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2型糖尿病(T2DM)辨证研究进行了归纳,根据T2DM体质肥胖与非肥胖的特点并通过对不同医家证候研究的分析,笔者提出本病的易患体质是其证候演变的基础,不同的诱发因素是证候演变的条件。形体肥胖者多脾肾气虚胃强体质,非肥胖者多肝肾阴虚体质,在长期诱因作用下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不同体质患者证候演变表现出相应规律。因此,T2DM的辨证论治应将体质、病期、病理变化与具体的脏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把握其辨证论治规律。  相似文献   

2.
证候规范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髓。它既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又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证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特有的概念,它既是诊断的结果,又是论治的准则,既概括了临床表现,又包含着对生理病理的认识,突出地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然而,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对“证”的认识各异,古今文献记载不一,证候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的特色所在。本文通过一例汗证患者的辨证论治过程来阐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说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正>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特点和精华。中医的发展,提高,实现中医现代化,势必要发展辨证论治。本文拟就辨证论治的研讨近况作一综述。辨证论治的局限性一、各是其是有辨证论治的专著,也有辨证施治的专著。论治与施治有无区别?姜春华说: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辨证施治是指对症用药;辨证论治是依据证情,分清标本缓急,确定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的概念、起始、发展其说不一,对其中的“证”字认识更不统一,正如岳美中所说,由于当前对辨证中的证字理解并不一致,因而临床上对什么叫辨证论治,以及如何进行辨证论治在认识上也就很不统一,甚至可以说相当混乱。其影响所及,常常是同一疾病,而在中医辨证上甲曰肝脾,乙曰心肾,甲曰气虚,乙曰血淤,言人人殊,各是其是。这样,尽管中医界大都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原则和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诊断依据,是当今内科的多发病之一。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多属"消渴"范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临床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自感局部发凉或灼热,亦或有皮肤瘙痒。中医分气血两虚、阴虚风动、脾肾阳虚、瘀血阻络4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方证对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文章从方证对应的思想渊源及后世的发展入手,探讨了方证对应的几种现代认识:①方证对应必须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②方证对应是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③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④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⑤方证对应的实验研究说明对证治疗时才能体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对证治疗或机体处于非证候状态时,则治疗作用不明显;⑥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对多证.在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方面,辨证论治包含了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成方的应用既是辨证论治的结果,也是遵循方证对应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岳伟  时吉萍  张志强  陈仁波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89-1191
目的:探讨辨证论治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按照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结果:经过临床观察,确立按照手足口病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型:邪犯肺卫证、肺脾湿热证及气阴不足证。通过中医辨证论治,42例患儿均在10 d内治愈。结论: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并结合疾病的地域性差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探讨《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中,发现许多大证相同、细证不同、治法不同的临床运用范例,从而提出"同证异治"的辨治法则。认为该法则是从"异病同证"、"同证同治"中演化而成,又与之相互结合,并不违背"异病同治"的基本原则,是对辨证论治大法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它要求我们在诊治疾病时要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要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要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临床上,可以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静  刘伟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25-125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其基本病变为皮肤粘膜的毛细血管暂时扩张及渗透性突然增加所引起。属中医瘾疹的范畴。中医临床按风热证、风寒证、胃肠湿热证、气血两虚证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亦产生了不少效验方。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最重要手段,证素辨证体系的创立,为中医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证素及证素辨证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冠心病本质,因地制宜是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原则,结合新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方居民饮食习惯,研究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冠心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志伟  李海蓉 《河南中医》2012,32(6):663-664
《伤寒论》中有关水气证证治的内容贯穿全篇,其成因主要是阴阳失调和脏腑功能失调,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上焦水气证、中焦永气证、下焦水气证,治疗上充分体现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主要思想方法也是基本特点之一。但辨证论治的“证”字究竞和我们在临床上所说的症状和随症加减的“症”字有何不同,谨就自己简单认识试谈一下。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特点之一,在临床治疗中有着指导意义。但我们初学时,常常认为随症加减就是辨证论治,把“证”和“症”混为一谈,经过进一步学习和临床体会,“证”和“症”确实大有差异。 [证]:中医所说的“证”有很强的概括性,它包括了病理变化,又标明了诊断结果和治疗大法。通常对“证”的说法有二:一是为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临证时全面搜集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肾虚冲脉失固-崩漏,土虚木旺-胁痛,扶土抑木,结合五行四时,随证施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从中医角度来讲,发热可以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发热可以分为短期发热和长期发热。短期发热多为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长期发热病因较为复杂,热程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对于小儿长期发热的治疗,韩雪教授强调要注重六经辨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小儿病理生理特点,在经方基础上随证加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着重论述我国南北两大地域的不同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及形成的致病因素;人体体质、疾病证候特点;不同证候的治疗法则及用药特点。从而阐明因地制宜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或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多发于中年之后,或由于年老体衰、脏腑渐虚,或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或饮食不节、运化失健等因素,临证应用安寐汤治疗冠心病,应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证型进行适当配伍,方能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18.
在《针灸治疗学》教材总论中,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列为针灸的治疗原则之一。关于这一原则,我认为欠妥。所谓同病异治,就是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中医治病必须分析、辨别疾病的证候,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即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的最大优点之一。正因为有了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使中医临证能够  相似文献   

19.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其治疗多依据"热者寒之"的原则,用寒凉药物清热。张文风教授治疗长期高热患者时,在辨证审因的同时注重因人、因时制宜,主张临证时不应"见热清热",要诊断出引起发热的根本病机,从而辨证论治。长期高热患者1例,主症高热持续不退,究其病机为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故运用"火郁发之"之法,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标准化研究思潮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少墨  方肇勤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22-1123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证的规范化、标准化受到历代医家长期关注并不断完善。建国以来,证的标准化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一批国家标准和证候规范。但在临床和科研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学术 界提出了一些规范的原则、规范的途径和方法。结合标准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