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天津市人民医院50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根治术后随访5年以上,并常规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腋窝组织进行再连续切片检查。在50例中,发现10例的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占20%。以淋巴结计,在全组1,002个淋巴结中,有12个发现阳性,占1.2%。所发现受累淋巴结多为被膜内淋巴管或边缘窦癌栓,少数为淋巴结实质内转移,未侵及结外。此50例中腋淋巴结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在5年存活率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但术后血行转移较多见于阴性病例。原发癌大小、国际临床期别、腋淋巴结的临床判断情况、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的免疫形态学改变等,在阴、阳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22例,基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4个基本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方面的差异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至随访截止日期,82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4例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46例死亡,死亡率5.6%。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分子亚型与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ER 2过表达型乳腺癌在各个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 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需进一步研究以在临床上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558例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82年至1985年收治的558例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Ⅰ期65例,Ⅱ期248例,Ⅲ期205例,Ⅳ期40例。各期10年生存率为84.5%,43.4%,8.7%,0。病理组织学分类:非浸润性癌37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475例,浸润性特殊型癌46例,10年生存率各为64.8%,38.9%,23.9%。纯手术组146例,根治术 放疗组117例,根治术 化疗组161例,根治术 化疗 放疗组94例,其它不规范治疗40例。腋淋巴结转移阳性1~3个组、3个以上组,远位转移组,无转移组其10年生存率各为40%,8.8%,0,70.3%。发现40岁以下年龄组与60岁以下年龄组相比较10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61岁以上年龄组10年生存率随自然死亡增加而下降。病理类型各组间比较具显著差异(P<0.01),并显示浸润性特殊型预后不良。术后放疗组与手术组5年复发率相比具显著差异(P<0.01)。证实术后放疗具有积极作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无转移组相比具显著差异(P<0.01)。且随淋巴结数量增多生存率下降。根治术 放疗 化疗组10年生存率为54.7%,与其它三组比较具显著差异(P<0.05)。提示综合放化疗才能提高生存率。Ⅲ期乳癌各治疗方法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4月~200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72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浸润性乳头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72例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83.7%.肿瘤大小及病程长短与浸润性乳头状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存在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R、PR的表达状况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预后的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则显示仅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预后较好的浸润性特殊型癌,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该类型乳腺癌应在个体耐受的情况下行手术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腋下淋巴结阴性 (AxillaryNode negative ,后称ANN )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相关临床因素 ,为临床提供此类病例良好预后的初步判断依据。方法 对 2 72例随访 10年以上根治术后ANN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 10年无病生存与 10年内复发、转移或死亡病例的临床预后因素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后与年龄、月经状况无关 ,与肿块大小、分布区域、病理类型有关。结论 肿块小于 2厘米 ,处于外下象限 ,病理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等因素可作为ANN患者的良好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繁多,且关系予后,乃所公认。已往的病理分类方法很多,多不太符合临床要求。1962年我国肿瘤病理工作者代表会制定的分类,罗列各型,以备后来总结,各型的诊断标准欠推敲。金显宅等(1962)把乳腺癌分为非特殊型(习见型)、特殊型(少见型)和罕见型三类,概括性强,适于临床应用,但各类包括的内容尚有探讨的余地。1972年我国肿瘤病理工作者代表会把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因各浸润性癌的生物学特性相差悬殊,而失之于笼统。作者于1973年对天津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585例乳腺癌曾作5年及10年术后随访、分类,但因随访时间短,未能反映真实的生物学特性。现仅将10年以上随访的565例试行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瑜  俞乔 《肿瘤学杂志》2020,26(1):39-42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3(MT-3)在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MT-3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和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手术标本1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3的表达,并分析MT-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T-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2.3%)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5.9%)(P<0.05)。MT-3表达与乳腺癌组织的TNM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及其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MT-3低表达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83.3%)相比,MT-3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性降低(62.8%)(P<0.05)。[结论] MT-3在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中过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为浸润性导管型乳腺癌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对1986年至1992年收治的Ⅰ~Ⅲ期乳腺癌300例,随诊3~10年,进行预后分析。从诸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腋淋巴结状况对预后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年龄分组中,60岁以上老年组预后明显优于35岁以下青年组。非浸润性癌明显较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好。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与特殊型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男性乳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男性乳腺癌临床少见,我院自1975年1月~1995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治疗的男性乳腺癌48例,占同期乳腺癌的1.22%(48/3939)。本文就影响男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经病理确诊,年龄28~81岁,中位年龄54.5岁。仅1例首发症状为乳头溢血,其余均为乳腺肿块初诊。皮肤受侵19例,占39.58%,肿块大小0.8~11cm,腋淋巴结转移33例,其中转移数超过4个者23例。1.2病理分类非浸润性癌2例,均为非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癌46例,其中非特殊型38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nm23基因在常规病理检查腋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在随访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6例ANN乳腺癌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96例ANN乳腺癌nm23阳性表达率为81.25%。2.预后差组(实验组)不仅nm23阳性率明显低于预后好组(对照组)(X2=6.84,P<0.01),其表达强度亦明显低于预后好组(u=3.08,P<0.01)。3.ANN乳腺癌的nm23表达与肿瘤临床期别、肿瘤大小、病理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各型均无明显相关联系(P>0.05)。结果提示nm23阴性或低表达时,虽然腋淋巴结常规检查未见转移癌,也可能有着较差的预后。