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IV)及层黏蛋白(LN)联合检测对肝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健康人组22例、急性肝炎组10例、慢性肝炎组10例、肝硬化组25例及慢性重症肝炎组10例,分别检测血清HA,CIV及LN的水平;对肝硬化组三项指标分别检测和联合检测所得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血清中HA,CIVLN的水平以肝硬化组和慢性重症肝炎组最高,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1)。肝硬化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降低。结论:联合检测HA,CIV及LN可提高诊断肝纤维化敏感性,但特异性降低;其中HA+CI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为最优联合。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IV)及层粘连蛋白(LN)的测定值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计数法检测128例慢性旰病,18例急性乙型肝炎及22例健康人血清HA、PCⅢ、CIV、LN4项指标定量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4项指标定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旰炎轻度(P<0.01),但静止性肝硬化该4项指标定量反而降低甚至正常。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A、PCⅢ、CIV、LN水平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大意义,其中HA的敏感性最高,动态监测其变化情况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蔡洁毅  吴一平  邓芝禾 《河北医学》2006,12(11):1128-113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肽(PⅢNP)、Ⅳ型胶原(CIV)、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9例肝病患者的PⅢNP、CIV、LN、HA,同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慢性肝炎重型组和肝硬化组中表达最高,以PⅢNP和HA升高最为显著。结论:PⅢNP、CIV、LN、HA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用慢性肝炎重型和肝硬化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2例急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HA、PCⅢ、Ⅳ-C和LN水平。结果 血清中HA、PCⅢ、Ⅳ-C和LN的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依次升高,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明显高于急性肝炎(P<0.05)。结论 测定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对肝纤维化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96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宝川  许阳  蒲雪琴 《医学综述》2005,11(2):191-192
目的 对 9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黏蛋白 (LN)及Ⅳ型胶原 (Ⅳ 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 ,探讨其与慢性肝炎的关系及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75例慢性肝炎患者、1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 C的含量 ,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这四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PCⅢ、LN和Ⅳ C含量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1)。结论 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 ,联合检测HA、PCⅢ、LN和Ⅳ C的含量 ,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可作为肝硬化诊断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吴亚平  刘兴祥 《右江医学》2006,34(4):372-37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A、C-IV、LN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S)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急性肝炎、48例肝硬化和28例正常人,检测各组血清中HA、C-IV、LN的含量,并作肝组织活检。结果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越高,血清中HA、C-IV、LN的含量增加越明显,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3项指标含量分别是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正常人组,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联合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A、C-IV及LN的水平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及药物疗效的敏感而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包括三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水平,评价四项指标鉴别诊断肝炎及肝硬化的价值。结果乙型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血清中的四项指标依次升高,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PⅢNP、CIV、LN、H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0.825、0.716、0.825,灵敏度分别为39.1%、87.0%、87.0%、82.6%,特异性分别为89.8%、69.3%、53.4%、86.4%,准确性分别为79.09%、72.73%、78.18%、85.45%。在联合检测中,HA+PⅢNP组合的灵敏度为83.0%,特异性为80.0%,准确性为80.1%。结论单个指标检测,HA是四项指标中鉴别诊断肝炎与肝硬化最有价值的一项,通过HA联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其中HA+PⅢNP组合特异性、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肝纤维化敏感可靠的血清学指标。方法:对81例各种肝病患者联合检测血清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三项指标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轻型肝炎轻度升高,慢性肝炎重度和肝硬化三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极大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拟肝硬化中药方对大鼠肝硬化模型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建立肝硬化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给与等量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给与相应中药灌胃2疗程后处死,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肝纤维化四项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四型胶原(CIV)、三型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结果模型组血清HA、LN、CIV、PⅢ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自拟中药方治疗后,血清HA、LN、CIV、PⅢN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时肝纤维化血清指标表现为升高,经自拟肝硬化中药方治疗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降低,表明自拟肝硬化方具有抑制肝脏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9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IVC)三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探讨其对肝硬化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定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IVC含量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Pugh积分分级)进行比较,作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IV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肝炎组(P<0.01),且三项肝纤维化指标升高的程度与Child-Pugh积分分级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IVC含量,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和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 C)、血清透明质 酸(HA)在不同临床类型肝炎及其他肝胆疾病中的血清学水平,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9例不同临 床类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LN,PCⅢ,Ⅳ C,HA含量,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各肝 病组血清4项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以慢性肝炎重度组和肝炎肝硬化组升高显著,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LN,PCⅢ,Ⅳ C,HA的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Fibroscan与血清肝纤维化检测在乙肝肝纤维化中的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329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Child-PughA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Child-PughB、c级),分别测定患者LSM与血清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 Ⅲ NP)、Ⅳ型胶原(CⅣ),比较HA、LN、PⅢNP、CIV与LS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中LSM与HA、LN、P Ⅲ NP、CⅣ均具有相关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HA、P Ⅲ NP、CIV均具有相关性,LSM与LN不具相关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HA、LN、PⅢ NP、CIV均具有相关性。