别为27.4%(17/62)和41.2%(17/41);术后12个月L组与O组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5.8%(16/62)和36.6%(15/41);2组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腔镜行根治术对性功能的影响小于开腹根治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插管在妇科疑难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181例行妇科疑难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研究组),术前均通过膀胱镜放置双侧输尿管导管,术中在输尿管导管指示下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立即拔除导管;同时选取同期在同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2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未行输尿管插管。结果:研究组双侧输尿管置管成功率98.90%(179/181),无输尿管损伤患者。对照组中有2例发生输尿管损伤,2例发生膀胱损伤。研究组手术时间(190±1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242±25)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30±24)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90±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置输尿管导管可降低妇科疑难腹腔镜手术中损伤输尿管的可能性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地佐辛与吗啡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子宫全切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地佐辛50mg+氟比洛芬酯100mg(D组)、吗啡50mg+氟比洛芬酯100nag(M组)、地佐辛25mg+吗啡25mg+氟比洛芬酯100mg(DM组)。术后均使用持续输注静脉镇痛泵(2ml/h)。患者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顺苯磺阿曲库铵诱导,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5—30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效果不满意时肌肉注射吗啡5mg/次。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48h内吗啡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结果患者术后4、8、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静息状态时D组[分别为2.27±0.64、2.17±0.65、1.97±0.67、1.60±0.56]、DM组[分别为2.50±0.63、2.40±0.62、2.204-0.61、1.87±0.57]和活动状态时[D组分别为3.10±0.76、2.97±0.76、2.70±0.84、2.17±0.70;DM组分别为3.43±0.63、3.30±0.65、3.03±0.76、2.43±0.68]均低于M组[静息状态时分别为3.10±0.76、3.00±0.74、2.80±0.71、2.40±0.72;活动状态时分别为4.13±0.94、3.93±1.05、3.60±1.05、3.03±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48h内镇静评分,D组患者优于M组(x^2=4.812,P〈0.05)。术后48h内的不良反应D组为26.7%、DM组为46.7%,较M组(80.0%)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31,P〈0.01):结论地佐辛50mg+氟比洛芬酯100mg术后持续镇痛48h效果优于等效剂量吗啡或地佐辛与吗啡联合应用,且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肿瘤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年龄30~65岁,体重45~70 kg,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F组在术前15 min及关闭腹腔前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C组在相同的时间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毕自控静脉镇痛均用舒芬太尼1μg/mL。用法为舒芬太尼负荷剂量0.1μg/kg,背景输注2.0 mL/h,患者自控追加剂量(PCA)1 mL,锁定时间为15 min。分别于术后2,8,16,24 h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镇痛期间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8,16,24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24h舒芬太尼用量和各时段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PCIA舒芬太尼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辅助手法下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气管插管的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成年患者90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Ⅱ级, 按不同辅助手法随机分为A组(常规操作, 即头颈伸展位)、B组(单人提下颌)和C组(助手托下颌)。常规麻醉诱导后, 采用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实施气管插管, 记录气管插管的操作次数、操作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所致气道损伤和术后咽痛等不良反应。  结果  90例患者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 A、B和C组的操作时间分别平均为(44.6±38.9)、(33.7±29.4)和(18.9±10.3)s, 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相近。A、B和C组术后咽痛或不适分别为12、11和7例; A组上唇损伤1例, 其余2组未发生口咽部组织损伤。  结论  Bonfils纤维光导硬镜在不同辅助手法下行气管插管时, 采用助手托下颌的操作时间最短, 插管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和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超前镇痛组(P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mL,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常规镇痛组(R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注射脂肪乳5mL,术毕患者拔管清醒即刻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mL。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即刻、1、2、4、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记录24小时追加镇痛药情况;并统计24h内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组1、2、4、6、12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而P组1、2、4、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同时点VAS评分(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地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镇痛,而使用超前镇痛可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础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腹部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5~12岁ASAⅠ-Ⅱ级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斜疝修补、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B组采用基础麻醉后行腰-硬联合麻醉,常规紧闭面罩给氧、辅助呼吸。术中连续监测HR、MAP、SpO2、PETCO2。结果 2组患儿术中安静、麻醉满意、肌松良好。气腹后HR、MAP、SpO2、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放气后10min上述参数恢复至气腹前水平。苏醒时间A组为(42±16)min,明显长于B组的(20±19)min(P〈0.05)。结论基础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腹腔镜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轻,术毕苏醒快,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