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PCNA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carcinoma ,EMC)增殖活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4例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usantigen ,PCNA)、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receptor ,PR)含量。结果 :PCNA在对照组和EM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30 .0 %和 82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在不同分化程度的EMC中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PCNA阳性指数 (PI)评分 ,WD明显低于MD ,LD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且与EM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 = 0 .5 2 ,P <0 .0 1) ;PCNAPI评分与EMC临床期别之间呈正相关 (r =0 .5 5 ,P <0 .0 1)。EMC中ER ,PR阳性例数分别为 49例 (6 6 .2 % )和 5 6例 (75 .7% ) ,PCNA表达与ER ,PR受体之间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 - 0 .42 (P <0 .0 5 )和 - 0 .5 1(P <0 .0 5 )。结论 :ER和PR阳性、PCNAPI评分较低的子宫内膜癌 ,肿瘤细胞异型性小 ;反之 ,表现为侵犯邻近组织、扩散、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ER ,PR和PCNA表达之间有明显互补性。PCNA表达结合ER ,PR检测具有方法简单、组织无需特殊处理等特点 ,适于对常规病理切片作回顾性研究 ,对鉴别肿瘤性质、预测预后均有  相似文献   

2.
482例乳腺癌激素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乳腺癌的ER或PR的单一阳性表达率为 5 8.7% ;低危组肿瘤 <1cm者的ER和PR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危组肿瘤 >3cm者 (P <0 .0 5 ) ;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型、有无腋淋巴结转移无关。提示乳腺癌至少有 1/2为激素依赖型 ;肿瘤的大小与ER和P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ER和PR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erbB-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193例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2、ER及PR的表达。结果 c-erbB-2、ER及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62.0%和58.0%;其中c-erbB-2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c-erbB-2阳性表达组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ER与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erbB-2与ER、PR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2和ER、PR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SSTR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及ER、PR的表达情况,分析SSTR各亚型的表达与ER、PR表达的关系.结果 在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STR各亚型(SSTR1、SSTR2、SSTR3、SSTR4及SSTR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5%,21.7%,23.3%及18.3%;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70%.SSTR3、SSTR4在中高分化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SSTR各亚型表达与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SSTR2、SSTR4的表达与ER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SSTR3、SSTR5的表达与PR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着SSTR各亚型的表达,一些亚型的表达与ER或PR的表达相关,相应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STA)可能为SSTR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判定提供新的靶点,对孕激素有效的子宫内膜癌,SSTA也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卵巢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 70 (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 ,探讨 HSP70与甾体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 1例卵巢癌、1 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HSP70、ER、PR的表达。结果  4 1例卵巢癌中 HSP70阳性率为 6 8.2 9% (2 8/ 4 1 ) ,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1 8.1 8% ) (P<0 .0 5 ) ,而且 HSP70在低分化卵巢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 (P<0 .0 5 )。ER阳性 1 9例 (4 6 .34% ) ,PR阳性 2 4例 (5 8.5 4 % )。ER、PR在 HSP70阴性组的表达高于 HSP70阳性组。结论  HSP70与 PR的表达呈负相关 (P<0 .0 5 )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C-erbB-2与ER、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 C-erb B-2癌基因蛋白与激素受体表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80例乳腺癌 C-erb B-2癌基因蛋白、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中 C-erb B-2、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5 8.75 %、67.5 0 %、63 .75 %。C-erb B-2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中 ER、PR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而与 C-erb B-2表达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C-erb B-2与 ER、PR联合检测能为乳腺癌术后选择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以及其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PAP法)对行胃大部切除的胃腺癌患者122例的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进行随访并综合分析对胃癌的临床意义.结果 122例胃腺癌自身对照(取在光镜下确定无癌胃组织的区域石蜡块)未测出ER、PR,4例乳腺癌阳性对照表达确切;122例胃腺癌ER阳性率为57.4%,PR阳性率为52.5%,ER、PR同时阳性为29.5%,同时阴性为19.7%;ER、PR的表达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低ER、PR阳性率越高,反之越低(P<0.05);ER或PR阳性胃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或PR阴性者(P<0.01);ER或PR阳性的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ER或PR阳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高于ER阴性的男性患者术后生存期.结论 ①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可用于回顾性研究.②ER和/或PR阳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ER和/或PR阴性的胃腺癌患者的生存率.③雌、孕激素的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胃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雄激素受体 (AR)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脑膜瘤中 3种受体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素蛋白 -过氧化酶 (SP)免疫组化法对 4 5例脑膜瘤石蜡切片进行 ER、PR和 AR的检测。采用χ2 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对 3种性激素受体间的相关关系 ,以及 3种受体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表达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脑膜瘤中存在性激素受体的表达。AR阳性率为 5 3.33% (2 4 / 4 5 ) ,ER为 2 4 .4 4 % (11/ 4 5 ) ,PR为 6 2 .2 2 % (2 8/ 4 5 )。 (2 ) AR与 PR间存在相关性 (r=0 .316 5 ,P<0 .0 5 ) ,AR与 ER、ER与 PR间无相关性 (P>0 .0 5 )。(3) 3种性激素受体在男女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1) AR、PR在脑膜瘤中有较高的表达率 ,而 ER的表达率较低。 (2 ) AR、PR间存在相关性 ,PR的表达可能受雄激素系统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01年1月-2007年12月新收治的910例可手术乳腺癌的ER、PR、HER2及各种临床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910例的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占89.4%,浸润性小叶癌占1.7%,导管原位癌占5%,其他类型占4.9%;肿瘤卣径<2 cm占29.9%,在2~5 cm之间的占45.6%,5 cm的占24.5%;无淋巴结转移的占54.2%,3个及3个以下淋巴结转移的占25.5%,4个及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占20.3%.ER表达阴件的占33.0%,PR表达阴性的为27.4%.HER2表达为+++的占20.1%.