结论除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LSM与LN不具相关性,其他各组中LSM均与HA、LN、PⅢ NP、CIV具有相关性。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HA与LSM相关性最高,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组中HA与LSM相关性最高,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中CIV与LSM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3例为肝硬化静止期,23例为肝硬化活动期。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和Ⅳ型胶原(CⅣ),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肝硬化活动期患者血清HA和LN均明显高于肝硬化静止期患者(P0.01),血清PⅢNP和CⅣ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A、LN、PⅢNP及CⅣ与ALT、AST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血清HA、LN、PⅢNP及CⅣ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动态监测其变化很重要。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静止期较活动期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肝功能检测有利于临床对疾病演变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复肝宁对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肝宁和肝泰乐等保肝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A、LN、CIV含量的变化。结果:经复肝宁治疗后的患者血清HA、LN、CIV含量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血清含量比较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复方复肝宁对降低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HA、LN、CIV的含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感染科住院的11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检测结果分析,判断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指标。方法在对住院11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4项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检测,同时结合B超检查,根据肝病史进行分类,将所检测的各项指标用SPSS 13.0统计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轻度肝炎组HA、LN、PⅢNP、ⅣC轻度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重度肝炎及肝硬化组HA、LN、PⅢNP、Ⅳ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纤维4项诊断价值结果提示,HA是诊断肝纤维化最敏感的指标,但特异性指标较高的是PⅢNP。结论血清肝纤维化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可作为判断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SB)与肝纤维化标志物4项(PCⅢ、Ⅳ-C、LN、HA)的相关性。方法:9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ALB、SB主肝纤维化4项指标。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SB和肝纤维化4项指标(PCⅢ、Ⅳ-C、LN、H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血清ALB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ALB和肝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LB、SB及PCⅢ、Ⅳ-C、LN、HA水平对评估病情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及与肝硬化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119例设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19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抽取两组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经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肝纤维化指标[血清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IMP-1水平.统计两组及不同肝硬化程度(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IMP-1水平,并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TIMP-1诊断效能及其与肝硬化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清CⅣ、PⅢP、LN、HA、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CⅣ、PⅢP、LN、HA、TIMP-1水平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血清CⅣ(r=0.793)、PⅢP(r=0.783)、LN(r=0.765)、HA(r=0.812)、TIMP-1(r=0.803)水平与肝硬化程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TIMP-1诊断肝硬化灵敏度97.48%、准确度96.22%,高于肝纤维化指标(87.39%、92.44%)、TIMP-1(83.19%、89.50%)单独诊断(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94.96%)与肝纤维化指标(97.48%)、TIMP-1(95.80%)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纤维化指标、T I MP-1在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度,不影响诊断特异度,且与肝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四项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和Ⅲ型前胶原(PCⅢ)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临床意义,同时初步观察四项肝纤指标与乙肝病毒(HBVDNA)复制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100例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CⅣ、PCⅢ检测用放免法(RIA);对其中88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分别用荧光定量PCR(F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四项肝纤指标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者及慢性重型肝炎中有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肝硬化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比较,HA、PCⅢ两项略低,而LN、CⅣ明显升高(P<0.05).同时在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cAb(+)、HBV-DNA阳性组中血清四项肝纤指标最低,而在HBsAg(+)、HBeAb(+)、HBcAb(+)、HBV-DNA阴性组中最高,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四项肝纤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病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同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肝纤指标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这对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0例健康者、50例脂肪肝、50例肝硬化患者的HA、IV-C、PⅢNP、LN.结果 脂肪肝组以及肝硬化组的HA、PⅢNP、IV-C和LN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且肝硬化组明显高于脂肪肝组(P<0.05或P<0.01).结论 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水平升高,联合检测HA、PCⅢ、IV-C和LN含量可较好的反映肝纤维化及肝实质损害的程度,并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对144例肝病患者进行IV-C、HA、LN检测,并与30例献血员作对照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血清IN-C、HA和LN水平和慢性肝炎(中、重度)患者血清IV—C和HA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01),肝硬化较慢性肝炎(中、重度)3项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中、重度)3项指标同时检出率分别为88.9%、80%和70.8%。结论血清W—C、HA、LN联合检测对肝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3项同时超过正常上限时,即应抗肝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