nm23检测可能有利于从ANN乳腺癌中分出有转移潜能高危病例,可为其采用保驾治疗提供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nm23基因在常规病理检查腋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在随访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6例ANN乳腺癌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96例ANN乳腺癌nm23阳性表达率为81.25%,2.预后差组(实验组)不仅nm23阳性率明显低于预后好组,其表达强度料明显低于预后好组。3.ANN乳腺癌的nm23表达与肿瘤临床期别,肿瘤大小、是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各型均无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钙黏蛋白(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45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E-cad在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9.04%(77/157),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9.69%(87/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ER表达、分子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期、是否绝经、HER-2及Ki-67表达情况无关。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三阴性乳腺癌组中E-cad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优于E-cad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ad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其亦可成为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或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对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病理图像电子计算机分析技术对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细胞图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细胞核面积、周长、核长短比、形态因子及核园球度与该癌5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所得结果与以往观点不一致,认为上述参数对乳腺癌预后及淋巴结转移影响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c-erbB-2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100例乳腺癌c-erbB-2癌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在浸润性导管癌(52/97例)、浸润性小叶癌(1/3例)表达均阳性。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无显著关系,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对60例乳腺癌进行了随访,c-erbB-2阳性者,其死亡率(70%)显著高于阴性者(15%)。结论c-erbB-2表达和乳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肿瘤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寻找其免疫组化特点.结果: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75岁,肿物直径15~50 m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为55.56%(5/9),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为44.44% (4/9),HER2阳性率为22.22%(2/9).随访6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13月发现胸壁转移、双肺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于发病后19月死亡.结论: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在ER表达、PR表达及HER2表达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预后与其组织学特性无关,而与其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和肿瘤分期有关,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目前支持其治疗原则应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相同.  相似文献   

16.
男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 180 0例乳腺癌中 36例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病因、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本组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为 1.2 %。临床分期Ⅰ期 6例 (16 .7% ) ,Ⅱ期 5例 (13.9% ) ,Ⅲ期 2 1例 (58 3% ) ,Ⅳ期 4例 (11 1% )。 32例手术治疗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 6 8 8%。淋巴结转移程度为 16 4 %。病理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为主。 5年生存率为 76 5% ,10年生存率为 30 0 % ,明显低于女性。结论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 ,临床分期较晚。癌组织细胞分化较低 ,预后较差 ,易早期转移。治疗上应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探讨Runx2和Slug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unx2和Slug在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0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unx2及Slu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2%(73/105)和42.86(45/105),显著性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5)。Runx2和Slug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均与ER呈负相关(r=-0.302,P<0.01;r=-0.368,P<0.01)。Runx2和Slug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Runx2及Slug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恶性程度和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234例乳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82~1987年收治的234例乳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Ⅰ期4例,Ⅱ期132例,Ⅲ期86例,Ⅳ期12例,各期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8.5%、26.7%、0%。病理组织学分类:非浸润性癌21例,浸润性非特殊型癌186例,浸润性特殊型癌25例,10年生存率各为66.7%、43.0%、52.1%。病理类型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显示浸润性非特殊型预后不良。纯手术组38例,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108例,术前化疗+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88例,术前化疗+根治术+术后化疗、放疗组10年生存率与其它两个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正确的综合治疗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124例胸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2~1986年收治124例胸腺肿瘤患者,其中103例胸腺瘤,非浸润型和浸润型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0%比54.7%(P<0.01)和64.7%比37.2%(P>0.01),非浸润型明显优于浸润型:21例胸腺癌,病程短,进展快,胸腔内、外和远外转移年明显高于胸腺瘤,5年和10年生存率与胸腺瘤相比,分别为23.8%比67.0%(P<0.01)和6.3%比51.4%(P<0.01),胸腺癌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有:术后所见的局部浸润性,胸腔内、外和远外转移,上皮细胞组织类型以及肌无力等。对不同病理类型的胸腺肿瘤应选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亚型特征及预后的特点。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35例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和377例同期诊断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女性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比较两组预后差异, 对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女性乳腺癌相比, 男性乳腺癌好发于乳晕区(P=0.001), 具有较高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P < 0.05);男性乳腺癌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 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P < 0.05);男性乳腺癌5和10年总生存率为81.3%和68.1%、无病生存率为72.3%和50.5%, 显著低于同期诊断的女性乳腺癌5、10年总生存率(91.8%、79.2%)(P=0.001)、无病生存率(82.6%、60.9%)(P=0.00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HER-2状态、分子分型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和无病生存预后的因素(P < 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 < 0.05)。  结论  男性乳腺癌较女性乳腺癌预后差, 分子亚型以Luminal A和Luminal B1型为主, 其所占比例高于女性乳腺癌, 表明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