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就诊时淋巴结癌转移率减小(P<0.001),其他指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大小与淋巴结痛转移率呈正相关(P<0.001),与ER及PR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2);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P<0.001);ER及PR与HER-2呈明显负相关(P<0.001).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癌中,ER、PR及HE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PR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良好的重要指标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HER-2的表达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状态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临床上能更早期发现ER及PR阳性或HER2阴性的肿瘤.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化(SP) 法对36 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P53 蛋白、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53 阳性16 例( 阳性率44 .4 % ) ,ER 阳性22 例( 阳性率61 .1 % ) 、PR 阳性19 例( 阳性率52 .8 % ) ,其中3 项均阳性者9 例,而P53 与ER 均阳性者15 例,P53 与PR 均阳性者14 例;伴淋巴结转移者P53 阳性率为76 .9% ,无转移者为26 .1 % ,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1) 。结果表明:P53 、ER和PR在乳腺癌中明显表达,其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对65例胃癌标本中ER、PR和C-erbB-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界: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和49.2%。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癌转移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为23.0%,其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爆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R、PR和C-erbB-2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检测5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ER、PR、Her-2的表达变化,分析ER、PR、Her-2之间的关系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51%、55%明显高于化疗后(术后)的40%、35%;新辅助化疗后(术后)Her-2阳性率为85%高于化疗前的72%,ER、PR总变化率为42%、51%,Her-2总变化率为63%,化疗前后ER、PR由高表达变低表达占总变化数的61%,Her-2由低表达变高表达占67%.结论 ER、PR、Her-2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在对乳腺癌临床治疗时,应注意上述3种指标当时的确切情况,3者可作为指导乳腺癌新辅助前后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使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33例胃癌组织的癌胚抗原(CE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A阳性率54.5%(18/33)、ER阳性率48.5%(16/33)、PR阳性率33.3%(11/33)。CEA阳性率与ER阳性率;在高分化肿瘤CEA与ER阳性表达;在中低分化肿瘤CEA与ER阳性表达;PR阳性率与ER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推测可能存在相类似的表达机制,PR为ER具有生物学特性表现。CEA、ER阳性多分布于中低分化肿瘤,与高分化肿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CEA:P<0.01;ER:P<0.05),说明它们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CEA、ER阳性胃癌预后及5年生存率差于阴性者。但化疗可改善之,故测定CEA、ER、PR可作为推测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对这些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进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6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ER、PR、Cerb-B2、Ki-67指数和P53状态的表达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乳腺癌从原发灶到复发转移灶,ER阳性率由60.7%变为57.1%,表达不一致率为12.5%(7/56);PR阳性率由55.4%变为44.6%,表达不一致率为16.1%(9/56);Cerb-B2阳性率由19.1%变为29.5%,表达不一致率为9.1%(4/44);Ki-67指数表达不一致率为24.5%(12/49);P53阳性率由37.5%变为55.6%,表达不一致率为13.3%(6/45)。结论 检测复发转移灶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能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原发性肺癌和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荧光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种受体。结果肺癌ER阳性23.8%(10/42),PR阳性28.6(12/42);胚胎肺ER、PR阳性率男胚均为30%,女胚均为40%;非肿瘤肺ER、PR全部阴性。肺癌组中,ER、PR阳性肿瘤以鳞癌为主;组织分化好其ER受体有阳性表达倾向,低分化癌及小细胞癌表达倾向阴性。结论与乳癌相似,肺癌中PR是雌激素诱导合成的蛋白质和反映功能性ER的标记物;ER、PR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的分化程度,分化好的癌ER和PR阳性率高;ER和PR阳性的肺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与雌激素靶器官的恶性肿瘤一致,可试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术前应用超声检查的1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B-2蛋白表达。结果在乳腺癌超声显示肿块≥2.5cm及肿块〈2.5cm组中的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阳性的表达率,肿块≥2.5cm组高于肿块〈2.5cm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毛刺征组E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毛刺征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毛刺征组与无毛刺征组PR、CerbB-2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超声显示富血供组、有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乏血供组、无淋巴结转移组病例(P〈0.05);CerbB-2阳性率则高于对应病例(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B-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判定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酶联亲和组化法及网格点计数方法,对30例乳腺癌、38例纤维腺瘤、39例小叶增生及23例非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及细胞密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①纤维腺瘤、小叶增生及非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率均分别低于癌中的表达(P<0.05),纤维腺瘤与小叶增生之间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组病变中细胞密度的高低与受体阳性表达有关(P<0.05)。提示:乳腺良性病变中ER、PR阳性率的不同,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雌 /孕激素受体 (ER/PR)在肺癌的临床病理意义 ,研究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DNA含量及其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肺癌组织ER/PR ,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结果  4 0例肺癌ER检测阳性 2 3例 (57.5% ) ,PR检测阳性 16例 (4 0 .0 % ) ,异倍体者 31例 (77.5% ) ;受体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并与病理类型有关 ;ER阳性者DI值较低 ,以二倍体多见。结论 肺癌组织中存在雌 /孕激素受体 ,能用以反映其生物学行为 ,联合检测激素受体和DNA含量可为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及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组织中ER、PR、p53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PR、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9%和4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4%和94.3%,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5%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和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8.5%,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98.1%,明显高于I期和II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级G3级患者的ER和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6%和17.6%,明显低于G1级和G2级,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4%,明显高于G1级和G2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和非腺癌患者的ER、PR和p53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Ki-67表达阳性率为84.5%,明显高于非腺癌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表达缺失和p53、Ki-67表达增高与子宫内膜癌有关,且与临床病理存在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